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高等师范音乐教育的目标就是培养合格的中学音乐教师。因此高师的声乐教学占很重要的地位。在声乐教学中要抓好三个重要环节 :训练好中声区是获得美好声音的第一步 ;换声区是声音向上发展的必然 ,是通向高音的桥梁 ;下颚的下放回收是高音控制的关键。通过对这三个声区的训练 ,以利于歌唱更好地表现。  相似文献   

2.
声区问题是声乐教学和声乐演唱中的重要技巧之一。所有声乐演唱者和学习者都有着不同的声区──中声区、低声区、换声区、高产区,只有将这些声区均匀的统一起来,才会演唱出优美动听的歌曲。  相似文献   

3.
掌握好发声机能和共鸣腔体调节方法,充分发挥它们的作用,使各声区做到统一,使高、中、低三个声区能运用自如,声区之间不出现痕迹,是获得美好声音的基础。关于声区问题,有人把声区分为头声、中声、胸声三个声区。这三个声区是符合实际情况的。实践证明,没有一个歌唱者,能用一种操作状态,唱出统一的两个八度或更宽的音域。例如,有的学生叫到b7或234这些音会连续出现困难,这就出现了声区的连接、统一问题,也是说,这三个产区,胸声,中声,头声,歌唱时不是孤立的,是唱到哪个声区就以哪个声区为主,其它两个声区为辅。产区的统一…  相似文献   

4.
民族声乐与传统乐器的结合,无论是对民族声乐的演唱和教学,还是对民族乐器本身的发展,都产生了非常显著的影响。两者之间相互融合与支持、相得益彰、相映成趣关系,既使我国的民族声乐演唱产生了质的飞跃,也为民族声乐演唱艺术形式和声乐教学领域开拓出更为宽阔的领域,同时也推进了传统乐器的不断改进和创新。本文以传统乐器中的吹管类乐器为主要研究对象,并以箫和笛子、唢呐为代表性乐器,通过分析论述,阐明该类乐器与民族声乐演唱和声乐教学的关系,并力图从中发现和探索出一定的与乐器发展,尤其是与民族声乐演唱和声乐教学有段的规律性表现或理论质素。  相似文献   

5.
要唱好民族风格的歌曲,必须了解民族声乐的演唱风格,掌握歌唱语言的行腔归韵。头声即“以假声带真声”的训练和中声区训练在民族声乐教学中是两个非常重要的环节。  相似文献   

6.
声区统一问题一直是声乐教学中探讨的话题 ,只有声区达到了统一 ,才能使歌唱技巧更加完善 ,同时也使所要表达的艺术作品更加完整  相似文献   

7.
在声乐训练过程中,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其中,声区不统一的问题普遍存在着,这同时也是声音训练过程中的一个难点.在日常的声乐训练中,常常会出现这样一些问题:如女声训练中常见的"真假声"打架、中声区和高声区全部用大白嗓唱,特别是初学者;或者是中声区和高声区均用假声演唱,或者中声区到高声区之间过渡不自然,总有一个"坎儿",从而导致中声区用真声唱、高声区用假声唱的现象,从而出现两种截然不同的声音.  相似文献   

8.
一、声乐理论渗透法任何实践活动都是在一定理论指导下进行的,离开理论的实践是盲目的实践。声乐教学也是如此,任何一种科学的教学方法都是以一定的科学理论为依据的,离开科学的声乐理论就谈不上科学的教学方法。所以,做为声乐教师,要具有较高的声乐理论水平,对歌唱发声器官的构造、机能状态及运用等有一个清醒的认识。在指导学生发声与歌唱时,教师应首先从理论上讲清楚歌唱共鸣与声区的关系,即胸声区(低音时):以胸腔为主要共鸣器官,口腔、咽腔次之,头胜更次之。混声区(中音时):以口腔、咽腔为主,头腔次之,胸腔更次之。头…  相似文献   

9.
在声乐教育中,声区统一是衡量女高音歌唱技术高低的一个重要标准。歌唱的呼吸、共鸣、打开喉咙等要素是重点、难点问题,它们影响着声区的转换和统一。现结合多年的在声乐教育、探索过程中的一些体会和经验阐述女高歌唱中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从而达到声区的统一。  相似文献   

