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进行科学技术进步的规划工作和应用其成果的情况下,经济因素具有决定性的意义。在经互会各国研究科技进步经济问题大纲中,关于《工业中科技进步管理的经济方法、形式和手段的完善》的小题占有重要地位。管理科学技术进步的规划工作的特殊意义决定于:作为经济过程的科技发展本身的特殊性。科技进步有着特别复杂的结构特点。它的各个环节(科学研制、新技术的设计和构造、试验、批量生产、使用)是彼此紧密联系的,是互相制约的;而同时在工艺方面以及大部分在时间方面又是彼此分割的。所以,加快使用科技进步成果于社会生产,只有作为有计划的管理过程才能得以保证。无疑,在所有社会主义国家,科技进步象一切经济生活一样是有计划地进行的。然而由于作为计划对象的科技进步的复杂和新颖,我们还不能科学地论证它的计划指标。最主要的是,目前还没有研究出使达些指标和科技计划本身与生产发展的各项  相似文献   

2.
创新劳动是对自有人类劳动就一直存在的一种劳动现象的新概括。创新劳动不仅创造人类尚未有或部分尚未有的新的使用价值 ,而且创造超常价值、特别是超常剩余价值 ,因此创新劳动及其创新成果是核心生产力。创新劳动与重复劳动的对立统一、辩证运动 ,推动生产力和人类社会不断发展与进步 ,并通过创新劳动及其成果 ,特别是重大创新成果实现跃进式发展和革命性进步。创新劳动及其成果在生产力、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领域都得到科学定位 ,是一种最有利于生产力和社会发展与进步的模式 ,全面实现这种模式就是生产力和人类社会发展与进步 ,特别是跃进式发展和革命性进步的奥秘。  相似文献   

3.
农村老年弱势群体共享社会发展成果的路径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东波 《学术交流》2008,(4):125-128
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党的十七大提出的重要战略任务.其中,关注老年弱势群体,加强老龄工作,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环节之一.目前,我国许多农村老年人经济收入低.生活质量差;知识贫困,精神缺少慰藉;劳动负担重,健康状况差,生命质量低.这种状况既影响了农业生产又影响了农村社会和谐与发展,也必将延缓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步伐.鉴于此,为使农村老年弱势群体共享社会发展成果,其路径为:弘扬中国传统孝道文化,在农村形成敬老、养老、助老的文化氛围;加快农业科技进步,实施农村老人增收工程;完善社会化服务体系,建构农村老年人社会支持、关怀救助网络;建立健全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制度和医疗救助制度,提高农村老年人的生命质量.  相似文献   

4.
科技进步与企业(俄〕B.库德罗夫科技进步是提高生产效率、使所有经济过程转向集约发展道路、满足具有支付能力的需求的主要因素。今天,科技进步首先是指新设备的经常的和大规模的更新过程。评伦某个生产者的标准早已不是产品的产量,而是产品与不断变化的需求相适应,...  相似文献   

5.
社会主义制度下的生产劳动与非生产劳动,是社会主义生产和再生产的一对基本范畴,是社会主义经济的一对重要范畴。科学地闡明这对范畴,将揭示出社会主义生产方式所依以建立的劳动的特殊經济形式,将有助于社会主义再生产问题(主要是国民收入的創造、分配和使用,国民经济比例的安排,劳动力在各部門间的配置和使用等问题)的研究,也将有助于对提高劳动生产率、增加社会主义积累等问題的认識。但是,究竟什么是社会主义制度下的生产劳动与非生产劳动,在学术界还是有爭論的。本文拟联系学术界有关这一问题的若干观点,谈談自己的一些初步看法,以与同志们共同討論。不言而喻,馬克思关于生产劳动与非生产劳动的学說,是我們探討社会主义制度下生产劳动  相似文献   

6.
社会主义生产目的的实现问题本身,就是无产阶级经济利益的保证问题。恩格斯指出:“经济关系首先是作为利益表现出来。”社会主义生产目的的实现,关系到劳动人民的经济成果是否获得,物质和文化生活状况是否改善,劳动积极性是否调动,乃至社会主义声誉是否提高的大问题。所以能不能保证无产阶级的经济利益的实现,直接体现着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发挥和社会主义生产资料公有制的实现,也直接检验着我们搞的到底是不是社会主义,能不能叫做社会主义。本文仅就实现社会主义生产目的的几个  相似文献   

