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2 毫秒
1.
苦涩的母爱     
吴国平 《社区》2005,(4):52-53
小玲,24岁。一个柔弱的妻子,和丈夫一起支撑不堪风雨的艰难之家。本已艰难的她,还要日日面对着怀疑自己婚姻选择的多虑母亲。一边是丈夫,一边是母亲,小玲的情感天平倾向何方?她该如何走出困境?女儿苦:害怕和母亲相处著名心理学家朱建军(以下简称朱):小玲,欢迎你来到《心理访谈》演播室。听说,你现在非常害怕和母亲相处,想离开母亲,这到底是为什么?小玲:我丈夫是司机,经常加班,晚上回家特别晚。刚开始,我妈要我提醒他早点回家。可到后来,她却经常跟我说,他肯定不是正常加班,对他越来越怀疑。只要我妈看见我,她就要每时每刻跟我说这样的话。因…  相似文献   

2.
她是黑人,父亲是一个基督教堂的牧师,母亲是音乐教师。父亲常带她去听教会里的各种音乐、献诗,耳濡目染加上天资聪颖,她从小就显示出超强的音乐天赋。母亲从她两岁起就教她弹琴,她4岁时就举办了自己的独奏音乐会。  相似文献   

3.
继母的账本     
一她对亲生母亲并没有印象,母亲离开家的那年,她还太小,两岁,是没有记忆的年龄。与父亲一起生活到5岁,便有了继母和一个大她3岁的哥哥。继母开了一家水果店,同父亲的感情似乎很好。那时,父亲在一  相似文献   

4.
母亲岂树风今年86岁了,她出生于山西辽县一个贫苦农家。自幼丧父,5岁被送到一户姓白的人家当童养媳。艰苦恶劣的生活环境把她磨炼得坚强、勇敢。白家人想把14岁的她转卖给汉奸当老婆,母亲抵死不从,投奔了当八路军的舅舅。在舅舅的介绍下,母亲到八路军的后勤工厂工作,并入了党。母亲之前没有读过一天书,不识一个字,在工作后开始学文化,还到左权麻田干部学习班学习。母亲很要强,学习非常认真刻苦,朱德、刘少奇、邓小平、彭德怀、李雪峰等  相似文献   

5.
今年春上我们全家为母亲的60寿辰庆贺了一番,为她过了一个特殊的生日。母亲有儿有女有好日子,就是没有自己的生日。怎么没有生日呢?生日是有的,只不过她不知道罢了。母亲生在农村,从小家里穷,五岁时她双亲撒手归  相似文献   

6.
那年,他22岁,她45岁,是九个孩子的母亲,如果大儿子还活着的话,正好和他——新来的家庭教师同岁。那时,他还是一个不名一文的三流写手,只能用假名发表一些低俗的小说。她的母亲曾是王后的侍女,她从小熟悉宫廷生活,学会了上流社  相似文献   

7.
郑晓华  阿呆 《老友》2010,(9):47-49
一场车祸,让单身母亲颅脑严重损伤。得知肇事司机家境贫寒,善良的女儿谅解了年轻的肇事司机并认了"干亲"。女儿把相依为命的母亲带到了学校,边读书边打工边照顾母亲。"绝境自救的最坚强女儿"感动了江淮大地,她却谢绝了潮水般涌来的爱心捐助,希望大家将爱心送给更需要帮助的人,浓情演绎出一段荡气回肠的人间大爱传奇。在这个感人故事背后,在女孩年轻的非凡生命历程里,究竟充满怎样的跌宕传奇?  相似文献   

8.
母亲88     
今年母亲88岁。她16岁参加革命,到今天已经是72个年头。去年7月一个普通的周末,母亲非常平和地告诉我,党和国家发给抗战以前参加革命的老同志每人一枚勋章。得此殊荣的人,全国也没多少了。我看着那枚闪闪发光的五角星勋章,看着桌上母亲表情慈祥精神矍铄的照片,心里很为她骄傲。  相似文献   

9.
隋晓方  红树 《新天地》2012,(10):38-39
一1961年,我10个月时,父亲去世了。母亲爱极了父亲,父亲离世后,母亲就精神失常了。5岁时,母亲精神状态好转了,我才从幼儿园阿姨身边回到母亲身边,直到那时我才知道,我还有一个母亲,她叫郑启梅。母亲是个工作狂,那时,母亲在大连市妇联做宣传工作,没日没夜地下乡,很少管我和大我3岁  相似文献   

10.
82岁的梅满秀丈夫去世了,丢下她一个人好孤单,她又不愿跟儿女到城市住,为了使母亲经常能看到亲人——  相似文献   

11.
我的母亲     
我的母亲是个农民,今年快四十岁了。母亲勤劳,长年累月的劳动使她额上有了深深的皱纹。母亲灵巧,会做许多让人羡慕的活。母亲善良,为人受到了大家的赞扬。在我的成长中,我为母亲的长处感到欣慰,也默默思考着,要做一个像母亲那样的人。农村生活,活儿总是那么多,没完没了的。母亲是个勤劳又意志坚强的人,她每天起床很早,屋里屋外忙个不停,收拾妥当,她就上地去了。春天,她陪同爸爸一起安排地里的活儿:整地、栽洋芋、种苞谷呀什么的。夏天,爸爸出门打工去了,农活全落在了母亲一个人身上:锄地、打农药、割麦子……收种两忙的秋天,母亲就更辛苦了:…  相似文献   

