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沿海地区经济发展对劳动力大量需求以及国家政策对人口管制的松动,在"推-拉"双重合力下,上世纪80年代成千上万的农村剩余劳动力流向城市追寻他们的"城市梦",从而形成了浩大的人口流动潮.由于转型时期我国人口流动诱因主要是经济因素,所以流动人口集中分布在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在东部沿海人口流入地区,人口流动规模大,空间分布集中;流动人口性别、年龄结构以中青年女性为主,学历结构以中小学为主;流动人口留城意愿强烈,持续居住时间长.  相似文献   

2.
人口红利效应、产业升级与长三角地区经济发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劳动力大量流入为长三角提供了源源不断的人力资源支持,形成了人口红利效应,促进了长三角地区产业升级和经济发展.研究表明:(1)劳动力流入促进了长三角地区产业升级、工业区兴起和集聚、产业带的形成;(2)劳动力流入的人口红利效应促进了长三角城市群竞争力提升;(3)在后人口红利期,长三角的经济增长方式和发展模式需要转型,以应对劳动力成本的增加.同时根据长三角经济发展和人口红利效应的阶段性特征,提出了促进劳动力资源配置效率提升的战略选择和整合策略.  相似文献   

3.
学龄人口变动对基础教育的冲击与应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我国学龄人口变动呈现出强劲的势头.目前,学龄人口变动已经给我国的基础教育带来了很大的困扰.这一现象如果不加以及时预测并采取有力措施,将会对我国城乡教育资源的配置产生严重冲击,会使各级各类教育产生连锁性的负面反应,给我国基础教育发展带来不利影响.因此,我们必须进行科学的预测,建立人口与教育资源信息管理系统以应对日趋严重的学龄人口变动.  相似文献   

4.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是尽人皆知的道理,但我国目前占半数以上的农村人口的基础教育问题却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教育上的“二元结构”甚至比经济上的“二元结构”还要严重.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经济结构转型时期,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而农民工子女基础教育面临的尴尬局面,不仅直接影响到这一部分人的成长和发展,而且直接涉及到我国未来劳动力的整体素质.因此,政府必须担当此责,通过加大教育投入,提升义务教育投入和管理层级,从制度上确保农民工子女接受高质量的义务教育.  相似文献   

5.
陕西省人口变动及对基础教育发展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丁云祥 《人文杂志》2003,(6):146-155
人口变动是影响基础教育阶段在校学生变化的直接原因 ,从陕西人口变动趋势出发合理调整陕西基础教育的学校布局 ,师资安排和投资结构 ,是教育投入和管理科学化的前提。  相似文献   

6.
经济的持续高速发展,必须以相应的人才队伍发展为支撑.采用常规办法改变西部地区人才资源的落后状况无法满足经济大发展的需要,只有加快西部地区的人才流入,把人才发展目标定位在相对高位上,才能与经济的跨越发展相适应.实现西部地区的人才流入,应实施优先发展战略、能力开发战略、"柔性引进"战略、产业集聚战略、市场配置战略、制度创新战略等,强化人才开发合力,加大人才培养力度,畅通人才流入渠道,打造特色人才高地,推进人才资源市场化进程,以先进制度解放人才、发展人才.  相似文献   

7.
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的资料对浙江省迁入人口的现状与特征的分析表明:近年来,浙江省迁入人口的规模大幅增加,已由"四普"时的人口净迁出区转变为人口净迁入区,尤以省外迁入增长最快;迁入人口主体是青壮年,且年青女性占绝对优势;主要集聚在温州、杭州和宁波三地,且以城镇为主;迁移原因主要是受经济利益的驱动,同时也受距离等因素的影响;受教育程度以初中为主,从事的产业主要集中在第二产业,其次是第三产业.  相似文献   

8.
伴随着我国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经济社会的迅猛发展,我国流动人口的规模不断扩大,并成为一个突出的社会现象.2010年山东省人口普查的数据表明:流动人口的规模持续快速扩大,其年龄结构年轻化,主要集中在东部经济发达地区.其受教育程度主要以初中为主;人口流动长期化趋势明显;跨省流入人口主要来源地分散,而跨省流出人口的流入地集中,流动人口主要来自农村的城镇地区;务工经商是流动人口的主要动因,不同类型和性别的流动人口,动因差异显著;绝大多数流动人口从事生产、运输设备操作和商业、服务业等第三产业.了解山东省的流动人口状况,对于把握全国流动人口状况、结构及特征,具有“窥一斑而知全豹”的典型意义.  相似文献   

