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追忆父亲     
郭宏 《老人世界》2011,(7):36-36,37
父亲离开我们整整20年了。多少年来,思父之情,难以言表。我父郭丙成1919年12月出生在山西省阳高县柳营村一个贫苦家庭。因为家里穷,父亲一天书也没念过,他长到6岁就能干一些简单的农活了,13岁就给有钱人家干零活,15岁就长年给地主当长工。  相似文献   

2.
取暖费     
商灵印 《老年世界》2014,(24):21-21
冬天临近,我们兄弟二人又该给乡下父母交过冬的取暖费了。往年,乡下大哥应交的1000块钱我都自愿替他承担了。  相似文献   

3.
幸福     
感动 《女性天地》2007,(5):44-45
付哥是我大哥的同学,他在部队当了十几年的兵,两年前才转业到地方。凭着在部队做厨师掌握的手艺,他和妻子开了家面食店。  相似文献   

4.
偏心的父亲     
黄邦寨 《老年世界》2007,(16):31-31
自打我有记忆开始,就记着我的瘸子父亲从来都偏心同样瘸拐着脚的大哥。 大哥是六岁入学,我到八岁才进学校的大门,父亲的解释是因为家里穷。可是,母亲去街上为我买的新书包,却被父亲给了大哥,我背的是大哥换下来的旧书包,这不是偏心吗?而且我从来没有新衣服,我的衣服都是大哥换剩下来的。  相似文献   

5.
《中外书摘》2014,(5):69-70
一家人也有不同的老宅子。如果让父亲说,我说的老宅子是新宅子,因为那是他成家立业之后自己建的,街东才是他的老宅子,那是他的出生地,他在童年与父母兄弟一起居住的地方。如果让大哥、二哥说,我说的老宅子也不算老宅子,因为他的老宅子是父母年轻时居住的那个小院,那是他的出生地,他的童年留在那里。父亲的老宅子在街东,  相似文献   

6.
冠豸 《当代老年》2008,(8):24-25
江炳生大哥是我至今见过面的年纪最大的网友。我们同在一个文学论坛混了一年多。先是熟悉他的文字,联系后,才知道我们居然住在同一个城市。最让我意想不到的是,他居然是一个年近七十的老人。精神状态很好,也健谈,对新生事物有强烈的好奇心。  相似文献   

7.
尧树 《女性天地》2010,(3):11-13
一 我的二哥梁晓声与共和国同龄,比大哥梁绍先小6岁。1957年,父亲去遥远的大西北工作,大哥一边读书,一边帮母亲操持家务。1964年夏,大哥考上唐山铁道学院,父亲却来信叫他不要再念书了,早点找工作帮家里维持生活。大哥无奈之下想放弃上大学的机会,二哥却说:“大哥,你考上大学不容易,去报到吧,家里有我呢。”因为二哥的支持,大哥这才圆了大学梦。  相似文献   

8.
不忍目睹身患尿毒症的大哥许林应英年撒手人世,更不愿看到年迈的父母白发送黑发,许染零,这位朴实的天柱山的女儿毅然走上上海第一人民医院肾移植中心的手术台,将自己的肾脏换给大哥,重新燃起大哥的生命之火。做这一切时,她很平静,因为“我是他的亲妹妹啊”!  相似文献   

9.
正水均益是中央电视台家喻户晓的著名主持人,节目中的他沉稳睿智。鲜为人知的是,生活中的他特别重亲情,照顾残疾哥哥几十年如一日……大哥经常眼含热泪对水均益说:"这辈子我享你的福了,也给你增加很多负担。"水均益却说:"别这么说,在照顾你的过程中,我也享受到了亲情的温暖!"残疾大哥单身是弟弟心里的痛  相似文献   

10.
很小的时候就知道了,我们本来不是哥两个。我还有个二哥,在乡下。母亲一共有三个儿子,大哥、二哥和我,二哥在5岁那年被送了人。送的也不是别人,是父亲的大哥。大伯与大娘不生育,吃了好多药,可还是没生下一男半女。最后,绝望的大伯找到了父亲,因为父亲刚好有三个儿子。大伯说,过继给我一个吧。  相似文献   

11.
成分散记     
小时候,我时常在内心里抱怨为什么我的成分是地主而不是贫农。即使不是贫农是个中农也好,因为中农是团结的对象,而地主是斗争的对象。我不是抱怨我的爷爷奶奶,我没觉得他们是坏人。特别是我的爷爷,是一个有文化的庄稼人。他曾在故乡的村子里教过两年小学,是个很尽责的老师。后因分家,家中无人理财才辞去教职。他在种地的同时经营过油坊和酒坊,  相似文献   

