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客家文化的世俗性与超越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作为中华文化的一个特殊分支,客家文化在特殊的迁徙过程和艰难环境下的物质生产活动中,继承了中华先祖不畏艰难的开拓传统。客家文化的创造主体以平民为主,其世俗性主要表现在核心价值的世俗性、宗教信仰的世俗化以及围绕物质生产的世俗文化中。客家制度文化、耕读文化、民间化教育以及积极参与爱国斗争的活动,同时也表现出客家文化寓于世俗性之中的文化超越性。  相似文献   

2.
人类社会的发展史无疑是一部人与自然交互作用的历史,人类采取如何的发展方式的前提是取决于对社会发展认识和形成发展观。人类发展无极限论者认为由于人口的增长将促进科技发明的产生,从而解决人类所面临的资源、环境、生态等各方面的问题;而人类发展有极限论者认为人口增长不必然导致科技进步,而且科技进步也不能解决人类所面临的一切问题。通过辩证分析,我们认为人类是存在发展的极限的,面对这种极限,可持续发展是人类必须的选择。可持续发展是对传统发展方式的超越,具体来说它是对传统发展方式的"狭隘的人类中心主义"、"经济增长主义"和"客体物本主义"的超越。  相似文献   

3.
从文学超越性本质的三个方面——译作本身的整体性、对社会的调适性和对思想的改造性来分析严复的翻译,从而阐明严复的思想译作被誉为文学典范是因为其翻译像所有伟大的文学作品一样,来自于自身的体验与处境,从而升华出艺术的力量和生命,体现了文学的超越性(审美)本质。  相似文献   

4.
孔子的美学思想强调个体追求的超越性,这种思想来源于殷商神权文化和周朝的礼乐思想。其中一以贯之的是对人生意义的形而上追求。孔予以"仁"来解释"礼",賦予了"礼"以新的生命力。个体通过把"仁"体现在"礼"中,完成了个性的塑造,也由此能促进社会的和谐。这既突出了人的个性发展的要求,又使这种内在要求能在更高的目标中得到体现,从而使个体的存在有了超越性,使日常生活审美化。  相似文献   

5.
文章对主体超越性进行新的界定,新的分析.创造、超越与前进并不完全等同,也不能互相取代.  相似文献   

6.
论胡金铨武侠电影的超越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电影作者"胡金铨对武侠电影进行了全方位超越,将中国传统文化和现代电影艺术有机结合,使武侠电影作为成熟的类型电影得到西方学界认可,由此奠定了中国武侠电影的国际地位.胡金铨武侠电影的超越性可从三个维度加以全面审视:开创新武侠世纪的历史性超越,建构中国电影美学体系的美学超越,确立文史武侠叙述范式的类型电影超越.  相似文献   

7.
8.
现象学本体论与心理治疗的超越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结合现象学本体论的概念,讨论了心理主义实体论的困境和现象学的本体论特征,在此基础上归纳出超越性心理治疗的基本内涵和三种可能的实践途径。  相似文献   

9.
科技文化的产生和发展唤醒并培育了人的主体性,促进并实现着人的超越性,科学技术活动中真善美的统一体现了对人类自由的积极追求。因此,科技文化使人不仅在观念中而且在实践中从动物界超拔出来,它统摄着人的各种形下属性,丰富和提升着人的形上本性。  相似文献   

10.
科技文化的产生和发展唤醒并培育了人的主体性,促进并实现着人的超越性,科学技术活动中真善美的统一体现了对人类自由的积极追求。因此,科技文化使人不仅在观念中而且在实践中从动物界超拔出来,它统摄着人的各种形下属性,丰富和提升着人的形上本性。  相似文献   

11.
中国传统数学确实具有实用性特点。但中国传统文化并不是实用主义而是实践主义,它虽然关注现实世界,但最终落脚点还是超越性的诉求。实用诉求与文化诉求是数学发展的两种重要的外在力量。由于中国传统数学不能关联于中国传统文化的超越性诉求,其发展动力只能诉求于实用性,从而使之表现出实用性特征。  相似文献   

