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略论师德修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社会主义教育应当培养出又红又专、全面发展的合格人才。高尚的师德对青少年学生健康思想品德的形成与发展具有积极的作用。教师应当努力加强自身的品行修养 ,以身作则 ,率先垂范 ,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出德才兼备的合格人才。  相似文献   

2.
《南方论刊》2004,(6):1-1
当今世界,国家与国家之间、区域与区域之间、城市与城市之间综合实力的竞争,说到底是人才的竞争,谁拥有人才优势,谁就有了竞争优势,谁就能致胜领先。在当前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征程中,树立科学的人才观,强化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意识,切实做好人才的培养、选拔、吸引和使用工作,努力造就大批各类专门人才、拔尖创新人才和高素质劳动者,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3.
校风刍议     
高等学校既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基地,又是培养各级各类专门人才的摇篮.它的根本任务,是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四有”新人.要使高等学校能够多出人才、快出人才、出好人才,不仅要靠学校领导管理有方,而且,在很大程度上也有赖于优良校风的感染和熏陶.因此,建设优良的校风是高校政治思想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为进一步搞好校风建设,本文拟从校风的含义,校风的作用和功能,以及优良校风的培养和形成等方面进行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4.
高校《思想道德修养》课应注重大学生主体精神的培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培养大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造就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 ,已成为新世纪高等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迫切任务。而培养大学生的主体精神 ,是培养大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基础 ,只有充分发挥大学生在学习、成才中的主体精神 ,即充分发挥他们的主动性、自觉性 ,才能提高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因此 ,作为高校“两课”主要课程之一的《思想道德修养》课 ,理应成为培养大学生主体精神 ,营造良好的主体氛围的主要渠道  相似文献   

5.
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汪梅臻 《理论界》2008,(7):174-176
理工院校担负着培养高素质专门人才的重要任务。理工院校培养适应“广泛就业需要”的应用型人才,是新世纪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也是理工院校在竞争激烈的教育市场中立于不败之地的根本。因而如何不辱使命,按照社会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真正培养出“具有综合能力和全面素质的应用型人才”,是高等教育自身改革发展中需要研究解决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6.
按照“以人为本”的原则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适应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需要的高素质开拓型人才,是我国高等学校人才培养和教育的基本目标。构建民主、平等、和谐的新型师生关系既是完成其目标的首要前提,更是“以人为本”教育原则的内涵要求。  相似文献   

7.
江泽民“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 ,是高等学校培养高素质人才的根本指导思想 ;贯彻和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培养具有现代科学技术知识和先进文化素养、能够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高素质创新人才是高等学校的根本任务。理工科大学教育改革的研究和实践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 ,努力探讨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的基本思路和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8.
21世纪的国际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高等学校担负着为现代化建设培养高素质专门人才的重任,因而不断提高高校领导干部素质,直接关系到党的基本路线和教育方针的贯彻,关系到人才的培养,关系到我国现代化的大局.高校中层干部的素质在不同的时期有着不同的内涵和特征.因此,结合"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学习,结合高校领导干部"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的要求,论述了高校中层干部应具备的综合素质及其修养,并提出了提高高校中层干部素质的若干途径和措施.  相似文献   

9.
吴纪宁 《云梦学刊》2012,33(3):85-87
当今世界的竞争。已经从资源竞争转向人才竞争,谁掌握了人才尤其是高层次人才,谁就把握了竞争的主动权。我们要落实好《湖南省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切实做好高层次人才引进、培养、使用等各项工作。为湖南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作出新的贡献。  相似文献   

10.
周范林 《云梦学刊》2002,23(6):95-97
教材是体现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载体,是进行教学的基本工具,也是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创新人才的重要保证。对于高等师范院校来说,尤其要加强教材建设,为培养高素质人才服务,以使全民族整体素质得到更大的提高。  相似文献   

11.
许树沛 《学术论坛》2007,(3):199-201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中央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也是高等学校发展的重要机遇。民族地区高等学校要深刻认识所肩负的历史使命,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牢固树立“以服务为宗旨,在贡献中发展”的思想,更加积极主动地投身于民族地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基于此,文章从人才培育、科学研究、社会服务等三个方面,探讨高等学校在民族地区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途径。  相似文献   

