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5 毫秒
1.
伴随着中国加入WTO,中国现代民族资本的发展的重要意义日益凸现.文章从中国现代民族资本形成和发展的深层原因剖析了"三个代表"与中国现代民族资本之间的内在统一性以及在改革开放、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过程中的互动关系,阐述了"三个代表"与中国现代民族资本在未来"共进"的理论依据,提出中国今后贯彻"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要坚持以资本为核心的市场经济的制度创新取向,构建以中国现代民族资本为基本依托,能积极主动应对WTO的机遇与挑战的高效运营的微观基础.文章在分析当前经济社会矛盾之后特别强调,要从人力资本的开发上寻找中国与发达国家发展间的差距,把现代民族人力资本的理论创新、制度创新和技术创新作为激发民族产业进步,提高整个民族产业素质的根本着力点.  相似文献   

2.
北洋政府初期民族资本工业的发展及其所遇到的困难董剑平从中华民国宣告成立到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是近代中国民族资本工业繁荣发展的一个时期,被称为民族资本工业的黄金时代。中国的民族资本工业,在19世纪70年代已经产生,到1911年辛亥革命为止的五十年间,开...  相似文献   

3.
民族资本的产生发展,顺应了时代要求,无疑对19世纪的中国迈向近代化起了促进作用。然而,根深蒂固的封建统治及其“重农抑商”的基本国策和社会传统,不仅不能为民族资本的生长准备必需的养料,而且极大地阻滞、妨碍了它的正常生长发育;民族资本最初栖身寄生的“官督商办”洋务企业,也没有为其生存提供预期的扶持和保护,帝固主义的在华资本及其企业,更是控制近代中国经济的主要命脉,残酷压制民族资本的发展。因此,中国近代民族资本在来自多方压力的夹缝里艰难求生,在危机四伏的处境中畸形发展。  相似文献   

4.
20年代末期,为了寻求发展民族资本的安全环境,上海资本家积极主动地帮助蒋介石建立国民政府.南京国民政府建立后采取了一些有效的经济措施,给民族资本的发展创造了有利的条件.随着国家垄断资本的形成,民族资本的发展受到了一定的冲击.但是,总体来说,国家垄断资本的建立与民族资本的发展并不是矛盾的,民族资本对国家政权、国家资本的依附、妥协与合作是主要的.如果协调得好,它们可以共存共荣,共同推进中国经济的现代化.  相似文献   

5.
制定正确的对待民族资本的政策是一个关系着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兴衰的重要问题.毛泽东对民族资本的政策经历了一个从利用民族资本为革命和建设服务,到限制民族资本保证革命转变,再到消灭民族资本建立社会主义制度的变化过程.研究这一政策的变化轨迹具有历史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鸦片战争后以上海为中心的江南地区机器修造业中外国资本、官僚资本、买办资本和民族资本企业之间是相互转化、相互渗透的,由此造成江南地区的阶级结构非常模糊。民族资本在业务、资金、技术、产品开发等方面对外国资本、官僚资本有广泛的依赖关系,但民族资本修造业充当了外国资本对民族资本同类企业技术转让的桥梁,从外商手中夺回了大量产品市场,为中国工业企业减少了不变资本支出,为中国工业化积累了资金,对民族企业的投资、技术改造、经营管理都起到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本文拟以官督商办对其内部民族资本和对外部民族资本的影响,来探讨洋务运动对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阻碍作用。官督商办是侵吞企业内部民族资本的工具洋务运动进入19世纪70年代,为了克服财政、军工原料短缺等困难,清政府和洋务派决定利用一部分买办、商人、地主  相似文献   

8.
作者从宏观经济的角度,着重研究中国现代民族资本如何在农业、工业和金融业中的推进.作者在研究中发现,由于改革和市场培育的渐进性,不同产业微观基础再造的步伐不尽相同,现代民族资本在不同产业中的推进,有不同的特点和要求.文章提出,面向新世纪,中国不仅要繁荣民族工业,而且要繁荣民族农业、民族金融业乃至提高整个民族产业的整体素质的战略思想,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四川近代经济的开发,启动于中日甲午战争之后,民族资本兴办的近代工业企业开始产生.而四川开发浪潮则出现在辛亥革命前后一段时间.由此可以划分为两个阶段辛亥革命前清王朝"新政"阶段和辛亥革命后阶段."新政"是清王朝迫不得已进行的改革,其主观愿望是维护封建专制制度,但在客观上促进了民族资本的发展,也成为近代四川经济开发的发轫.辛亥革命尽管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但在一定程度上解放了近代生产力,使四川近代民族资本得到了相当的发展,形成了四川经济开发的热潮.  相似文献   

10.
甲午战败,中国沦为半封建半殖民地国家,开始由资本主义的商品市场转变为帝国主义的投资场所。此时,洋务派搞的“官办”、“官督商办”的企业窳败不堪。为人诟病。清政府财政极度拮据,罗掘无门,不得不对民族资本稍示宽纵,以图增加财政收入。这就给民族资本创办工矿企业带来了较多的生机。随着民族资本一定程度的扩大,民族资产阶级的产生,他们的代言人就应运而生了!  相似文献   

