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叶勤 《云梦学刊》2006,27(6):156-159
知道杨玉圣教授,是从学术批评网开始的。作为最早倡导学术规范的学者之一,他不仅身体力行撰写了不少有分量的学术批评,而且在如今最为强势的网络媒体上开辟了一个阵地,真正将倡导学术规范和学术批评当作一门事业来做。现在他将自己的有关文章结集出版①,算是对自己一个时期工作的小结,而读者,则可以从中看出杨玉圣对推进中国学术规范建设的思路与践行。学术规范,是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以来中国学界的焦点论题之一,要对杨玉圣的《学术规范与学术批评》进行述评,势必涉及这场大讨论及其所带来的学术规范化运动,而关于这场讨论及运动,我们有必要强…  相似文献   

2.
2001年3月学术批评网的开通,在笔者看来.是中国大陆学术批评事业的真正起点。虽然在此前的十余年里。也有不少学人在学术批评方面引领风气甚至颇有建树,如杨玉圣先生在《学术规范与论文写作》一文中所列举的贺卫方、梁治平、邓正来、陈平原、林毅夫、刘东、方流芳等,但他们都只是将从事学术批评当作个人学术经历中的阶段性兴趣,既未专心致志,亦未持之以恒。杨玉圣不仅将学术批评当作学问来做,而且还以创建学术批评网等方式.大大拓展了学术批评的空间。可以说,目前中国的学术批评事业.在很大程度上是凭借杨玉圣及其创办的学术批评网,才成为一块繁花似锦并且可以继续耕耘的学术天地。  相似文献   

3.
2001年3月学术批评网的开通,在笔者看来,是中国大陆学术批评事业的真正起点.虽然在此前的十余年里,也有不少学人在学术批评方面引领风气甚至颇有建树,如杨玉圣先生在《学术规范与论文写作》一文中所列举的贺卫方、梁治平、邓正来、陈平原、林毅夫、刘东、方流芳等①,但他们都只是将从事学术批评当作个人学术经历中的阶段性兴趣,既未专心致志,亦未持之以恒.杨玉圣不仅将学术批评当作学问来做,而且还以创建学术批评网等方式,大大拓展了学术批评的空间.可以说,目前中国的学术批评事业,在很大程度上是凭借杨玉圣及其创办的学术批评网,才成为一块繁花似锦并且可以继续耕耘的学术天地.  相似文献   

4.
吴励生 《云梦学刊》2005,26(2):13-17
杨玉圣的学术研究及学术批评实践告诉人们,学术规范建设和学术积累在学术研究中十分重要,知识制度的改革对于学术界乃至整个社会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学术繁荣需要学术批评,学术批评推动学术繁荣。或者说,真正的学术繁荣离不开健康的学术批评,健康的学术批评有利于学术繁荣,这已为古今中外学术史所一再证明。可是,这样一个常识,在今天还需要有大声疾呼。这不仅是因为时下从总体上说有关部门对于开展学术批评还重视不够、推动不力,而且还因为存在许多非学术因素的干扰以及学界中人对于学术批评的担忧、误解和非难。 最近在学术批评网上拜读了四川大学教授罗厚立(罗志田)先生的《打倒与建立:也说学术打假》以及杨玉圣先生的回应文章《学术打假、学术批评与学术建设-与罗厚立先生商…  相似文献   

6.
周述雅 《云梦学刊》2010,31(3):159-160
吴励生的学术评论集——《学术批评与学术共同体》(河南大学出版社2008年11月版)不仅收录了包括吴励生与叶勤合作并执笔的对孙绍振文论的系统研究论文以及对毛翰诗论的整体论评,而且包括对杨玉圣的学术志业的综合批评,以及对法学家贺卫方、邓正来的知识批判。正如杨玉圣在序言中所说:“励生的学术理想是总结、反思当下中国学术生态、学人及学术共同体的既往、现状及未来的命运。”吴励生“对于包括学术在内的转型中国的整体把握、深度忧思和深切的憧憬”,令人钦佩.也深受鼓舞。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学术评价项目越来越多、越来越细,令人眼花缭乱、无所适从。遗憾的是,这些名目繁多的激励举措,非但没有促进学术发展,反而使学术泡沫激增、学术腐败加剧。甚至出现了为腐败辩护、为腐败叫好的学人。这一严重局面引起学界以至全社会有识之士的关注与忧虑。2009年2月21日,多年参与学术批评敢于讲真话的学者王宁、黄安年、陈平原、杨玉圣、许章润等二十余人,为推动建设良好的学术环境,促进学术进步与创新,在清华大学法学院召开了“改进学术评价机制专题研讨会”。与会学者就目前学术评价存在的突出问题进行研讨,分析原因并提出了改进意见。以下为部分学者的发言。  相似文献   

