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家庭科技》2016,(3):14-15
正很多父母白天忙着上班,晚上和周末是唯一陪伴孩子的时光。父母是孩子最重要的老师,父母的一言一行都深刻地影响着孩子。两个家庭的不同方式家庭一:小明上一年级,放学后吃完饭,妈妈让他写作业,并一再强调写完作业后才可以玩。随后,妈妈就去收拾厨房了,爸爸则躺在床上玩起了手机。不时传来搞笑视频播放的各种声音和爸爸的笑声让小明坐不住了,好奇地走到爸爸身边看。爸爸对小明  相似文献   

2.
钟合 《家庭科技》2014,(8):18-18
9月份孩子们就要步入幼儿园了。科学地讲,幼儿第一次走出家门,全天候生活在陌生的环境里都要经历"分离焦虑期"。每一个孩子都来自不同的家庭,顺利度过分离焦虑期的时间长短也不一样,那么如何让孩子较快度过分离焦虑期呢?家长态度要明确同在一个班级里,有的孩子能很快适应环境,有的孩子却需要很长时间。明智的父母会对孩子说:"我们去单位上班,宝宝也要到幼儿园上班,下班了我们才能见面。"送孩子入园时,家长不能流露出难舍难分的情绪。  相似文献   

3.
父母往往以自身待人处世的方式,影响孩子参与社会交往的方式。有时候是因为父母不够了解孩子的学习交往规律,有时候是因为父母将自己在交往中的恐惧映射到孩子身上,误导了孩子正常社交能力的发展。以下误区经常发生在孩子的交往过程中,需要父母引起重视。误区之:将友伴间的分享"模式化"  相似文献   

4.
正说起孩子,每个父母都有说不完的话题。孩子的成长倾注了父母太多的心血,孩子也给家庭带来数不尽的欢乐。孩子们一天天成长,从牙牙学语、蹒跚学步到小学、初中、高中……其实,孩子的成长过程也是父母的成长过程,父母在这个过程中也不停地学习和进步!纪伯伦在他的《致孩子》中写道:你们可以给他们爱,却不可以给他们思想,因为他们有自己的思想。  相似文献   

5.
唐闻捷  蔡晓红 《兰州学刊》2003,(3):108-109,112
本文从家庭教育的现状和趋势着手 ,关注方兴未艾的互联网对家庭生活和家庭教育越来越显著的影响。强调在网络时代 ,父母应该努力提高自身的信息素养 ,在孩子基于网络的沟通、基于网络资源的学习中扮演好投资人、引路人、监护人和同路人四个角色  相似文献   

6.
正薇薇今年9月就要上小学了,家庭气氛与往常有些不同,首先是五花八门的玩具被束之高阁,爸爸妈妈平添了几分紧张。从幼儿园回到家后,薇薇和妈妈便锁在书房里进行简单的数学、识字学习。"孩子要上一年级了,可不能再让她玩了,从现在起要认真学习,绝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妈妈这样说。自从孩子出生后,父母就有焦虑不完的事情:孩子用什么尿不湿、吃什么奶粉等都是父母考虑的事情;孩子上学后,父母焦虑孩子的学习成绩,焦虑孩  相似文献   

7.
俗话说,孩子是自己的好。做父母的爱自己的孩子可以说是天性,但真正懂得“爱”孩子的父母却并不是很多。多数父母只是把自己的爱体现在对孩子生活的关心上,而在学习上.父母对孩子的爱多数表现为严格要求,以为孩子好的名义要求孩子做一些他不喜欢做的事,而这样做的一个直接后果就是导致孩子厌学,个别孩子甚至因此仇恨自己的父母(孩子杀害自己的双亲的事件在中国已发生多起)。  相似文献   

8.
很多家长都有这样的困惑:孩子小的时候很依赖父母、特别听父母的话,可是慢慢地孩子就变得逆反、不听话了。为什么自己和孩子的距离越来越远了,感觉快把孩子"弄丢"了呢?的确,外面的世界对孩子的诱惑很大,电视、网络、商家,时时刻刻和我们争夺着孩子的思想和欲望。家长要想不"丢失"自己的孩子,就必须和孩子建立互相联系的"精神脐带",不断给孩子输送爱的养料。这个"精神脐带"是什么?我认为应该是经常与孩子聊天,并养成与孩子聊天的习惯。父母为什么要和孩子聊天很多家长会奇怪,"聊天"还有用?在他们看  相似文献   

9.
晓梦 《家庭科技》2002,(5):32-33
近日,朋友向我诉说他的苦恼:他的孩子十多岁了,他对孩子可以说是关爱备至,从生活到学习,要什么给什么。可是孩子就是不领情,还认为这一切都是父母应该做的,根本不理解父母的一片爱心,更不要说回报了。一切为孩子着想,哪怕自己再苦再累也心甘情愿,众多父母都如此。当然,在付出爱的同时,也希望孩子能理解父母的苦心,尊敬和热爱父母。可是,许多孩子对父母的无私奉献怎么就无动于衷呢?其实,  相似文献   

10.
1.新学期开始时。新学期开始或进入新的学习环境,孩子常有一种新感受、新动力,此时父母宜因势利导。 2.孩子享受成功喜悦时。在祝贺鼓励的基础上,应对孩子提出明确具体的要求。 3.孩子感到委屈时。父母若态度冷静宽容和同情,孩子会产生感激之情,易于接受告诫。 4.老师家访时。应把孩子的长处告诉老师,同时  相似文献   

