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加强监督,保持党政机关的廉洁,是无产阶级政党建设的重要问题。在加快改革开放的新形势下,它对于克服各种腐败现象,推进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持续、快速、健康地发展,有极为重要的意义,确应引起我们高度的重视。  相似文献   

2.
<正> 朱元璋“惩元季吏治纵弛”而造成贪赃枉法的严重社会祸害,认为“不禁贪暴则民无以遂其生”从而把惩贪倡廉作为整饬吏治的主要内容.这对于稳定刚建立起来的明王朝的政治统治,恢复与发展社会经济起了较重要的作用.朱元璋整饬吏治的主要点是:一、加强对各级官吏进行为官清廉的教育朱元璋建立明朝以后,相当重视对官吏进行为官清廉的教育.他不仅将他过去在民间看到的“州县官吏多不恤民,往往贪财好色,饮酒废事,凡民疾苦,视之漠然”,使他非常愤恨的事实告诉他们,而且更主要的是使官吏们懂得为政清廉,才能尽忠职守,把精力放在稳定政治、恢复与发展生产等方面,同时还告诉他们“苟贪贿枉法,犹行荆棘中,寸步不可移,纵得出,体无完肤矣.”即必然造成个人的严重恶果,使他们从公私两方面认识须为政清廉.  相似文献   

3.
廉政教育旨在通过思想道德建设的手段,规范、引导从政行为,提高人们为政清廉的自觉性,以实现廉洁政治。毛泽东在领导中国人民夺取政权、巩固政权的实践中,高度重视廉政教育,提出了许多宝贵的思想。学习毛泽东的廉政教育思想,对于我们今天的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拟就此作一探索。  相似文献   

4.
廉洁是敬畏权力的一种品格,是拒绝污浊的一种境界。东汉著名学者王逸在《楚辞·章句》中诠释廉洁的涵义为:"不受曰廉,不污曰洁"。中国古代历史上廉洁是作为官德来打造的,尽管一些朝代贪官污吏充斥,腐败之风盛行,但传统文化中的清廉思想还是给后人留下了官德建设的  相似文献   

5.
晚清时期是中华传统廉洁文化向中华近代廉洁文化的转型时期.在这一时期,林则徐、曾国藩、张之洞等一批封建廉吏极力倡导清廉俭朴勘政之风气,忠实践履中华传统廉洁文化的基本要求,并开始把它与近代中国"救亡图存"的时代主题联系起来,赋予了中华传统廉洁文化以新的时代内容,为实现中华传统廉洁文化向中华近代廉洁文化的转型搭建了一座桥梁.  相似文献   

6.
一当今世界,廉政已成为政治的热点。廉政,即为政清廉或廉洁的政治之简称。其内容一般包括:国家机关及公职人员合法运用权力、忠于职守、制止贪污受贿等腐化行为。其中,又以能否有效地制止贪污受贿等腐化行为,作为衡量一个国家是否为政清廉的标志。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世界上许多国家从已往廉政建设的成功与失败的经验教训中,得出了这么一个宝贵  相似文献   

7.
江泽民同志在十四大报告中深刻指出:“坚持反腐败斗争,是密切党同人民群众联系的重大问题,要充分认识这个斗争的紧迫性、长期性和艰巨性.在改革开放的整个过程中都要反腐败,把端正党风和加强廉政建设作为一件大事,下决心抓出成效,取信于民.”党风是关系到党的生死存亡的问题.党政机关永远保持廉洁是一个十分重大的现实课题,是关系到党的事业能否千秋万代永葆青春,现代化建设能否成功的大问题,应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和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8.
在改革、开放不断深化的新形势下,党政干部保持廉洁的问题越来越重要,党中央把这个问题尖锐地提到了全党的面前,正中时弊,非常适时。我们认为,保持廉洁的问题是现阶段党的建设中一个大课题,直接关系到能否建立正常的经济秩序,创造良好的经济环境和改革的成败。所以,我们把为政清廉问题纳入到重要的议事日程,一手抓改革,一  相似文献   

9.
潘西华 《天府新论》2007,3(5):105-109
廉政文化是以"廉政"为目的和内容,以"文化"为载体和形式的有机统一,是廉政建设和文化建设相结合的产物,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廉政文化建设是一项长期的任务,也是一项基础性、系统性工程,它涵盖了政治、法理、伦理、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廉政文化建设的重点在于教育公职人员要规范地行使自己掌握的公共权力,为政清廉,恪尽职守,勤廉自律,克己奉公,淡泊名利,从政为民.廉政文化建设的目的在于使廉政文化趋向合理化、科学化,使廉政文化日趋符合社会发展潮流,顺应时代要求,体现科学精神的变迁.廉政文化科学观念的树立与廉政文化科学意识的确立,有助于党政干部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地位观和利益观,有利于为我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保驾护航.廉政文化建设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中所起的作用,分别体现在它同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狭义)和党的建设的关系中.  相似文献   

