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传统农业与生态危机董润明,万长荣从人类在生命系统中的地位和使命的高度看,农业不过是人类未来维护和生产生命系统即真正地生产生命和真正地选择生物的胚芽和雏形,是人类在幼年和未充分成长的时代,生产生命和选择生物的学前演习和训练,是人类从完全不生产生命和完全...  相似文献   

2.
未来学简介     
未来学,也叫未来预测或未来研究,是近年来迅速发展的一门综合性学科。它主要探讨科学技术和社会未来发展的前景,揭示按照人类需要所作的各种选择实现的可能性,“为科学时代设计新的世界蓝图”。未来学的研究范围很广,包括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社会实际应用等各个领域。据说,目前国外对未来社会的研究,已经超过对未来科学技术的研究。  相似文献   

3.
中国朝鲜族社会开放度较高。朝鲜族人口移动导致集居地空洞化现象的底层是家庭结构形式的变化,具体表现为单亲家庭数量呈急剧增长的趋势。家庭结构的变迁是社会变迁的缩影,同时反映了信息社会人类发展的必然趋势。研究朝鲜族社会家庭结构变迁问题,对于把握未来中国社会家庭结构的总体发展具有典型意义,同时对于当今社会性别平等乃至人间平等、种族平等的研究也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4.
人类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既要继承过去,面对现实,又要开拓未来。现实是过去的未来,而未来又是明天的现实,或将要到来的现实。因此,研究未来问题决不是空洞、抽象的主观空想或臆造,而是做好各项工作的重要保证。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没有对未来的科学预见,就必然要陷入“盲人骑瞎马,夜半临深池”的被动局面。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只有审时度势,才能变革图强;因有因势利导,才能夺取胜利,开拓未来。邓小平同志的题词:“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充分揭示了研究未来问题的重大意义。自古以来,人类在改造世界,特别是在改造自然的实践过程中,在正确地认识未来,科学地预测未来,积极地创造未来方面,不断地积累着丰富的经验,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但是,未来学作为一门相对独立的科学,它的产生是19世纪30至40年代的事情。这当然与资本主义大生产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直接有关。但人们重视研究未来学是一回事,而如何研究未来学又是另一回事。在人类社会历史领域,只有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世界观揭示了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指明了人类通过斗争而必将达到的未来前景。于是,历史变为  相似文献   

5.
奥克肖特的诗歌哲学是理解他深邃的政治哲学的一把钥匙。奥氏诗歌哲学涉及的虽然是艺术与美学领域,但他更多地是把它放到人类会话中"表达"方式差异这一大背景下,突现诗意性"表达"在打破理性主义时代科学和实用性话语霸权方面的重要意义,并由此引申出人类现当代政治生活中"多元平等对话"对于提升人类社会"自适应能力",约束"理性主义政治"所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国外对于奥克肖特诗歌哲学的研究虽有其长处,但其既受到艺术哲学的"专业"视野限制,也未触及奥氏政治哲学研究中极为重要的语言学向度,因而难以深入。补上这不足正是奥氏艺术哲学思想研究、进而政治哲学继续深化的要求。  相似文献   

6.
现代社会问题与人类未来发展的思考康忠汤再林现代社会问题,不仅直接影响着世界各国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而且还关系着人类未来发展的前途。我们看到,现代社会问题以及对人类未来发展的影响的问题正在呼唤着各国政治家的远见卓识,也正在成为各国社会学家、未...  相似文献   

7.
文物是人类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是人类科学和文化不断发展的历史见证.加强文物的保护管理和科学研究,对于承传人类文明,帮助人们认识历史,揭示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促进当代和未来社会的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博物馆作为对文物进行收藏、研究、陈列的专门机构,肩负着保护管理文物的重要职能.  相似文献   

