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33 毫秒
1.
何志群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27(10):71-73
社会公平意味着权利的平等、分配的合理、机会的均等和司法的公正等,它关系到社会的稳定与和谐,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前提。当前,“原始积累不可避免”、“重视公平会妨碍效率”、“国家财力不足”等错误观念仍在妨碍着社会公平的实现,应当予以纠正。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矛盾和问题很多,特别是收入差距过大已经成为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的重大问题,应高度重视。各级政府应从制度建设入手,调整社会结构,建立社会政策体系,健全社会管理体制,整合社会利益,建设一个公正、健康、开放、充满活力的社会。 相似文献
2.
黄颖珊 《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23(5):60-63
公平正义是人们衡量政治文明的尺度,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础和前提,是现代社会进行制度安排和制度创新的重要依据,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根本目标之一。因此,我们必须树立公平正义的价值理念,以体制创新为保障,以政策调整为关键,以法律规范为基石,依法治国保障公平正义,使之成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支柱。 相似文献
3.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全局出发的一项重大任务。其本质特征是实现公平和正义,本质要求是维护与实现公平和正义,其重要环节也是维护和实现公平和正义。 相似文献
4.
丁瑞 《山西煤炭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8,21(3):165-166,219
公平正义一直以来就是人类所追求的价值目标,更是当前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本质要求。要确保社会的公平正义,就必须从制度建设入手,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改革收入分配制度。 相似文献
5.
蓝明伦 《西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5(5):70-78
运用人类文化历史关于社会公平、正义、和谐的理性成果,结合我国社会主义社会生活的具体实践,分析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与坚持经济分配中的公平正义的关系。通过对党的十六大到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的重要文献的学习理解,集中阐述了社会公平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本质,经济收入的公平分配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经济基础,社会主义社会全面的公平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发展战略的基本价值要求。同时,着重分析并强调了全面公平对我国社会发展战略的哲学贡献。 相似文献
6.
廖声丰 《长春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9(2):1-3
认为“公平与正义”不仅体现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本质属性和核心价值,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本条件;针对当前收入分配领域存在的一些不公平、不和谐的现实,提出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就必须大力推进公平正义建设,逐步把社会公平贯穿到各个领域。 相似文献
7.
壮大中产阶层: 和谐社会公平正义的重要价值指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琳 《湖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14(2):69-72
社会公平正义体系的建构不是主观的也不是无目的的建构,而是基于一定的社会结构并必定指向一定的社会阶层结构。不同社会的公平正义建构指向了不同的社会阶层结构。我国中产阶层的发展壮大依赖于社会制度的正义安排,是体现社会共享正义原则的产物,是我国社会阶层结构的合理体现和保障,并是建构和谐社会公平正义体系的重要背景和价值指向。 相似文献
8.
促进社会公平与正义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公平和正义从古至今表达着人们对正常、合理的社会制度和人际关系的期望,也是今天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现代价值取向.文章指出我国要确立和坚持效率与公平兼顾的原则,保证效率与公平的动态平衡,促进社会主义社会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9.
10.
潘慧茹 《福建论坛(社科教育版)》2011,(12):40-41
罗尔斯在《正义论》中提出了"作为公平的正义"理念,并通过一种思辨的设计,推理出正义的原则:平等自由原则,机会的公平平等与差别原则。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今天,罗尔斯的正义原则对解决当前社会问题、减少不和谐因素有重要的启示和借鉴意义:完善权利保护体系,保障个人平等地享有基本权利;完善分配制度,保障社会成员公平地享受发展的成果;关注弱势群体,保障社会成员平等地享有竞争机会;注重代际公平,保障下一代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1.
公平正义是和谐社会的首要价值和内在要求,也是人类社会一直追求的理想目标。从以人为本的维度来审视,和谐社会原则主要有:基本权利平等原则、机会公平原则和分配公平原则。构建和谐社会应加强民主和善治以达到基本权利平等,以人为本和司法完善以达到机会公平,以完善社会分配机制达到结果公平。 相似文献
12.
高巍翔 《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7(3):89-93
公平正义是和谐社会的基本价值目标,它的实现需要制度的支撑和保障。但是,只有符合社会主义伦理原则的制度,才能真正实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公平正义:(1)制度的伦理性考量是实现、维护公平正义的基本途径;(2)制度建设应遵循的公平正义原则;(3)公平正义在社会主义制度建设中的主要内容。 相似文献
13.
朱宏军 《石河子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19(3):34-37
切实维护和实现社会公平正义,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础。我国的政治、经济、文化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但在社会转型过程中产生的一系列问题却又使社会公正面临新的挑战。该文重点描述分析了当前的社会结构形态和机制功能,即“金字塔”型的社会阶层结构,还没有完全形成一个合理、公平、开放的社会流动模式,社会整合缺乏有效机制。笔者立足公平正义,提出塑造信息对称环境、打破体制性壁垒、提高公共财政能力、加大转移支付、建立整合的社会保障体系,构建良性运行的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14.
分析高等教育公平与和谐社会之间的相互关系,阐释推进高等教育公平的意义,指出现阶段我国高等教育领域不公平现象及其原因,提出推进高等教育公平、构建和谐社会的途径。 相似文献
15.
回登明 《贵州民族学院学报》2006,4(2):56-58
公平正义既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所追求的价值取向,又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主要环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把维护和实现公平正义作为切入点。 相似文献
16.
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一理念的提出适应当前我国社会结构和社会生活深刻变化的需要。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首先应该是社会公正的社会。当前,社会公正缺失现象阻碍了社会主义社会的和谐发展。在我国社会的转型过程中,我们要以社会公正为基本导向,加速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 相似文献
17.
董慧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29(4):146-149
公正是和谐社会与教育的共同诉求。考试是人们日益广泛使用的对有限社会教育机会和资源进行公平分配的一种较为合适的筛选方式,伴随着考试地位的日渐显要,考试公正问题也日益成为人们关注的中心。考试公正决定着考试的是否合理,考试是否合理又决定着教育机会和资源的分配是否合理,继而潜在或现实地影响社会其它机会和资源的分配是否合理。因此考试公正承载着对于社会、人自身发展而言所必备的重要社会责任。当前和谐社会建构中有诸多“不和谐”因素,考试不公正就是其表现之一。本文揭示了考试公正作为教育公正具体表现的内涵,试分析了考试不公正的原因,并从观念层面、制度层面及资源配置层面对和谐社会中达到考试公正的思路与对策对了说明。 相似文献
18.
传统中国的和谐社会观与无讼观是建立在片面追求和谐而把公正置于其次的基础之上,它只能形成短暂的表面的社会和谐。只有建立在公正基础上的和谐社会才是真正的和谐社会。公正的司法是解决社会冲突的一个制度化出口,也是维持社会和谐的安全器。中国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就必须谋求司法独立,实现司法公正。 相似文献
19.
和谐就意味着安定、有序、各种因素相互协调.而这一切的实现都要依赖于统一、明确、合理的社会规则的确立,因而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就成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前提和保障.本文从和谐社会首先应该是法治社会,法制建设是实现 法治 这一总要求的具体途径和基础性工作;构建和谐社会,加强法制建设的途径;构建和谐社会,加强法制建设中的薄弱环节等方面论述,提出了构建和谐社会法制建设必须先行这一论点.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