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论母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分析了母语概念产生和发展的历史,认为单一民族家庭条件、单语制下建立起的“母语”已不能完全适应现代社会民族语言生活的巨大变化和双语现象的大量普及,应根据现实状况的变化确定其内涵。提出对“母语”概念应区分语言和心理两个标准。按语言标准,母语是一个人从小习得的第一语言,不管这个第一语言是否是其本民族语言。如果一个人从小同时习得两种语言,那么这两种语言都是他的母语。心理标准则是从个性的观点出发,每个人从感情上确认哪种(或哪些)语言是其母语,它反映的不仅是一个人真实的语言知识水平和语言行为,而且在某种程度上也反映了一个人的民族自我意识状态。文中还提出了“第二母语”的概念,简要论述了第二母语的功能及其与第一母语的关系。  相似文献   

2.
语言是一个范畴,英汉语作为人类语言范畴中的成员具有家族相似性。母语为汉语的习得者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其语言认知范畴原型由汉语向英语转变,因此,母语为汉语的英语习得者的英语习得效果受语言认知原型转变的影响,这种影响即语言习得过程中的母语迁移现象。母语迁移表现在语言结构、文化语境和语言思维方面。  相似文献   

3.
陈万会 《民族论坛》2006,(12):54-55
一、引言在第二语言研究与教学历史上,语法习得研究在语言教学、语言习得中始终占据着中心地位,而词汇习得研究则处于次要地位。然而,词汇是语言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语言教学不可能撇开词汇教学。研究者们逐渐认识到词汇习得的重要性,并且致力于词汇习得的研究。本文将对国外二语词汇习得相关研究作一回顾。在对国外二语词汇习得研究的回顾中,从研究的历史发展来看,我们根据时间划分了20世纪80年代之前、20世纪80年代和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研究等几个时期。二、国外二语词汇习得研究的历史发展1.20世纪80年代以前的研究第二语言习得研究是一…  相似文献   

4.
秦祖宣  唐林 《民族学刊》2022,13(4):76-87, 139
作为三语习得的重要组成部分,三语音系习得曾一度是三语习得研究的薄弱环节,近年来逐渐受到学界的重视,成为一个颇具活力的重要研究领域。国外三语音系习得研究主要探讨:双语者/多语者相对于单语者是否具有音系习得优势;三语音系习得中的跨语言影响;三语音系习得的理论模型。本文总结和归纳国外三语音系习得研究的成绩与特征。跟踪少数民族学生大学四年的外语学习情况,开展纵向研究。采用神经语言学神经影像学技术与三语习得相结合的跨学科交叉研究方法,探讨少数民族学生三语音系习得。以彝族、藏族、维吾尔族学生为对象,考察其习得英语语调的情况。加强逆向迁移研究,探讨二语(汉语)、三语(外语)对少数民族学生母语的影响,检验音系渗透性假说,考察逆向迁移与语言磨蚀之间的关系。认为我们应该加强少数民族学生三语音乐习得中的超音段特征习得研究。  相似文献   

5.
自贡“盐文化”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其中蕴含着非常丰富的教育资源。本文首先对自贡盐文化做简单的概述,然后挖掘自贡盐文化中的美术资源,最后探讨自贡盐文化融入幼儿美术活动的意义以及路径,阐明了自贡盐文化对幼儿美术活动的教育意义,其中的重点是培养幼儿的审美能力以创造能力,使幼儿热爱生活,保护并传承“盐文化”。  相似文献   

6.
母语为英语的留学生在介词“向”的习得上存在一定困难,母语的负迁移是产生困难的原因之一,有必要对“向”字句与英语对应结构进行对比分析。根据介词“向”后宾语语义角色的不同对其进行分类,并将各次类在英语中的对应表达结构进行归纳。与之比较,发现二者动词中均以及物动词为主,但汉语双宾语动词较多,而英语单宾语及物动词较多,指出英语动词词汇化程度高于汉语,动词差异部分可能会导致习得中的偏误。  相似文献   

7.
吴刚 《中国民族》2010,(3):45-47
母语文学广义上讲是用第一习得语讲述、记录和创作的语言。这里面第二习得语也包括汉语。但从狭义上理解,就是汉语除外的少数民族语。我们通常讲的母语文学就是指用少数民族语讲述、记录和创作的文学。  相似文献   

8.
中国有句老话:“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指的是一定的环境,造就一定的人才,强调了本土资源对人成长的影响。《幼儿园教育纲要》指出:“幼儿园应利用好各种教育资源,为幼儿的发展创造良好环境和条件。”本园位于苏州昆山地区,这里有着独特的地域文化和资源,将其融入到幼儿美术教育中,不仅可以丰富教育的内容和形式,还能促进本土文化的传承和发扬。本文围绕昆山地区本土资源,分析了本土资源的内涵、特点,围绕本土资源在幼儿美术教育中的运用意义及策略进行了详细研究,以期为广大幼儿教育工作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三语习得”概念的提出始于20世纪80年代末期,并逐渐在许多国家和地区开展.由于中国多种语言并存,其句法句型结构等均具有典型性,在藏族聚居区尤为突出.在民族地区三语习得教育实践中,本文认为三语习得认知能力、汉语言、三语习得与二语习得差异的模糊认识等因素影响民族学生“三语习得”的效果,针对存在的问题而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以期提高民族生三语的培养质量.  相似文献   