12.
张慧玉 《理论界》2004,(6):194-194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全面论述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在新世纪实现国家现代化建设伟大目标的行动纲领,是指导党和国家各方面工作的重要指导方针,因而也是高等学校改革、建设和发展的重要思想武器。大力提高教育质量,培养高素质人才,推进我国生产力的跨越式发展,推进先进文化建设,推进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发展,是高等学校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必然要求和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13.
论高校师德建设及其对大学生成才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等学校作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阵地 ,肩负着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四有”新人的重任 ,应该坚持以德治校 ,在学习贯彻《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方面起示范作用 ;而教师作为人类文明的传播和建设者 ,同样应在道德修养方面起表率作用。邓小平同志曾指出 :“一所学校能不能为社会主义培养合格人才 ,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 ,关键在教师。”因此加强高校师德建设 ,对于培养高素质人才 ,至关重要。一、当前高校师德方面存在的问题通过近年来对高校教师调查 ,我们看到大多数教师能自觉按照党和国…  相似文献   

14.
党的基层组织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第一线的领导者、组织者、推动者和实践者。只有创新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才能保证十六大确立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完全实现。如何创新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本文紧扣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就创建“学习型党组织”,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人才和智力保证;创建“唯实型党组织”,制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正确思路;创建“创新型党组织”,构造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运行机制;创建“力行型党组织”,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化为现实等方面的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5.
文化人才是云南文化事业兴旺发达的重要保证。在新的发展时期,加强云南文化人才队伍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要适应全省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和和谐社会建设对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新要求,在总结、完善云南文化人才队伍建设的成功经验和做法的基础上,进一步推进云南文化人才队伍建设工作。具体而言,要做好这样几项工作一是要树立科学的文化人才观;二是要搭建文化人才成长的事业平台;三是要健全文化人才选拔、培养、使用、管理的制度;四是要营造文化人才成长的社会氛围;五是要加大文化人才“走出去”、“引进来”的力度。  相似文献   

16.
新的世纪是人才竞争的世纪,谁要想在竞争中获胜,谁就必须培养出具有创新素质的各类专门人才.而人才的培养要靠在教育观念、职业道德、知识结构、课堂教学等方面具有创新素质的新型教师.  相似文献   

17.
薛宝仪 《南方论刊》2008,(9):32-33,44
人才问题是关系党、国家和军队发展的重大问题。实施军队人才战略工程,抓好军队人才建设,是贯彻落实科技强军、质量建军的重要举措,是适应中国特色军事变革、全面提升军队战斗力的客观需要。当务之急,是要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着眼人才现状、理清人才观念,优化育才渠道、完善用才机制,加紧培养和造就一支综合素质优良、结构布局合理、管理机制完善的新型军事人才队伍。  相似文献   

18.
高等学校担负着培养和造就高素质创新人才的历史使命,教学管理制度建设则是实现创新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保障。通过分析现行高校教学管理制度中存在的诸多弊端,提出教学管理制度建设新举措,构建有利于创新人才成长的教学管理制度环境,从而保证创新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19.
21世纪的竞争与发展是人才的竞争与发展,小康社会建设和中华民族的复兴有赖于大批创新人才的培养。创新人才的培养有赖于教育观念的更新、素质教育的实施和高等教育的改革。考评方式的改革既是教育教学的改革,也是人才评价标准的改革,是培养创新人才的必然需要和重要手段。要以培养学生综合素质为指导,实施“全面考核、灵活考核、科学考核”,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创新人才的培养奠定基础、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20.
应用型高校学生管理理念和管理模式转变的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型高校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对学生管理理念和管理模式提出了崭新的、更高的要求。学生管理理念的转变要主动适应人才培养模式的转变,坚持“育人为本”的核心理念,树立服务于学生全面发展的目标,符合多样化、创新型的人才培养模式。“中心化”管理和“分类”管理相结合的管理模式重在“育人为本”的校园文化建设、机构设置、服务体系构建、工作队伍培养,将新的学生管理理念落到实处,有利于应用型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主要问题的化解、应用型人才的成长和教育教学改革的整体推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