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略论沉默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沉默权在刑事司法上体现为任何人不受强迫自证其罪原则.中国刑事诉讼法对无罪推定与沉默权这对可以相互应证的法律原则作了硬性分离.我们需要从诉讼机制上落实沉默权规划,确立保障制度及程序,并采取一定方法克服沉默权的弊病.  相似文献   

2.
沉默权是现代法治国家刑事司法制度的一项重要诉讼权利,是一个国家刑事诉讼民主、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目前,我国刑事诉讼法没有确立沉默权制度,并没有赋予犯罪嫌疑人和被告人沉默权.我国理论界大多数学者对赋予犯罪嫌疑人和被告人沉默权持肯定态度.我国应当在法律中明确地规定犯罪嫌疑人和被告人享有沉默权,同时应建立相应的保障措施.  相似文献   

3.
沉默权价值的理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阶段有关沉默权的论述莫衷一是。对沉默权价值的分析可验证其存在的合理与否。对沉默权的历史考察可知其已完成了所期待的推进法制文明的应有使命 ;对沉默权的法理深究可知 ,其障碍刑罚目的实现 ;对沉默权的人性评判可知 ,其虽是人性尊重的司法表现 ,但其保障相对恶主体的权利却是以牺牲相对善主体权利为代价 ;对沉默权的价值判断可知 ,其以自由为口实 ,损害社会必要秩序。由此 ,沉默权不是人类司法活动中必需的诉讼制度。  相似文献   

4.
我国建立沉默权制度的论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法律的真谛在于保障权利,沉默权作为保障基本人权、防止权力滥用的诉讼权利,在当代民主政治国家已经较为广泛的得到确认.在推进中国司法公正的民主化进程中,沉默权引起了法学界和实务界的极大关注.本文从多个层面论证了在我国建立沉默权制度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并对我国建立沉默权制度立法模式进行了探索.  相似文献   

5.
沉默权是当代世界许多国家刑事司法中的一项重要制度.随着我国新的刑事诉讼法的颁布及诉讼制度的变革,人们更多地谈及到沉默权.那么,什么是沉默权,它包括哪些内容,它与司法公正有什么联系?本文试从两个方面予以分析.  相似文献   

6.
杨振宇 《理论界》2009,(1):93-94
沉默权制度的确立与否,体现着一个国家刑事诉讼的民主化程度以及对实体与程序正当、惩罚与保障人权等相关冲突的诉讼价值的选择态度.本文从沉默权确立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角度探索和分析,阐明在我国确立沉默权是完善法治化进程的有效手段和措施,是对司法改革乃至法治社会进程的巨大推选.  相似文献   

7.
论沉默权     
刘潇潇 《学术界》2005,(4):219-225
沉默权是受刑事追诉者用以自卫的一项十分重要的诉讼权利,本文探析了沉默权制度的历史渊源及其存在的理论基础,揭示了沉默权制度的价值取向在于彻底贯彻“无罪推定”原则,充分展示人权的言论自由的属性与追求哲学上的平等,同时也论及了我国关于沉默权的法则与沉默权对刑讯逼供的制约。  相似文献   

8.
沉默权是当今理论上正热烈探讨的一个问题,对于在我国应否建立沉默权制度,学者们都有不同的看法。本文试图通过对沉默权含义的阐释、沉默权与零口供规则之本质区别以及在我国建立沉默权制度的诉讼价值和笔者对于我国制定沉默权制度的几点思考,来谈谈在我国建立沉默权制度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9.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离不开法制,和谐社会的建设,首先是制度建设,建立和完善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制,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础.沉默权是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所享有的一项重要的诉讼权利,是一个国家诉讼民主、文明程度的标志,同时也是当代世界许多国家刑事司法制度中体现人权保障的重要内容之一.而沉默权问题是我国刑事司法改革过程中引起广泛关注的问题.目前如何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确立我国的沉默权制度仍是刑事诉讼法学界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  相似文献   

10.
沉默权问题在当代中国已不再沉默,但沉默权制度的确立却面临着种种难题,主要表现为法治运动的理念先导与实践滞后,诉讼模式的传统影响与现代转型,制度创新的价值取向与规则设计之间的矛盾.这些矛盾的存在使得我国在刑事司法现代化进程中确立沉默权制度步履蹒珊.我们对此应当充分认识并努力营造主客观条件解决之.  相似文献   

11.
浅论沉默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睿 《南方论刊》2008,(3):44-45
沉默权(The right to silence)起源于十七世纪的英国,在利尔伯案件中,利尔伯以“自己不能控告自己”为由,对司法人员的讯问保持沉默,并且得到最高立法机构的认可,从那时起沉默权就成为英国刑事法律原则之一。后来,沉默权在大多国家的刑事诉讼制度中予以确认。沉默权是现代法治国家刑事司法制度的一项重要内容,是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能否真正享有辩护权的基础之所在。是否确立该权利及是否建立保障其实现的程序机制,不仅体现出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对实体真实与程序正当、控制犯罪与保障人权等相冲突的诉讼价值的选择态度,  相似文献   