12.
《女性天地》2013,(3):50-50
亲爱的薇薇:我和男朋友从相识到相恋,已经7年了。由于我们都是从外地来上海打拼的。所以相恋1年以后就开始同居。我非常爱他。总是极尽所能地对他好。给他无微不至地照顾,有时连我自己都会被感动。比如:每天早晨我都会为他挤好牙膏,准备好早餐,备好他这一天要穿的衣服。上班的时候,我会定时给他发信息,提醒他要做的事情,或者提醒他该到吃水果的时间了。他每年的生日。  相似文献   

13.
入党那一天征文人生漫漫,岁月悠悠,多少往事都已经淡忘了。可是半个多世纪前我加入中国共产党的经历,却仍然历历在目,记忆犹新。我最初知道中国共产党缘于我的大哥,他1927年就加入了共产党。后来,因为种种原因,他跟组织失去了联系,但一直念念不忘党组织,常常向我讲述共产党领导农民闹革命的故事,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1945年春节前夕,正是抗日战争最紧张的时刻,听说平江县城来了共产党领导的部队,我便只身前去投奔他们。在离县城10多公里的一个村庄,我看到了这支队伍,一位士兵模样的人走过来,主动和我攀谈。他了…  相似文献   

14.
五颗银扣     
在我的家庭档案里有五颗银扣,是妈妈的遗物,也是日本侵略中国夺走妈妈生命的物证,我精心保存了70年。1942年秋,妈妈生了小弟,正在月子里。大哥那年20岁,正患疟疾病,我才8岁。那天,日军勾结汉奸武装包围了我们村。子弹呼啸着,瞬间村外的柴火垛起了火,村内部分房屋也起了火。日军头目头戴钢盔,手端长枪到各家各户搜查,见人抓人,见粮就抢,惨无人道!  相似文献   

15.
婚恋物语     
《女性天地》2009,(4):47-47
倾诉: 我与男友相识恋爱不久便同居了。两年来,我们相处得不错,他处处照顾我护着我,给予我温暖,使我对他产生很深的依赖。可是最近,男友一改以往的态度,经常为小事向我发难,说他母亲不喜欢我,要给他介绍女朋友,他还问我是否愿意跟同性恋生活在一起。说到这,我才想起我们在一起的这些时间里,他对我都十分客气,我俩从没有过一次亲热的行动。  相似文献   

16.
1.我就去有人写信给一个地主向他借驴。地主正在陪客,他最忌讳别人说记不识字,使假装打开信看一看,说道:“知道了,一会儿我就去。”2。无法投递某君寄信给坐牢的朋友,不久,信被退回,信封上加上几个小字:“此人已越狱,地址不详、”3.出生地点八事部经理正埋首处理一迭求职信,突然故不住大2起来,他的助手过去看了,也忍不住笑了起来。原来来信者在“出生地走”一栏里填的是“妇产村里院”。4.写信问地址爸爸:“孩子,给你王叔去封信,问候问候二”站于;“好的,爸爸。但我不知道三叔家的地址。”’爸爸:“笨蛋,去一封信问…  相似文献   

17.
《女性天地》2011,(1):46-46
问:我是一个小学老师,丈夫经营一家小公司。去年,他被公司新来的狐狸精迷上了,要离婚。我不肯,我为他付出了十几年的青春,他小时候家里穷得要讨饭,和我结婚后,是我父母给我们10万元起家的,可以说没有我就没有他的现在。现在他出头了,就忘恩负义另觅新欢,那我岂不是太亏了。我到他公司大闹了一场,将他那些陈年破事丑事在公司全体职员面前抖了一遍,第二天他跑到我办公室里把刀架在我脖子上要离婚。  相似文献   

18.
张宏 《中外书摘》2009,(11):94-94
上小学二年级到三年级这差不多不到一年时间里,除了寒暑假自己会去上海的亲戚家中过一段时间,其余,包括平时上学期间,我都会在每天放学后连家都不回,直接就到村子里一位在中学做化学老师的本家大哥(惭愧,他的年龄比我大许多,但辈分却跟我是一样的)家里去,因为他们家的卧房里有几个大书橱,里面装满了书,不知道从哪里来的。  相似文献   

19.
父亲住院     
鲁月 《老年世界》2011,(1):23-23
父亲这次病得不轻,他自己一定也感觉到了,才允许大哥送他来我工作的医院。而平时他是最不愿“麻烦”我们的,小病能忍则忍。  相似文献   

20.
正1因为常给父母寄东西,就和门口邮局的大哥成了熟人。大哥四十来岁,为人和善,对前来缴费寄信邮包裹的人,特别有耐心,但安检起来,又毫不含糊,关系再熟,也照检不误。今早,我去寄包裹。胖高胖高的他,笑眯眯地对我说:"下个月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