7.
教育部门虽然不具有产业部门的某些经济性质,一般的学校教育也不是为了盈利,学校培养出来的学生又不能象企业的产品那样拿去出售。但是,这并不能排除把经济分析用于教育部门。学校教育是一种有计划有目的的社会实践活动,它不仅要培养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符合社会主义建设需要的劳动者,而且还要用较少的劳动占用和劳动耗费去培养更多的社会主义建设人才。这就是说,教育活动也要讲究经济效益。它可以通过教育劳动的劳动耗费和劳动占用与教育成果的比较来反映。教育经济效益有以下几个特点: 1.间接性。教育是间接的、潜在的生产力因素。它直接生产的“产品”,只是一种生产资源。  相似文献   

8.
为了指导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的解放斗争,革命导师马克思进行了多方面的理论研究工作,为此付出了毕生的精力。在他给我们留下的巨大的精神财富中,也包括着他的关于人类文明的产生和发展的光辉理论。这对我们认识人类文明的发展规律,理解社会主义文明是迄今人类文明发展的最高阶段,从而提高我们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自觉性,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 马克思认为,对于文明的理解,必须把它同人类的物质生产和精神生产联系起来,把文明看作是一个反映物质生产成果和精神生产成果的总和、标示人类社会开化状态和进步状态的范畴。马克…  相似文献   

9.
俄罗斯的宏观经济政策的抉择[美]D.科特茨我们来观察一下俄罗斯长期经济政策的目标,这个政策为提高生产效益、采用科技进步成果和建立经营多样化的经济提供了保证。这个政策称作长期的这一事实,并不意味着实行这一政策应当拖延到最好的时期。相反,我们可以今天就开...  相似文献   

10.
1 劳动分工范畴有广义、狭义的区别。广义的劳动分工是多层次放射状的树根式社会劳动分工体系,即劳动的社会分工。狭义的劳动分工是指劳动活动的分工,主要体现为不同的职业,劳动美学研究的是狭义的分工。无论从社会生产,还是劳动者的生命活动来说,分工都是必要的,它使世界变得丰富,也使每个人可以专注于某一活动而充分显示独特的创造才能。劳动作为主体的对象性活动,当是在主体性能力充分发挥的前提下提高对象化生产的功效,在生产对象的同时发展主体自身,劳动的分工形式也应既利于财富的生产,又适宜人的感性生命活动,而科学主义与人本主义的最佳契合点,便是主体性能  相似文献   

11.
科技进步的质的分析在于确定它的内容、特点及其在社会生产方式中的地位。在经济和哲学文献中,有不少确定科技进步特征和内容的观点。我们认为,最正确的观点是把科技进步看作表示现代生产力发展的主要质的特点的历史范畴。科技进步的第一个特征,是科研活动变为生产过程所有要素产生和运行的必要条件。它通常表现为科学变为直接生产力以及科学对生产的优先地位。这个特征揭示科学与生产相融合的规律性和形式,确定科学在这个过程中的优先地位,搞清实践对新科技决策和利  相似文献   

12.
一、实行每周五天工作制的必要性1.有利于提高劳动生产率,增加社会的有效供给。马克思说:“社会发展、社会享用和社会活动的全面性,都取决于时间的节省。一切节约归根到底都是时间的节约”。因为一切劳动消耗都可以归结为时间的消耗,只有用较少的劳动时间生产出同等数量的劳动产品,或者用同等劳动时间生产出更多的产品,才能说明劳动生产率得到了提高,从而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一些单位通过实行每周五天工作制,不仅没有影响生产,反而由于劳动生产率的提高,  相似文献   

