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最根本的政治价值目标。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我国社会主义制度最大的政治优势。通过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维护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保证人民当家作主,追求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共享民生是实现社会主义政治优势的重要方式,也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优势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2.
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创立了人民主体思想,科学揭示和阐发了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为无产阶级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提供了理论武器.中国共产党始终秉持着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充分尊重人民的首创精神,坚持群众路线是党的生命线,努力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和使命.党的十八大报告阐发了人民主体地位的思想,这是对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丰富和发展,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的核心立场,开拓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新境界.  相似文献   

3.
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内容,深刻理解其核心要义需要把握三对关系,即中国共产党和自身的关系、中国共产党和国家的关系、中国共产党和人民的关系。从政党维度看,党的领导是党的根本所在、命脉所在,必须坚持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坚持和完善党领导自身建设的制度体系。从国家维度看,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中国的根本所在、命脉所在,中国共产党是国家治理体系的核心,必须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坚持和完善党领导国家治理的制度体系。从人民维度看,党的领导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利益所系、命运所系,必须不断增强党的政治领导力、思想引领力、群众组织力、社会号召力,坚持和完善党领导人民群众的制度体系。三者有机统一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相似文献   

4.
在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80周年的时候,回顾20世纪中国政党制度的历史变迁,我们可以得到几点启示(1)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是在中国20世纪政党发展的自然历史过程中形成的,必须尊重中国历史和中国人民的选择,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不动摇;(2)中国20世纪有过多党制、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的一党专制,实践证明,只有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既适合中国国情,又顺应政党制度发展的趋势;(3)必须按照"三个代表"的要求全面加强中国共产党的建设,才能使党永远得到中国人民的衷心拥护并带领人民不断前进.  相似文献   

5.
人民主体地位是马克思主义的核心价值准则,体现了人民群众与社会主义、与政党、与执政党的政治关系。中国共产党群众路线是马克思主义人民主体地位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的具体化。群众路线规定了党的根本宗旨、价值追求和社会主义根本任务。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贯彻落实党的群众路线必须注意到执政党在坚持党的性质、党与社会、党与国家及党与人民群众四个主要层次面临着的挑战和困难,按照党的十八大改革攻坚的精神,不断推进社会主义民主建设,贯彻落实好群众路线,实现人民主体地位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6.
唐亚林 《学术界》2022,(8):5-17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在从事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进程中,通过人民的主体角色的确立、主体地位的保障、主体力量的统合、主体价值的塑造等主体内容构建方式,形成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人民主体论”。人民概念与角色从基于革命的单纯经济政治概念与功能到基于建设的人民与执政党、国家和政府间关系的复合概念与功能的多样扩展,人民主体地位基于宪法、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与全过程人民民主而获得的制度保障,人民主体力量基于执政党力量对人民力量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力量有机统合的合力生成,人民主体价值基于党“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上”与人民“过上好日子”的“一体两面”式双重建构,四者共同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塑造了内蕴新型主体功能、新型主体制度、新型主体力量与新型主体价值于一体的理论与实践基础。中国共产党通过用“使命型政党”统合“制度”、“人”与“治理”的方式,锻造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主体理性力量,开创了“人民主体论”的新境界。  相似文献   

7.
<正>中国共产党代表的是人民最根本的利益,中国要进一步实现现代化,就必须坚持党的领导,维护党的核心领导地位,才能够更好地推动社会主义政治、经济、文化全方面的进步。一、坚持中国共产党的核心领导是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必然要求从党的发展历程看,党的核心领导地位是长期探索社会主义建设的结果。书中开篇就提出,中国社会主义道路是在长期的探索历程中发现,并通过不断的斗争和历史经验所形成的。这就表  相似文献   

8.
《为人民服务》是载入中国共产党史册的光辉篇章,是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中的重要文献,其核心思想“为人民服务”充分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充分尊重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坚持人民利益至上,始终忠实地代表和发展中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注重人文关怀,更好地保持党同人民群众之间的血肉联系;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始终重视促进人的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的双重实现。显然,人的所有价值创造实践皆围绕人的主体需要而展开,这决定了人本价值在所有价值中的核心地位,因此梳理《为人民服务》人本价值的这四重意蕴,对于实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坚持人民主体地位是历史唯物主义的核心观点,也是建党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其宗旨的必然要求。在马克思主义视域下,劳动与人民主体地位的实现以及人民创造性和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具有密切的联系:“现实的人”自由自觉的劳动是人民主体地位确证的历史前提;扬弃资本逻辑对劳动的占有是人民主体地位实现的现实依据;劳动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是人民主体地位的充分彰显。劳动对人民主体地位的实现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对于新时代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重要启示:一是劳动光荣,美好生活的实现需要靠人民辛勤的劳动才能获得;二是节制资本,为资本设置红绿灯,尊重和保障人民的劳动相关权利,确保劳动成果为人民所有;三是发展生产力,最终实现人民的解放和发展。  相似文献   