9.
困境与对策:教育投资购房现象评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学区房"的热销和"高考移民"等教育投资购房现象出发,关注教育公平和社会分层的关系问题,分析社会分层对城乡之间的基础教育分层、城市内部的基础教育分层、全国范围内的高等教育分层所造成的"教育难公平"的困境,并提出应对措施:加大基础教育投资、松弛户籍管理政策、加强对弱势群体的教育救助.  相似文献   

10.
吴理财 《人文杂志》2005,(5):135-140
作者通过对农村"留守孩子"问题的调查,发现农村"留守孩子"问题往往与农村社会转型、基础教育政策的调整等问题纠缠在一起;而农村基础教育中存在的许多问题,在相当程度上又与我国农村的办学体制,尤其是农村基础教育的投资制度不无关系.农村税费改革后,农村基础教育的投入制度改为"以县为主",并未从根本上解决农村基础教育的投入问题,因为县乡财政原本是一体的,将农村基础教育的投资主体从乡镇(或者农民)改为"以县为主",是一种"换汤不换药"的做法.所以,作者建议改变"以县为主"的农村基础教育投资体制,形成中央、省、县三级分级按比例投入农村基础教育发展的新格局.  相似文献   

11.
中国人口的跨区域流动是伴随经济快速发展而出现的一个重要社会现象,是制度变迁与经济转型共同作用的结果。人口流动的经济实质既具有微观上追求更大收益机会而进行跨区域流动的经济理性选择特点,同时又在宏观上实现了生产要素在更大区域乃至全国范围内的再配置和优化。采用多项Logit回归分析方法,并从比较研究的视角探讨吉林省流入与流出人口职业选择和收入水平的影响因素。研究表明,吉林省流动人口的就业分布具有明显的地缘、业缘关系,"非农化"倾向明显,职业角色以雇员和自营劳动者为主;收入水平偏低,且承受较高的劳动强度,所拥有的医疗保险等社会保障条件较差。吉林省流动人口的人口学特征和流动特点对其职业选择和收入水平具有显著影响,流动特点主要影响流出人口的职业选择,年龄控制变量在流出人口收入模型中具有更大的发生比。  相似文献   

12.
由于北川羌族地区人口居住分散,北川羌族自治县在基础教育中形成了教学站点多而分散的特点.北川基础教育发展有经费不足、教师素质有待提高、课程设置不合理等诸多困境.必须通过加大经费投入,提高教师素质,发展寄宿制教育,政府招生就业的政策倾斜,进行课程改革和发展职业教育等措施的实施,才能促进北川羌族地区基础教育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人口与教育"是教育学与人口学等学科共同关注的领域.通过对1997年至2007年十年来"人口与教育"研究文献的分析梳理,可以发现过去十年该领域的研究呈现如下特点:关注人口的受教育问题,研究教育与人口的关系,教育处于被动的适应角色;从宏观的角度关注教育的发展问题,探讨人口的数量、结构、流动与教育问题.但是,已有研究存在研究视角、研究对象与研究手段等诸多方面的局限,有关这一领域的研究应该进一步加强.  相似文献   

14.
尤锐 《江淮论坛》2021,(6):5-13
《商君书·徕民》是战国晚期比较特殊的作品.作者对秦国"百战百胜"却克服不了"三晋"敌人感到疑惑.基于对新的人口、经济、军事条件的理解,作者对《商君书》早期篇章的建议做出了彻底调整.他主张采取"人口战争"的策略,以改变秦国与"三晋"的人口不平衡状态.《徕民》篇的革新思想体现了商鞅学派的思想变迁.  相似文献   

