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近年新写实小说研究述评丛晓峰近年来的文学,最为人们关注的流派,恐怕要算新写实小说了。尽管有人对它不以为然,但是不可否认的是,新写实小说作为中国当代文学中一个不可或缺的浪头一开始就显露出了它的优势和活力。更有趣的是,围绕着新写实所引发的理论批评文章越来...  相似文献   

2.
潘海鸥 《阴山学刊》2009,22(6):55-58
新写实小说是80年代后期崛起于文坛并产生重大影响的小说创作潮流:新写实小说关注普通人的世俗欲求,将日常生活叙事提到了一个较高的位置。但是受到转型期社会文化心态的影响,新写实小说带有种种先天的局限性。这些局限性的存在某种程度上决定了新写实小说作为一种小说创作形态或者说是一种小说创作理念很难维持较长的发展期。  相似文献   

3.
郑新安 《中州学刊》2006,(5):270-272
相对于传统的现实主义小说创作,“新写实小说”作为始于20世纪80年代末的一种独特的文学现象,无论从思想内涵还是叙事方式上,都给文坛吹来了一股清新的气息。前期的“新写实小说”着重表现普通市民庸常的人生状态,着力于对现实生活进行“原生态”的刻画。后期的“新写实小说”开始把目光转向对历史叙述的挖掘。“新写实小说”虽然也有着种种不足,但它毕竟把中国当代的小说创作推入了一个新的境界。  相似文献   

4.
19世纪80年代中期诞生的新写实小说,以其丰硕的成果和多元共生的属性而引人瞩目。通过对新写实小说文本的拆解,以还原方式直逼文本的原生状态,可以把握新写实小说的血缘体系,发现新写实小说的多重属性。  相似文献   

5.
新写实小说作家的"写实"意向为其极富个性化的文本写实方式创造出必要的前提与内核,在此基础上也就出现了诸如池莉的直白式写实、方方的理想式写实、刘震云的隐喻式写实和刘恒的宿命式写实等生成于新写实小说内部的多元的"写实"表达路径。本文选取池莉、方方、刘震云和刘恒等四位新写实小说代表作家及其文本作为个案,试图从"写实"意向与文本表达的角度审视之,力求重新认识新写实小说的意义和价值。  相似文献   

6.
李倩 《理论界》2008,(4):137-139
新写实小说中的欲望描写是人们谈论较少的一个话题,不是因为不典型,而是因为在新写实小说中有其他更突出的特点及先入为主的理解将这一特点遮蔽.本文试图从欲望的合法性这一立场出发,以文本分析为手段,探讨欲望描写在新写实小说中的表现和意义。  相似文献   

7.
马德翠 《河北学刊》2007,27(4):124-127
"新写实小说"是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出现的文学现象,作为90年代文坛第一个聚焦点,它在新时期文学史上留下了难以湮没的痕迹,重要的文学史著述都没有回避对它的言说,或认为"新写实小说""对于中国文学在90年代的走向,特别是对于文学史上占主导地位的现实主义文学观念的消解,发生了非常重要的影响"[1](P306);或将"新写实小说"的登场看作是"在'先锋小说'出现的同时或稍后,小说界的另一重要现象"[2](P339).对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给予了肯定.  相似文献   

8.
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中国文坛出现了一股文学思潮:新写实主义。它以写实为主要特征,注重对生活原生态的艺术还原。新写实主义具有以下艺术特质及文学价值:其一,叙事节奏的碎片化。在新写实小说创作中,历史的样貌构成了碎片化叙事的经纬和脉络。其二,创作手法的悖论化。新写实小说追求平庸,平庸之中却潜隐深度,小说人物意象消解了生活的深度,破除了精神的崇高。其三,叙事方式的尴尬性。新写实小说既要写出主人公在凡俗生活中的种种无奈,又要给读者展示一种无限趋近于真实的虚构想象,并由此产生一种对"世界"的观望和思考。  相似文献   

9.
“新写实主义”是80年代末以来的一个热门话题,在90年代即将过去的今天,人们回视这一文学现象时,却发现“新写实主义”从来就不曾得到过准确的描述,其内涵和外延也不曾得到明确的界定。其实这一现象的命名就很混乱,曾有过“新现实主义”、“新现象小说”、“生态小说”、“后现实主义”等不同的称呼,而“新写实主义”一词的流行无疑与1989年《钟山》杂志推出的“新写实小说大联展”并取得很大影响相关。而更为混乱的是对“新写实小说”范围的界定。在批评家笔下,各路作家都有人被圈入“新写实主义”旗下。这不免令人感到困惑,也表明了人们在…  相似文献   

10.
“新写实”这个话题不知不觉已延续了六、七个年头,至今仍然不见消歇.“新写实”从八十年代从容地跨到九十年代,一直占据着小说创作的主流地位.尽管“后现代主义”的话题在中国文坛上已经出现,但小说创作的重心还没有“后”移.显然,“新写实”不是一个短期行为,而是一个具有相对稳定注的、为现实时代所决定的、有牢固现实依据的创作倾向或文学流向.尽管人们对“新写实”聚讼纷纭,但“新写实”的基本因素仍然在继续发展,并有所深化.  相似文献   

