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倒装是英语表达中常见的现象。射体—界标理论从认知的角度对倒装句的焦点凸显功能作出解释,认为倒装句是该理论在语言学中的现实化,它把“射体—界标”转化为“界标—射体”结构形成句末焦点,以使人们注意的焦点落在新信息上,从而达到英语倒装句的凸显效果。  相似文献   

2.
本文从词汇手段、语法手段两方面对英语强调肯定意义和否定意义的主要表达方式进行概述。  相似文献   

3.
行政复议与行政诉讼是行政法上最重要的两种救济制度,其共同目的都是为了保护行政相对人的合法权益。但是,由于二者的性质不同,导致了在诸多方面存在差异。如何做好二者的衔接,发挥各自的优势,将效率和公正结合起来,共同保护公民的合法权益成为了理论界和实务界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4.
5.
本文主要从语法、词汇和修辞方面浅析英语表达强调意念的语言手段及特点  相似文献   

6.
作为一种特殊的文体,广告英语语篇的构成机制不同于其他语篇的构成机制。本文试图从韩礼德(Halliday)所提出的衔接理论入手,从语法衔接及词汇衔接两大方面来分析广告英语语篇的衔接手段及特点。  相似文献   

7.
本文对词汇衔接手段与英语阅读教学相关问题加以论述。  相似文献   

8.
本文以林肯的《葛底斯堡演说》为例,分析了各种词汇衔接手段的语篇功能。  相似文献   

9.
作为一种重要的语篇衔接方式,词汇衔接有助于语篇的连贯性和内容的统一性。本文探讨了词汇衔接手段在英语写作中的应用,并结合语篇衔接理论提出了如何改进英语写作教学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
谚语作为一种特殊的语言形式,有其独特的结构,掌握这些语言结构形式,有助于人们熟练掌握英语谚语,这对英语学习有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论英语隐喻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语义和句法的角度对英语中某些句子的生成机制进行研究,说明隐喻是这些句子形成的机制。首先提出“隐喻句”的概念,对“隐喻句”进行比较明确的界定,进而探讨“隐喻句”的生成机制,说明“隐喻句”是思维隐喻在语言隐喻(具体来说,句法隐喻)中的体现,是拟人化、拟动物化、拟植物化、拟物化和异化的结果。  相似文献   

12.
言语活动中,祈使语义的表达必须根据祈使语气的强弱将语用因素考虑在内。本文以唐五代至宋代口语性较强的历史文献作为依托,观察这一时期表达祈使语义所使用的辅助手段。同时归纳分析祈使句中介词短语、副词、语气词等强调标志。  相似文献   

13.
这/那、this/that指示照应的语篇衔接功能对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指示代词这/那、this/that在具体的语境中,具有不同的意义,其指示照应的语篇衔接功能不同,受心理成分、篇章距离等影响。  相似文献   

14.
衔接和连贯是语篇语言学的两个重要概念,也是两个重要的成篇手段.英汉语篇的基本差异在外在的衔接与连贯这两个方面十分明显.由于不同语言的衔接手段和连贯形式各有异同,译者必须对原语和译语在这两方面都有比较深入的了解,并且还要达到熟练运用的程度,在翻译中自觉地将原语中的某些衔接手段和连贯形式转换为符合译语的表达方法,这样才可以达到异曲同工的成篇效果.因此,对衔接手段和连贯方式的认识和把握,无论是在理解原文还是在用译语表达的过程中,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根据黄国文对语篇衔接的两大分类,结合韩礼德的语篇衔接分类标准和概念体系,从语法衔接和词汇衔接、逻辑联系语两大方面分析了兰姆姐弟的《莎士比亚戏剧故事集》。分析发现,兰姆姐弟的《莎士比亚戏剧故事集》使用了时间地点关联成分、照应、替代、省略、连接等衔接手段,改写简洁,衔接紧凑,脉络清晰结构完整。兰姆姐弟擅用词汇衔接映衬人物形象,语言保留了原作的风格。  相似文献   

16.
在汉语分句的分类中,二分法一直占据着主导地位.但是由于二分系统本身的弊端,邢福义先生经过对复句的长期研究,提出了“因果·并列·转折”的三分系统.与传统的二分系统相比,三分系统不仅将“转折类”独立出来,而且在分类原则和要求上都具有统一性,更加注重关联词语、逻辑语义在复句分类中的作用.因此,三分系统更适合复句的研究与教学,并且最终会被更多的人接受.  相似文献   

17.
英语合成词重音是教学的难题,本文认为在重视单词重音的基础上,注意合成词各词之间的结构,再进一步了解词组重音的作用,就能找到合成词重音的正确位置。  相似文献   

18.
语言是思维活动的最直接体现,语言的结构特点是与思维方式的特点相一致的。不同民族的思维方式不同,表达其思维的语子的结构和行文顺序也有很大差异。在翻译的过程中,必须按照译入语民族的思维方式的特点,转换句子结构。本文从英汉思维方式的角度探讨翻译长句及句群时的四种句型转换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