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出生在20世纪80年代初期,是国家实行计划生育政策后第一批出生的,于是我们被别人习惯性地称为独生女、独生子。我虽然是个女孩,但我的出生给我的家庭带来了莫大的欢乐,在我的身上倾注了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姥姥、姥爷所有的关爱,真有些集众人宠爱于一身的感觉。我出生的那个年代,与父母那代人的生活比起来虽然改善了许多,但并不是物质极大丰富的时期,好多东西也要凭票购买,父母的收入并不是很高,但他们很早就买了电视机、录音机等在当时来说很贵重的电器,让我很小的时候就能感受到新鲜的事物。  相似文献   

2.
我的出生适逢计划生育政策开始实行,我一出生就成为全家的中心,备受长辈们的宠爱。在改革开放的春风吹拂下,在家人老师的关心呵护下,我茁壮成长,见证了祖国30年的飞速发展、繁荣强盛,也见证了实行计划生育政策近30年来的崭新面貌。  相似文献   

3.
青海省化隆回族自治县建立健全人口与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机制,资助全县农村“独生子女户”和“双女户”家庭子女完成九年义务教育的优惠政策。  相似文献   

4.
儿子与女儿:中国农村的婚姻形式和老年支持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应用湖北松滋的调查数据 ,研究中国农村子女的性别与婚姻形式和子女为父母提供老年支持可能性之间的关系。分析结果表明 ,子女的性别和婚姻形式对子女为父母提供经济和家务帮助的可能性有显著的影响 ,但对提供农活帮助的可能性没有影响。据此 ,本文发现在松滋这样一个历史上嫁娶和招赘婚姻都被广为接受和实行的地区 ,女儿和儿子、嫁娶婚姻夫妻和招赘婚姻夫妻的养老功能基本上是相同的。本文最后讨论了研究结果对解决农村社会与老年保障和男孩偏好相关问题的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5.
甘肃省经济现状与妇女生育愿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妇女的生育愿望,除了受旧的意识和传统观念的影响外,同时受某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和生产、生活方法诸因素的影响,1987年四月在我省进行的中国第二期深入的生育力调查资料清楚地反映了我省妇女的生育愿望。一、我省妇女多子女愿望强烈为了更好地了解妇女的生育和避孕行为,询问被调查妇女的理想子女数和男女偏好,也是一个重要指标。在调查的5754名妇女中理想子女是三个以上的妇女占调查妇女的71%,仅  相似文献   

6.
我是17岁的高中生,很喜欢打篮球。放暑假前,我在外校打篮球时,被那个学校的两个女生推荐到该校做模特。我对那个专业不了解。正好又赶上放暑假,本来我也想借暑期出去打工挣点钱,也算锻炼自己。这个机会正合我意。那天我去了那个学校,有三个老师在那里,其中一个还是女老师。他们让我脱掉衣服,这是我没想到的,还犹豫的时候,老师对我说:你的身高和身体比例很协调,发育也不过分,  相似文献   

7.
家庭迁移决策分析——基于中国农村的证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利用中国健康与营养状况调查数据,以家庭为单位分析了农村劳动力迁移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有无子女、子女年龄是影响家庭迁移的重要因素。与无子女的家庭相比,有子女家庭中夫妻二人至少一人外出打工的概率会大大降低,且子女年龄越小,影响越大。老人健康因素对一个家庭中夫妻二人是否至少有一人外出打工的影响不大,但家中男性老人健康较差会大大减少已婚子女夫妻共同外出打工的概率。  相似文献   

8.
花之语:我是个正上初三的女生.最近有一件事使我心神不定。那天刚下课.我急着走出教室.不小心被课桌绊了一下.就在要摔倒的一刹那.一个男同学迅速地一把拉住了我的胳膊.这才没有摔倒。当时我脸红心跳,从那以后.我就特别注意他.希望我们之间有更多的接触.上课也有时走神。我这是胡思乱想吗?  相似文献   

