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对人的追问有两种不同的方式 ,即“人是什么 ?”和“人是谁 ?” ,前者以理性或非理性的主体对人作出概念规定 ,并由此规定着西方哲学传统对人的理解的基调 ;后者视人之本质为问题而非答案。海德格尔以后一种方式通过“此在”作出对人的追问。在此基础上 ,本文分析了理解海德格尔的“此在”的前提 ,从此在的双重性质、此在的基本机制、此在生存的基本状态等方面对此在进行了诠释。在分析此在对理性与非理性的分歧的超越和此在对主客对立二分的认知图式的拒斥的基础上 ,本文剖析了近代人本主义与现代人本主义对人的理解的局限 ,揭示了此在的反人本主义意义 ,并提出海德格尔后期对此在的新的认识并未改变其通过此在作出的对人的追问的基本精神。  相似文献   

2.
杨周翰同志主编的《欧洲文学史》在国内目前仍是最好的一部外国文学史教材,但由于编写过程对某些个别概念考虑欠周而造成教学上的不应有的迷乱,“悟性”与“理性”的概念的含混就是一个突出的例子。在论述古典主义文学与启蒙主义文学均为崇尚理性的文学时,《欧洲文学史》引证恩格斯在《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一文中关于“理性”概念的论述,说古典主  相似文献   

3.
福柯与理性批判哲学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认为,启蒙运动的最大精神力量不在于抛弃了信仰,而在于确立了一种真正基于宗教之上的绝对不变的理性的信念。福柯继承了由尼采开创和海德格尔追寻的理性批判传统,关注并批判了启蒙运动的消极影响。作者通过对福柯与康德、尼采、韦伯、海德格尔和法兰克福学派在理性批判问题上的共识与歧见的分析,肯定了福柯理性批判的独特贡献在于他明确拒绝“启蒙运动的敲诈”,即你要么接受合理性,要么陷于非理性的泥潭,这种非此即被的二元思维方式,并进一步指出人类的认识、思想和现实活动都包含有理性与非理性两个因素,它们各有其功能,其价值体现于二者的相互弥补。文章还评价了哈贝马斯—福柯争论的理论实质,认为福柯批判理性,并不是为了否定理性,而是要提醒人们关注理性膨胀的恶果。  相似文献   

4.
从主体理性的凯旋走向理性主体的黄昏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近代哲学以“方法论的唯我论”作为主体理性确定理性主体本位的方法论前提,其结果必然是真正存在的不是理性主体,而是与客观存在相剥离、对立而囿于自我的思想与心灵。这种理性主义所内含的偏颇与荒谬一开始便为其走向危机埋下了种子。在西方现代哲学各种思潮的反思与批判、匡正与重构中,近代哲学主体理性的一统天下分崩离析;理性主体也随之失去了以往那种惟我独尊的权威。  相似文献   

5.
“形而上学是无意义的”,这是现代西方哲学拒斥传统形而上学的根本论证。维特根斯坦、维也纳学派、新实用主义者乃至海德格尔等都提出了自己的意义标准,并用以界定意义与无意义的界限。各派哲学在区分意义与无意义和批判形而上学无意义的不同观点中,显示出现代哲学的一个共同趋向,这就是主体性原则和实践理性的优先地位,维特根斯坦绝非偶然地说过“唯我论是正确的”。在胡塞尔看来,这种对意义的限定就是对理性的限定,这是一种狭隘的实践态度或自然态度的理性原则,是一种片面的理性主义或反理性主义,它也正是欧洲哲学,科学乃至整个欧洲文明危机的真正根源。因此,弄清意义与无意义这对关键性的范畴不仅是理解传统哲学与现代哲学关系的枢纽,而且是对隐蔽的人类理性信念的揭示,从而也是对当代人类文化的一种总体批判。  相似文献   

6.
欧洲近代哲学的主旨是本我中心主义和理性中心主义。“本我”在这里是一个从属于本体论和认识论的范畴 ;“理性”在这里则意味着在理论与实践之奠基关系意义上的理性奠基观。在二十世纪上半叶的哲学中 ,这两个取向首先通过胡塞尔的现象学而得以彻底化和严格化。它们使人得以看到欧洲近代哲学的问题所在。在此之后 ,本我中心主义和理性中心主义经历了多方面的修改。这些修改在某些角度上看是通过对胡塞尔现象学乃至整个现象学运动的批判而完成的。所谓二十世纪是一个“过渡的时代” ,是指从本我中心主义和理性中心主义向另一个完全不同方向的过渡。  相似文献   