15.
我国总的人口红利仍处于高峰状态,今后将逐步进入后人口红利期.通过对全国人口普查的资料以及其他资料进行分析,发现人口红利在总量与结构、地区与地区之间存在着不均衡的矛盾;基础教育水平虽然整体提高,但职业技术教育的投入却严重不足,从而导致“用工荒”与“就业难”并存.进一步的研究表明,制度不健全、投入不足以及教育体系不完善等是造成当前农村剩余劳动力难以转移的根本原因.政府只有通过完善职业技术教育制度、加大投入,通过制定各种激励措施吸引社会力量采取多种模式因材施教、按需培训,鼓励农村剩余劳动力主动参加职业技术教育,才能达到增加人口红利的目的.  相似文献   

16.
赵银生 《学术论坛》2008,31(2):177-180
实现基础教育公平,关键的问题是强化思想认识、明确实现途径和确定实施步骤.要走出教育的经济工具思维,认识教育公平的本真价值;走出效率优先观念,确立基础教育公平优先的地位;走出教育市场化的误区,坚持教育的公益性提供方式,依靠制度的建设,保障教育公平的实现;在首先解决教育机会平等的同时,着力减少教育过程中的不公平现象;因地制宜、分步实施基础教育公平,防止一刀切、削峰填谷和无特色的均等.  相似文献   

17.
人口流动的市场经济规律及成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英  沈飞 《东岳论丛》2004,25(6):64-68
无论是从世界范围还是从我国范围来看,劳动力流动总是显示出"向心"和"离心"的趋势。所谓"向心"趋势是指劳动者由人口稀少、经济不发达的地区流向人口密集、经济较发达的地区。"离心"的趋势则是劳动者由人口密集、经济较发达的地区迁往人口稀少、经济不发达的地区,即劳动者离开旧的经济中心,迁往正在形成的、新的经济中心。目前我国以前者为主。由此可见,劳动力流动与区域经济状况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8.
《江西社会科学》2017,(5):233-242
我国流动人口规模在2015年1%人口抽样调查中首次出现下降而受到广泛关注。事实上,全国流动人口在近些年已经出现减缓的迹象,流动人口主要流入省份和主要流出省份双双出现流入和流出放缓或减少的状况,这都为流动人口规模下降趋势提供了有力证据。流动人口规模进入下行通道有多方面的原因:劳动年龄人口逐渐减少,使得流动人口的"基数"下降;劳动密集型产业从东部向中西部转移,使得部分流动人口回流和就地转移人口增加;新型城镇化,使更多流动人口落户流入地。同时,中西部中心城市流动人口快速增长,东部城市人口流入则存在一定分化。未来东部主要流入地的流动人口将呈波动下降趋势,需要更长期的考量,避免短期行为;而中西部城市在流动人口不断增加情况下,则需要努力调适和积极应对。  相似文献   

19.
人口与经济的关系体现为人口变动对经济发展的影响以及经济如何影响人口变动两个方面,本文主要回顾了西方人口经济学者对后一方面的论述.作者认为,关于如何解析经济因素对生育率变动的影响,西方人口经济思想经历了四次大的转变,即从早期的"经济促进人口增长论"到"人口转变论";尔后,再由当代宏微观人口经济理论演变为目前的综合人口经济理论.  相似文献   

20.
现代化进程与移民潮相伴而行。近年来人口大规模流动与中国城市化加速推进,互为因果,相互促进,给中国经济的持续发展注入了强大的动力,也给人口的主要流入地城市带来了无限的活力和巨大的人口红利。本文在运用各类统计年鉴人口数据和1038份抽样问卷调查等基础上,还首次独家使用了极为宝贵的内部最新人口统计数据,通过全面解读分析认为,浦东新区人口总量增长以户籍人口迁入、外来人口大规模流入机械式增长为主;外来人口主要分布在城郊结合部;流入人口劳动力特征显著,以青年为主体;外来务工者文化程度呈两头奇低、中间特大的橄榄结构,初中居多;引进人才学历很高,受过高等教育比率超过90%;就业集中于制造业和第三产业。为了继续保持浦东的引领地位,建议提高外来劳动力素质,宜采取引进高端人才和干中学双管齐下策略;以产业政策为导向,积极发挥控制外来人口总量和劳动力素质调节阀的作用;实行更人性化的新区人口政策,将浦东打造成为中国的首善之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