10.
"三语习得"即指学习者除母语之外对第二门外语的习得。在国内,多语系、多语族与语支并存。其句法句型结构,语言习得者的心理素质等均具有典型性,这对三语教育和三语习得都有很大的影响。藏语、英语、汉语三种语言体现了不同的民族文化,文化差异是影响藏族学生三语习得的一个重要因素。该研究主要基于青海民族大学外国语学院的三语教育模式,对在三语教育过程中学生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归纳,总结原因,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对策,旨在激发三语专业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三语专业学生的综合竞争力,促进青海及其他地区三语专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三语习得"即指学习者除母语之外对第二门外语的习得。在国内,多语系、多语族与语支并存。其句法句型结构,语言习得者的心理素质等均具有典型性,这对三语教育和三语习得都有很大的影响。藏语、英语、汉语三种语言体现了不同的民族文化,文化差异是影响藏族学生三语习得的一个重要因素。该研究主要基于青海民族大学外国语学院的三语教育模式,对在三语教育过程中学生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归纳,总结原因,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对策,旨在激发三语专业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三语专业学生的综合竞争力,促进青海及其他地区三语专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随着知识大爆炸时代的到来,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人才的作用和需求日益突出,幼儿作为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其身心健康发展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新形势下,加强幼儿教育至关重要。幼儿文学创作在幼儿语言教育领域具有较强的现实价值,对于提高幼儿语言教育成效、引导幼儿健康成长成才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重点探讨幼儿文学在学前语言教育领域的应用价值和地位相关问题。  相似文献   

13.
萨满教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曾是一种最早形成的广泛的宗教现象,在亚洲、美洲、大洋洲均有分布,尤其是在东北亚地区成为土著民族的普遍信仰,特别是在鲜卑后裔锡伯族中更是将萨满教内容不断地丰富和拓展。其长期沿袭于民间的萨满教活动,蕴涵着许多古朴的哲学思想。本文试图透过锡伯族的萨满教来浅析萨满教中的普遍性与特殊性,对立性与相容性。一、萨满教中的普遍性与特殊性哲学思想锡伯族是东北亚地区一个历史悠久的土著民族,是古代鲜卑人的后裔。“鲜卑音转为锡伯”,①学术研究中现已形成了“鲜卑学”,o锡伯族的祖居地在嫩江上游的大…  相似文献   

14.
论西藏汉语习得和使用的人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汉藏人口的接触出发,讨论在汉藏语言接触中,西藏习得和使用汉语的藏族人群及其主要特征.从区域上着,农村居民和汉族的接触极少,几乎不存在汉语的习得和使用.城镇居民和汉族的接触越多,汉语习得和使用人就越多,水平也越高;从职业上看,以拉萨为例,认为城镇居民会因职业的不同而在汉语习得和使用的特点上有所不同.本文将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进行分析,强调小学阶段习得和使用汉语的重要性,并在各人群习得和使用汉语的一般特征方面进行了比较.[1]  相似文献   

15.
新媒体作为人们信息交流和人际交往的新平台,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新机遇,更增加了教育的难度.本文以少数民族大学生的特殊性和思想政治教育任务的特殊性为视角,重点分析了少数民族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在坚守主流意识形态、马克思主义“五观”教育、社会道德责任感培育等方面面临的挑战,并从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构建思想政治教育新媒体工作平台、创新思想政治教育管理模式以及加强对新媒体监管力度等方面,提出增强少数民族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对策.  相似文献   

16.
第二语言习得中母语迁移的作用不容忽视。语言具有同一性,中国民族文化中的母语习惯和知识对目的语英语习得有正迁移作用。中国学生学习英语作为第二语言习得,有其语言的共性和个性。英语学习可以结合汉、英语言及文化的差异与共性;英语教学注重语际共性和个性的平衡,从而有针对性地教学,可以改善学生对英语的理解能力以及接受能力,促进中国民族文化在英语中的正迁移影响。  相似文献   

17.
京族是一个跨国而居的民族群体,我国的京族主要聚居在北部湾西南沿岸地区,世代以捕鱼为生。近现代以来,京族的语言使用经历了从母语“京族话”、粤语“白话”到普通话的拓展。伴随着语言使用习惯的改变,京族自我认同的内涵不断丰富,逐渐从“落后的少数民族”成长为“有文化的中国人”。京族的语言使用及其自我认同的演进,既是地方经济与社会发展的“自然结果”,也体现了当地人在现代国家语境下重新建构自我的努力。  相似文献   

18.
关于石化现象的研究已经越来越受到二语习得研究领城的关注,但诸多研究多限于语言结构方面,其理论的完整性仍有待探讨。中介语是用来描述介于二语学习者母语与目的语之间的一种非连续性的语言体系,中介语的石化是第二语言习得区别于母语习得的一个重要特征。本文拟从三个方面对中介语石化的内部机制进行探索,即认知心理机制、神经生理机制和社会情感因素,以求对汉语环境中外语的教与学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19.
第二语言习得中母语迁移的作用不容忽视.语言具有同一性,中国民族文化中的母语习惯和知识对目的语英语习得有正迁移作用.中国学生学习英语作为第二语言习得,有其语言的共性和个性.英语学习可以结合汉、英语言及文化的差异与共性;英语教学注重语际共性和个性的平衡,从而有针对性地教学,可以改善学生对英语的理解能力以及接受能力,促进中国民族文化在英语中的正迁移影响.  相似文献   

20.
过去,在大家传统的印象中,隐喻通常被认为是一种语言的修辞手段。而随着认知科学的发展,隐喻研究上升到了思维高度。中日的语言体系中存在大量的隐喻,反映了两国人民看待与认知事物的思维方式的异同。其中,“菊”作为随处可见的植物,在中日的语言体系中具有大量丰富的隐喻表达。通过分析“菊”在中日语言体系中的隐喻性表达,可以揭示出中日隐藏在语言背后的独特的民族思维方式及文化内涵,进而探究中日两国语言文化的异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