13.
(一) 当前,在整顿改革城镇集体所有制企业的过程中,对实行什么样核算形式的问题产生了争议。有的仍然认为“大集体”就比“小集体”先进,共负盈亏就比自负盈亏优越。因而把由共负盈亏变回到自负盈亏视为“倒退”。而实践证明它不仅不是“倒退”,恰恰是前进。 众所周知,独立核算、自负盈亏乃是商品经济的经营原则。它是指生产者的收入和分配完全取决于生产者自己的经营成果,生产成果与收入分配直接挂勾。如果生产者所生产的商品其个别劳动时间低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他就盈了,盈余完全归他自己占有;如果他的商品所支出的个别劳动时间高于社会…  相似文献   

14.
一、马克思、马克思主义和全球资本主义在马克思本人的论述中,资本主义在全球的扩张是日益国际化的过程,它是由现代工业推动的。“现代工业”指的不是某种特殊的技术类型,而是指以劳动真正从属于资本,以促进技术和组织在增强社会劳动中的生产力的突出作用,以及以贸易和流通从属于生产的规律为特征的资本主义发展的一个阶段。与建立在蒸汽机和电气基础上的交通和通信的科技进步一起,马克思看到了工业社会和资产阶级一起推动世界市场超越了欧洲和北大西洋的发源地,朝着日益全球化的方向发展。但是这种扩张同样包含了一个冲突和转变———马克…  相似文献   

15.
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搞农业的依据是主体营农法。主体营农法的定义是:“不仅要分析农业生产的一般特点及对农业产生作用的技术因素,还要全面分析本国的自然气候条件、土地的实际状况和主要农作物的生物学特征等,在此基础上运用现代科学的成果来经营农业。”这是创造性的营农法。依靠这样的营农法,在任何气候条件下都会取得最高的收获。朝鲜重视与实践相结合的集体教育,把教育列入文化范畴加以考虑。在《社会主义教育提纲》中,指出了理论教育和实践教育、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社会主义教育的方法论:“社会实践的最重要形式,——生产劳动,是……教育和改造人的有力手段。”  相似文献   

16.
知识经济是指建立在知识和信息的生产、分配和使用上的经济。知识经济不同于传统的建立在材料消耗、能源和金融资本基础上的实物经济,它是基于高科技成果和知识商品化的经济形态。80年代以后,发达国家的科技进步对国民经济增长的贡献已达60%以上,最高的已达80%...  相似文献   

17.
加速科学技术进步,是一个包括工艺、经济和社会因素变化在内的综合过程.但是,人们有时常把科技进步主要看作是生产上的技术更新,而忽视了加速科技进步的规模和质量,也就是把更新后的单位时间技术水平的提高程度、把技术更新的经济效果和社会效果置之脑后.照此下去,这种更新对于生产来说,实际上是一种无效率的技术,加速这种更新甚至会带来消极后果.  相似文献   

18.
社会主义生产效率范畴应在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中占有一席中心位置.确定这个位置对于分析效率变化状况及其因素具有决定性的方法论意义.从一般经济原理来看,生产效率表示生产的自然成果(产品)和劳动总耗费之间的相互关系.但是在每一种社会经济形态中,生产效率表现为由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以及首先是生产的目的功能所决定的特殊形式.在对抗社会中,不论生产成果或者生产耗费,都具有同它们的一般经济的自然内容截然不同并且与之相矛盾的意义.比如资本主义生产成果表现为剩余价值,而耗费具有资本的形式.资本主义生产效率的尺度是利润率,价值规律规定的资本主义生产界限具体地表现在利润之中.  相似文献   

19.
李震岗 《社科纵横》2002,17(5):15-17
发展生产力 ,提高综合国力 ,改善人民生活 ,是社会主义生产的根本任务 ,也是我党三代领导核心的共同发展观。必须立足当代中国面临的国际环境和经济社会发展所处的历史阶段及现实国情 ,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大力发展生产力 ,“努力开创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20.
非物质资料生产的劳动即服务劳动是否能够成为社会主义生产劳动,或者说是否是属于非生产劳动,这是经济学界长期来存在的争论的难题.倘若我们正确理解马克思的生产劳动和非生产劳动理论,由此去考察社会主义制度下的生产劳动和非生产劳动,是不难较正确地认识这个难题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