10.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辨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符合我国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意愿,是对政治发展的客观规律和中国人民的政治抉择的尊重。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是我们党对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经验教训的深刻总结,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本质特征的科学概括。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既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以人民当家作主为本质的社会主义民主的实现形式,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发展的根本保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与我国现阶段的经济发展水平和社会发展状况相适应,有助于维护国家稳定和民族团结,有利于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因而具有巨大的生命力和优越性。  相似文献   

11.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人民当家做主 ,依法治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基本特征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民主政治发展的决定因素 ,是人民当家做主和依法治国的保证 ;人民当家做主是中国共产党的一贯主张 ,是我国民主政治追求的目标 ,是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本质要求。依法治国是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重大进步 ,是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2.
《江西社会科学》2015,(1):11-16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在国家治理领域进行的一场广泛而深刻的革命,是促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基本方略。坚持人民主体地位,是决定中国共产党执政地位合法性的根本基础,体现着中国共产党执政的根本目的和核心理念,是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的本质要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题中之义,是促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根本原则。《决定》从依法治国的目标主体、过程主体、运用主体等层面,把人民主体地位贯彻到依法治国的各个环节中,并着力使之落实到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实践当中。  相似文献   

13.
坚持和加强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是我们党当前和今后相当一个时期内所面临的重要课题.本文从中国共产党80年奋斗的历史中,揭示了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领导中国人民求得国家的独立和人民的解放、实现国家的繁荣富强和人民的共同富裕.文章对坚持和加强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作了深入的理论探讨.  相似文献   

14.
《理论界》2016,(6)
世界上没有纯而又纯的哲学社会科学。中国是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国家,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就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研究导向,广大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必须坚持人民是历史创造者的观点,树立为人民做学问的理想,尊重人民主体地位,聚焦人民实践创造,自觉把个人学术追求同国家和民族发展紧紧联系在一起,积极为党和人民述学立论,建言献策,担负起历史赋予的光荣使命,努力多出经得起实践、人民、历史检验的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15.
段凡 《学术界》2022,(7):74-83
中国共产党法治观,是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特别是新中国成立之后,在不断探索建设社会主义法治过程中所形成和发展的法治基本观念,是对为何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怎样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法治的认知确立和价值判断。坚持人民主体地位是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进行法治建设的价值坐标和价值指引。坚持从中国实际出发领导进行法治建设,是中国共产党法治观形成的重要思维方法。中国共产党坚持围绕马克思主义法治理论中国化本质要求,发展着中国共产党法治观。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坚持从中国实际出发、围绕马克思主义法治理论中国化本质要求,是互相促进、相辅相成、有机统一的整体,是马克思主义法治理论不断实现中国化的基本经验和路径。推进马克思主义法治理论中国化是中国共产党百年法治奋斗历史经验和法治实践规律的有机结合。中国共产党法治观是中国共产党百年法治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结合和彰显。  相似文献   

16.
薛锋 《学术论坛》2007,30(6):166-169
“共建共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本质属性,是对时代要求的积极回应,充分尊重人民群众的实践主体地位、受益主体地位和价值主体地位。加强党的建设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根本路径。  相似文献   

17.
依法治国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是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内在要求,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保证。依法治国与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一致的。党在国家和社会中所处的特殊地位,决定了党在依法治国中担负着极其重要的责任,党不仅把依法治国确定为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而且更应身体力行,率先垂范,把这一治国方略落到实处。  相似文献   

18.
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对外开放是我国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内在要求。这是全国人民的共同认识。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党逐步形成了一条“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的基本路线,坚定地走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领导我们事业的核心力量是中国共产党,只有坚持党的领导,才能保证改革开放事业沿着正确的方向前进。这已为建国四十年,特别是改革开放十年来的历史所证明。任何怀疑和否定中国共产党对改革开放事业领导的观点都是错误的,我们必须旗帜鲜明地加以反对。  相似文献   

19.
百余年来,中国共产党对现代化道路进行了艰辛探索,伟大而生动的实践深刻揭示和诠释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式现代化最鲜明的特征和最独特的优势。从根本性质来看,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使中国式现代化始终高扬人民主体的价值观,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把马克思主义作为根本指导思想,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从本质要求来看,党的政治领导力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可靠保证,党的思想引领力是中国式现代化的科学指引,党的战略谋划力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支撑力量,党的群众组织力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强劲动力,党的社会号召力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鲜明优势。在新时代新征程上,充分发挥中国式现代化这一独特优势,关键是要坚持和加强党对中国式现代化的全面领导,确保强国建设、民族复兴宏伟目标如期顺利实现。  相似文献   

20.
在我国实行改革开放、全面开展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今天,中国共产党迎来了她成立七十周年的纪念日。在过去的七十年里,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推翻三座大山,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并带领中国人民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中国人民进行革命和建设的实践中,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经过成功和失误的反复锻炼,党内集合了中国工人阶级和中国人民的优秀分子。我们党的队伍的主流是纯洁的,党的本质是好的。但是,也应当看到,我们党成为执政党以后,特别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