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我们生活在被大众传播媒介包围的时代,大众传播活动时刻影响着我们的生活,作为大众传播活动主体的媒介,在大众传播活动中,对于实现其文化传播功能起着怎样的作用,而这一功能优势通过什么方式完成的,本文试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2.
网络传播与大众传播既有密切的关联,又有迥然不同的地方。本文从传播技术和手段、社会功能、媒介发展等三个角度作了系统分析,说明网络传播的整合性和创新性。网络传播既包含了大众传播的特性,又包含了人际传播、组织传播、群体传播的特点和形式。网络传播是对以往各种传播方式的汇聚融合和创新,代表了时代发展的最新科技成果,是一种崭新的传播方式。  相似文献   

3.
从组织传播到大众传播:普法传播的路径选择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我国当前普法模式或机制难以应对和满足新的普法形势要求。大众传播是普法传播的发展之路。普法传播应充分发挥大众传媒普法主渠道的作用,将大众传媒纳入普法制度化、规范化的轨道,建立普法主管部门与大众传媒及社会各界“合力”的普法机制。  相似文献   

4.
刘君 《北方论丛》2007,(2):54-56
手机媒介的普及,不仅对社会的生产关系、信息资源和技术等重新分配颇具影响,也涉及原有传播格局的重构及社会话语权力的争夺,进而削弱了大众传媒的垄断地位。为了应对传播媒介多元化格局,应积极改进传播管理政策、提高新闻媒介职业责任感,并大力推动媒介素养教育。  相似文献   

5.
以电视为代表的大众传媒是广告传播的主要渠道,也是大众选择产品信息的主要渠道。当社会进入信息和网络时代,新媒体的不断增加使广告传播的大众媒体效应逐渐被削弱,尤其是房地产这种大宗商品,仅靠大众传媒的单向式传播是很难奏效的,而伴随现代技术产生的双向互动的沟通形式则成为房地产广告传播的首选。房地产从大众传播到小众传播是营销模式转变的结果,也是信息传播渠道多样化、个性化的结果。  相似文献   

6.
当代大众传播对文学传播的影响主要表现在文学传播要素的变化上:作家明星化、读者受众化、作品商品化。这种变化与当代社会对多元信息的需求、中国当代大众传播“洗牌”的特定阶段、大众传媒技术的工具理性与文学的感性体验的冲突有关。  相似文献   

7.
新中国成立以来,国家通过组织传播策略,依靠文件、开会、口号和广播等路径,将国家意志传递到乡村,从而第一次真正实现了国家对乡村社会的治理.改革开放以后,随着电视等大众媒体的普及,大众传播已经成为国家整合乡村社会、开展乡村治理的主要策略.相对于组织传播而言,大众传播是一种“软性”治理策略,并且建构了国家、基层政府与农民之间的“三角”关系,容易形成乡村社会博弈力量的均衡,有利于趋向乡村善治.  相似文献   

8.
第一张在伊美军虐待伊拉克战俘的照片公布于世,全世界为之哗然,再次验证大众传播进入了一个读图时代。当我们终日沉溺于图像的诱惑之中,在视觉欣赏的背后,是否也隐藏着某种值得警醒的危机呢?图像是否有“颠覆”文字的可能性?人们是否感受到“读图时代”一股华而不实的浮夸气息?面对着种种隐患,我们如何应付?解读读图时代的大众传播,自然会有一番领悟。  相似文献   

9.
19世纪70—90年代,国人早期商业报刊的兴起,未尽然是感应了中国资本主义发达的时运,却在相当程度上因应了洋务强国的思想浪潮。随后,维新思潮推动中国民族报业攀上了第一个高峰。没有任何一个典型事例比维新运动中国人报刊的起伏跌宕更能说明社会思潮之于媒介兴衰的重大影响力了。而清末最后十年,启蒙、革命思潮则带来了白话报刊之崛起及口语传播的复兴。透过清末社会改革运动中的媒介嬗变,可以清晰地看到,作为一种重要的推进力量,传播媒介与时代思潮相扶相长,社会思潮有时甚至可以促使传播媒介跨越客观社会环境和物质条件的制约,急速跃进。  相似文献   

10.
媒体方言传播的文化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继娅 《云梦学刊》2009,30(4):154-156
方言被广播、电视等媒介较广泛地传播运用.具有语言传承的文化层面的积极意义。但作为大众传播的节目形态,面临文化产业化,大众传媒必须注意方言节目在受众“接近性”、传播有效信息、以及弘扬民族优秀文化传统上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11.
当代媒介文化视野下的地域文化传播与话语建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域文化所包含的以社会礼俗、方言俚语、生活形态等为特征的文化独立意识,在数字化传播面前逐渐丧失以往的本真面貌,不能不说是数字革命的所谓进化对地域文化的一种比较直接的伤害和破坏.地域文化话语的建构是对地域文化精神的一种修复与再现,是在遵从每个历史时期不同的主流价值观念的基础上,在消除地域文化偏见与文化歧视的前提下,为凸显地域文化的核心精神内涵而进行的现实塑造与自我塑造.  相似文献   