12.
马微 《山西老年》2011,(10):29-29
从母亲29岁时生下我,我们已经相伴走过了40年的光阴。近半个世纪的岁月里,我们分分合合。我九岁时,父亲病逝,那以后母亲成了我唯一的依靠;我十五岁,母亲再婚,我想她抛弃我、不再喜欢我了,我的心一片冰冷;二十五岁时,我出嫁,上了迎亲的车,她在车后面失声痛哭,她把她再婚时我流的眼泪还给了我。  相似文献   

13.
简女士是位退休教师。怎么也没有想到,她刚刚60岁,已经白发苍苍。曾经热情洋溢乐于助人的她,眼里写满了绝望与无助。这是一个因为儿子沉溺于网络游戏而绝望的母亲,也是一个为自己的溺爱而付出代价的母亲。在她用羸弱的声音给我们讲述下面这个真实的故事之际,她还不知道自己应如何走出家庭悲剧……  相似文献   

14.
我的母亲是位60岁出头的农村妇女,她和父亲在乡下种了5亩地。我大学毕业后在城里有了自己的家,母亲便被我们接进了城里。为了尽一份孝道,我们总是将家务活尽可能地做完,从不让母亲插手。母亲在初来乍到的日子里总是显得焦躁不安,她常常一个人一会儿站在窗旁观望城市的高楼大厦,  相似文献   

15.
付凤姣1991年出生在湖南新宁县金木村的一个贫困农民家庭。她3岁丧父,从此与双目失明的母亲相依为命,过了几年四处乞讨的生活;6岁时她种菜养鸡,干活养家;8岁多她才走进课堂读书;17岁她初中毕业考上了师范幼师专业。她人生最大的愿望是“陪在妈妈身边让她度过幸福的晚年”。  相似文献   

16.
父亲去世那年。她10岁,弟弟8岁。生活就像一幅缓缓展开的画卷,才刚刚露出幸福的颜色,便被突然袭来的暴雨打湿,一切的快乐和安宁,都被浸染得一塌糊涂。温柔贤良的母亲,从此变成了另外一个人,狂躁、暴戾。不小心打碎一只碗,也会被母亲声嘶力竭地训上半个小时。就是从那时候开始讨厌母亲的声音的吧,那种尖细而干裂的声音,粗暴地打磨着她的耳朵,一点点地浸透到她的生命里去。她想不明白,为什么母亲原来甜润柔美的声音,一下子全变了味儿了呢?  相似文献   

17.
《北方人》2006,(5)
周一上班还没坐稳,就接到老妹的电话说母亲昨晚摔倒,股骨头摔断了,正在医院里。母亲是一个苦命的人,9岁失去父亲。不到50岁,我的父亲病故。后来母亲又做了乳腺癌全切手术。前年,又双目失明了。77岁的高龄,加上糖尿病晚期,而今,她有可能从此站不起来……母亲她现在怎么样啊?眼睛看不着,又不能动,一定很难过,很上火吧!我随着火车的车轮声,仿佛听到母亲在医院里痛不欲生的哭嚎,我的心一路上都在紧缩着,泪水不住的流出来。赶到医院已是傍晚时分了。从电梯下来,直奔418病房,还没进门,远远就听到母亲的说笑声,我以为自己的耳朵出了毛病,母亲她不会是精神失常吧?“谁来了?是东东吧?”母亲听到脚步声,睁开无光的眼睛,伸出了胳  相似文献   

18.
发生在小人物身上的事迹有时蕴藏着巨大力量。比如陈玉蓉,她是一位母亲。像中国大多数母亲一样,她的个人信息乏善可陈。一家媒体描绘了她的生活:居住在武汉一个堤坝底下的农村,家境普通,丈夫在做杂工;55岁,身材不高,脸上已有了皱纹和生活所赐的忧愁。  相似文献   

19.
茹来 《百姓生活》2013,(9):41-42
丈夫在一场车祸中丧生,她获得了"肇事司机"送来的28万元赔偿金。有一天,她突然发现了亡夫生前的秘密:原来丈夫车祸前已身患绝症,为了不拖累她和女儿,他才故意制造了那场车祸……28万赔偿款背后的惊天秘密2011年11月,河北省石家庄市29岁的冯莉遭遇人生重大打击:她的丈夫在一场车祸中丧生。交警认定肇事出租车司机李宏辉因疲劳驾驶负主要责任。一个月后,法院判决李宏辉赔付死者家属28万元补偿款。  相似文献   

20.
母亲的新家     
父亲过世后,母亲一下老了许多,年近50的她看上去竟有60多岁。可惜当时我并不十分了解母亲的艰辛。两年后,有人给母亲介绍了个老伴,母亲在和他谈话时特意叫上我,说那人如何厚道,如何会体贴人云云,想让我从心理上接受他——我未来的继父,看样子母亲是动心了。她也许真的很想过一段被人体贴被人爱的生活。我心里却想,母亲改嫁的时候也就是我离家的时候。那年初夏,母亲终于去了她的另一个“家”。坐着一辆小车,母亲在一片冷清中出嫁了。在此前的那个晚上,我背上包袱毅然离开了家。不久,母亲给我打来一个电话,在电话中我不愠不火地跟她讲着,意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