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与和谐社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对优秀文化传统的继承和发展。本文论述了儒家的贵和精神与社会和谐思想;和谐对于社会存在和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儒家人文精神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从社会有机体看和谐社会之构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自从中共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以来,学术界及时展开了对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研究。对于什么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许多学者有着不同的理解和见解,这无疑丰富了我们对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认识。但和谐社会的构建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我们不断地研究影响社会和谐的因素,探索和谐社会之构建的各个环节。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丰富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涵。为此,本刊认为有必要就和谐社会之构建问题继续展开讨论以期引导社会文明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3.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之要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自从中共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以来,学术界及时展开了对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研究。对于什么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许多学者有着不同的理解和见解,这无疑丰富了我们对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认识。但和谐社会的构建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我们不断地研究影响社会和谐的因素,探索和谐社会之构建的各个环节。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丰富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涵。为此,本刊认为有必要就和谐社会之构建问题继续展开讨论以期引导社会文明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4.
韩伟  程金城 《唐都学刊》2005,21(4):9-11
自从中共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以来,学术界及时展开了对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研究。对于什么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许多学者有着不同的理解和见解,这无疑丰富了我们对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认识。但和谐社会的构建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我们不断地研究影响社会和谐的因素,探索和谐社会之构建的各个环节。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丰富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涵。为此,本刊认为有必要就和谐社会之构建问题继续展开讨论以期引导社会文明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5.
王维国 《唐都学刊》2005,21(4):11-13
自从中共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以来,学术界及时展开了对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研究。对于什么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许多学者有着不同的理解和见解,这无疑丰富了我们对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认识。但和谐社会的构建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我们不断地研究影响社会和谐的因素,探索和谐社会之构建的各个环节。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丰富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涵。为此,本刊认为有必要就和谐社会之构建问题继续展开讨论以期引导社会文明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6.
从行政指导看和谐社会之构建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自从中共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以来,学术界及时展开了对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研究。对于什么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许多学者有着不同的理解和见解,这无疑丰富了我们对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认识。但和谐社会的构建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我们不断地研究影响社会和谐的因素,探索和谐社会之构建的各个环节。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丰富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涵。为此,本刊认为有必要就和谐社会之构建问题继续展开讨论以期引导社会文明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7.
本文从首都北京的实际出发,依据北京市社会科学院两年来对北京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研究成果,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首先要转变观念,影响北京社会和谐的紧迫问题、全局问题、重点问题、基础问题等方面,比较全面地阐述了北京市如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首善之区,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康健 《社会工作》2008,(2):46-48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党中央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全局出发提出的一项重大任务。创建学习型社区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与途径。本文首先探讨了学习型社区的相关概念与创建学习型社区对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要性,其次以北京市宣武区天桥街道南纬路学习型社区的创建实践为例,深入探讨创建学习型社区的有关模式与施行经验。  相似文献   

9.
李生明 《社科纵横》2006,21(8):59-60
党的十六大报告初步提出了构建和谐社会的理念。十六届四中全会号召全党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努力形成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局面。”2005年3月召开的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温家保总理审时度势地提出了构建和谐社会之目标,为中国之持久稳定与发展指明了前进的方向,具有划时代的意义。本文探讨了市民社会与构建和谐社会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
和谐社会,公益先行。作为一种非营利性事业,社会公益事业在缩小贫富差距、缓和社会矛盾、构建和谐社会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引起学者们越来越多的关注。国内学者主要从公益事业史学、当代公益事业发展,包括公益事业政策法规、公益组织、志愿服务、企业与公益、宗教与公益等方面进行研究。当然,还有部分学者对国外公益事业也做了引荐。  相似文献   

11.
李友梅 《社会》2008,28(3):65-72
一 今天,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设置赢得了中国人民的普遍关注,甚至已经成为铸造新的改革共识的重要基础.如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正在成为当前我国理论界和实践界的热点话题.姑且不论社会学是如何以更大的热情和智慧来关注"保卫社会"和社会建设的,甚至一些向来无视社会关怀的经济学学者也开始讨论如何把经济发展与社会和谐结合起来.在许多学者看来,和谐社会建设的一个基本的现实要求是国家建设不能仅仅局限于经济增长的单中心,而要力图使经济与社会相互支持并能够合作共赢.其实,这既是人们基本的生活追求,也是推动中国经济转型的内在要求.  相似文献   