11.
谁不希望自己的孩子快乐呢?可近几年来,激烈的社会竞争催生了许多"紧张型"父母,他们非常注重孩子的早期教育,一些父母为了让孩子能挤进重点学校,要求孩子学这学那,英语、奥数、钢琴、书法、舞蹈等,孩子简直成了学习的机器.正是这些望子成龙的父母,他们一方面智力投资不惜成本,另一方面对子女要求极其严格,放学迟了挨骂,成绩不好挨打,有一点空闲要练琴,作业不能写得马虎.于是,挨批评就成了这些孩子的家常便饭.殊不知,这些在兴趣班里泡大,在父母的压力下长大的孩子变成了一只缺少快乐的小羔羊.那么,要怎样才能让孩子快乐地成长呢?  相似文献   

12.
徐光臻 《家庭科技》2021,(11):35-37
家庭教育中父母陪伴的常见误区 将孩子委托给他人照顾 将孩子委托他人照顾的情况通常出现在以下两种类型的孩子:一是农村留守儿童,二是城市父母双职工的孩子. 农村留守儿童 随着社会的发展,农村父母双双外出,到城里打工,子女留在家中由祖辈照顾.由于老一辈人的教育观念落后、文化水平有限,只能照顾孩子的饮食起居,对孩子的学习难以起到辅导的作用.有些长辈一味溺爱孩子,致使孩子从小缺乏严格的管束,养成以自我为中心的性格.  相似文献   

13.
正现在的父母很关心孩子的思想、学习和身体健康,却很少想过对孩子进行审美教育,有些父母甚至还会感到奇怪,家庭中有什么美育呢?其实,家庭美育就是家长对孩子进行的审美教育,培养孩子正确、健康的审美观点和趣味,教会孩子区别美与丑、善与恶、诚实和虚伪,把孩子引入崇高的精神境界。孩子的美育,需要家长耐心地渗透。培养孩子的文明行为在日常生活中,孩子的言谈、举止和习惯要有一  相似文献   

14.
今天,老妈说我整天只顾着玩,不学习,还把十几年前的老账翻出来讲。天,这是暑假!我一气之下写了这篇文章,给老妈讲讲中外父母之别。一、在孩子放学回家后,中国父母会问:“今天学习怎样?考试得了多少分?”外国父母则会问:“今天在学校过得愉快吗,和同学相处得好吗?”二、当孩子在家里谈论某个同学时,中国父母会问:“这个同学学习成绩好吗?”而外国父母则问:“他为人如何?”  相似文献   

15.
正榜样是值得学习的人或事,也是一种思想人格。榜样对一个人的人生方向有着强有力的引领作用,尤其对于孩子来说,榜样在孩子成长过程中占据重要位置。身教重于言传,父母不仅是孩子的第一个榜样,也是孩子最重要的榜样。因此,父母要特别重视自身的榜样作用。  相似文献   

16.
春节就要到了。节日期间,亲朋好友常常上门拜 年。这时,父母可能会担心孩子淘气,不乖巧,万一惹长 辈生气,惹朋友讨厌怎么办呢?想要塑造一个懂礼仪、 讲礼貌、人见人爱的孩子吗?这里给你介绍几招,帮助 你和孩子一起学习春节礼仪。 不愿打招呼 春节带孩子外出,不论对亲朋好友,还是街坊邻 居,父母都希望孩子能甜甜地叫上一声。可有时孩子就 是“金口难开”。这大过年的,多让人扫兴啊。  相似文献   

17.
田野 《快乐青春》2014,(7):26-28
3岁那年,她开始学习绘画,她学习绘画不是因为爱好.而是因为寂寞。那时候,父母都去上班,常常把她一个人反锁在屋子里。她一个人在家里学习绘画,一画就是一整天,她的愿望是上美术学院,成为一名画家。  相似文献   

18.
高考又到了。不少考生的父母已开始收集有关填报高考志愿方面的信息。毕竟从成绩出来到填报志愿只有短短几天时间,这几天收集到的信息,对于孩子未来的职业规划来说是远远不够的。现在父母在孩子的专业选择上有很大的决定权,面临自己孩子这么重大的人生决定,责任感驱使着他们去学习这些陌生的课题。到底父母在孩子填报高考志愿过程中应起什么样的作用呢? 不妨听听专家的意见。  相似文献   

19.
《家庭科技》2009,(5):10-11
作业有两种,一种是口头作业,一种是书面作业.口头作业一般是朗读课文,孩子往往不重视.因此,父母需要经常检查,从中发现孩子学习上的问题,提高孩子的朗读能力.  相似文献   

20.
正很多父母因孩子青春期而与孩子交流不畅,常问"要怎样与孩子沟通,孩子才能听我的话?"其实,这种想法本身正是他们与孩子交流不畅的原因。家庭教育的目的不是为了让孩子听话,而是帮助孩子健康成长,帮助孩子以自身的特点去发展自己。青春期孩子需要的是友谊型父母,而不是处处干预管制自己的父母。青春期孩子更渴望得到他人认可与帮助。如果父母一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