12.
城市发展的历史证明,城市文化品位的高低对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影响.城市文化有一定的开放性、先进性和显著的综合性、世俗性特点,大学文化因其鲜明的创新性、先导性、开放性以及批判性,在城市精神提炼、城市特色重塑等方面对城市文化品位具有提升作用.大学文化对城市文化的影响依循文化传播中的同位借入、牵连借入、借入吸收和整合互动规律,其提升作用的发挥可通过大学与城市间的文化交流、文化创意产业打造、产学研合作、文化社区共建等模式进行.  相似文献   

13.
关于日本文化本质属性的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文章通过对日本文化发展演变过程的考察,认为日本文化在形成与发展中形成了自己的特色。第一,日本文化是在不断摄取外来先进文化营养中成长起来的,具有明显的外向性特征和随时进行"拼接"的文化结构机制,同时还产生了另外一个重要后果,那就是使之"本土化";第二,架构日本文化的主载体是日本的神道和中国的儒学,它们构成了日本文化的本质内涵,也是衡量和接受一切外来文化的价值标准;第三,每当日本社会危机发展到必须变革的关键时刻,日本人总是首先吸收外来的先进文化为武器进行变革,最终使社会发生进步性的质变。  相似文献   

14.
论青岛古代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至少在夏朝时期,青岛地区主要是莱夷人居住,属东夷人之一部,为古介国,分别与莒、莱二国接界,后终属齐国。据此,先秦时期青岛文化分别带有东夷文化、齐文化的双重特征,从而表现出仁智、勇武和创造,多神信仰,务实、功利、开放、兼收并蓄以及浪漫、舒缓的文化特点。秦汉以降,青岛地区儒、道文化繁兴,影响深巨。  相似文献   

15.
目前,学术界对旅游文化的特征的阐述还存在片面、不准确的现象,且或多或少地显现出文化的一般属性,未能揭示旅游文化的特质,充分展示其特殊性。要揭示旅游文化的特征,就应该将旅游文化置于一个矛盾发展的过程来看。作为一个特殊的文化现象,它的特征突出表现在矛盾运动的对立统一的三个方面,即文化求异与认同的统一、文化求雅与娱众的统一、文化求新与守真的统一。  相似文献   

16.
17.
自然主义政治文化以“自治”为其内在机制 ,以“自然”、“无为”为其基本内容 ,包含着中国古代朴素的民主和自由理念 ,是我们今天进行政治文化建设的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18.
设计文化“回归”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设计文化中的科学主义和人本主义相互对峙的矛盾冲突在21世纪的今天仍然激烈,要缓和或逐步从根本上解除这种矛盾,首先应从艺术审美的立场上获取设计文化"回归"的方略;此外,"回归"作为抵御和缩小现代设计中科学技术与人性相互对峙的思想导向,还必须以人类培养道德园地的时间为基础,从中寻找一种新的道德秩序作为向人的自我价值"回归"的前提和保证。在当代,提倡设计文化的"回归"显然不是指对已经过去的设计文化模式的被动复归,而是指对以人为中心的自我主体精神在未来设计中的确证与肯定。所以,"回归"并非寻求绝对意义上的人类的栖息与归宿。只有把"回归"的设计思想放在当代全球设计文化的基点上察看,放在人类共同向往的艺术创造中反思,才能从根本上把握其本质意义,有效地促进和推动当代中国设计文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亦说傩文化     
本文就傩文化面临消亡的现实进行了分析 ,提出要拯救傩文化必须认真研究傩文化的价值 ,在不改变其巫术文化本质的基础上变革观念 ,一方面将傩文化朝着发展成地方戏曲剧种的方向引导 ,另一方面在民间保留傩文化的原生状态 ,并结合当地的旅游开发 ,使民间傩文化获得生存的经济基础和存在空间。  相似文献   

20.
论网络文化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旨在以系统动力学的观点和方法阐明网络、网络经济、网络社会和网络文化的科学内涵,在此基础上提出"发展先进网络文化"应当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