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对外直接投资、技术创新与经济增长的传导路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选取了2003-2013年中国25个省市的面板数据,基于有向无环图方法对对外直接投资、技术创新与经济增长三者之间的影响机制进行了动态分析,在此基础上提炼出了对外直接投资、技术创新和经济增长之间的三条传导路径:①对外直接投资对经济增长具有直接作用效应,它显著且直接促进了经济增长.②对外直接投资能够通过逆向技术溢出效应实现技术创新成果的增加,进而间接促进了经济增长.③对外直接投资能够通过竞争效应带动研发经费的增加,进而间接促进了经济增长.  相似文献   

2.
金洪  赵达 《统计与决策》2012,(8):135-137
近年来,中国对东盟直接投资持续增加。文章利用2003-2009年面板数据,将中国对东盟对外直接投资及其4个主要影响因素纳入引力模型中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中国、东盟的经济规模正向推动中国对外直接投资,而且这种影响比较显著;中国与东盟双边贸易的发展与东盟国家接受中国对外直接投资之间呈反方向变动关系;中国-东盟区域经济合作框架如"早期收获计划(EHP)"对中国投资东盟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3.
对外直接投资的母国就业效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伴随着中国经济国际竞争力的不断增强和“走出去”战略的不断实施,中国对外直接投资迅速发展。文章考察了2003—2009年间中国25个省市的面板数据,首次运用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和变截距模型相结合的方法,对中国对外直接投资与国内就业的关系进行研究,结果发现:中国对外直接投资与国内生产总值的比率与国内就业显著正相关,同时,各地区对外直接投资对就业的影响不同。  相似文献   

4.
伴随着中国经济国际竞争力的不断增强和"走出去"战略的不断实施,中国对外直接投资迅速发展。文章首先就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经济发展水平和对外直接投资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中国的对外直接投资与经济发展水平之间的关系符合邓宁的投资发展周期理论,并且中国的对外直接投资处于投资发展周期理论的第三阶段。接着,文章运用单位根检验、协整检验以及误差修正模型对2003~2009年面板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结果发现,长期内,中国的经济发展水平和对外直接投资之间互为因果关系,而在短期,两者之间的关系并不显著。  相似文献   

5.
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世界各国都在不同程度地开展跨国经营。文章主要运用纵向考察与横向比较相结合的方法,从对外直接投资的规模与速度、区域分布、产业流向等方面,对有代表性国家的对外直接投资状况进行对比分析,以总结世界对外直接投资发展的一般趋势。  相似文献   

6.
伴随我国改革开放的进程,我国企业开展对外直接投资虽然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但是仍然没能摆脱规模小、优势发挥弱、技术水平低等状况。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抓住机遇,发挥优势,将促进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巨大发展。  相似文献   

7.
由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的项本武博士的专著《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决定因素与经济效应的实证研究》,是运用计量经济学方法对中国对外直接投资进行实证研究的新尝试.该书在对相关理论与实证研究的文献回顾的基础上,重点对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决定因素与贸易效应进行了实证研究,并据此提出了政府促进对外直接投资的政策调整方向,以及企业开展对外直接投资的战略完善措施.  相似文献   

8.
国际直接投资发展动向及我国利用外资的政策选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当今世界,国家间的对外直接投资发展迅猛,对世界经济的推动力日益凸现。据统计,2000年全球直接投资达13000亿美元,中国已成为发展中国家利用外资总额最多的国家,全球直接投资已对我国经济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一、国际直接投资的发展动向1.国际间直接投资金额迅速增长。根据联合国世界贸发会《世界投资报告》分析,国际间对外直接投资流量1997年为4640亿美元,1998年达6440亿美元,比1997年增长近40%。1999年和2000年全球直接投资额分别为8655亿美元和1.3万亿美元。预计在今后几年内,全球外国直接投资将得到进一步拓展,对发展中国家的投资增幅也…  相似文献   

9.
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战略选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长期以来中国的对外直接投资总体发展水平都比较低,、其究竟应该怎样发展是个热门话题.本文通过对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现状及特点的分析,从投资区位、投资方式和投资主体等角度探讨了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的思路和对策.  相似文献   

10.
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发展周期的检验与趋势判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选取1992~2006年间我国对外直接投资及其相关数据为研究样本,就对外直接投资与经济发展水平的关联效应进行了实证检验,并基于扩展模型对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发展态势作出了研判。  相似文献   

11.
文章利用历史数据从实证角度分析了能源消费对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影响.从现实来看,中国经济持续增长导致资源短缺,为支撑国内经济的高速增长,中国确实进行了大量的资源导向型对外直接投资.文章得出启示:中国经济继续增长会刺激能源消费继续增加,从而对外直接投资还会增加.为配合企业在全球范围内进一步增加资源导向型的直接投资,中国政府应该加强能源外交,为中国企业境外资源开发创造有利的国际环境,并为其提供政策支持.  相似文献   

12.
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贸易结构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愉瑜 《统计研究》2012,29(9):44-50
中国正在成为全球越来越重要的贸易大国和对外投资国。对外直接投资的贸易效应不仅反映在贸易规模扩张,更重要的意义在于对外直接投资对贸易结构的影响。本文对1982-2010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贸易结构效应进行时间序列分析,发现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存量滞后二期对货物贸易结构变化有积极影响;通过对2006-2010年间的七个具体行业对外直接投资的贸易结构效应进行面板数据分析,证实对外直接投资流量和存量对这些行业的进口贸易结构变化更显著,但由于数据的原因仅通过了KAO检验。两种检验结果说明,随着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发展,无论对外直接投资存量还是流量都具有一定的贸易结构效应。  相似文献   