8.
井建斌 《云梦学刊》2006,27(3):12-16
以邓正来先生为主要代表人物的"学理超前派"和以杨玉圣先生为主要代表人物的"实践务实派"各具特色而又互为补充的理论探索和实践推进,前后相继地共同推动了影响日渐深远的学术规范化运动.<关于恪守学术规范的十点倡议>的核心观点基本上达成了学术规范建设的普遍共识,它的公开发表表明,以杨玉圣先生为主要代表人物的"新实践务实派"已经跃然成为推进学术规范建设的主流学派.以此为基础,奋力开创任重道远的学术规范建设的新时局,就成为了学术规范建设继往开来的迫切要求.  相似文献   

9.
2005年10月25日,中国政法大学教授、多年担任中国美国史研究会副秘书长、常务理事和理事的杨玉圣在学术批评网发表声明,退出中国美国史研究会。  相似文献   

10.
黄安年 《云梦学刊》2011,32(3):20-28
回顾学术批评网难忘的十年,可以看出杨玉圣创办的学术批评网是我国人文社会科学战线学术网站中一面值得敬佩和学习的旗帜。开展健康的学术批评,贵在坚持,鍥而不舍。近年来学术抄袭事件频发,应尽快制订规范认定细则。完善各级独立学术道德评估机构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11.
杨国枢教授是台湾著名心理学家。他对本土心理学有很深的造诣。他的权威性格和成就动机,社会取向和工作气质,表现了他的治学精神具有广泛的视野和信念。最近,他与大陆学者进行了广泛的学术交流。  相似文献   

12.
吴励生 《云梦学刊》2007,28(5):13-24
杨玉圣以其长年坚持且深入细致的学术批评志业成为学术中国的守夜人。其对种种学术腐败、学术不端和学术失范现象的批评,不仅推动了学术规范的发现与重建,而且敞开了学术的公共空间,使一种对话和商谈的伦理开始进入中国的学术共同体。而其在专业领域所做的考据性批评,同样旨在多重的建与立:确立信史,学科建构,乃至重建学术传统,等等。从而使他的守夜人角色在惩恶之外又多了一重扬善的功能。  相似文献   

13.
刘小云 《学术探索》2008,(5):104-108
西南民族调查与研究是20世纪前半期中国学术的一大热点,杨成志从1928年的滇川调查开始,致力于西南民族研究,两度出洋留学考察,博采欧美学术,并以中山大学为依托,训练出一批研究西南民族的杰出人才,中山大学因而成为西南民族研究的重镇,杨成志也成为西南民族调查与研究的先驱。  相似文献   

14.
就目前所见,"边疆学"一词作为学术概念最早见于1933年6月出版的《殖边月刊》第一卷第十二期。1936年1月,顾颉刚先生据冯家昇先生旧作修订的《〈禹贡〉学会研究边疆计划书》中所用之"边疆学",是该词作为学术概念在论著中出现的最早记录。因顾先生的关系,这一概念还在燕京大学边疆问题研究会《成立宣言》、《我国边疆学之内外研究略史》、《中国边疆学会丛书总序》中多次出现。1939年3月至6月,杨成志先生拟定《国立中山大学文学院边疆学系组织计划纲要》,首次建议在我国高校设置边疆学系,希望把边疆学建成一个学科,但未获批准。顾先生的"边疆学"概念与杨先生的有区别也有联系,共同点之一是都与外患紧迫密切相关。不过,时人对"边疆学"一词兴趣不大,人们普遍认可和接受的是"边政学","边疆学"一词于是长期淡出了国人的视野。  相似文献   

15.
杜桂萍 《晋阳学刊》2008,(3):101-106
杨潮观佚文《邈云草序》和佚诗《登莲性寺白塔联句》于其文艺思想和生平交游而言,乃弥足珍贵的史料;他与袁枚因《子不语》由挚友而龃龉的原因和过程,反映了二人在气质、性格和思想观念诸方面的差异;乾隆三十七年(1772)杨潮观遭吏议落职的原因,极有可能与其涉嫌于邛州知州任上押运皇木私带木料有关。凡此种种,彰显出一位更加真实而鲜活的杨潮观。  相似文献   

16.
毛泽东文艺思想的权威阐释者作为对周扬的定评,文艺理论家的周扬却被"遮蔽",这是欠公允的。1941年前周扬在文学与生活关系上的认识是较为客观的,表现出他作为理论家的时代超前意义。他谈到毛泽东1942年所谈论的问题,包含着他作为文艺理论家独特的理论感受。这里立足《文学与生活漫谈》一文,对1942年以前周扬在文学理论上的贡献作论述。  相似文献   

17.
罗璇 《阴山学刊》2014,(2):42-49
杨万里的诗歌在南宋诗坛独树一帜,其深厚的理学内涵是其自成一体的重要原因.程颢所提出的“仁者浑然与物同体”的理学命题与杨万里诗歌有着密切联系.杨万里诗歌中所体现出来的盎然生意、仁者情怀和“乐”意都是由对“与物同体”这一理学境界的体察中延展出来,从杨万里诗歌的这三个层面入手进行深入分析,有助于揭示出杨万里诗歌内在的理学意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