9.
(一) 一、调查的目的及时机 随着独生子女人数的剧增,独生子女的教育问题越来越引起家长、学校和社会的普遍注意。为了取得有关这方面的知识,我们在去年对小学的独生子女、双子女(即一个家庭内有两个子女)和多子女在德、智、体诸方面情况进行了调查,并做了初步分析和比较。 通过调查,我们期望找出独生子女、双子女和多子女(以下简称“三方面子女”)在小学阶段各自特点,帮助人们解除在提倡“只生一  相似文献   

10.
斗转星移,寒来暑往,弹指间,我从事计划生育这甜蜜的事业已26载。每当我打开记忆的闸门,26载走过的人生足迹尽现眼前。 26年前,我怀着几分迷惘、几分追求走出了学校大门,被分配到北京市平谷县熊尔寨乡卫生院当上了一名计划生育小分队的队员,那年我刚满19岁。天真烂漫的我,从没有尝试过工作中的酸甜苦辣,更不知什么是困难。当我第一次和队员们踏着积雪来到山沟里一户有10个孩子的农民家里做工作时,首先映入我眼帘的是低矮的土坯房,土炕上坐满了衣衫槛搂一个比一个小的孩子,地上堆满了大大小小破得不能再穿的鞋子。当说…  相似文献   

11.
瑞昌市认真突出“以人为本”,对农村纯女户家庭真情实行“三帮”:一帮发展生产。计生部门充分发挥服务优势,在充分调查基础上,建立22个帮扶点,投入关爱基金20万元,积极创建“三结合”经济实体,会同有关部门对计生家庭给予资金、技术等政策倾斜,现在形成规模经营已达18个,重点帮扶致富对象已达300余户,人均收入达3000元。二帮安居。为解决农村家庭创业后顾之忧,重点帮助纯女户灾后重建。计生部门制定帮扶措施,为纯女户家庭筹集建房奖金、购买建材、雇请技工,组织党、团员,到纯女户困难家庭参加义务劳动,使300户纯女户全部搬进新居,对灾后23个乡、镇的乡中心服务所、村服务室进行全面重建、扩建,并出动计生服务车巡回在灾区176个行政村,提供生殖健康服务,为4715个重点服务对象开展查病、治病。三帮灾后困难计生家庭子女就学成才。由计生办牵头,会同有关部门积极为740户受灾计生家庭上门服务,为子女办理中考加分手续,帮助家庭困难女孩完成九年教育,全年减免学杂费21740元,使12户困难家庭享受了低保;市里还积极为6250户0~6岁独生子女办理平安保险,33户计生纯女户办理养老保险。由于对灾后农村家庭重点“三帮”已经有400户农村家庭,领取独生子女证。  相似文献   

12.
据全国23个贫困县人口与经济状况抽样调查中的生育意愿调查(1990年,每县1000户),当前贫困地区绝大部分育龄夫妇的理想生育子女数趋于2或3。在被调查总体中,只有15%左右的育龄夫妇想生育4个或更多的孩子,只生一个孩子的比例不足5%。以四川大巴山区百万人口的宣汉县(抽样调查贫困县之一)为例,在被调查的976名男性中,有486名想要2个孩子,269名想要3个孩子,  相似文献   

13.
50年来中国生育政策演变之历史轨迹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文章采取史论结合的方法,扼要描述了50年来中国生育政策演变之历史轨迹,并根据政策取向、实施环境和决策层的态度,划分为九个历史时期,使人读后从中对该政策历史有一个清晰概念,并可悟出政策的未来走向。  相似文献   

14.
李芸莉 《人口研究》2002,26(2):39-41
《中华人员共和国人口与计划生育法》第41条规定,“不符合本法第十八条规定生育子女的公民,应当依法缴纳社会抚养费。”这一规定统一了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对不符合政策生育子女的公民所采取的经济限制措施的名称。我赞成这一叫法。……  相似文献   