8.
以机器人三定律建构人机伦理准则后,美国科幻作家艾萨克·阿西莫夫在机器人系列第三部作品《裸阳》中进一步扩展了人机伦理适用的场景,描述未来世界银河系中人类和太空族迥异的伦理环境。小说以地球人便衣侦探伊利亚·贝莱探案的视角描绘了索拉利星球上极端的伦理环境并解析了一些匪夷所思的伦理准则和伦理禁忌,地球人类社会的拥抱问候、结婚生育全部成了伦理禁忌。所有的个体“宅”在自己的领地中过着看似美好的生活。研究认为阿西莫夫通过小说批判了一些对于未来社会的“美好想象”并揭示了人类社会得以发展和进步的终极途径:走出钢穴,直视裸阳。人类只有勇敢地突破原有的伦理环境和禁忌的束缚,勇敢探索未知的宇宙才能在未来的竞争中延续希望。  相似文献   

9.
科学体系是一个有机整体,在已有自然科学中心转移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开展对哲学社会科学中心转移、发展趋势、历史作用的研究,对于科学预测人类文明的未来,尤其是对于人类自觉把握自己的命运具有重要意义。探讨哲学社会科学中心转移规律,应重点研究以下几个问题:(1)哲学社会科学代表学科的遴选;(2)哲学社会科学中心转移规律量化分析;(3)各种文明中心转移的对比研究。  相似文献   

10.
宋绪富 《理论界》2013,(1):88-90
人应该"诗意地栖居在这片大地上",但当种种社会不良现象毫无诗意地构成了对人类高贵生活的恬静和尊严的尖锐挑战,我们不得不严肃地思索,人类诗意的生活指的是什么?人类如何才能获得诗意地生活的条件?人类诗意生活的失落意味着什么?人类能否重新充满诗意地生活起来?无论答案是什么,对我们的命运和未来而言都休戚相关。  相似文献   

11.
价值关系作为实践中主客体之间存在的一种客观关系,对于人类社会发展起着关键性的推动作用。关注价值关系是研究人类社会历史发展内在逻辑的重要视角,对研究政治文明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政治文明”的表述本身就说明,政治文明实质上是对政治现象的一种价值判断和评价,具有强烈的价值蕴含,是一个规范概念,用以描述和概括一定政治价值形成和实现的逻辑路径,并指导人们未来的政治实践。  相似文献   

12.
仁学是孔子思想中的一个核心内容,它起始于人类普通的道德情感,并作用于整个人类文明发展历程.因此,仁学不仅仅是中华文明的精神瑰宝,也是克服当代人类发展过程中种种弊端的重要思想资源.孔子的仁学以其开放、自由的特质确保了与不同文化进行对话的可能性,从而以一种兼容并蓄,融通和合的姿态推动着人类文明的进步.通过仁学,可以清晰地看到人类未来和谐、共荣的景象,这也可以说是中华文明对于世界文明的巨大贡献.  相似文献   

13.
苏联对未来的研究起步较晚,近年来,越来越多的著名学者参加,他们对未来的研究能独树一帜,他们破除了西方未来学的科学技术至上沦,提出未来的带头学科是以信息学为中介的马克思的“人的科学”并以此为指导线索推动整个全球性的未来问题的研究。因此,苏联未来学研究把“未来的人”放在首要的位置,去年在莫斯科召开的世界科学哲学大会上突出地提出了科学伦理学(指科学技术的发展提出的人类的道德问题)。苏联对未来问题的最新代表作是由著名学者以对话的形式写成的《关于未来的思考》一书,我有幸在这届年会上会见  相似文献   

14.
魏万磊  刘黎 《学术论坛》2007,(1):184-187
福山在《历史的终结》中提到三个普遍史论者,却混为一谈。近代关于普遍史的论证方式至少有三种,这些论证都建立在对人性改造具有可能性的基础之上。要批判福山有五个方面的难度,但总而言之,人类对于未来的好奇和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是人类向上的动力,如果在现实中找到了人类历史的终结点,无论这个整全性学说本身的理论逻辑对错,都将窒息人类长远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正> 凡是对动物的行为进行过认真地观察和研究的人都不会否认,动物特别是高等灵长类动物具有一定的思维能力。对此,国内外学者已有不少论述,但是对于动物的思维与人类思维的缘源关系,以及动物思维究竟是怎样过渡到人类思维的问题,却很少有人论及。然而,要弄清人类思维的起源和形成过程又必须对这些问题加以认真地研究。本文试图从动物智力的发展状况和古人类学的研究成果这两个方面,深入地探讨一下动物思维与人类思维的关系问题。  相似文献   