12.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党执政能力的重要方面。胡锦涛同志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开班式和中共中央政治局第20次集体学习会上,就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问题作了重要论述。这是我们党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又一次理论升华,是对马克思主义的丰富和发展。深刻理解和把握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丰富内涵对于我们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我国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和全面进步,实现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具有重大意义。为了更好地推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理论研究,本刊编辑部于近日举办了专题理论座谈会,这里刊登的是部分学者的发言。  相似文献   

13.
思想道德建设与和谐社会:以环境伦理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党执政能力的重要方面。胡锦涛同志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开班式和中共中央政治局第20次集体学习会上,就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问题作了重要论述。这是我们党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又一次理论升华,是对马克思主义的丰富和发展。深刻理解和把握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丰富内涵对于我们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我国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和全面进步,实现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具有重大意义。为了更好地推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理论研究,本刊编辑部于近日举办了专题理论座谈会,这里刊登的是部分学者的发言。  相似文献   

14.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党执政能力的重要方面。胡锦涛同志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开班式和中共中央政治局第20次集体学习会上,就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问题作了重要论述。这是我们党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又一次理论升华,是对马克思主义的丰富和发展。深刻理解和把握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丰富内涵对于我们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我国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和全面进步,实现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具有重大意义。为了更好地推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理论研究,本刊编辑部于近日举办了专题理论座谈会,这里刊登的是部分学者的发言。  相似文献   

15.
<正>北京水源紧缺,是今后相当长时期内面临的严重问题。缺水,已成为首都“四化”建设和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为缓解北京水资源的紧缺问题,北京市科学技术协会、北京市社会科学联合会和北京市节约用水办公室于1989年10月30日——31日,联合在京举行了“建设北京节水型城市”学术讨论会。在京的专家,学者150多人出席了会议,并向大会提交论文60多篇。这次会议是北京市首次由自然科学界的研究人员、社会科学界的研究人员和实际部门的工作者联合攻关,来讨论北京市重大实际问题的一次尝试。会上,专家、学者们对把北京建设成为节水型城市的必要性、可行性和具体实施方案等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讨论。其主要观点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6.
《社会福利》2006,(12):4-5
第十二次全国民政会议于2006年11月23日在北京隆重开幕。国务院副总理回良玉作重要讲话,民政部部长李学举主持会议。会议的主要任务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科学回顾总结“十五”民政工作,进一步规划部署“十一五”工作任务,充分发挥民政工作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重要基础作用。  相似文献   

17.
中国社会科学院2007年度工作会议于2月8日至9日举行。这次工作会议的主要任务是: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六中全会、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全国宣传部长会议精神,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战略思想,按照“5·19”中央政治  相似文献   

18.
改革开放以来北京市流动人口管理制度变迁评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通过对改革开放30年来北京市流动人口管理制度变迁的回顾与解读,阐明当前北京市流动人口管理正在走出人口规模控制的认识困境,从被动改革到主动创新,在统筹规划、全面推进流动人口服务与管理方面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当前以完善流动人口服务、强化社会管理为主要特征的北京流动人口管理制度创新,其意义不仅是构建和谐社会首善之区的需要,也是实现人口规模调控的题中之意。  相似文献   

19.
<正> 这次会议于1989年5月6日至9日,是由北京市社会科学院、北京市农村经济研究会、市委党校、《北京日报》、《学习与研究》杂志、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共同召开的.到会代表110名,其中有中央和北京市各有关部门的领导和专家、学者,也有来自上海、天津、辽宁、山东、江苏,浙江、贵州等地的代表.  相似文献   

20.
李洁 《社科纵横》2006,21(3):27-28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与科学发展观是新一代中央领导集体面向21世纪提出的关于中国发展的新理念。和谐稳定是发展的前提,发展是和谐稳定的保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与科学发展观具有内在的逻辑统一性:科学发展观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和重要保障;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是科学发展观的深层含义,从而表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科学发展观的前提和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