11.
从中国文学传统看新写实小说鲍云峰新写实小说作为新时期以来最有实绩、最具影响的文学潮流之一,已引起了评论界相当广泛而深入的讨论。这些讨论尽管见仁见智,臧否不一,但有一个共同点,即大都满足于把这种小说创作拘囿于我国当代文学的狭小视野,用以往现实主义理论的...  相似文献   

12.
新时期,伤痕文学、改革文学、知青文学、寻根文学逐渐式微,现代主义倾向的实验小说又难以走出困境,在这样的文学环境下,一批描写普通百姓生活而且小说形态上有着某些共通特点的新写实小说便在当代许多实力派作家的创作中诞生了,这也是新时期文学以来最重要、最具影响的小说创作现象.在一大批被人津津乐道的新写实小说当中,刘震云的<一地鸡毛>可以说是新写实小说的经典性作品.……  相似文献   

13.
就20多年来的新写实小说研究来看,其中绝大部分研究都是在现实主义/现代主义的框架中将其视做一种作家作品的集合。拓展新写实小说研究的出路在于将其视做一个具有历史性的文学事件,充分注意到参与这一文学事件的媒体、批评家、文学机构的主体性作用,同时,运用文学社会学的方法重新激活新写实小说研究,重审这一文学事件兴起过程中的复杂历史因素。  相似文献   

14.
浅论“新写实小说”产生的渊源李香枫80年代末,小说创作中引人注目的新趋向,莫过于"新写实主义"浪潮。最先是理论批评界开始注意到某些属于现实主义艺术形态的小说创作的新变化,并在阐述和评论这些新变化的过程中,提出了关于"新写实小说"的种种特征和看法。嗣后...  相似文献   

15.
书讯     
近年来,我国文坛出现了一大批富有创新意识的小说,体现了小说艺术的 深层变革。浙江文艺出版社为了鼓励文学创作的积极探索,呼应改革开放的时代精神,系统地总结1985年以来中国当代小说的创作成果,推出《中国当代最新小说文库》,该文库根据近年小说的创作现象,分为《新写实小说选》、《新笔纪小说选》、《新实验小  相似文献   

16.
一不管人们视新写实主义小说为白猫还是黑猫,大概都会看到这样一个事实,这几年领风骚于文坛,最能引起读者瞩目者,当是非它莫属了。一些刊物辟出专栏,为新写实小说搭台演出,许多评论家从不同的范式和角度,纷纷参与对新写实小说的批评。从理论上来看,新写实小说只是人们在谈论这一文学现象时的一种约定俗成的称谓。对于这一概念的内涵,各家的说法是不尽一致的。对于写实主义,人们并不陌生,它亦即现实主义,是realism的两种译法。“新写实主义”冠之以“新”,我们在寻究它的艺术张力时,自然要从这个“新”字入手。  相似文献   

17.
潘海鸥 《兰州学刊》2009,(10):183-187
新写实作家在小说中塑造了一系列的知识分子形象:遭遇启蒙尴尬与困境的知识分子形象;受庸俗价值观影响逐渐庸俗化的知识分子形象;在人文理念与庸俗价值观激烈冲突的文化环境中还在苦苦挣扎与坚守的知识分子形象。新写实作家通过小说中的知识分子形象实现了对自身生存处境与精神状态的观照,在这些知识分子形象的塑造中,既有着作家对自身启蒙理想已经难以维系的尴尬处境的解嘲,也有着对自身放弃人文情怀而日趋世俗化的选择的辩解。新写实小说中知识分子形象折射出社会转型期中国部分人文知识分子的价值困境与价值选择。  相似文献   

18.
“新现实主义”小说延续了新写实小说的写实手法,真实地描述转型期现实生活,平实地描写经济大潮中处于困境的人们的复杂关系,是90年代文坛上涌动的现实主义浪潮。其不足在于缺少对所写故事的理性思考,缺少对题材的提炼与开掘。  相似文献   

19.
人性的理解与中国当代现实主义小说的三种类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试图站在人性的立场对中国当代现实主义小说的内在价值进行审视。作者认为,现实主义小说强调人的社会性,其典型人物是“向上爬”的人,在社会的等级秩序中从低级层次(或底层)向高级层次(或上层)攀爬。中国当代现实主义小说可以分为宏大叙事现实主义小说、新写实小说、批判现实主义小说三种类型。宏大叙事现实主义小说关注民族国家的独立平等以及国家政治经济决策对个人命运的决定性影响。新写实小说变国家本位为个人本位,从社会立场向个人立场转型,关注在共同的社会环境中人的不同命运。对社会公共问题的关怀则是批判现实主义小说的特色。本文借对三大类型的分析,确认社会发展对现实主义小说的直接影响,而且尤为重要的是,还看到人性内涵的日益丰富和提升具有衍生现实主义小说多种类型的能力。  相似文献   

20.
新写实小说关注当代普通人的生存状态,它按照生活的本来面目反映生活,不粉饰不雕琢,力求细节的客观真实。新写实小说在人物描写和情节安排上遵循非典型化原则,同时,小说在叙述态度上也发生了一些变化,这使其呈现出与传统的现实主义小说创作不同的独特风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