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除少部分产品外,美国对中国的出口增长一直比进口增长要缓慢,近年来更趋严重。美国贸易代表Rob Portman称之为“有史以来最大的贸易逆差”。美国对亚洲国家的贸易逆差持续多年,但现在逆差主要集中在中国。面对美国的责难,中国强调,产生逆差的原因一是美国自身的生产无法维持用借款所支付的高额消费;其次是贸易模式的转变。日本、韩国以及台湾地区在本土几乎只生产科技含量最高的部件,然后在中国大陆以低价格购买其他简单的部件,利用当地低廉的成本进行装配,最后把产品直接运往欧美。这种生产方式使东  相似文献   

2.
美国等国家的消费高于收入,而中国蛳肖费则低于收入,后者由此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制造商,不过,现在中国的这一发展模式遭遇挑战,近年来,美国的消费者负债累累,被迫压制花费、减少进口、增加储蓄,以此来削减巨额债务,随着美国贸易赤字的减少,中国的贸易盈余也随之缩水.中国一直期望保持8%以上的经济增长,在出口的困境中,这个国家试图以增加基本建设投资,而非以减少储蓄、增加消费来刺激经济.目前,中国的基本建设投资已接近国内生产总值的50%。没有一个国家可以长期依靠这种方式发展经济,因此中国应从根本上改变经济增长的模式,从依赖出口和基本建设转向以增加消费来发展经济.但由于以下—些结构性的原因,中国出现了高储蓄、低消费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75%中国女性控制家庭开销 今天,西方国家的消费者正在因为经济衰退而捏紧了口袋里的每一个硬币,但中国消费者正在享受花钱的快乐。根据麦肯锡公司驻上海机构的尤法尔·阿兹蒙的统计,中国的零售业从2007年-2009年,每年以25%的速度增长,这个增长速度使得中国的消费市场是当今世界各大经济体中最为健康的。目前中国市场的消费信心是自2007年以来最高的,其中,推动中国消费市场增长最重要的一个新兴力量是中国女性的消费。根据万事达信用卡公司的报告,有75%的中国妇女说她们控制着家庭的开销。  相似文献   

4.
中国能源消费急剧增长 中国正在发展成为一个原材料消费大国。尽管中国人均石油消费量仅为美国人的十分之一,但是在消费总量上,中国早已是一个重量级国家。2004年,中国石油消费量超过了日本,占世界石油总消费的10%,居世界第二位。国际能源署预测,2030年全球石油消费量将增长三分之二,而中国则将在2020年跃升为世界头号石油消费国。  相似文献   

5.
最近几年,中美两国之间物价的差异引起了很多人的关注。其中一个热门问题是:同样是在中国制造的产品,为什么在美国卖得比在中国还便宜?例如,我自己在波士顿市中心的梅西商场买了一件哥伦比亚(Columbia)牌子的羽绒服,上面明确标示“MadeinChina”(中国制造),售价是69美元,折合人民币大约470元。  相似文献   

6.
一,科学预计中国人口老龄化的基本态势和挑战的严峻性 一是从长远看,中国未来人口老龄化的根本态势是重度人口老龄化平台期和重度人口高龄化平台期。过去,我们往往把应对人口老龄化的准备目标理解为“平稳渡过人口老龄化高峰”,这种观点没有科学依据。2007年,全国老龄办发布的《中国人口老龄化发展趋势百年预测》表明,从现在到2051年,老年人口迅速增长并达到高峰,总量从现在1.53亿增长到4.37亿,占总人口的比例从现在的11.6%猛增到31.34%。  相似文献   

7.
赵忆宁 《中外书摘》2007,(12):53-56
往日本生活一段时间,只要细心观察就会发现,中日两国经济融合的程度令人难以想象:在日本餐馆就餐,筷子、瓷器很多来自中国,吃生鱼片必备的苏子叶几乎全都来自中国上海的基地,每天有几万吨苏子叶运到日本;中国制造的服装已经占到日本进口市场的16.7%。日本学校、酒店与家庭使用的家具很多来自中国。  相似文献   

8.
2007年,对于中国汽车工业来说是一个值得记住的年头,汽车自主品牌集体向中高端市场突破,以往几年的品牌积累将释放出来。可以说,2007年中国汽车自主品牌处在一个拐点上。在这样的背景下,吉利正在经历10年来最为艰难的时期。面对2007年中国汽车市场的持续高增长,其中乘用车市场的增幅高达17%,然而吉利却不升反降,全年销量仅为20万辆,仅为年初制定的30万辆销量的70%。吉利交出的答卷,着实让人失望。  相似文献   

9.
一项调查表明,上海、北京两地居民的整体家庭债务比例分别达到155%和122%,而在美国,2003年的个人平均负债比例只有115%。那么,中国式“负翁”会不会破产?在时下中国,20%人口的过度消费和80%人口的过度储蓄同时成为中国消费领域的一个事实。“负翁”们都是乐天派,过去20年的经济高增长助长了这种乐观情绪的蔓延,但是,谁能保证未来20年一定会高增长呢?贷款过度引起烦恼薛立今年30岁,现在是一家小型广告公司的老板。他是工商银行“牡丹卡”的持有者,在民生银行办理了房屋贷款,在建设银行办理了购车贷款,他的私人公司在中国农业银行开户,同时还…  相似文献   

