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历史阶段不等于时代。在马克思看来,具有重大历史主题、典型社会矛盾的历史阶段才能被称为时代。时代不仅是人作为主体力量的发挥过程,也是对对象作为客体力量的利用过程,本质上是一个重大革命过程。无产阶级从普遍激动的时代,即具有无限革命热情的时代,跨入阶级对立简单化的资本主义时代,才获得政治解放的物质条件。只有进入“革命的社会主义”时代才能开启人的真正解放的大幕。只有认识哲学革命是时代社会革命的先导,才能把握用自我革命推动社会革命的思想路线的精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是自我革命和社会革命相统一的时代,需要从《共产党宣言》时代观中,汲取革命意识,把握时代脉搏,倾听时代声音,坚持实践逻辑,回应时代之需和回答时代之问。  相似文献   

2.
鲁迅是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他不但是伟大的文学家,而且是伟大的思想家和伟大的革命家。鲁迅在同阶级敌人作斗争的过程中,十分注意总结历史经验,把研究历史和研究现实紧密结合起来,使历史研究为无产阶级的革命斗争服务。今天,在揭批“四人邦”的斗争中,学习鲁迅关于研究历史的论述,对于我们批判“四人邦”歪曲篡改历  相似文献   

3.
"文本性思想"与"非文本性思想"组概念的提出缘于鲁迅关于传统文化的一段论述。两者之间不存在对等关系,不能混同。鲁迅的思想革命以非文本性思想为革命的中心对象,因此鲁迅思想批判具有鲜明的个性特征。鲁迅的思想批判几乎涵盖了中国政治、经济、历史、文化、教育、宗教等各个方面,其思想批判的对象和范围常常越出了单纯"思想"的范畴,也因此,"反封建"这个定语无法限定鲁迅思想革命的性质和范围。  相似文献   

4.
胡耀邦同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的报告中提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以共产主义思想为核心的。没有这种精神文明,就不可能建设社会主义。这是建设社会主义的一个严肃课题,也是理论工作者的一个重大课题,值得我们深入学习和探讨。 为什么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只能以共产主义思想为核心呢?这是由共产主义思想在我们事业中所处的重要地位确定的。 马克思主义认为:没有革命运动,固然投有革命理论,但没有革命理论,也没有革命运动。任何新兴阶级只有在建立了自己的思想体系,能够对旧的思想体系、旧的政治经济制度作全面批判的时候,这个阶级才能作为一个独立的政治力量进行革命的夺权斗争。  相似文献   

5.
《捣鬼心传》,是鲁迅先生于一九三四年初发表的一篇杂文。这篇杂文,无情地揭露和批判了国民党反动派靠玩弄“捣鬼”术来维持其反动统治的鬼域伎俩。这是作者在长期阶级斗争中的经验总结,是对阶级敌人反动手段的总结。作者以“有效”和“有限”的矛盾法则,揭示了阶级敌人以“捣鬼”开始,以失败告终的历史规律,这便从矛盾的特殊性导出了矛盾的普遍性。阶级敌人的共性,便使历史的阶级斗争和现实阶级斗争联系起来了。因  相似文献   

6.
面对当下中国社会和文化转型态势以及对于鲁迅思想意义的质疑,强化鲁迅思想和鲁迅研究的大众化具有特殊意义。只有完成这种双向的大众化,才能实现"普及鲁迅"的目的。鲁迅同时具有"爱民众"的道德立场与"反民众"的思想立场,对民众从关爱到批判的复杂过程,体现出他对中国民众生存变革和精神变革两步走的思考。鲁迅思想的价值不仅在于对历史文化和民族国家的"宏大叙事",也在于对大众凡俗人生的哲理性启示。  相似文献   

7.
伟大的革命家鲁迅在他战斗的一生中,曾动员一切文学武器——小说、杂文、散文、诗歌、文艺评论乃至日记、书信,对形形色色的阶级敌人及帝国主义、封建主义、资本主义的腐朽意识形态,进行笔伐。此外,鲁迅又长于演讲,他从团结人民,教育人民,打击敌人,消灭敌人的革命目标出发,总是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机会,深入群众,作具有深刻思想内容  相似文献   

