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教育部在2009年8月份所颁布的《中小学班主任工作规定》指出:"班主任在日常教育教学管理中,有采取适当方式对学生进行批评教育的权利。"可是,如何才能把握好"适当方式"这个度,把这把"尚方宝剑"利用好,达到我们所希望的"批评"目的呢?这是众多基础教育领域的老师尤其是班主任的一个很大的困惑,笔者就这一问题,作简单探讨。一、先调查后批评——弄清事实才能心悦诚服有个学生常在班上捣乱,老师找他谈时,又往往不说真话。针对他的"个性",我每次要批评他之前,一定要从各方面掌握好与他犯错误有关的全部材料,有时为了一个小小细  相似文献   

2.
正领导批评下属是帮助下属改正错误、修正偏差的重要手段。领导批评下属可谓天经地义,下属常常也知道领导批评得有道理,但是批评却往往达不到预期效果,经常陷入一个南辕北辙的怪圈——批评的结果与初衷大相径庭,有时会适得其反,起到固化甚至加剧错误的后果,也就是俗话常说的"越咸越放盐"。这看似悖论,其实背后有其必然逻辑——被批评者因为维护面子而坚持错误。由此不难看出,与批评的客观性、正确性相比,批评的态  相似文献   

3.
作家高尔基曾说:"爱孩子,这是母鸡也会的事。可是,要善于教育他们,这就是国家的一桩大事了,这需要才能和渊博的生活知识。" 心理研究表明人是爱表现的动物。恩格斯说:"发展和表现自己是生活的基本需要之一。"由此,作为对学生的表扬必不可少!但人不可能不犯错,学生亦然。此时,老师应如何表扬学生呢?深思这个问题的时候,我们知道表扬学生的同时,适当的批评还是应该的。一提到批评,大多数人都觉得被人批评是难堪的事,特别是现在的学生都有很强的自尊心。学生,无论从心理上还是从思想上都处于不断地成熟阶段,好多问题都不会想得很透彻。因此,明智的老师不随便去批评学生。他会选择适当的时候,用文明的语言恰当地进行发自肺腑的谈心,聪明的学生便会心领神会,起到事半功倍  相似文献   

4.
谭红 《科学咨询》2009,(14):19-19
如何做好班主任工作,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有关这方面的论文和经验介绍也不少.但笔者认为,在班主任工作中对学生实施"刚柔相济",不失为一种好的方法,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本文试就这一论点谈点个人的粗浅认识.  相似文献   

5.
问题52:在与领导相处的过程中,部属有时难免要受到领导的批评。在大多数情况下,这种批评是对的,但也不排除领导者有时会作出错误的批评。在这种情况下,部属应采取什么样的态度?  相似文献   

6.
窦凌 《科学咨询》2008,(14):42-43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作文是学生用词、造句、布局谋篇的一种综合能力的反映,是语文教学成败的一个重要指标.但很多学生一提到"作文"便眉头紧皱,"写不来"、"写不多"、"写不好"这是学生惧怕"作文"的主要原因.所以,在教学中,我针对这三种"症状",开出药方.  相似文献   

7.
作为一名从教十余载的人民教师,很多时候我以为自己的心已被磨起了厚茧,再不会因为学生受到什么触动,对他们也不再像刚走上讲坛时那么热情,有时不免为自己的漠然而生出些微愧疚,但旋即又会因为在面对学生犯错时会"怒不可遏"而聊以自慰:这又何尝不是源自于对学生的爱呢?记得那年我们班上有一位从合川过来的学生小石,个子不  相似文献   

8.
班主任的批评是教育学生的一种手段,恰当好处的批评,能够有效地纠正学生的不良行为和缺点,但如果掌握不好分寸,就会使学生失去自尊,自暴自弃.所以说,苦口良药学问深,作为班主任教师就要抓住时机,采取适当的批评方法,才能药到病除,收到良好的效果.班主任批评学生有多种方式方法,归纳起来,主要有情感性的批评、隐喻性的批评、建议性的批评、褒扬性的批评、暗示性的批评、巧"罚"性的批评等几种方式.  相似文献   

9.
正批评下属特别是资深员工是一件不轻松、也不容易的事情,有时会令那些缺乏管理知识和经验的领导者感到无所适从。但是,谁都会犯错误,批评也是一种艺术。如果领导者不懂得如何批评下属,就可能降低部门的工作效率,甚至影响整个团队的工作情绪。那么,领导者该如何批评或"敲打"资深员工呢?把握好时机——适时"敲打"什么时机"敲打"资深员工既是工作方法问题,又是领导艺术问题。时机选得准、找得对,  相似文献   

10.
刘康声 《领导科学》2012,(25):36-37
有关研究结果表明,当遇到领导者批评时,绝大多数人会产生不良的身体反应和心理反应.具体表现为:抗拒,不肯承认错误或不认可领导的评价,甚至公开驳斥或顶撞领导;沉默,消极对待批评,虽不想或不敢公开辩驳,但内心充满抵触情绪;委屈,认为责任不在自己,按照领导意图去做了结果却把责任推在自己身上,有怨气却不诉说;检讨,当面承认错误,内心里可能接受也可能抗拒.由此可见,批评的效果通常是负面的,如果批评的方式不当、方法不对,所产生的后果就更不可想象.人都不喜欢被批评,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批评造成的后果也不佳,可是工作中又离不开批评,这就需要领导者开展批评时要开动脑筋,灵活多变,把生硬露骨的批评尽量变成绝大多数人都喜欢或能够接受的方式,在"变"中取得批评效益的最大化.  相似文献   

