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0 毫秒
1.
论思想政治教育客体含义的科学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把受教育者或教育者当作客体,是笼统、抽象、不明确的,会在一定程度上不利于其作为人的主体性的发挥.思想政治教育客体即主体认识和改造的对象,应该是受教育者(教育者也是某种意义上的受教育者)的思想道德状况和精神状态,是其主观世界,以及教育环境、教育目的、教育内容、教育手段和教育活动等教育主体的行为对象.  相似文献   

2.
思想政治教育的人文关怀是一个主体性概念而不是客体性概念,主客二分的客体性恰恰是对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的消解。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的主体性根基在于人的需要的丰富性,思想政治教育通过信仰教育构筑主体的审视态度和认知视野,关联人的意义世界,最终作为主体掌握世界的“生命线”和生存方式而在主体那里确立。  相似文献   

3.
网络化背景下,思想政治教育主客体关系呈现出新的特质,产生了新的主客体关系模式。网络化下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推进要坚持"合目的性"与"合规律性"相统一的教育原则,确立教育主体"主导性"与教育客体"主体性"辩证统一的教育观,构建主体与客体平等互动的教育过程观,营造符合教育客体价值需求的教育情境观。  相似文献   

4.
思想政治教育客体在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虽然作为客体而存在,但是并不阻碍其主体性的凸显。在马克思主义实践观视域下对思想政治教育客体进行哲学审视,有助于对思想政治教育客体主体性的建构,从而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促进学科理论发展。  相似文献   

5.
学生主体性的缺失是制约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关键因素,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是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重要举措。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学生主体性缺失表现是学习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需求被动化,参加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动机功利化,接受思想政治教育影响的态度消极化。原因在于学生缺乏强烈的主体意识,思想政治理论课培养学生主体性的作用未得到充分发挥以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思路呆板陈旧。激发学生主体性的对策,须尊重学生主体地位,强化主体性教育;优化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赋予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以时代新内容;切实提高"两课"教师理论教学与实践育人相结合的能力,促进教师主体性的合理发挥;科学构建评价体系,促进教育主体性的充分发挥。  相似文献   

6.
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问题涉及到思想政治教育主体、客体、环体、介体等多个环节和因素.主体间性理论为正确处理思想政治教育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关系提供了新的视角和思路,也为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指明了方向.科学地运用主体间性理论,对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效性,实现大学生的主体性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相似文献   

7.
蒋平 《百色学院学报》2012,25(1):130-134
主体间性是人在社会交往实践活动中表现出来的主体性品质,是主体性的三大品质之一。主体间性思想政治教育是主体性思想政治教育的一种具体形式,是对"主—客"二分单子式主体性思想政治教育的超越。主体间性思想政治教育必须走出单一的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模式,走进教育生活,回归生活世界,在教育主体的社会交往中开展。  相似文献   

8.
论高校主体性思想政治教育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主体性教育是一种崭新的教育思想和理论.主体性思想政治教育是现代化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是人的全面发展的需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应定位于培养和发展学生的主体性,主体性思想政治教育应遵循相应原则,并以培养大学生的主体意识、尊重大学生的主体地位、发展大学生的主体能力、塑造大学生主体性人格等为主要内容.  相似文献   

9.
人的主体性是主体在认识和实践活动中能动地作用于客体所表现出的能动性、创造性和自主性。它的生成与发展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发展人的主体性是现代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思想政治教育对人的主体性发生与发展有导向功能、激励功能、塑造功能和凝聚功能。当代思想政治教育要发展人的主体性,就要抛弃错误的价值取向,确立正确的价值观、方法观、主体观和任务观。  相似文献   

10.
论自我教育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自我教育是建立在主体意识基础上的一种主动、自觉的内导教育,自我教育尊重了人的主体意识,弘扬了人的主体性,发挥教育对象的主观能动性,是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的重要造径。加强自我教育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11.
随着哲学研究从主体性转向主体间性,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也开始以主体间性理论为着陆点。网络分解了传统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客体关系,同时也为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互动创造了一个平等的空间,使得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迈入了新阶段。在网络社会中,学校思想政治教育主体间关系由网络人机关系、网络人际关系、网络自我关系构成。当然,目前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间性在网络空间的实现还不够充分,需要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努力提升自身的主体素养,也需要社会提供一个良好的网络氛围。  相似文献   

12.
浅析思想政治教育信息传播及其模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传播学角度来看,思想政治教育信息传播是教育者有意识、有目的的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通过思想政治教育信息的传递、接受与反馈,以达到彼此共享、互动、共识的社会行为、活动和过程。思想政治教育信息传播模式主要有信息源、教育者、讯息、媒介、受教育者、反馈、环境和效果等要素与环节构成。思想政治教育信息传播及其模式为我们提供了一种观察和分析复杂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简明、直观、有效的方法和途径。  相似文献   

13.
思想政治教育情境中的角色势能是指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在各自的角色位置上所具有的能量以及角色间相互作用的动力。在现实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情境中角色势能缺乏,表现为教育者的教育目标、教育内容、教育方法势能不足,受教育者角色定位偏差,主体势能、选择势能、创造势能缺位。充分发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情境中的角色势能,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应明晰其角色定位,履行其角色责任。  相似文献   

14.
教者与教育者,既有区别又有联系。教者与受教者相对应,共同建构的是教学活动,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相对应,共同建构的是教育活动。教者并不必然是教育者,而教育者却一定是教者,因为教学并不必然是教育,而教育却根本离不开教学。教师是职业化的教者,是学校教育领域教育者的现实承担者,教师教育完成的任务实际上有两个,一个是教师培训,另一个是教育者培育。  相似文献   

15.
目标管理(MBO)应用到思想政治教育领域,促进了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科学化、正规化、制度化.随着网络的普及,我们应当高度重视互联网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管理带来的影响.互联网恰当地运用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管理,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的确立、目标管理的检查和调整、目标管理的实现产生积极影响.同时,互联网是一把双刃剑,网络不良的信息,削弱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功效,道德的弱化造成受教育者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的障碍,他律的弱化给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的实现带来了难度.教育者要利用其正面影响,关注并采取措施遏制其负面影响,使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方式与互联网相结合,有效地发挥互联网在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管理上的作用,从而更好地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目标.  相似文献   

16.
思想政治教育在传播过程中存在许多环节和因素,信息污染的成因极其复杂,可从主客观因素即教育者、受教育者、信息、传播渠道与媒介和环境因素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以大学哲学教学为例,运用波诺提出的“PO方法”来反思大学哲学教学,提出了“PO老师”、“PO思维”、“PO情境”等教学新理念。在此基础上把这些新理念运用到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媒介以及教育环境等教育过程四要素中,以期获得一种适合教育发展的新的哲学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18.
传播学实验表明,传达者的可信度推动即时传播效果的实现。思想政治教育过程是思想政治教育信息的传播过程,思想政治教育者即是这一过程的传播者。思想政治教育者的可信度维度包含专业性、可依赖性及意图性,三者相辅相成,共同构成思想政治教育者的可信度结构。  相似文献   

19.
思想政治教育大众化是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有效途径。对思想政治教育大众化的内涵进行界定,并以全国道德模范评选表彰活动为范例进行分析,可知思想政治教育大众化具有教育者平民化、教育对象全民化、教育目标现实化、教育内容生活化、教育方法人性化等重要要素特征。  相似文献   

20.
理想教育规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理想教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和阶级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教育和引导受教育者确立并追求一定的理想的教育活动,它须服从并服务于一定社会和阶级的要求,遵循受教育者的理想活动规律,也是理想教育的基本规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