7.
本文的本意在于表明对海德格尔理论的一些看法 ,而本文中为数众多的由臆断支撑着的笔者的见解 ,尤其是有关“现象学的直观”与人的共同此在的卑论 ,终究是需要详细叙述的。然而 ,笔者在特别重视上手状态的同时对海德格尔的物象化的错误观点进行了严厉的批评 ,说实话是出于下面的考虑 ,即 ,在批判近代的世界图景之时 ,应该追寻他的足迹、定位于相对“用的世界”的“物在”而言的先行性以及其基始性的本体构造。在这一意义上 ,笔者试图批判性地继承海德格尔对用在世界的认知 ,而并非单纯的对问题的争论。  相似文献   

8.
理性曾经成功地祛除了世界的神秘性和形而上学之“魅”,但理性自身也染上了神学和形而上学的痼痰.阿多诺对此有清醒的认识.他对理性自身的附魅过程、危害性及其来源作了深入精辟的分析并明确指出了对理性进行祛魅和启蒙的道路,从而在韦伯的基础上把“祛魅”概念向前作了实质性的推进.  相似文献   

9.
法与理性     
胡晓萌 《理论界》2006,(2):157-159
“理性”概念的运用,对于以西方为先导的近现代人类法律文明制度的形成、发展所起的推进作用是巨大的。自从西方启蒙思想家倡导理性立法以来,近现代西方法律就被宣布建立在“理性”之上。当中国最初因被西方的洋炮轰开紧闭的关锁,而极不情愿地迈开走向现代化的蹒跚步履时,中国人并不清楚法律制度现代化以及作为它的思想先导的理论观念现代化的意义。在“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精神主导下,“理性”概念虽有人提及,却终因响应者寥落而归于寂寞,更无形成民族新意识、国家新制度的可能。正如西方的现代工业文明并不专属于西方一样,肇源于西方的现代法律制度、首倡于西方的现代理性精神也不专属于西方。“理性”是全人类的理性。然而至今为止,中国法学的主流理论对法律的精神实质的阐释仍满足于统治阶级的意志说,而对“理性”并无认真关注。因此研究、阐发“理性”精神,使之贯穿于我们的法律形成、法律运作的全过程,乃至深入民族意识之中,是一项具有深刻意义并且任重而道远的工作。  相似文献   

10.
黑格尔对世界的“理性的颠倒”代表了西方传统的形而上学通过主体性的张扬所实现主客对立的和解之至极。但是 ,海德格尔认为这种理性的颠倒所实现的主客和解却是以主客二分为前提的 ,他通过对黑格尔所作的“语言化意谓为共相”和“反思变现象为本质”的“理性的颠倒”的再颠倒 ,朝向“应合于大道的道说”并“投身于本有 (大道 )之中” ,从而反正了黑格尔乃至整个西方传统的形而上学精神超越的方向 ,通过由无限到有限 ,由绝对 (的神 )到人的超越达乎人的存在自身 ,而最终走出思想与对象、理性与非理性的对执 ,彻底告别了统治西方世界二千多年的对象性、表象性的“理性的颠倒” ,而步入一种新的思想道路  相似文献   

11.
关于理性、效率及理性非效率行为的分析与理解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经济学对理性概念的使用主要是在合规律与合目的性即合理性的意义上展开的。“独立存在”的理性和“手段”的理性、“完善理性”和有限理性是经济学关于“理性”理解上几个重要的观点和概念。一种有效的行为在我们的理解中也就意味着,该经济行为过程及其结果在有限资源的配置和利用上,对于特定主体来说是有效率的。反之,则是缺乏效率的。理性非效率行为是行为者为了维持或增加某种超越制度和契约规范、或在制度与契约规范不明或存在冲突情况下的收益所得而在理性统摄下发生或实施的非效率行为。  相似文献   