15.
中国老年人的主要经济来源分析   总被引:33,自引:4,他引:29  
在中国1亿多老年人中,有多少人主要依靠自己的退休金或劳动收入生活,又有多少人不得不依靠子女或其他亲属的经济帮助生活?这是我们研究中国养老情况与制定有关对策时必须要了解的一个重要问题。本文利用我国最新、最大规模的老年人经济来源抽样调查数据对老年人的主要经济来源构成进行了全面的分析。从中发现,我国老年人晚年生活的经济收入来源仍然是以子女或亲属供养为主,以劳动收入为主要经济来源的老年人主要是低龄老年人,女性老年人对子女或其他亲属在经济供养上依赖性大大高于男性,老年人的经济来源与居住方式也存在着密切的联系。  相似文献   

16.
子女生活照料对老年人健康的影响:促进还是选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利用2002年在中国8个省份进行的父母-子女配对调查数据,应用联合方程模型,对这两种效应同时进行分析。分析结果显示,子女生活照料对老年人健康具有显著的选择效应和促进效应。在选择效应未被分离时,促进效应被严重误估。在分离选择效应以后,子女向老年人提供的生活照料的促进效应才得以凸现。  相似文献   

17.
离家事件直接引起家庭户数量、规模和结构的变化。子女离家通常伴随着结婚、就业和求学等重要事件的发生,家庭资源是影响离家行为的重要因素。文章基于中国家庭追踪调查2010-2018年5期整合数据,应用离散时间风险模型研究家庭资源(经济资源、社会资源、文化资源、亲子关系及居住环境等)对子女因婚姻、升学、初次就业等不同原因离家的影响,并分年龄、性别、城乡进行探讨。研究发现:子女离家的高峰是在19-25岁,之后逐渐趋缓。总体上家庭资源对子女离家起到抑制作用,其中家庭经济资源对较年幼子女初次就业离家及较年长子女婚后离家有抑制作用,这与西方国家相关研究发现家庭经济资源对子女离家有促进作用的结论截然不同。家庭社会资源对较年幼子女的升学离家有抑制作用,对于较年长子女离家的影响不明显。与男性相比,家庭文化资源会提高女性升学离家的可能性,而家庭居住环境良好会降低女性婚后离家的可能性。与城镇相比,农村家庭文化资源对子女升学离家和就业离家存在比较显著的促进作用。亲子关系和谐会抑制子女因就业而离家。在当前我国人口和家庭结构发生深刻转变的背景下,文章基于家庭资源的视角为理解我国青年人口流动的影响因素及其与西方国家的差...  相似文献   

18.
任城区人口计生部门通过严格审查、逐一核实,几年来,先后为600个符合二胎生育条件,又自愿生育一个子女的计划生育家庭一次性发放每户1000元奖金。同时,各镇(街道)给予不等的奖励。切实做到亲民、爱民、惠民、为民,  相似文献   

19.
生育意愿:是确定值还是区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2015年先后在北京和天津开展的"居民生育意愿和行为研究"为例,探讨个体生育意愿存在区间范围的现象.研究证实,在数量方面,两成以上的人计划生育1到2个孩子,后来由于种种原因生育了1个或者2个.在性别方面,"儿女双全"是大多数人的美好愿望,但是可能仅有不到一成的人会为了实现"儿女双全"而坚持生育两个孩子.有性别偏好并不意味着就会人为选择子女性别,只有拥有强烈性别偏好的人群规模才会与出生性别比升高密切相关.在年龄方面,实际生育子女的年龄在理想生育年龄3岁左右的范围内,都被认为是满意的.充分认识到个体生育意愿并不是一个确定值而是存在一个区间范围,这对于生育水平的预测具有重要的认识论和方法论意义.  相似文献   

20.
辽宁省普兰店市人民政府出台《实施办法》中规定,“符合《辽宁省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规定可以生育第二个子女.但自愿终身只生一个,且办理了《独生子女父母光荣证》的计划生育家庭,财政一次性奖励300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