11.
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最新提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人类文明新形态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这一新论断进一步丰富了中国式现代化的内在意蕴的具体内涵。历史唯物主义科学地揭示了人类文明演进发展的一般规律。基于历史唯物主义理解中国式现代化文明新形态与以往旧文明形态的内在关联,与资本主义文明形态的根本区别,从而探索出中国式现代化文明新形态所具有的科学内涵与未来的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12.
中国式现代化的发展历程也是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奋斗史。中国式现代化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基础,在中国共产党的革命、建设和改革基础上逐步推动,有着丰富的内在逻辑。本文主要从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论逻辑、历史逻辑、实践逻辑和价值逻辑四个方面展开分析。中国式现代化的成功实践证明了中国道路的正确性,为广大发展中国家提供经验启示。  相似文献   

13.
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毛泽东同志坚持从中国的客观实际出发,实事求是,逐步形成了他的具有中国特色的民族资本理论,并被实践证明是科学的。 1 关于团结民族资产阶级,保护和利用民族资本思想的客观依据。旧中国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资本主义从来没有得到充分的、独立的发展。这样的基本国情,决定了中国的近代革命只能是由无产阶级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这种革命必须经过一个特殊的历史阶段——建立新民主主义社会。这种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如同两篇文章的上篇与下篇,只有做好上篇,才能做好下篇。“若问一个共产主义者为什么要首先为了实现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社会制度而斗争,然后再去实现社会主义的制度,那答复是:  相似文献   

14.
中国式现代化的历史性生成,在推动人类现代化事业飞速发展的同时,也孕育了日益完善的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现代化理论。始终坚持以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理论为指引,是“中国式现代化”作为“中国”式成为“中国式”的思想密码;摆脱路径依赖,探索契合中国国情的现代化发展道路,是“中国式现代化”作为“中国”式成为“中国式”的重要保证;充分展现现代文明的创新性、示范性和自律性,切实推进人类文明进程,是“中国式现代化”作为“中国”式成为“中国式”的内在规定。  相似文献   

15.
郑观应哲学思想简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方资本的侵入,引起了中国社会的畸形变化。十九世纪七十年代,中国民族资本在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封建势力的窒压下,逐渐从买办资本、官僚资本中分离出来。据统计,至甲午战争前的二十多年中,民族资本已创办了一百多个大小不同的企业,这些企业的绝大多数,都集中在上海、广州、汉口、天津四个城市。伴随着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诞生,它对于国家的命运、民族的前途和自身的政治经济利益,势必会表现出极大的关注,从而产生出相应的理论表现。而其自身力量在沿江、沿海数个城市的集中,也有利于迅速造就一批本阶级的哲学思想家和代言人。郑观应应运而出,成了这个处于初期发展阶段的新兴资产阶级的杰出思想代表。  相似文献   

16.
近代中国的半封建(半资本主义)化从一开始就是在外国资本主导下进行的。在中国的“半资本主义”中,代表殖民主义势力的外国在华资本及其附庸中国买办资本、官僚资本始终居主导地位,代表民族利益的民族资本始终处于被压迫的地位。代表“半资本主义化”本质与发展趋向的并不是民族资本而是外国资本。近代中国的半资本主义化与半殖民地化在本质上是互相结合、互相促进的,而不是像李时岳等所说的那样“互相排斥、互相对立的  相似文献   

17.
乡村危机与近代中国民族资本工业的困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代中国农村在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压迫与剥削下处于衰落与危机中。作为一个农业大国 ,乡村的持续危机在原料、市场乃至发展模式等方面直接影响与制约着民族资本工业的发展。农业、农村的兴衰与中国工业化紧密相联。没有乡村危机的一定程度的解决 ,没有一场农业与农村的革命 ,中国大规模工业化的发展是不可能的。由此可深刻理解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土地革命的伟大意义。  相似文献   

18.
中国的民族工业在20世纪20年代能够得到发展的主要原因是: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洋货进口的剧烈下降;民族资本家的创业精神;20年代出现了一些较大的民族资本集团;20年代国内市场的扩大;中国人民反帝爱国革命运动的推动。   相似文献   

19.
中国式现代化在不断发展的实践中形成了独特的自主知识体系:其一,从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中国式现代化道路进展到中国式现代化的创新表述,党的二十大报告全面系统阐明了中国式现代化的现代化之新,形成了关于中国式现代化的自主知识体系。其二,把握中国式现代化与唯物史观中国逻辑内在关联应当成为马哲史研究的重大主题,中国式现代化以新时代唯物史观的中国逻辑深刻解答了关于现代化的“马克思之问”“列宁之问”,开辟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新境界。其三,中国式现代化具有本质之新和道路之新,不仅创造了与世界多元现代化类型和道路并在的一元,更是一种具有历史超越性和先进性的创新形态。其四,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之新源于道路之新,我们不能脱离道路之新对本质之新单向度、固化地予以阐释,要动态地、辩证地加以把握,全面揭示本质之新和道路之新对以往被超越的现代化老路内在矛盾的扬弃和发展的构序,进而全面把握中国式现代化的辩证法。  相似文献   

20.
可以这样说,从二十世纪初到五四运动时期,中国人民大规模的思想解放运动主要是留学生推动的。组织和发动五四时期的新文化运动,是近代“留学生对中国民主文化之一大贡献”一、新文化运动的实际组织者和发动者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民族资本有了较大的发展。民族资产阶级在经济上的相对独立性,要求思想意识形态的解放。当时中国传统落后的封建主义旧文化,严重阻碍生产力的发展,客观上要求打碎封建主义腐朽文化思想的桎梏,掀起以宣传资产阶级意识形态新文化的思想解放运动,已经成为历史的必然。然而,无产阶级在没有登上历史政治舞台之前,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