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年轻干部能够走上领导岗位,无论对社会、对组织还是对个人,都是一大幸事.他们之中虽然不乏逐渐成熟、终将担负大任的佼佼者,但也不乏中途夭折、英年卸职或止步不前、碌碌无为的人,这于党于国于民于己都是一大损失.究其原因,最根本的还在于其自身素养的局限.尽管职务升了、责任大了,但综合素质并没有随之提高,个别人甚至是以前已有的优点反而不存在了,潜在的缺点却暴露无遗.可见,年轻干部必须要注重自身综合素质的锤炼,只有练好了基本功并有所作为,才不愧党、不愧民.  相似文献   

2.
道德之于人,犹如水之于舟.水无则舟无用,水污则舟腐朽,水冰则舟冻结,水急则舟倾覆.道德封闭,道德之水就如瓮中之鳖.道德冰冷,道德之水就如垒土封冻.道德失范,道德之水就如洪水猛兽泛滥成灾.道德之水,要常清、常洁、常养、常护.道德既是立身之本,也是为政之要.道德之水清不清,是决定一个干部有没有高尚道德的基本要素.因此,干部要做到德才兼备,必须四清道德之水.  相似文献   

3.
自古以来,许多名人志士都比较善于以花喻人喻事、借花抒情明志,留下了一个个经世传颂的佳话美谈.作为年轻干部,也要学学古人,在自我成长中,要学做五种花,不做五种花,时刻自勉自励、自省自警,有效促进自身的成长进步.一要做阳光向上的葵花,不做徒有其表的塑料花.葵花天性喜日,故称向日葵,其花阳光奔放热烈.如果把太阳比作某种信仰和目标,那么我们首先要学习的就是向日葵这种执着的天性,要有追求、有理想、有人生目标,有认定方向不动摇的坚毅,始终保持敏锐的方向感,时刻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并且把这种追求作为一生的事业来完成.  相似文献   

4.
年轻的领导干部在履新后,只有及时调整自己的心态,重新进行自我剖析和定位,才能适应新环境和新岗位的要求,才能胜任新的工作。笔者在此结合自身的实践,谈谈一己之见。在知识不断更新的当今社会,在专业化程度更高、更深的管理工作中,年轻的领导干部尤其是高级领导干部,不可能面面俱到地掌握和精通所有的专业知识,甚至可以说对大部分的具体工作是不甚了解的。但是作为领导者,你又要时时刻刻面对那些精通某一专项业务的部门主管,乃至于具体的专业技术人员,如果真的对业务表现得一无所知,对下属的工作无从指导的话,久而久之,下属就会认为你不学…  相似文献   

5.
一些年轻干部在实现事业梦的道路上极易患上"成长焦虑症",影响自身的健康成长.如何应对这种不健康的心理疾病呢?笔者认为,可从"成长焦虑症"的表现、产生根源、自我调适等方面入手,从而找到应对"成长焦虑症"的有效路径. 一、年轻干部成长焦虑症的表现 1.本领焦虑.年轻干部的社会阅历相对较少,业务能力不足,面对周围同志资格较老、本领较强的现状,会产生"己不如人"的想法,产生本领恐慌.有的年轻干部认为,尽管自身的理论水平较高,但是理论联系实践的能力不足,产生本领焦虑.  相似文献   

6.
"管理"是一门科学,是一门艺术."管"在我国古代指钥匙,引申为管辖、管制之意,管是法治,是依靠制度规范社会行为;"理"在古代指雕琢玉器,引申为疏通、引导、教化之意,理是德治,表达的是道理,蕴涵的是智慧,反映的是沟通和协作.当前,在管理中普遍出现管理的效能不高现象,这与人们忽视管理中的"理"有很大关系.因此,笔者认为,要重视"管理"中的"理".  相似文献   

7.
工作中,一些同志有时因向上级请示问题得不到满意答复而纠结苦恼.分析其原因,主要是一些领导干部对政策掌握不准不敢"示"、情况不明不能"示"、不负责任不愿"示"、工作能力不强不会"示"、遇事迟疑不决不及时"示"等问题造成的.在实践中,我们认识到,领导干部对待下级请示关键在于"示".  相似文献   

8.
众所周知,周朝能兴近八百年的肇端是因为文王慧眼识才任用了八十多岁的姜子牙,齐国能成为春秋首霸是因为桓公不计前嫌任用了管仲为相,东吴之所以能有"赤壁"、"彝陵"两战的辉煌是因为孙权不拘一格重用了周瑜、陆逊两名年轻人,就连日薄西山的晚清王朝之所以能有一些余晖返照,也是因为慈禧无奈之中使用了曾国藩、左宗棠等汉臣.纵观这些选人用人之举,不难得出一个共同结论,那就是都属于破格任用,准确地讲叫"破格提拔".  相似文献   

9.
当前,各地在年轻干部培养选拔上可谓是亮点频出、成效显著,一批又一批优秀年轻干部脱颖而出,但是,我们也不能忽视一些日益凸显的问题.例如,有些领导对年轻干部求全责备心理严重,有些单位论资排辈现象依然存在,有些地方在年轻干部培养选拔上喜欢搞一阵风、走过场.为向纵深推进年轻干部培养选拔工作,笔者冒昧谈四点拙见.  相似文献   