10.
职务犯罪的心理原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东洋 《理论界》2001,(5):47
惩治职务犯罪、反对腐败和加强廉政建设,历来为国家所关注。因为廉政才能勤政,公生明,廉主威,廉政兴邦,腐败丧邦,这是真理,也是古今中外治国的一条普遍性的历史规律。 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它同一切剥削阶级国家根本不同。它的性质和历史任务,决定了国家机关及其公职人员必须克已奉公、为政清廉、艰苦创业、尽力效国、奋发图强。这是公职人员应有的本质特征和品格追求,也是巩固和加强人民民主专政国家政权的基本要求与保证。但是,近年米,有些人经不起改革开放的考验,趁政府职能和新旧经济体制转换之机,发生了种…  相似文献   

11.
十四大的历史功绩,最突出的是确定了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指导地位.我们党坚定不移地确定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武装全党,统一全国人民的思想,这对于推进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不仅具有极其重大的现实意义,而且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党的十四大报告指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是在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的历史条件下,在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过程中,在总结我国社会主义胜利和挫折的历史经验并借鉴其他国家社会主义兴衰成败历史经验的基础上,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它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与当代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是毛泽东思  相似文献   

12.
北宋初年,李昉等人编纂的《太平广记》五百卷,不仅是汉代至宋初野史小说之总汇,也是一幅中世纪中国社会生活的生动画卷.从里边,我们可以更多地看到历史的本来面貌.而在喜欢粉饰太平的官修正史里,我们则经常被历史的迷雾所笼罩.例如,以往我们总是认为唐代吏治在历史上是比较清明的.尤其提到贞观至开元年间“太平盛世”的吏治,所得到的印象总是“公正清廉,仁义勤勉”.但是,透过《太平广记》的怪语村言,我们则不难看到唐代吏治的另一面.  相似文献   

13.
<正> 纵观中国历代王朝兴衰的历史,我们不难发现这样一个千古遗训:历代王朝都毁于自身的腐败.在新中国即将诞生的时候,党外人士黄炎培曾造访延安,他问毛泽东主席;“历代王朝几经更迭,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如何摆脱恶性周期率,共产党有没有找到好办法?”毛泽东主席充满自信地说,共产党一定能找到解决腐败问题的法宝.全国解放后,我们的党和政府始终强调共产党要廉洁,从来都不容忍腐败现象存在.一九五三年还把刘青山、张子善这样的高级干部押上了断头台,充分显示了党和政府为政清廉的决心.正因为如此,我们党和政府赢得了广大人民群众的衷心拥护,全心全意跟党走成为绝大多数中国人民的共同信念.但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取得了巨大的经济成就的同时,也出现了不容忽视的腐败现象.这种腐败现象为什么在当今社会广泛产生呢?显然,这里面有差错综复杂的原因,本文试图把它放在我省社会经济发展所处的历史阶段,用历史的眼光进行多维度的分析,对腐败现象的产生机制和蔓延条件进行理性审视.  相似文献   

14.
孟繁冶 《中州学刊》2006,(4):167-169
儒家思想中包含有丰富的为政之德内容。首先是确立为政之德的价值观,包括其价值目标、价值原则等。其次是确立为政之德的主要规范,包括正己、廉洁、公平、俭约、恤民等。儒家为政之德建设的主要途径:一是通过为政主体的“正心”与“治身”,修养为政之德;二是通过对官员选拔和考核,促使为政之德能有效地付诸为政实践。  相似文献   

15.
1978年5月开始,一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讨论,在中国大地上涌动、展开。它的成果和人们达到的共识,成为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重新确立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理论先导。从此以后,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步入了蓬勃发展的历史新时期。二十年过去了,回顾这场讨论的历史意义,从理论上总结概括改革开放的历史经验,将有助于加深理解邓小平理论体系的基本观点,并对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的进一步发展,具有不可估量的深远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在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的历史条件下,在总结世界社会主义国家兴衰成败和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经验的基础上,在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创新实践进程中,逐步形成、发展和丰富起来的科学理论体系,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是它的思想理论渊源。  相似文献   

17.
杨瑾 《理论界》2013,(2):46-48
建设廉洁政治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本质要求,也是关系到党和国家生死存亡的重大问题;建设廉洁政治的基本要求,就是国家机关工作人员要廉洁从政,做到干部清廉、政府廉洁、政治清明;建设廉洁政治要坚持走中国特色反腐倡廉道路,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正确处理干群关系、完善权力监督和制约机制。  相似文献   

18.
当代大学生是在中国改革开放的新的历史时期成长起来的一代,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骨干力量和栋梁之才,他们思想政治素质的高低不仅关系着我国教育目标的实现,也关系着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兴衰成败.因此,加强对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培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19.
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是在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过程中,在总结我国社会主义胜利和挫折的历史经验的基础上,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它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当代中国实践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是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作为这一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即有关教育方面的论述,已成为现阶段发展教育事业的科学指南.是我国教育战线宝贵的精神财富.本文试就其中几个问题谈点学习的体会.  相似文献   

20.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邓小平理论的精髓.从这条主线出发,在如何正确对待改革开放现代化建设事业中出现的历史经验教训和失误以及前进道路上的问题上,邓小平理论中蕴涵着丰富的辩证思想.文章从四个方面较系统地阐述了邓小平有关对待"错误"的辩证思想,它对于我们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