12.
吴晓明 《中州学刊》2008,1(2):106-108
我国侦查程序中存在着犯罪嫌疑人权利赋予不充分、律师介入权利受到限制以及侦查监督不完善等情况.未来<刑事诉讼法>应彻底转变诉讼观念,引入中立性因素,建立司法审查机制,并通过赋予犯罪嫌疑人以沉默权.完善其控告、申诉权和律师介入侦查程序的讯问在场权、单独会见权等具体措施来加强对犯罪嫌疑人的人权保障.  相似文献   

13.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离不开法制,和谐社会的建设,首先是制度建设,建立和完善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制,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础。沉默权是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所享有的一项重要的诉讼权利,是一个国家诉讼民主、文明程度的标志,同时也是当代世界许多国家刑事司法制度中体现人权保障的重要内容之一。而沉默权问题是我国刑事司法改革过程中引起广泛关注的问题,目前如何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确立我国的沉默权制度仍是刑事诉讼法学界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  相似文献   

14.
刘元璋 《江汉论坛》2003,(5):107-109
沉默权是被告人最为重要的诉讼权利,它是被告人的防御权、人格权,是对国家权力的制约权。它与刑事诉讼的基本范畴有着十分紧密的关系,具有体现刑事诉讼价值、丰富刑事诉讼职能、实现刑事诉讼结构公正、完善刑事诉讼证据规则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和谐诉讼是指在民事诉讼制度本身和谐的基础上诉讼过程及诉讼结果的和谐,它应该成为现代民事诉讼立法、司法的基本理念与目标.为应对司法实践中的"申诉难"、"执行难",我国现行民事诉讼法于2007年对再审程序与执行程序进行了小修改,此种"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修订方式,难免顾此失彼,造成了民事诉讼法制度体系内部之间的相互矛盾与不协调,因而在司法实践操作中产生了诸多问题.未来对民事诉讼法进行全面修改,应该以和谐诉讼理念为指导思想,通盘考虑,使民事诉讼法制度体系协调统一,为诉讼过程以及诉讼结果的和谐乃至最终实现定分止争,彻底解决纠纷打下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16.
中国大陆沉默权制度之现代化困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沉默权问题在当代中国已不再沉默 ,但沉默权制度的确立却面临着种种难题 ,主要表现为 :法治运动的理念先导与实践滞后 ,诉讼模式的传统影响与现代转型 ,制度创新的价值取向与规划设计之间的矛盾。这些矛盾的存在使得我国在刑事司法现代化进程中确立沉默权制度步履蹒跚。我们对此应当充分认识并努力营造主客观条件解决之  相似文献   

17.
"不得强迫自证其罪"与"自愿供述"是与"沉默权"密不可分的两个基本术语,目前,学者们对两个术语的理解存在着明显的差异.笔者认为,必须从术语的来源出处谈起,在理论上厘清"不得强迫自证其罪"与"自愿供述"的事实内涵和法律内涵,从而进一步探讨我国"沉默权"定义的内涵.  相似文献   

18.
“坦白从宽,抗拒从严”的反思与重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针对"坦白从宽,抗拒从严"这一在历史上发挥重要作用的刑事政策在我国近年来刑事司法中日渐式微之现状,本文首先对其原因进行了分析;其次运用比较的方法分析了现代法治国家在肯定沉默权的前提下"坦白从宽,抗拒从严"的有效运作,初步得出的结论为"坦白从宽,抗拒从严"与沉默权并不相悖,相反它是促使嫌疑人、被告人主动坦白的有效机制;最后从制度层面勾勒了贯彻这一政策的具体设计.  相似文献   

19.
对审判行为不当造成生效裁判错误的,法院主动提起再审,是诉的效力对审判权的要求,不违背控审分离原则,合于各负其责的法理和诉讼信义原则,合于我国的司法环境,有利于提升我国的司法公信力.对非审判行为不当造成生效裁判"错误"的,法院主动提起再审才违背控审分离原则.对审判行为不当造成的不影响个案正义基本实现的小错误,法院主动提起再审,须受诉讼经济原则制约.  相似文献   

20.
陈明 《兰州学刊》2004,(5):149-152
中国证券侵权诉讼制度还很不健全.文章批判性地评价了国内学者对美国集团诉讼制度的三种态度,总结了学者们在借鉴美国集团诉讼制度方面所取得的研究成果,并在矫正现有研究方法缺陷的基础上进行了制度的再创新.最后得出结论我国应该采用"集成式诉讼制度".这一制度既包含我国现行代表人诉讼制度的某些因素,又包含了美国集团诉讼制度的某些因素,同时吸收了德国团体诉讼制度的有益经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