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论制度文明建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二十一世纪,随着我国经济、政治体制改革和民主、法制建设的深化发展,社会主义文明建设不再仅仅局限于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传统格局和领域,制度建设也纳入社会主义文明建设的科学系统。文明是指社会的进步和开化状态,它随着人类社会的形成而出现,随着社会实践活动的深入而发展。通常人们把社会文明分为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两个方面。物质文明是指人类改造自然和客观世界,创造物质财富的成果;精神文明是人们改造主观世界、创造精神财富的成果。物质文明为精神文明发展创造物质基础和条件,精神文明为物质…  相似文献   

2.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包括建设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这两个方面。从马克思主义观点来看,文明是人类历史的概念,是人类社会的飞跃。民主与法制是文明产物。恩格斯以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分析了美国考古学家、人类学家摩尔根对古代社会历史材料的研究成果,科学地论证了人类社会经历了蒙昧时代、野蛮时代向文明时代的发展,写出了《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这一不朽的著作。文明时代的到来,正是人类社会在物质  相似文献   

3.
<正>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尤其是在城市,人口稠密,住户集中,人员情况复杂,社会交往频繁,家庭与社会的关系更是紧密相联.我们建设社会主义的现代化强国,需要高度的物质文明和高度的精神文明,而家庭道德风尚的发展水平则是衡量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发展水平的显著标志之一.开展"五好家庭"活动,建立社会主义家庭新风,不仅关系到家家户户的幸福,而且是建设文明院(楼)、文明街道和文明城市的基础,是关系到国家、民族兴旺发达的大事.  相似文献   

4.
马克思主义理论中的“消灭家庭”思想包含着三重维度,从宗教批判维度看,世俗家庭是“神圣家族”即宗教世界产生的土壤和根基,消灭“世俗家庭”就是消灭使宗教存在的不合理的社会现实;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看,分工和私有制的发展使单个分开的家庭经济成为必需品,“消灭家庭”需要在变革生产方式基础上消灭家庭作为经济单位的属性;从资本主义社会家庭关系看,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家庭所产生的家庭关系是私有财产关系即支配关系,“消灭家庭”这一思想需要消灭家庭中的剥削压迫,重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马克思主义“消灭家庭”思想不仅是一个理论问题,更是一个现实问题,其并不是指消灭家庭这一制度,而是要推动家庭向更高层次发展,最终指向是在生产关系变革、家庭关系变革基础上人的关系的重构。新时代背景下中国推动家庭文明建设,与马克思主义“消灭家庭”思想并不相悖,现代家庭建设正是“消灭家庭”的实现过程,只有正确把握“消灭家庭”的历史进程与当下家庭建设的关系,才能构建促进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家庭共同体。  相似文献   

5.
网络文明不同于网络文化,作为信息网络社会条件下人类社会文明发展的新形态和新领域,网络文明指的是人类社会进入信息网络社会后的进步状态及其积极成果。网络文明具有开放性、虚拟性、合作性、交互性和共意性,是人的个性人格的发展与丰富,是人的交往关系的拓展和深化,是人的精神世界的丰富和完善。  相似文献   

6.
生态文明建设的哲学思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张秀  张国平 《兰州学刊》2009,(2):11-12,22
生态文明是现代社会发展的一种新的理念、新的模式和新的方向。人类从农业文明进入工业文明,从工业文明再迈向生态文明,社会的进步推进人们逐步正确地处理人、自然与生态之间的关系。那么究竟什么是生态文明,在建设生态文明中,如何处理生态文明与经济、政治、精神文明之间的关系,如何认识人类中心论和生态中心论,生态文明中的道德要求是什么?这些都关涉到对生态文明建设的哲学基础的探寻。  相似文献   

7.
人类的道德文明历来包含先进与落后两个部分。先进文明形成的社会物质基础是相对于以往时代处于先进状态的经济关系,包括为建立这样的经济关系和与之相适应的新的社会制度而进行的革命斗争;高尚文明历来都是以往时代创造、洗礼、积淀和传承下来的,是人类道德文明的精华。根据社会发展进步的客观要求把先进文明与高尚文明合乎逻辑地统一起来,是每个历史时代道德建设的应有理路。  相似文献   