12.
伴随《百家讲坛》的热播,争议之声渐起,这与它后期的市场定位密切相关。由于栏目目标受众定位为"初中生",必然降低其学术标准,因此遭到学者的批判。之所以出现异议,主要是批评者的学术期待和《百家讲坛》栏目的市场性质错位等原因所致。  相似文献   

13.
在当今国际形势变化动荡,我国经济发展处于关键阶段的情况下,作为新闻传播媒介,要把舆论引导放在首位,通过坚持党性原则,创办多样性栏目;运用新的宣传形式和方法,增强宣传效果;提高采编人员的理论修养和工作能力等,以提高舆论引导水平。  相似文献   

14.
随着互联网络的迅速发展,网络文化与网络传播在城市文化软实力中的地位日趋重要和突出。要全面挖掘和深入发挥网络在城市文化建设和城市发展中具有的功能;明确城市网络文化软实力的构成和要素指标,大力提升城市的网络文化资源力、网络文化生产力、网络文化传播力、网络文化服务力、网络文化创造力;适应网络时代对城市发展路径和发展范式转型的要求,积极推动网络媒介城市、网络文化产业集群中心、网络内容生产高度繁荣的文化名城、网络文化技术创新引领中心、网络总部基地城市等城市文化竞争力范型的战略实施。  相似文献   

15.
多伦多传播学派媒介文化理论初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陆道夫 《学术论坛》2004,(2):163-167
大众传播媒介已经越来越多地渗透到文化的深层结构中 ,使文化呈现出媒介化的特质。特别是电子媒介和网络媒介的发展 ,不仅大大拓展了文化空间和社会空间 ,而且还改变了文化的生产和消费 ,使文化资源在全球范围内得以重组和整合。以哈罗德·英尼斯、马歇尔·麦克卢汉和戴瑞克·德科柯夫三人为代表的多伦多传播学派充分认识到了这一点。他们大胆睿智而最有原创性地考察媒介与文明之间的关系 ,研究新技术和新媒介的发展对文化和社会所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壮族地区特色文化传播的媒介生态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壮族地区的特色文化禀赋富集丰厚,其内涵表现为多民族、多类型、多层次的文化相互依存.由于传统传播手段的落后,壮族地区特色文化的传播也受到一定程度的阻滞.随着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开放开发的需要,以及经济全球化的催生,壮族地区特色文化的传播在人民大众的文化滋养指向下不断推动.特别是媒体大融合的趋势,为壮族地区特色文化的传播提供了多元化的传播平台和多样化的宣传策略.  相似文献   

17.
论大众传播媒介发展的叠加与干涉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叠加与干涉是大众传播媒介新旧交替时必然经历的阶段.即在新媒介刚刚诞生,它自身的媒介逻辑、传播规律、适宜的传播对象以及稳定的受众群落都不成熟或者还根本没有成型时,此时新媒介不可避免地要受到老媒介的影响.老媒介的传播方法和技巧、传播内容、传播机制等等都会以不同的方式影响新生媒介的运作.本文把这种现象称之为媒介的干涉.随着各方面的发展,新媒介日渐成熟,它开始形成了自己独立的媒介个性和媒介逻辑,以及独特的发展轨迹,并且对老媒介形成强有力的冲击.本文将这种现象称之为媒介的叠加.世纪之吏,英特网正咄咄逼人地崛起,由于技术和机制等方面的不成熟,本文认为它目前正处在媒介发展的干涉阶段,它和传统媒介正在相互借鉴和影响.一旦独立之后,必然会对传统媒介实现更实质性的冲击.  相似文献   

18.
试论网络传播对传播理论的冲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20世纪 90年代 ,随传播科技的发展特别是网络传播的出现 ,传统的传播理论受到了冲击和挑战。表现在传播者、媒介、受众等几方面 :以线性传播研究为主的旧框架让位于以交互传播为主的新框架 ;网络传播又一次改变了传播者与传播工具之间的关系 ;网络传播从根本上改变了“受众”在传播中的地位  相似文献   

19.
詹永媛 《学术论坛》2005,(10):146-149
抗战时期,抗日根据地大众传播媒介发展虽不均衡,但具有高度政治化、大众化、英雄主义等三个明显的共同特征。它在抗日根据地民众的政治社会化过程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0.
宁夏西海固地区农村受众使用大众传播媒介情况的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宁夏西海固地区农村受众使用大众传播媒介情况的调查问卷》资料为依据,分别对西海固地区农村受众接触报纸、广播、电视媒介的状况进行了分析,得出:宁夏西海固地区的农村受众没有成为报纸、广播、电视等大众传播媒介的“稳定受众”,在政策宣传、信息服务及维护农民权益等方面,新闻媒介在西海固地区的功能发挥不容乐观,其问题的根源在于该地区的城乡新闻媒介资源分配和占有不均、当地农民文化素质不高、收入水平较低及当地自然条件恶劣对媒介自身发展有限制等,并就今后如何加强大众传播媒介在宁夏西海固农村地区的传播功能提出了几点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