12.
生存与理性的张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生存论转向是从单向度的逻辑理论转向人的存在的丰富性 ,而不是从理性转向非理性。理性的原本含义是存在论的而不是技术论的 ,犹如“逻格斯”和“理念”的原初含义是存在论的而不仅仅是认识论的概念一样 ,理性的概念大于推理的概念而基本等同于人性概念。理性既包含了人性中追求确定性的知识论维度 ,又包含了直观体悟和超越创生的生存论维度 ,整个西方哲学史的发展进程就是知识的建构与生存论的破解与创新相交替的过程。生存与理性相互包容而不是相互排斥 ,这对于处理现实的理性霸权主义与文化相对主义的两难问题有一定的理论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13.
近代理性的疯狂使它失去了曾经具有的唤醒人的自由与尊严、倡导人的全面发展的蓬勃精神,转向了独断、迷信、极权相连的异化道路。而以现代人本主义和后现代主义为代表的非理性主义思潮,在反对近代理性僭越的同时,又以非理性的变形形式重新巩固了理性的地位。立足于西方现代哲学起始处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从现存世界深刻的感性根基出发,创造了“感性意识”这一科学合理的理性形式,实现了对近代“异化理性”的真正超越。  相似文献   

14.
“生命”是早期海德格尔哲学中的一个关键词。为了确立自己的生命概念,海德格尔和当时占据主流地位、并具有重大影响的生命哲学中的生命概念作论争,正是在揭露对于生命的各种流行的理解的不足之中,海德格尔确立了自己的生命概念的基本内涵。在海德格尔看来,生命哲学的根本缺陷在于,它们只是把生命看作是和各种不同的目标、规范、终极价值之间的关系,而这些不同的目标、规范、终极价值是确定的。海德格尔的生存概念的提出,是他对生命哲学中的生命概念的批判性结果。正是生存概念所包含的那一个维度表明了海德格尔现象学中最为根本的东西。  相似文献   

15.
在研究界,理性似乎已是一个用滥了的概念,梁漱溟将儒家学说的“仁”界定为理性,有人把五四新文化运动的精神也称为“理性的觉醒”。对理性概念的理解,对其内涵、外延一直没有一个统一的认识。本文所说的理性,既非指传统意义上控制人的行为的理智力量,也不是单纯的科学理性,而取启蒙主义跨文化语境中的理性之意。不过也不能把理性理解为先于一切经验、揭示了事物绝对本质的“天赋观念”的总和,或者是存在着等待人们去发现的精神宝库。它既包含了人们认识社会、自然及人类本身的能力,又是指引导人类发现真理、建立真理及确定真理的具…  相似文献   

16.
近代理性的疯狂使它失去了曾经具有的唤醒人的自由与尊严、倡导人的全面发展的蓬勃精神 ,转向了与独断、迷信、极权相连的异化道路。而以现代人本主义和后现代主义为代表的非理性主义思潮在反对近代理性僭越的同时又以非理性的变形形式重新巩固了理性的地位。立于西方现代哲学起始处的马克思从现存世界深刻的感性根基出发 ,创生了“感性意识”这一科学合理的理性形式 ,实现了对近代“异化理性”的真正超越。  相似文献   

17.
理性主义的抽象人性论是西方近代人本主义对人性的基本认识。以此为基础的理性主义教育倾向于把学生看作是具有相同的理性本质,忽视了学生的个性和独特性;海德格尔认为对人的存在的提问方式,应该从“人是什么?”转变为“人是谁?”;海德格尔的人之问对教育产生的启示就是:教育应该以学生的存在为中心。  相似文献   

18.
理性与非理性是人类不同类型的意识,古希腊在整体上正确地把握二者并存的辩证关系;中国历来较偏重非理性意识;欧洲中世纪的思想被宗教神学的非理性意识统治,近代又被科学理性统治;当代又走向非理性思潮为主.理性与非理性应是对立依存、辩证统一的关系,这原理对当今中国改革有重大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本文研究了从文艺复兴时代的启蒙理性的滥觞到生活世界的重建之间的内在逻辑联系。认为启蒙理性所建立的知识架构、价值体系和世界图景,经过科学观念的扩张和以德国古典哲学为代表的近代理性哲学的发展而走到自己的逻辑终局。现代哲学对生活世界重建的不同路径,既体现了现代哲学对近代哲学反叛的总趋势,又勾划出现代哲学不同流派的基本面貌。  相似文献   

20.
理性在西方文化批判中世纪意识形态,促进人的解放和现代化的进程中,曾经发挥了极其重要的历史作用,并逐渐取得了近代公认的“理性至上”的地位。然而与之伴生的,是理性自身的发展出现形而上学教条化倾向。康德哲学最早开始了对理性的批判,迎接从近代走向现代的思想转折。本文从批判理念本体论的形而上学,排除理性方法论的教条独断,探讨理性之外的精神领域,恢复人与人学的哲学中心地位几方面,讨论康德哲学的现代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