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2002年11月在江苏无锡锡山举办的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教学观摩暨学术报告会上,特级教师于永正上了《描写人物外貌》的两节作文课。在上课的过程中,于老师安排了二十分钟让学生画画,画现实中的人物——于老师、同学;画想像中的人物——孙悟空、猪八戒、猪九妹。对此,一些教师、专家持有异议。他们认为,画画的时间过长,淡化了作文课的课程特征。因为,这毕竟不是美术课。  相似文献   

2.
中国古典小说不描写人物的心理流程,不直接揭示环境对人物性格的影响,作家往往寓褒贬于笔墨之外,其所塑造的人物,宛如我们周围的人。我们熟悉他们,但不一定了解他们。  相似文献   

3.
邢恕是北宋重要的政治人物和理学人物,二程弟子,元祜间贬谪永州。《全宋诗》收录其诗作共10首,其中6首作于永州,此外又有散文1篇,题名7通,也作于永州,部分石刻真迹保留至今。学界有必要理清邢恕与北宋理学师承渊源,以冀补史志之阙云。  相似文献   

4.
同济学人     
《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6):F0002-F0002,F0003
文化批评家、学者、作家。1983年毕业于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是20世纪80年代中国先锋批评的代表人物之一,并被视为文化批评界具有较大影响力的人物。  相似文献   

5.
中国传统绘画山水人物花鸟三科,题材表现各异,山水重气韵,花鸟重情趣、人物重神气。花鸟画起始只为山水人物配景,自晚唐五代之际单独分科,至宋元得以最迅速、最丰富的发展。明清时期以花鸟为题材的画家更是不胜枚举,概因古代文人对于花鸟的特殊喜好,寄情托物,比于德性,  相似文献   

6.
政治魅力与大众传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政治魅力是政治人物具有的超凡的、或超自然的品质及由此产生的能够吸引社会大众的魔力。政治魅力由来于政治人物的魅力品质,而这种品质是由其内在条件、外在条件和政治行为所决定的。在当今社会,政治魅力能产生巨大的社会能量,其光环作用有助于政治家赢得公众的认同和支持。而魅力的形成、传播与大众媒介是分不开的。大众媒介能在一定的程度上压缩时空,聚焦政治人物,从而拉近民众与政治领袖的距离;能发掘、放大、张扬政治人物自身的魅力因素;能通过与普通人或对立性指标人物的比较,彰显政治人物的政治个性;能通过巧妙的包装,掩饰政治人物的弱点。只有充分地利用大众传媒,政治人物才能有效地塑造、传扬自身的政治魅力。  相似文献   

7.
在中国现代学阶段,彭慧创作不多,但起点高,出手不凡。她的小说通过几幅人物肖像、几个生活画面,描绘社会现实生活,揭示历史运行规律,反映时代精神。她善于观察,巧于捕捉,精于提炼,总是在人物描绘上下功夫。小说从生活本身出发,注重刻画人物性格,渲染气氛。细节运用恰到好处,对塑造人物起到了画龙点晴的作用。作品语言符合人物身份,口语化,生活化。善于描绘肖像,写人物神态,以及心理活动。她的作品篇篇耐读,读之有味,韵味无穷。  相似文献   

8.
弗里曼和伊莎贝拉是马拉默德的短篇小说《湖畔女郎》中的两个人物,他们在环境感知、传统信仰和身份建构方面存在着迥然不同的差异,本文用查特曼的叙述视角概念分析两个人物,从而看出,他们在视角方面的不同产生于距离观察对象的远与近的空间差异。  相似文献   

9.
赵宗 《金陵瞭望》2007,(9):12-13
2007年4月23日,叶利钦病逝,这个曾经改写历史的人物也成为了历史。从前苏联的改革到苏联解体,从休克疗法到寡头政治,从一味迎合西方到坚定的民族主义,叶利钦对于俄罗斯,对于世界,到底意味着什么?尽管走下政坛已经8年,但是我们发现评价叶利钦这样一个充满矛盾的人物,依然是一个难题——  相似文献   

10.
从几部外国长篇小说看其正面人物的理想主义特质陈惠良在浩如烟海的文学作品中,有一类主要以塑造人物形象为其发展主线的小说,我们不妨把它们归类为人物小说。虽说塑造人物形象,探索人物的内心世界与外部活动本来就是文学作品的一个重要内容,但这类小说更侧重于围绕主...  相似文献   

11.
日本古代没有自己的文字,公元285年,汉字、汉籍从朝鲜传到了日本,结束了日本无文字的历史。在以后的五百年中,汉字成了日本的通用文字。随着汉字在日本的普及,日本开始用汉字来注日本语的音,经过一系列的简化,形成了注读日本语音的注音符号——片假名。而后又创造了平假名,从而形成了日语片假名和平假名两大系统。这两套字母都是从汉字脱胎而成,但它标志着在公元八、九世纪日本已有了自己本民族的文字。日本文字的产生和汉字在日本的传播有着直接的关系。  相似文献   