11.
1.中华民族的昨天,体现了"雄关漫道真如铁"的真理;中华民族的今天,可谓是"人间正道是沧桑";中华民族的明天,我们相信,"长风破浪会有时".习总书记给我们描绘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实现这个梦想,关键在党,关键在人.古语说:"士有百行,以德为先."党员干部素质高不高,就目前阶段来看,重点就是要解决好"官德"问题.当前"官德"问题有哪些突出表现?如何解决?请阐述你的思考. 测评要素:发现问题能力、"官德"建设能力  相似文献   

12.
<正>领导干部要运用好批评和自我批评这个思想武器,至少有三个问题需要解决。第一,如何进行自我批评;第二,如何对待别人对自己的批评,特别是有些偏颇甚至是不正确的批评;第三,如何正确地对别人展开批评。我们不妨看看毛泽东同志是如何看待和解决这三个问题的。一、自我批评:"强制地省察自己的弱点","多想自己缺点"毛泽东指出:批评和自我批评是一个整体,缺一不可,但作为领导者,对自己的批评是主要的。  相似文献   

13.
所谓"黑马",就是平时不被看好,但在比赛中脱颖而出的胜利者.干部选拔任用中有时也会出现"黑马",一些平时不被看好的人选在某次干部选拔中脱颖而出,我们就称之为用人中的"黑马".对用人中的"黑马",我们要进行客观分析.一般而言,"黑马"可以分为如下几类.  相似文献   

14.
如何做好班主任工作,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有关这方面的论文和经验介绍也不少。但笔者认为,在班主任工作中对学生实施"刚柔相济",不失为一种好的方法,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本文试就这一论点谈点个人的粗浅认识。  相似文献   

15.
"坚决不允许删除、屏蔽处理网友带有批评和意见性的帖子,要敢于直面网友的建议和意见,发现问题,改进工作."这是丹江口市一位领导在各种会议上反复强调的一句话.这位领导对待网络批评的态度让人如沐春风.现今,互联网已经成为社会舆论的"放大器",网络临督已成为社会临督中一支重要的新生力量.与传统的舆论监督相比,网络批评更快捷、更直接、更尖锐.网络批评已成为党和政府"正农冠,明得失"的一面明镜.  相似文献   

16.
语文教学为什么总是不尽如人意?认真反省,我们便可发现,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语文教师文化底蕴大多比较浅薄.为了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不少教师可谓是想尽了办法:讲故事、奖红星、表扬、比赛……对于这些"形式主义",低年级学生倒是很有兴趣,可到了高年级,这些方法已经失去了魅力.  相似文献   

17.
一节语文课到底应该交给学生什么东西,学生从语文课堂学习中可以得到什么,是我们语文科总也绕不开的话题.很多语文课上,教师为什么对课文精细的分析,教师在讲台上尽情挥洒自己的才能,但是学生似乎总游离于"对话"之外,有时纵有学生积极参与与互动,也会让人产生图有形式的感觉.学生的阅读能力始终无法提高.这是我们很多语文教师遇到的困惑,我也总是在思考这个问题.近日在教研组上了一节教研课.上的是当代作家刘绍棠的代表作小说<蒲柳人家>.  相似文献   

18.
正批评,在领导工作中必不可少,正确的批评可以指出错误,少走弯路,换来进步,但如果批评不当,也可能事与愿违,带来负面影响。如何进行批评,是工作方法,也是学问艺术。当领导,既要有所担当,敢于负责,还要坚持原则,敢于批评。在敢于批评的同时,还要善于批评。谈到批评,一般人会立刻想到疾言厉色、剑拔弩张的一幅风雨突变图。笔者以为,这种"暴风骤雨"式的批评可以有,但"春风化雨"式的批评也未尝不  相似文献   

19.
班主任是在学校全面负责一个班学生的思想、学习、劳动、健康、生活等工作的教师,是班级的领导者、教育者和组织者.班主任的职责,赋予了其监督、驾驭、评价他人的独特地位,也练就了其对所管班级“明察秋毫”、“见微知著”的火眼金睛.在实际教育工作中,我们不难发现,同一种内容的批评,用不同的方法去表示,往往会产生截然不同的效果.这就需要我们提升自己的批评技巧,有效地发挥批评的作用,为我们的教育教学工作服务.  相似文献   

20.
金本太 《科学咨询》2009,(18):22-22
一说到批评,有人认为似乎只有声色俱厉,才显得威严而有力,我们不否认严厉批评的力量,但仅仅是严厉,或许不是最高明的方式,它很难达到预期的效果,却往往使学生产生反感,过去人们常说:"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如今,苦口良药已裹上甜蜜的糖衣,使病人愿意服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