16.
《人类还有未来吗》是一部AI时代有关人类未来命运的忧思之作。AI时代科技发展的新趋势是以人的“身体自然”为对象,这将会人为地创造出未来的“新人”而替代现在自然进化的“智人”。这将给人类命运带来巨大的伦理危机,更甚者将导致人的主体性的丧失,从而使人类及其文明存在覆灭的危险。人类还有未来吗?回答这一人类命运的忧思之问,需要人类葆有对自然和生命的敬畏之心,注重内在精神文明的发展,平衡飞速发展的控物能力和相对衰落的自控能力,方有未来。此外,人类还需要立足于底线思维和底线伦理,以预防性的伦理与法律规范的设想来防止科技“趋恶”。唯有运用“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辩证关系”原理,让科技回归“价值理性”,使其有所为、有所不为,科技方能真正服务于人的自由与解放,人类方能长久存续并“诗意地栖居”于这个世界。  相似文献   

17.
我们已经看到,当代人的行为引起了资源消耗、核废料、环境污染以及基因改变等一系列问题,这些问题都不可避免地影响了后代人的利益,对后代人的生存和发展构成了威胁。一种超越时间纬度的未来世代权利因此出现,其核心是“当代人有责任使当代人和后代人的需要和利益受到充分的保护”。现在,对于作为一种新型权利的未来世代权利如何保护已经成为一个重要的法哲学问题。人类共同体理论能够为未来世代权利提供坚实的哲学基础。  相似文献   

18.
人的未来与哲学未来——“类哲学”引论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人是哲学的主题和实质。探讨未来哲学的状态,就必须了解未来的人将会怎样,因为,迄今哲学所经历的形态也就是人所经历的发展状态和理性映照,人的未来发展是理解哲学未来发展的支点。 无论是了解人的未来发展还是理解哲学的未来发展,都聚焦在对于类存在即对人的“类”的本性和特征的理解上。人类在经历了群体本位、个体本位之后,正在走向类本位时代。适应人类的这种走向,哲学不但应当反映、表达这一趋向,而且应承担促进、推动和升华人对自身的本质变化的自觉意识的任务。因此,“类哲学”是具有重大意义的现实课题,也是哲学的未来状态。  相似文献   

19.
把人类的结局作为一个严肃的理论问题来进行专门研究,是今天的时代所赋予的任务,也是惟有今天才能解决的问题。从认识上讲,探索人类的结局是形成完整的人类观、深入把握人类本质、正确的理解人类的历史地位与作用所必需的;从实践上讲,是清楚地把握今日人类文明的实质及人类文明的未来走向、正确地走向今日人类困境并迈向新文明所必需的。人类历史发展到今天,科学地探索人类的结局,不仅是必要的,也是可能的。人类的认识已具备了必要的条件,这既包括专门科学的大量具体材料,又包括哲学发展所提供的一般理论背景和方法  相似文献   

20.
按劳分配是人类社会各种经济活动的一个普遍规律。其一、人类社会中永远存在的生产力范畴的劳动差别,普遍地决定和强制地界定着生产关系内容的收入分配差别;其二、劳动的谋生目的,使按劳分配成为人类劳动生产力发展内在需要的普遍分配规则和基本制度安排;其三、社会生产力难以根本解决人与自然的矛盾,硬性地界定了按劳分配在未来的无限延伸;其四、迄今为止的人类分配制度史表明,按劳分配从人类产生的那一天起,就一直客观地存在着;其五、现有按劳分配理论在其“特有性”问题上具有三大误区,即用生产关系说明生产力,用未来证明现在,把一般误作特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