12.
意符、音符、记号是汉字具有的三种结构符号,记号不同于意符和音符,它和它所记录的词义没有任何音义联系,只有区别字形和字义的作用。汉字记号化是汉字系统的一种发展趋势。在现代汉字中记号字和半记号字占有较大的比例,反映出现代汉字记号化程度的加深,这里既有历史的原因也有汉字简化的原因。汉字记号化,对汉字性质的认识、汉字认知和汉字教学都有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孟德斯鸠论政治品德评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孟德斯鸠在<论法的精神>中论述了政治品德.在政治品德与私人品德、宗教道德的关系上,他认为,私人美德关注的只是个人的善,政治美德高于私人美德,它追求城邦整体的善;基督教道德使人完全服从于对上帝的热爱、信仰和希望,其实质是教人抛弃现世的一切,去追求上帝.在政治品德与政体的关系上,他把政体分为共和政体、君主政体和专制政体,专制政体不需要政治品德;君主政体绝不排斥品德,但品德并非其动力;共和政体的动力是美德.在政治品德的培养上,他提出立法应与政体的原则相适应,试图通过法律和制度建设,在习俗与政治品德之间建立起联系,通过培养纯良的风俗来培养公民的政治品德.他还重视家庭、学校和社会教育在培养政治品德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六书"新解     
"六书"即象形、会意、指事、形声、转注、假借六种造字方法.长期以来,学术界一直认为"六书"之中象形、会意、指事、形声是造字之法,转注和假借不是造字之法,而是用字之法.将"六书"一分为二,一部分称为造字之法,另一部分称为用字之法,这种观点是建立在把汉字仅仅看作是文字--同拼音文字一样的文字的基础上的,依据这样的汉字理论研究"六书",必然得出"转注" 与"假借"不是造字之法,而是用字之法的结论.根据汉字的性质和"六书"本身的特点,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 "六书"不仅是汉字的造字之法,同时亦是汉语的造词之法."转注"和"假借"虽然没有形成新字,但却形成了新词,根据汉字字词合一的特点,"转注"和"假借"既是造词之法,又是造字之法.从这个角度看,"六书"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把"转注"和"假借"看作是"用字之法"而排除在"六书"之外是不合适的.  相似文献   

15.
《仪礼》在汉代有今古文两种本子。两种本子在长期传抄过程中都难免产生误字、衍字、倒文、坏字。郑玄在给《仪礼》作注时,凡遇误、衍、倒、坏之字则皆不从,而必择无误之字从之,而不论其为今文、古文,从而为后人留下了一部校勘精审、错误较少的《仪礼》,并流传至今。本文尽索《仪礼》中郑玄所不从之误、衍、倒、坏之字例而一一考辨之,以明郑玄之所以不从之由。  相似文献   

16.
汉字简化是汉字发展史上的重要现象,现代简化字即现行汉字,有许多都是直接或间接来源于历史上的简体字。敦煌碑铭写本中使用的文字简体较多,是对现行汉字追本溯源的第一手用字材料。这些简化字很好地记录和保存了汉字在这一时期简化过程中的具体状态,其中的半繁半简过渡字体尤为值得注意,这些字体多不见于字书,仅见于这些碑铭抄本,如“贤”“闢”“(门俞)”“与”等。通过研究敦煌碑铭中的简化字,可以探知当时的实际用字情况,更好地了解汉字的发展演变轨迹。  相似文献   

17.
巴蜀文字是战国时期开明王朝遗留下来的文字,音义久已失传.近年考古发现的器物上,有不下300个独体文字可供研究.考证发现,巴蜀文字常与古汉字共存,因而可用对照法加以解读,从而找到某些巴蜀文字研究的突破口.同时,对巴蜀文字的音义推测,可以分析研究巴蜀文字的构造特征.  相似文献   

18.
汉字部件的定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部件是分析汉字外部结构的非常重要的概念。汉字部件的定义,历来存有分歧。在国家语委《汉字部件规范》发布之后,学者认识已渐趋统一。但目前相关教材中,关于汉字部件的定义依然存在不一致的说法.其中有些似是而非的表述,应予纠正。部件与偏旁绝非同义词,不可混为一谈。规范包括部件在内的汉字学名词术语及其定义,才能有利于现代汉字学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叶玉森考释古文字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六种:(一)注重字形分析,特别是据偏旁考察释字;(二)注重从辞例文意考察释字;(三)注重与其他古文字的比较释字;(四)注重从甲骨文的初形溯义,通过理解古人造字意图进行释字;(五)注重从甲骨文本身的谐声系统出发,利用古音学知识释字;(六)注重分析甲骨文中的合文、析文、倒书释字。叶玉森的甲骨文研究对后来人们系统提出古文字的考释方法,产生过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传统文献注释涉及用字问题时多用“通用字”或用“同某” ,以涵盖通假字 ,古今字、异体字、会意字、形声字。由于区分欠清 ,时有引起歧义之嫌。比类参互 ,离析脉络 ,实为研习文献所必需。兹据注释材料 ,分通假字与古今字、形声字与会意字、通用字与同义字、部首与形符意符以论之 ,似于研习文献有所裨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