8.
《〈鲁迅书信集〉补遗》(《光明日报》一九七七年二月十九日“文学”第六十期,以下简称《补遗》),是新搜集到的鲁迅后期十五封信。鲁迅后期的战斗特点,是以马列主义为武器,彻底进击“正面的敌人”与革命内部的“蛀虫”,努力为无产阶级革命和革命文艺事业添砖加瓦。《补遗》也体现了鲁迅这种伟大共产主义者的特色。和鲁迅的其它著作一样,它是我们研究鲁迅思想和作品的珍贵资料,是我们学习和运用鲁迅精神、同敌人进行斗争的重要武器,是我们用于发展和繁荣无产阶级文艺的宝贵遗产。  相似文献   

9.
伟大的共产主义战士鲁迅,在他战斗的一生中,不仅深刻揭露和批判了孔孟之道,而且以反潮流的精神与尊儒反法的反动思潮针锋相对,对历史上的法家人物作出了正确的评价。特别在其思想发展的后期,他坚定地站在无产阶级和人民大众的立场上,以马列主义为武器。从阶级斗争和路线斗争的高度,既充分肯定了法家人物在历史上的进步作用,又指出其阶级和时代的局限性,阐明了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唯物史观;坚持“古为今用”的原则,把对法家人物的评价同现实阶级斗争和政治斗争紧密结合起来,有力地打击了敌人。鲁迅的战  相似文献   

10.
鲁迅的许多重要作品,都表现出强烈的同情弱者的倾向。鲁迅对弱者的深切同情,一方面表现出对周围生命的普遍关注的生命伦理精神;另一方面是要唤醒弱者,希望他们“欲自强,而力抗强者”。这种鲁迅式的人道主义与西方以自由、平等、博爱为口号的神化、抽象的人道主义并不相同,而和中国儒家传统中的伦理主义人道观具有本质上的相似之处。鲁迅不仅把人道主义作为他的人格理想,更重要的是同情弱者的人道主义思想蕴含着一种贴近历史的价值形式。鲁迅把推动历史变革的力量和希望完全寄托于历史人生本身,是以历史本体论的价值标准来辨别历史和指示社会道路的。  相似文献   

11.
作为中国现当代著名的杂文家,秦似继承和发扬鲁迅杂文“论时事不留面子”的战斗精神,同时巧妙运用各种讽刺手法,针砭时弊,打击敌人。本文拟分析其杂文十种讽刺手法的运用特色。  相似文献   

12.
鲁迅的《出关》是批判孔丘和老子的历史小说。孔老二和老聃都是代表没落奴隶主阶级的思想家,开历史倒车是他们共同的思想本质。所不同的只是:孔老二是个复辟狂,他以“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顽固态度与历史潮流相对抗,用尽了毒辣卑劣的阴谋手段,为挽救奴隶制度必然灭亡的命运而拚死拚活地奔走效劳;而老子面对封建制代替奴隶制的社会大变革则  相似文献   

13.
五四新文化阵营分化后,坚守思想启蒙的鲁迅从俄罗斯盲诗人爱罗先珂身上感受到中国知识者与俄国知识分子的巨大差距。于是,鲁迅观察中国知识分子的视点开始由批判复古保守的旧文人渐趋转向审视五四新文化运动中崛起的新知识分子的表现。与"特殊知识阶级"长达一年的鏖战,引发了鲁迅对中国现代知识分子本质与价值取向的持续关注。挣脱体制,自我放逐,做一个"真的知识阶级",是鲁迅来到上海对自己的重新定位。  相似文献   