8.
文明是人类社会的进步状态,是人类改造世界的成果,它与人类社会而俱来,不断地由低级向高级发展。文明包括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物质文明是人类改造自然界的物质成果,表现为人类物质生产的进步和物质生活的改善,在改造客观世界同时,人们的主观世界也得到改造,社会的精神生产和精神生活得到发展,这方面成果就是精神文明。精神文明建设的好坏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战略目标之一,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总体布局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经济、政治体制改革的主要条件和保证。由此可见,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建设好坏是关系社会主义兴衰成败的大事。 在党的十四大报告中,江泽民同志明确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目标的确立势必给精神文明建设带来许多新情况、新问题,同时也对精神文明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这就要求我们在探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同时必须探讨它与精神文明的关系,以便两者协调发展,保证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顺利发展,因此,发展市场经济必须搞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让我们看看它们之间的关系: 首先,市场经济影响精神文明建设,市场经济是商品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  相似文献   

9.
论人类文明的软化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类文明表征着人类改造世界积极成果的总和。人类实践活动主要有经济实践、政治实践、文化实践和社会实践四大逻辑形态;随着人类实践重心的不断位移,人类文明呈现出软化趋势,表现出文明构成要素的互动性、文明建设目的的人本性和文明发展取向的交融性特征。在人类文明演进的历史过程中,文明软化主要表现为物质文明发展的科技化趋势、精神文明发展的人本化趋势、政治文明发展的民主化趋势和社会文明发展的和谐化趋势。因此,我们在和谐文化建设实践过程中,必须顺应人类文明软化的时代潮流,才能在多元文明发展过程中彰显中华文明的影响力。  相似文献   

10.
社会环境文明是构建和谐社会不可缺少的有机组成部分,是社会文明主体生存和发展的社会条件。从社会角度分析,社会环境文明是人类在改造世界过程中,所营造的人与人之间、社会组织之间、人与社会组织之间协调发展的结构空间的净化与和谐,它所体现的是人类社会物质的与精神的结合的进步程度和开化状态。其构成要素包括:社会秩序文明、社会风气文明、社会安全文明,三个文明相互作用,是一个有机整体。社会环境文明建设需要多方面的综合作用。  相似文献   

11.
全球化历史进程中的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全球化引起人类政治生活的变革,对人类社会传统的政治活动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也给我国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带来机遇与挑战。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人类整个文明和世界历史发展的产物,它不能脱离人类整个文明和世界进程而发展和进步,积极应对全球化的科学态度是立足国情,放眼世界,吸收和借鉴人类创造的政治文明成果,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  相似文献   

12.
生态文明视域下的区域经济发展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刘泾  刘振泽 《江淮论坛》2010,(5):18-22,29
生态文明是在对传统的经济发展模式和经济行为深刻反思过程中形成的,是人类在对待人与自然关系上的进步,顺应了人类社会文明发展的潮流。生态文明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由之路,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发展之间具有内在的辩证统一关系。生态文明是消解经济发展和生态失衡两难困境的有效途径:是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必须建立在生态文明的基础之上。  相似文献   

13.
<正>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报告中提出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十四条基本方略,推进绿色发展,建设美丽中国是其中之一,这既突显了生态文明建设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的重要地位,也为推进绿色发展,建设美丽中国指明了奋斗方向,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一、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生态文明的根本要求人与自然的关系是人类社会最基本的关系。自然界是人类社会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基础和前提,人  相似文献   

14.
根据人与自然的关系及人化自然发展的不同水平,迄今所知的人类文明可划分为四种历史形态,在不同文明形态下人与自然关系各有不同特点。原始文明时代,人类匍匐在自然的脚下。农业文明时代,人类对自然进行初步开发。工业文明时代,人类以自然的“征服者”自居,社会生产虽然获得空前发展,但对自然的超限度开发又造成深刻危机。生态文明时代,人类与自然将实现协调发展,其出现具有必然性与合理性。为了建设生态文明,首先需要在自然观、科学技术观和社会发展观等方面实现根本的观念变革;其次,需要抓住建设生态文明的关键问题,如控制人口、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等,采取合理有效的方针和政策;再次,要在全社会树立和普及保护自然环境的法制观念和伦理规范。在对待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上,我们应持正确态度,既反对盲目乐观又反对消极悲观  相似文献   