13.
随着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规模的不断增长和国际影响力的不断提升,投资稳定性和区位选择中的东道国风险影响也备受关注。以此为背景研究东道国文化距离对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风险选择的影响,在度量东道国文化距离和风险的基础上,实证研究发现:当东道国与中国文化距离较小时,东道国较高经济和政治风险能促进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当东道国与中国文化距离较大时,东道国较高的经济和政治风险会阻碍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因而,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风险偏好不是绝对的,而是依赖于外部东道国文化距离条件。  相似文献   

14.
龙玲 《中国统计》2012,(11):54-56
对外直接投资统计是改革开放以来,为适应中国企业境外投资活动的需要而建立起来的一套全新的统计指标体系。2003年《对外直接投资统计制度》(以下简称《制度》)正式实施,至今已走过十个年头。回顾《制度》的建立和完善过程,正是我国经济高速发展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实现的过程,也是经济全球化进程加快、跨国投资和国际贸易显著增长的过程,中国  相似文献   

15.
本文基于改进的经典Chenery“标准结构”模型,利用2003-2015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以及产业发展的省际面板数据,首先采用Geweke因果关系检验分析了对外直接投资与母国产业结构升级的互为因果关系,再运用动态空间计量方法实证检验了对外直接投资对母国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实证结果显示:对外直接投资不仅对本地区的产业结构升级有促进作用,而且对其邻近地区的产业结构升级也有促进作用;同时还发现产业结构升级存在显著的时间滞后效应,即滞后一期的产业结构调整促进了现期产业结构升级;进一步发现对外直接投资对国内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表现出明显的地区差异,仅仅在东部地区对外直接投资对产业结构升级有显著的促进作用,而在中西部地区并未发现对外直接投资对产业结构升级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6.
孟青兰 《统计与决策》2017,(11):137-140
文章使用2004-2015年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的省级面板数据,基于国际研发技术溢出模型,考察了我国对外直接投资对国内创新能力的影响,并检验了我国东部、中部、西部的吸收能力对这种技术进步效应的影响.结果表明,中国对外直接投资通过其逆向技术溢出效应对国内自主创新产生了显著的正面影响.以人力资本、研发强度、金融发展水平、经济开放度为表征的吸收能力对不同地区的OFDI技术提升效应有着不同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文章在直接投资宏观理论的基础上,以我国的出口、银行利率、汇率、人均GDP和固定资产投资为主要解释变量,采用1990~2008年的中国矿产资源企业对外投资统计数据对我国的对外矿产资源企业直接投资进行实证分析,通过单位根检验、协整检验、格兰杰因果检验、脉冲响应及方差分解分析等研究中国矿产资源企业对外投资的决定因素及内在关系,得出影响我国矿产资源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宏观因素主要为GDP、利率和汇率。其中GDP对矿产资源企业对外直接投资有最为显著的正向影响,国内利率对矿产资源企业对外直接投资也存在正相关性;汇率对矿产资源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则呈现负相关的关系。  相似文献   

18.
在国内,有关对外直接投资经济效应的研究已经取得了不少的成果,但大多数都是从理论层次进行的研究,利用统计方法进行实证分析的却寥寥无几。这其中最主要的原因就是中国企业开展对外直接投资的时间短、数量少,其占GDP的比重不大。然而,随着中国经济实力的进一步增强以及融入世界经济进程的加速,对外直接投资必将扮演更加重要的角色,研究这一现象无疑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据统计2006年,我国非金融类对外直接投资161.3亿美元,同比增长31.6%。其中,股本投资77.2亿美元,占对外直接投资额的47.9%;利润再投资32亿美元,占19.8%;其他投资52.1亿美元,占32.3%。截至2006年底,我国累计非金融类对外直接投资733.3亿美元。(数字来源:商务部网站)一、中国对外投资的特点1、中国企业对外投资地区不断趋向多元化,发展势头强劲。在全球范围内几乎每个与中国有正式经济关系的国家都有中国企业的投资,根据6426家中国对外直接投资企业的统计资料汇总显示:2005年底,中国的对外直接投资企业(以下简称境外企业)共分布在全  相似文献   

20.
基于2005—2014年中国省级层面农业对外直接投资的面板数据,分别运用普通最小二乘法、弱工具变量更不敏感的有限信息最大释然法(LIML)及差分矩估计方法(GMM),对影响农业对外直接投资的因素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生产率是农业对外直接投资的关键影响要素,这一结论与当前的异质性贸易理论关于生产率是企业开展对外直接投资的决定因素的结论是一致的,中国农业领域的对外合作不存在生产率悖论;农业对外直接投资尚未产生滞后影响,前期的对外直接投资对当期的对外直接投资没有产生带动作用;产业规模优势、政府的参与程度和政策支持是影响农业企业开展对外直接投资的重要因素,企业产业集聚对农业企业对外直接投资没有产生积极作用。据此,从企业层面和政府视角提出了具体应对政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