10.
针对目前高等学校声乐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从三个层面上提出应该注意并解决的问题。首先要处理好理论指导与实践体验、忠于原作与个性创造相结合的关系;其次是培养学生把握作品风格、分析作品旋律和驾驭作品情感的能力;最后要抓好中声区训练、换声训练和控制下颚三个主要环节。  相似文献   

11.
歌唱发声时常常出现的技术性困难和发声障碍无不与声区问题有关。如:声音分成两截或三截,里出外进并伴有破裂音;音域窄,高音上不去,低音下不来,女中音、男高音、男中音没有高音或高音区尖、白、细,有的女高音没有低音或低声区虚弱、苍白;在一个音上渐强渐弱的能力差;声音的弹性或灵活性不足,缺乏穿透力;声音不集中,唱多了低音唱不上高音,而高音唱多了低音下不来……等,这些都与声区相关。只有恰当地运用声区理论进行声乐教学,才能  相似文献   

12.
男高音是声乐艺术中的声种类型之一。从技巧上看,男高音主要运用“真声”演唱的同时,整个声区都要运用胸腔共鸣,高音区又要运用“真假声结合”的技巧。在男高音的声音训练中,应围绕中声区的基础训练、换声区的思维调整,以及高声区的关闭技巧等方面展开,最终实现整个声区的统一、协调、通畅。  相似文献   

13.
一、打好自然声区基础 自然声区,也就是各类人声的常用音域(又称中声区)。由于自然声区的发声比较灵便,容易控制,音质较稳定统一,适应性强,发声器官也不易受损伤,因而许多声乐教育家认为从自然声区开始训练是科学有效的方法。但有些人在尚未解决自然声区基本功的情况下,就急于去扩展音域,甚至直接喊叫高音,结果出现声音分成上下两截,高音发紧,发尖,低音压抑,无声等现象。那么,怎样才算打好了自然声区的基础呢?概括起来说,各部  相似文献   

14.
声乐教学不同于其它学科的教学。它是塑造“人身乐器”的特殊工程,而声乐教师则是塑造学生“人身乐器”的总设计师和总工程师。他不但要有一流的耳朵,还应懂得人体生理解剖的基本知识,对学生进行歌唱机能理论知识的传授。  相似文献   

15.
如果把人的发音器官比作一件乐器的话,那么,人的头腔、胸腔就是乐器的部件。发声前要把这些部件的性能摸透,调节好,以便在使用这件乐器时能发出准确而优美的声音。声乐教师,就是要指导学生正确掌握、运用自己的这件能够“歌唱的乐器”。有的教师在教学中,指导学生由中声区向高声区转换时,习惯用“放松”这个词。这往往是学生进步慢的根源。在学生对发声部件还不会调节运用时,他会把“放松”理解为“松驰”,或者一想到放松,各部器官就会自然松驰下来。这样,当唱高声区时会出现挤、尖或无声的现象(从小字二组e、f以上)。因为声音…  相似文献   

16.
声乐教学中特殊乐器建造、学生状况以及师生关系等几个方面能体现声乐教学的特殊性,对此问题研究,旨在有助于声乐教师能准确地把握其特殊规律,提高声乐教学水平.  相似文献   

17.
在声乐艺术中,从自然声区到高音区过渡时要求具有整体性,即真声区与假声区的过渡。在此提出用“咽音练习法”解决换声问题。  相似文献   

18.
高师声乐教学进行混声训练的学习 ,可以在短时间内 ,更有效地帮助学生扩展音域、统一声区、美化音色 ,是正确的、科学的发声方法  相似文献   

19.
学习声乐的人都在寻找正确的歌唱方法,对它进行深入研究和讨论是非常有意义的。通过对呼吸、声区、共鸣、音量、音色等歌唱内容的介绍,力求简洁地阐述正确歌唱的内涵。  相似文献   

20.
任何事物都是对立统一的,歌唱与钢琴伴奏两者也既有各自的特点,又有统一的平衡关系。一般的乐器都是看得到的实物,而声乐的“乐器”则是摸不到的“人体器官”。面对这样一个细腻的发声体,如何用钢琴伴奏的歌唱性弹奏来烘托出声乐的复杂而奇妙的情感,以达到相得益彰的效果,是值得研究和分析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