10.
新晃县积极将竞争机制引入到干部选拔任用工作中,从1997年开始就面向社会公开招考科级领导干部,并将公开选拔拓展到机关事业单位中层干部的选拔任用以及干部职工的录用上。9年来,通过公开选拔,90名德才兼备的优秀人才进入了领导干部队伍,337名优秀人才进入国家机关或企事业单位,领导干部平均年龄从45.2岁降到41.3岁,逐步实现了干部队伍年轻化。一、基本做法不拘一格,确保公选工作的开放性。新晃县在开展公开选拔工作中,大胆突破了一些条条框框,从实际出发,合理确定参选标准,做到不拘一格选人才。除要求报考人员具备《干部任用条例》要求的必…  相似文献   

11.
赵增明 《领导科学》2020,(11):106-108
部分年轻干部容易因为在责任担当中论后台、工作履行中论关系、利益分配中论官职、服务奉献中论回报、任务安排中论自由而被组织"封杀"。这透露了年轻干部原则不严则敬畏不足、取向不正则方向错误、思想不达则态度偏离、观点不端则行为异化的风险苗头。想要有效遏制年轻干部的危险行为,就应刚性施压,柔性疏导;约束行为,矫正意识;严格监管,明确标准;净化氛围,优化体系。  相似文献   

12.
唐松成 《领导科学》2006,(20):32-33
心理健康是领导干部素质健全和全面发展的重要标志。领导干部心理素质的优劣不仅决定着自身能力水平发挥得好坏,而且直接影响着其所在地区和单位事业的发展。因此,培养干部的健康心理是当前干部工作中需要予以足够重视和认真对待的重要问题。中组部最近出台的《体现科学发展观要求的地方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综合考核评价试行办法》,明确把心理健康作为领导干部考核的一个重要指标。那么,领导干部如何保持心理健康呢?我认为,在组织上关心关爱的同时,更需要领导干部进行自身的心理调适,重点要注重突出“六心”。一、摆正人生导向,树立官德…  相似文献   

13.
年轻干部要力戒浮躁之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冯惠祥 《领导科学》2004,(22):35-35
年轻干部大多学历较高,思维敏捷,接受新事物快,创新意识强,工作干劲足,在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也必须看到,有少数年轻干部由于缺少严格的党性锻炼,工作不够踏实勤奋,使自身的成长和成熟大受影响。反映在工作中,主要存在以下四个方面的问题。一是急功  相似文献   

14.
彭德洪 《领导科学》2001,(17):38-39
年轻干部一般都具有较强的进取心,这无疑是年轻干部成长的动力。但是,年轻干部相对来说缺乏严峻形势的考验、艰苦环境的磨炼、党内生活的锻……  相似文献   

15.
中层干部上接单位领导,下连一般人员,是承上启下的中坚力量,是一个单位凝聚群众力量的纽带,是领导班子的决策得以推进和落实的重要环节和有力保证,是干事创业的主力军,是事业成败的关键.因此,如何提高中层干部的执行力,就成为加强干部队伍建设过程中必须研究解决的重要课题.笔者认为,中层干部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出发,提高自身的执行力.  相似文献   

16.
姜一峰 《领导科学》2003,(13):17-17
悟性,是指分析和理解事物的能力。笔者认为,这种能力是一种善于见微知著的敏锐的观察能力;是一种善于整合各种知识、信息,在综合、比较、演绎中触类旁通、融会贯通的独立思考能力;是一种善于运用科学理论指导实践,在实践中消化吸收、丰富发展理论知识的理论应用能力;是一种善于对事物进行由表及里、由此及彼的分析思考,透过现象把握本质的科学认知能力。悟性虽然与天生禀赋有关,但也并不是某些人所说的“与生俱来”或“虚无缥缈”的素质,而是完全可以通过努力在实践中不断提高的。对青年干部来说,悟性的强与弱,不仅反映其综合素质的高与低,…  相似文献   

17.
江泽民同志在中纪委第四次会议上指出:“治国必先治党,治党务必从严。”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党始终面临着执政、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严峻考验。怎样全面、准确、及时地了解领导干部工作……  相似文献   

18.
吴卫华 《领导科学》2007,(13):30-31
领导干部既是掌权者,又是人民公仆,权力大,责任重,面对的诱惑也多,能否做到自律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9.
党的十七大报告是全党智慧的结晶,字里行间蕴藏着科学的思想方法——科学地确立了大会的主题,科学地总结了新时期的理论创新,科学地分析了重大问题,科学地部署了今后的工作。领导干部学习十七大报告,应该深刻领悟其中的科学思想方法,并将其转化为自己的工作方法,使之成为贯彻十七大精神的有力武器。  相似文献   

20.
年轻干部要力戒浮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智民 《领导科学》2002,(23):30-31
当前,年轻干部队伍的整体状况较好,素质普遍较高,在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中做出了积极的贡献.但是,我们还应该看到,不少年轻干部还缺乏严格的党内生活和艰苦环境的锻炼.在信念、作风、纪律、学习等方面心气高、性子急、坐不下、熬不住,呈现出典型的浮躁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