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女性主义兴起于18世纪,发展到20世纪90年代,女性主义逐渐由温和向激进演变;而影视作品是时代的产物,女性主义理论在越来越多的影视作品中得到体现。因此,本文以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女性主义作为研究视角,以90年代以来具有现实性、客观性、代表性的影视作品作为研究案例,从女性主义的发展历史、在影视中的体现以及演变三个方面出发,对20世纪90年代以来女性的情感与婚姻进行研究,来对当今女性主义进行思考和反思。  相似文献   

2.
提起20世纪90年代的日本,人们首先想到的是泡沫经济的瓦解以及同时出现的经济大幅下滑的现象.这一经济背景使日本女性不得不做出是战斗还是妥协的抉择.这一时期同时也是日本女性主义高度发展的阶段.在那个充斥着灰白色调的时期,有一抹绚丽的色彩引人注目,为日本女性的生活带来了一点光亮和一丝温暖,那就是日本经典女性主义动漫《美少女战士》.穿着高跟鞋的少女们将以何种方式拯救世界,其所彰显的女性主义是怎样分化的?日本女性又是如何挺过这次世纪难关的?本文正是从这部作品出发论述那个时期日本女性主义的特点.  相似文献   

3.
妇女研究机构的成立带动了少数民族妇女图书的出版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出版界开始关注女性图书的出版。这个行为与女性学在国际和国内的发展背景紧密联系。以妇女为研究对象的女性学,从20世纪六七十年代开始在西方形成一门独立的学科并逐渐发展起来。西方女性主义研究经过几十年的努力,在相关学术领域都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相似文献   

4.
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女性旅游业呈现出快速发展的趋势。随着女性对社会性别认识的转变以及对符号暴力的突破,女性旅游群体不断壮大,女性旅游人数已经超过男性。与男性相比,女性在旅游动机、旅游决策、旅游质量要求以及旅游后的感受等方面存在明显差异。要促进女性旅游业的健康持续发展,必须针对女性旅游行为特征,开发女性主义旅游和女性主题旅游,提升旅游产品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5.
托马斯·哈代是19世纪英国杰出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德伯家的苔丝>是他的重要悲剧小说.哈代通过精湛的艺术构思,并娴熟地运用象征、巧合等丰富多彩的创作技巧描绘出维多利亚时代的社会现实图景,生动刻画出苔丝这一不朽女性艺术形象,从而深刻地揭露资本主义社会的法律、宗教、道德等对女性的桎梏与残害.  相似文献   

6.
<流沙河诗集>是诗人流沙河的代表作,辑录了流沙河20世纪40年代末至80年代初的诗作,比较全面地反映了诗人的思想艺术特点.他的诗具有历史的纵深感与现实的空间感兼具、古典的韵味与民歌的情调杂糅、深邃的哲理韵味和率直的情感抒发融和等艺术特色.  相似文献   

7.
本文从修辞手法的广泛使用、象征手法的渲染、细致的场景描写等方面分析了美国作家凯特&#183;肖邦的短篇小说《一小时的故事》的创作手法,指出该小说其实是一曲女性主义的悲歌,乃至人类自由的悲歌。  相似文献   

8.
本文以田野调查资料为依据,从民族学的角度记述了20世纪90年代以来云南布朗山布朗族女性择偶条件与婚恋方式的变迁。文章认为,内地青年男女择偶的价值追求为布朗族女性嫁往内地提供了条件。文章还探讨了布朗族女性大量嫁往内地这一现象对布朗族社会文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90年代下半期朝鲜族小说以对女性命运的思考,人的精神颓废化的揭露为主题,剖析了女性觉醒、人的精神危机,对商品经济大潮中人生之歌作了真实描写.  相似文献   

10.
民族社会学视野下的回族女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回族女性研究是中国妇女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回族女性研究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和发展。本文着力于回顾既往回族女性研究中所涉及的诸多问题展开历史追溯与反思,就回族女性研究的内涵、研究的对象与范围、研究的意义与作用、研究的方法、理论构建、学术素养等学术界较为关注的几个问题进行了论述,在追溯中反思我们今后研究的拓展方向,力求为未来回族女性的发展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11.
12.
Brief Introduction of Members of Editorial Board of Journal of Ethnology  相似文献   

13.
14.
15.
16.
南京是东南沿海城市中回族人口最为集中的城市,早在明代就形成了回族伊斯兰文化社区。然而,近年来随着南京最大、最典型的“七家湾回族社区”的拆迁,引起了人们对回族社区的消失与回族文化传承问题的思考。“七家湾回族社区”的消失,除外界因素外,其内部经济生活方式、社区组织形式、婚姻情况、受教育的形式和内容的变化也是其重要原因。实际上,回族社区的保存和回族伊斯兰文化的传承,一方面需要政府有意识地加以保护,另一方面,更需要回族自身的“文化自觉”,通过不断反思、不断总结、不断汲取优秀文化精华,并不断创新的方法来解决。而伊斯兰文化核心价值观和伊斯兰文化发展的历史,为我们提供了极其有用的思想工具和途径。  相似文献   

17.
重构社会控制体系,完善、加强对社会失范行为的社会控制,是建设当代和谐社会的基础性任务。壮族传统法律文化中的先进理念,为社会控制体系的重构提供了有益的借鉴。在构建新的社会控制体系的过程中,应注意充分利用传统法律文化的本土资源以及国家赋予的自治权和立法权,注重从当前壮族社会所面临的现实问题出发,来制定适合壮族实际情况的法律、法规,为当代壮族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服务。  相似文献   

18.
论锡伯族萨满神歌的心理医疗功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漫长历史中 ,锡伯族创造了与自身的生产方式和赖以生存的自然界相适应的萨满教 ,并不断发展丰富 ,萨满教成为锡伯族传统文化的深厚根基。萨满教延续千百年 ,其主要功能和价值之一是治疗疾病 ,保障氏族的生存繁衍。锡伯族萨满治疗患者是在歌、舞、乐三者浑然一体的场景中 ,即在“跳神”场景中进行的。歌、舞、乐三者是古老时代集体创作的产物。在萨满“跳神”过程中 ,他和助手及众人共同吟唱的神歌 ,对患者产生了心理医疗功能。  相似文献   

19.
《格萨尔》史诗是藏族牧业文明的代表作,叙述的是关于部落的历史。本文认为,在《格萨尔》史诗产生的早期阶段,尚没有专司史诗演述活动的职业化艺人。作为一种集体记忆,其建构和传承由全体部落成员共同完成。职业或半职业化的《格萨尔》艺人的出现,当是后来藏族地区社会文化生态变迁的产物。集体记忆时代的《格萨尔》史诗,不仅呈现出从历史化向传说化和神话化过渡的文类特征,也具有集体记忆所承载的时空要素及其与群体传承的关联性等结构形态。  相似文献   

20.
才让 《中国藏学》2020,(1):119-129
文章选取15世纪萨迦派代表性人物的传记,包括桑杰贝、班钦·释迦却丹、绒敦·释迦坚赞、俄尔钦·贡噶桑波、古格班智达扎巴坚赞、贡噶南杰、果沃热绛·索南僧格、达仓译师等著名萨迦派大师,介绍各传的作者、成书年代、资料来源、主要内容、版本等。这些传记反映了萨迦派各支系的兴起及萨迦派在15世纪的中兴历史,是研究萨迦派历史的重要文献。所收传记之顺序按人物生活年代编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