14.
鲁迅是旧社会的掘墓人,为了揭露腐败社会的黑暗现实,用讥讽的笑声打击敌人,同时也邦助人民克服弱点和若干错误倾向,鲁迅非常重视讽刺的艺术。早在“五四”以前,他就写过一篇文言小说《怀旧》,已经运用讽刺的手法,他以后创作的小说,散文,诗,特別是大量的杂文,讽刺的成分很大。读着这样的作品,鲁迅先生革命的热情、鲜明的爱憎总是感染着我们,使我们也能分享他战斗的喜悅。鲁迅是伟大的文学家,也可以说他又是一个讽刺艺术家。  相似文献   

15.
鲁迅在光辉战斗一生中,写下了大量的书信。鲁迅书信和其他鲁迅作品一样,具有强烈的战斗性和深刻的思想性。它不仅忠实地记录了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鲁迅一生的思想发展、斗争道路和社会关系,从各个侧面反映了鲁迅这个“最正确、最勇敢、最忠实、最热忱的空前的民族英雄”——“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的光辉形象,而且相当深刻地揭示了他所生活时代的思想文化战线上阶级斗争和路线斗争。它是我们学习鲁迅和鲁迅著作的珍贵史料,也是研究我国现代革命史、思想史、文学史的光辉文献。在今天是我们彻底批判“四人帮”的锐利思想武器。  相似文献   

16.
毛主席指出:“鲁迅是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他不但是伟大的文学家,而且是伟大的思想家和伟大的革命家。”(《新民主主义论》)并且多次号召我们:学习鲁迅及其著作。鲁迅在开辟中华民族新文化方向的光辉战斗中,在向形形色色的阶级敌人展开的英勇进攻中,作出了卓越的贡献,给我们留下了极其丰富的革命的精神财富。他对中国古典小说中思想艺术成就最高的《红楼梦》的论述,就是其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学习鲁迅关于《红楼梦》的论述,是学习鲁迅的一个重要方面。  相似文献   

17.
<正>鲁迅基于对现实世界的审视与感知,通过犀利的语言揭示和抨击现实世界中的丑陋、不公行为,其撰写的文学作品多带着明显的讽刺意味和强烈的批判态度,《拿来主义》就是一个非常典型的例子,在《拿来主义》这篇文章中,鲁迅不仅对国民政府毫无担当、一味妥协的行为进行了嘲讽,也对文艺针线内部发生的一系列错误予以了批判。这篇文章思想深刻、见解独特,  相似文献   

18.
鲁迅的杂文多是讽刺艺术的精品。杂文作为新兴的文学形式,是萌芽于“五四”文学革命与思想革命时期,经鲁迅的倡导而不断滋长、繁茂的。鲁迅以自已的杂文创作显示了这种新兴的文学形式的灵活、丰富多彩和强烈的战斗性。鲁迅前期的杂文集《坟》(收1907年至1925年的论文23篇,1927年三月出版),就以其对黑暗现实的猛烈进袭,以其洞幽烛微的深  相似文献   

19.
亨利希·曼是德国批判现实主义的最自觉的代表人物。他的文学思想主要通过小说创作表现出来:一、滑稽漫画式讽刺资本主义社会的欺骗和虚伪本质,二、温情主义阶级批判的真实性描绘,三、以古喻今的历史主义真实性揭示。  相似文献   

20.
<正> 在鲁迅研究中很多人常常谈到鲁迅的讽刺理论,并据此认为,鲁迅是一个善于讽刺的作家,讽刺是鲁迅小说的一个重要特色。例如,王瑶说:“鲁迅小说的一个重要特色是讽刺;特别是对一些否定人物的形象,他是常常给以无情的狙击的。”(《论鲁迅作品与中国古典文学的历史联系》,《文艺报》1956年20号)何家槐说:“第三,我们可以明显地看到,在鲁迅小说中,也表现了他特有的讽刺天才和幽默风趣。象《彷徨》中的《肥皂》和《高老夫子》则简直可以称为讽刺作品。”(《鲁迅作品讲话》,长江文艺出版社1959年版)吴中杰、高云说:“沉郁的幽默和深刻的讽刺,是鲁迅小说艺术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