10.
中国现当代小说不断通过翻译的方式被介绍给英语读者,走向了世界。时至今日,不断增长的英译中国小说数量和销量,和近年来国际上的屡获大奖,似乎已经证明中国现当代小说对外译介的成功,但是,在被称为"成功"的外译小说译本中,出现了对原文大幅度的更改、删减、添加。这些修改基于何种原因,不经大幅修改的译本是否能得到传播,本文将就这些问题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11.
在很多西方消费者的眼里.如果是同类产品,中国的和西方的产品价格相同或相差不多.他们就会选择西方的,因为他们印象中的中国产品不应该这么贵。确实,目前“中国制造”在国际上的形象就是低端和廉价。在高档的商场里一般很难找到“中国制造”的商品.而在中低端的批发市场中却能看到很多.特别是纺织品、鞋类.玩具等低附加值,低技术含量的产品。而且在国外  相似文献   

12.
程瑞巧 《职业时空》2008,4(9):68-68
最近几年,中国最终消费率一直处于低位水平并保持持续走低态势。2002年至2007年,我国最终消费率分别为598%、58.2%、55.5%、53.9%、51%、36.2%,消费率持续下降。目前全球的平均消费率约77%,2007年我国消费率为36%,比世界平均水平低41个百分点。在消费率一路下滑的同时,我国的投资率却持续攀升:从2002年到2007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率分别为:36.1%、40.9%、44.1%、486%、52.5%、55.7%。目前,全球平均固定资产投资率为23%,2007年我国固定资产投资率为56%,比全球平均水平高出33个百分点。一面是过热的投资,一面是冰冻的消费,中国经济这一奇特的现象,恰似“煎焦的冻鱼”。  相似文献   

13.
寇寇 《公关世界》2010,(1):28-28
一名晨练者俯身系鞋带,运动鞋上写着“中国制造,结合美国运动科技”; 一个家庭正在吃早餐,身边的冰箱上印着“中国制造,融合法国风尚”;  相似文献   

14.
“为了学好英语,老师要求我们课里课外都要讲英文。每周还有英语角,大家都用英语交流。”中国的英文教学一直在上台阶,对英文老师的选拔也越来越严格,各类英语学习班遍布大江南北,无处不在。书店里销量最好的多是英语学习资料。电脑、手机等电子科技产品,也多以英文为符号,甚至各类公共标志也都使用英文字母。  相似文献   

15.
曹远征 《科学发展》2011,(10):31-33
中国经济结构调整的外部环境正在发生变化,因此必须寄希望于通过扩大人均收入,提高消费能力,使中国市场逐步走向世界的前列。但在目前消费和出口双重疲软的情况下,中国经济仍然需要靠投资拉动增长。2011年下半年经济下行风险不是很大,物价上涨是经济增长最主要障碍,预计货币政策偏紧。  相似文献   

16.
全球著名的战略咨询公司贝恩公司发布的《2012年中国奢侈品市场研究报告》称中国消费者2012年已经超越美国成为全球奢侈品最大买家,占据全球奢侈品消费25%,美国为20%,日本紧随其后占14%。今年国庆假期,中国游客横扫英国奢侈品专柜的消息又见诸海内外媒体。  相似文献   

17.
过去三十年中国模式的核心,就是强政府、弱社会。政府职能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政府公司化,直接与民争利。经济结构以出口和政府投资、政府消费为主导,民间消费和创新无力。过去这些年,经济学的主流的确是更多地注重了效率而忽视了公平;更多地关注了经济数字的增长而忽视了能源的过度消耗以及环境的污染与破坏;更多地关注了增长而忽视了包括产权在内的各项公民权利;更多地关注了经济总量的增长而忽视了百姓的幸福冷暖。  相似文献   

18.
单位GDP能耗控制已不能解决中国的能源和环境问题。现在,煤炭消费总量控制试点出台了,但各地不同的经济结构和增长压力,仍使这一试点面临巨大问题。  相似文献   

19.
“世界中国学论坛”之“反思传统与现代” 近代以来以“西化”为内容的中国改革、革命每一次的挫折与失败,都加重了我们对传统文化的背离和批判,要求进一步西方化乃至“全盘西化”。反过来,“西化”的成功却又促成了中国在文化上对传统的认同与回归。  相似文献   

20.
我们现在有了一个新的口号,叫做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其中一个主要内容叫做经济结构的转型。在这个问题上各界似乎已经有了高度的共识,这是有点可悲也有点可笑的。中国经济究竟出了什么问题呢?根据目前流行的说法,中国的经济发展存在诸多的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问题,主要包括需求结构上内需不足,尤其是消费不足,过度依赖出口和投资,产业结构不合理,资源和能源消耗偏高,科技创新能力不强,城乡和地区发展不协调,收入分配差距扩大等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