15.
孟岩 《南方论刊》2022,(1):7-10
"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理念.厘清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关系内涵对于生态文明建设至关重要.马克思自然观经历了三个发展过程,其中所蕴含的深刻理论有助于深度挖掘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关系的内涵:一是自然的先在性与人类的单向依赖性;二是人与自然在生态世界中的辩证统一关系;三是人与自然必须是作为一种整体才能得以实现生态解放.从内涵出发进而推演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实践要求,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关键的实践方向.  相似文献   

16.
在马克思之前,思想家们从三种路向探讨了资本主义文明社会:一是论证资本主义文明社会的永恒合理性,二是主张返回到人类简单需要的原始状态,三是提出超越资本主义文明社会的未来社会的空想。马克思从人的物质生产劳动出发,提出了人类文明演变的思想。马克思认为资本具有二重性,资本打破了人对狭隘的人群共同体的依赖,但又迫使人依赖物化社会关系;资本为了逐利刺激生产力发展,却又无法驾驭生产力;资本通过缩短工人必要劳动时间榨取剩余价值,使社会有了大量自由时间;资本以殖民侵略和掠夺方式促使历史向世界历史转变。在资本的统治下,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与人的社会生活关系、政治关系和精神文化关系都扭曲了。资本的内在矛盾促使其走向解体,被社会主义的高级文明形态所代替。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推进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和生态文明建设,使它们相互促进、协调发展,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  相似文献   

17.
民族是一个发展变动的实体 ,在变动中孕育形成了新的特征。现在正是民族发展历史由量变达到质变的时期 ,这也必然要求我们重新认识民族多样化与文明多元化的关系。正如部分与整体的关系 ,一个文明系统远远大于任何一个民族 ,但一个民族依然可以构成一个局部完整的文明社会 ,不同文明民族的社会存在的简单相加却并不等于人类社会 ,因为构成人类社会的多元文明体系是有机的相互作用的整体。因此 ,民族多样化的产生和发展与文明多元化的产生和发展既是共性的又是个性的 ,第一 ,在资本主义制度出现以前 ,民族的发展都表现为世界文明总量的增加 ;第二 ,在当代 ,民族多元化正在超出所属文明体系的限制 ,走向更广泛意义上的文明多元化。然而 ,在当代世界文明发展的过程中 ,文明多元化与民族多样化构成了人类文明发展的特点 ,而只有民族多样化才能有文明的多元化 ,只有文明的多元化才是人类文明不断发展的生命之源  相似文献   

18.
我国人民当前和今后一个历史时期的奋斗目标,是建设一个现代化的、高度民主的、高度文明的社会主义强国。 这里说的文明,是一个社会历史概念。在我国,早在易经中,就有“见龙在田,天下文明”之说,用“文明”来说明社会状况。马克思主义理论赋于“文明”概念以科学的含义,用它来表明人类社会发展的高级阶段。恩格斯在《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这部重要著作中,把全部人类社会的历史区分为“蒙昧时期”(相当于旧石器时代)、野蛮时期(相当于新石器时代)和“文明时期”。“文明时期”以商品经济的出现、阶  相似文献   

19.
精神文明学是在中国 2 0世纪 70年代末至今的改革开放进程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新兴学科。这一新兴学科 ,从历史的角度来看 ,继承发展了人类文明进步学说特别是马克思主义学说和中国传统文化学说 ,总结提升了人类社会特别是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和文明中国的历史发展的经验 ;从现实的角度来看 ,丰富充实了当代世界人文科学、社会科学理论体系并推动了自然科学的发展 ,维护促进了当代世界的和平与发展特别是极大地推动了当代中国改革开放的进程 ;从未来的角度来看 ,必将促使人类社会进一步完善发展关于文明进步学说的理论体系 ,并必将对中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对人类社会实现美好理想产生更加重大和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正> 一中国是人类文明的发祥地之一。古老的中国文明,对整个人类社会的进步作出了贡献,程度不同地影响着周围国家和地区的历史进程,有时甚至使整个世界的历史为之改观。同时,中华民族的历史也从未脱离整个人类社会历史潮流的制约。世界其他地区的文明产品也源源不断地输入中国,对中国文明的发展产生了不容忽视的影响。中国古代对外关系史所要研究的,正是1840年鸦片战争以前中国同外部世界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诸方面的关系和交往。它是中国古代历史的一个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是以世界历史为背景来探讨中国历史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