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论产业集群动态能力的培育和提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回顾企业能力理论的基础上,通过分析产业集群动态能力构建的必要性,从集群学习视角探讨产业 集群动态能力的培育、更新和提升,提出基于集群内部学习的动态能力培育和基于集群外部学习的动态能力更新和 提升。  相似文献   

2.
20世纪 60年代至今 ,为了应对日益动荡的外部环境 ,企业战略理论完成了从试图使企业适应环境到力争完善企业能力的发展过程 ,出现了设计学派、计划学派、学习学派、结构学派和企业能力学派等理论流派 ,按照其发展逻辑推断 ,企业战略发展的未来趋势可能是在新的信息经济条件下如何控制战略对象的变化  相似文献   

3.
企业战略层面的营销动态能力包括企业价值观、企业学习、个人学习;策略层面的营销能力则是通过营销观念、环境分析能力、营销传播能力等构成维度将战略层面的营销动态能力外在化。我国企业应注重培育创新导向的企业文化和价值观念,同时积极进行个人学习和组织学习,加强企业基础管理,夯实营销动态能力的基础,不断提高策略层面的营销动态能力,将企业价值观外在化。  相似文献   

4.
皮亚杰学派认为,学习主体内部结构发生变化的学习是广义的学习,即发展。内部认知结构的改变是狭义学习与广义学习的分野,自我意识的养成是改变和重组内部认知结构的重要环节,自我意识的发展是一个不断前进的动态过程,自我意识的自我调节作用是认知结构建构的动力,自我意识的提升是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效性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5.
企业竞争战略管理理论三大主流学派的回顾与思考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20世纪 8 0年代以来 ,企业竞争战略管理理论形成了三大主流学派 :结构学派、能力学派、资源学派。理论是随着时代的变更、管理实践的发展而发展的。近年来 ,为适应日益动荡的外界环境 ,新竞争战略管理理论的一个共同发展趋势是理论研究的动态化 ,包括环境动态化和内容动态化两方面 ,如边缘竞争战略、动态能力观点和战略的柔性。新企业竞争战略管理理论的研究将进一步推动该领域的创新发展 ,提高我国企业竞争优势  相似文献   

6.
技术能力是创新要素、创新环境与创新主体之间在创新过程中的相互作用,创新要素的差异决定了技术能力的不同.中部地区各个省份要素禀赋各异,技术能力也参差不齐.文章基于主成分分析方法,科学地选取评价指标,对中部区域技术能力进行科学地测算.研究表明:在中部区域,湖北省、河南省和湖南省的技术能力高于中部平均水平,位居前三位,而其他地区则低于平均水平,这需要中部各个省份要增加投入、引进人才、改革创新环境,积极培育创新主体,以加大技术能力的培育.构筑竞争优势.  相似文献   

7.
本文采用案例研究的分析方法,以在中国最早成立的国际合资企业之一的北京.松下显象管有限责任公司为例,讨论企业战略生态的演进过程,以及本土合资伙伴如何充分利用跨国公司的技术和市场平台,向跨国公司学习技术和管理经验。我们发现,尽管合资企业在战略上要求服务于跨国公司的全球战略,但能够动态地平衡国际化和本土化间的关系;尽管合资企业的技术引进和技术学习路径上受制于跨国公司知识产权的限制,但他们能够通过这个过程建立学习机制和学习能力,并通过持续的研发投资和技术引进发展创新能力。虽然本文的研究结论并不能直接加以推广,但本研究对处于转型经济中的本土合资伙伴建立学习机制,提升战略水平和技术能力具有重要的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8.
翻译的对象不是语言,而是借助语言表达的意义。因此,翻译的任务是传达交际意义、理解思想与重新表达思想的动态过程。巴黎释意学派翻译理论使研究者从释意学派翻译理论的核心观点以及口译过程三步骤入手,进而提出同传译员的译员能力培养策略。  相似文献   

9.
技术范式的转换期要求相应的企业动态能力与之匹配。在范式内技术演进期,企业的动态能力应是:管理或组织的过程应复杂而缓慢,企业的资产组合发生线性变化,企业在既有的路径上进行战略微调;而在范式转换期,企业动态能力应是:管理或组织的过程简单而迅速,企业资产组合发生非线形变化,企业淘汰、选择新的战略路径。本文提出技术范式转换与动态能力匹配的理论框架,并对三星公司的动态能力演化进行了案例分析。  相似文献   

10.
复杂的动态竞争环境对企业的竞争实践提出了更高要求.基于资源基础理论和动态能力理论,可以认为营销能力是具有核心能力特征的动态资源,是企业持续竞争优势的重要来源.而组织学习和知识管理有利于提升企业的营销能力,企业必须在真正了解自己、消费者和竞争对手的基础上有序地培育并执行其营销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