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 毫秒
1.
杨鸣 《理论界》2008,(10):62-63
本文从城市群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出发,以辽宁中部城市群为例,对北方中等城市群工业化、城市化进程中经济增长引发的环境问题进行分析,提出了辽宁中部城市群可持续发展的模式,为今后该区域发展战略的制定和实施提供了可借鉴的思路。  相似文献   

2.
刘静 《理论界》2005,(2):173-173
本文在对旅游形象定位理论和定位原则阐述的基础上,结合辽宁中部城市群提出其总体旅游形象定位——末代王朝龙兴地,神奇黑土豪迈情。  相似文献   

3.
利用港口功能和集聚能量发展临港经济,实现临港工业、物流业、商贸业的协调发展,由此拉动周边地区经济的全面发展,是城市区域经济繁荣发展的重要方面。确立营口港在环渤海经济圈和东北亚经济圈的重要枢纽港地位,对实现区域经济外向化、国际化有着十分重大的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4.
以辽宁中部城市群为研究对象,从区域一体化的一般性分析出发,探讨市场一体化为区域协作的本质要求,对市场一体化的基础条件和制约因素进行阐述,并提出以资源互享、优势互补;统筹规划、有序推进;企业主体、政府协调;优化配置、互惠互利四项原则为基础,通过发挥企业的主体作用和政府的主导作用,营造无差异的政策环境,加强中心城市功能建设,构建一体化协调机制,从而推进辽宁中部城市群市场一体化的进程。  相似文献   

5.
《辽宁中部城市群经济区发展总体规划纲要》的实施,对于发展壮大辽宁中部城市群,构筑沿海与腹地良性互动发展新格局,提高区域整体竞争力,促进辽宁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东北老工业基地在向市场经济体制转轨过程中出现了特有的“东北现象”,其实质主要是第二产业结构与素质不优。经验证明,老工业基地第二产业结构与素质的优化程度极大地影响着区域经济的发展,辽宁中部城市群是辽宁及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核心区域,是东北老工业基地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的标志。从产业的结构特征和素质特征两个角度探视辽宁中部城市群的第二产业,改善其结构和素质的对策是:合理调整产业结构,积极发展外向型产业;实行产业集群化发展,大力发展民营经济;正确选择支柱产业,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加大区域产业一体化进程。  相似文献   

7.
林森 《理论界》2007,(5):58-59
目前城市经济圈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从发展理论上看,城市经济圈的形成对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地位和作用,辽宁中部城市一体化发展条件已经具备。应该积极稳妥地推进。  相似文献   

8.
房光宏 《理论界》2007,(9):147-148
随着辽宁中部城市群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辽宁中部城市图书馆合作与协调发展问题逐渐突出出来。如何实现公共图书馆文献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统筹协调,从而促进社会经济和文化事业的发展,这是本文论述的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9.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人类反思不可持续性农业发展的诸多教训,不断探索永续农业的发展道路.我国中部地区在过去的农业发展中也出现了水土流失等类似生态环境问题,促进中部永续农业发展既有意义而且可行.在中部地区发展有机精致农业、生态综合农业和休闲观光农业等永续农业生产体系,有利于充分发挥劳动力资源优势,加大中部地区扶贫工作力度;有利于提高森林绿地覆盖率,加大治理生态环境的力度;有利于促进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保护农业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提高农业生产优质化水平.  相似文献   

10.
通过从知识创新、技术创新、产业创新、品牌创新、创新环境5个方面设计城市群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依据因子分析法的基本思路构建评价模型,对中部四大城市群自主创新能力进行定量评价,并对综合得分结果进行排名.最后根据评价结果,对中部四大城市群自主创新能力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并进行相应策略探讨.  相似文献   

11.
孙宏立 《河南社会科学》2013,21(2):38-40,107
城市群综合竞争力是区域竞争力的标志。我国中部地区城市群在区域发展格局中具有举足轻重的战略地位。从培育中部地区"三化"协调发展增长极和区域战略优势的角度出发,系统论述城市群综合竞争力的内涵和特征,运用因子分析法,建立量化指标体系,分析判断出不同城市群发展的相对优势与劣势,对中部地区城市群一体化发展和综合竞争力提升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荣宪屏 《理论界》2005,(8):209-209
在农业产业化过程中,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农民组织化,一方面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实现入社农户之间的横向联合,获得一些规模效益;另一方面,可以为农民提供一定范围内的社会化服务,可谓一举多得。  相似文献   

13.
辽宁中部旅游城镇体系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良好的旅游城镇体系应该等级规模适合、职能互补、空间结构合理。本文运用城镇体系理论分析旅游城市的特点,提出了旅游城镇体系的概念和辽宁中部旅游城镇体系的构建问题,以期为区域旅游开发和旅游业的健康发展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4.
黄朝阳 《琼州学院学报》2012,19(3):20-21,19
本文分析海南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现状,以及制约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因素,并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16.
农业中的经济流失与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当今社会的一个综合性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也受到了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在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然而,在我国农业发展中,存在着较严重的经济流失现象,对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产生了诸多不利的影响。因此,分析研究农业中的经济流失问题,对于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7.
推进海南中部地区的农业产业化,必须充分发挥政府职能作用,实施农业专业化经营和依靠科技进步。  相似文献   

18.
加快中部山区农业经济发展,应大力做好几方面的工作:确立农业的基础地位,加强对农业的领导;发挥资源优势,优化产业结构;走“科技兴农”之路,全面提高山区农业科技含量;攻难克坚,讲求扶贫实效,加快脱贫致富步伐;实施外向带动战略,全方位对外开放。  相似文献   

19.
贺琼 《河南社会科学》2006,14(3):135-139
河南作为中国第一农业大省,对其科教、经济、社会、资源环境、人口五个方面的可持续发展趋势进行分析会使我们明确今后的发展方向。同时,横向对比这五个方面与其他中部五省的差距,会使我们认识到自己的优势与不足,为最终实现中原崛起提供发展依据。  相似文献   

20.
可持续发展是人类在处理自身和环境关系的过程中提出的一种新战略,其最本质的问题是可再生的及不可再生的资源循环性永续利用问题。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取决于诸多因素的共同作用。本文认为农业资源和生态的是其瓶颈,分析了海南农业资源危机和生态恶化的状况及其原因,并提出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