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资本论》的研究对象是什么,学术界的认识不统一。多数同志认为《资本论》的研究对象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也有的同志认为是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这里谈谈我的一点粗浅看法。关于《资本论》的研究对象,我认为全书三卷的标题就已经表述得很清楚。马克思在第三卷的开头曾经指出:“在第一卷中,我们研究的是资本主义生产过程本身作为直接生产过程考察时呈现的各种现象”。接着他又说:资本的直接生产过程,“还要由流通过程来补充,而流通过程则是第二卷研究的对象。”关于第三卷,马克思说:“这一卷要揭示和说明资本  相似文献   

2.
经济过程是最基本的社会过程。马克思、恩格斯高度重视社会过程中的经济过程,把人类经济活动摆在决定其他社会活动的基础地位,并始终把社会经济活动作为过程的总体来考察。在他们的著述中,不仅社会生产过程、交换过程,流通过程等想法随处可见,而且在《资本论》第一卷第一版序言中,马克思明确宣称:“我们的观点是:社会经济形态的发展是一种自然历史过程。”早在写于1857年的《〈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中,马克思就已指出,生产、分配、交换、消费“构成一个总体的各个环节、一个统一体内部的差别”。而在《资本论》第三卷中,马克思写道:“资本主义生产过程,就整体来看,是生产过程和流通过程的统一”。马克思、恩格斯关于各种经济过程构成统一体、总体、整体即系统的有  相似文献   

3.
商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商品流通是联结生产与消费的桥梁和纽带。商品的价值要通过商品的交换来实现。没有流通,生产就会停滞;流通不畅,生产也难以扩大;流通工作搞好了,就能促进工农业的发展,活跃市场,改善人民生活。所以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把商品生产和商品流通结合在一起论述。毛主席也说:“发展生产,保障供给”。这就  相似文献   

4.
剩余价值理论是马克思“资本论”的核心,也是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上的一大贡献。马克思在分析研究了商品的生产和流通后,指出资本的增殖来源于商品价值的增殖,这一增殖是在生产领域中发生的,商品在流通领域中的流通只是为价值增殖过程作准备。商品价值增殖在生产领域中是如何产生的?马克思认为这个增殖完全是由资本构成中的可变资本,也就是劳动力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社会再生产理论与推行农业产业化的理论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农业产业化是当今世界农业和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客观趋势。借鉴和总结国内外成功经验,积极推行农业产业化,是我国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实现农业再生产可持续发展和农业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农业产业化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对马克思社会再生产理论的基本原理在农业部门的运用和体现。马克思社会再生产理论的基本原理告诉我们,社会再生产过程就是包括产品直接生产过程,到产品出卖结束的流通过程。马克思指出:“每一个社会生产过程,从经常的联系和它不断更新来看,同时也就是再生产过程。”①还指出:“不管生产过程的社会形式怎样,…  相似文献   

6.
自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农村经济有了迅速的发展,究其原因:一是落实了联产承包责任制,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这是主要的;二是进行了农业区划,改变“以粮为纲”的观点,调整农业生产结构,大力发展多种经营。去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农业正在进行两个转变,其中之一,就是耍从自给半自给经济向大规模商品经济转变,也就是从封闭式农业向开放式发展。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了进一步完善农业生产责任制,稳定土地承包关系。并着重的提出了要改变过去只抓生产不抓流通的习惯,进一步推动农村商品生产的发展,搞好商品交换。我国是一个多山的国家,山地占国土总面积的66%,而平地只占34%。在研究农村经济发展的时候,不论山区或平原,都要适应这样  相似文献   

7.
<正> 农村生产的多种经营,是从人民公社化以后提出的。是说农业生产不要单一经营,要搞多种多样的生产项目。虽说是要多,但总是有个主要的骨干的项目。农业生产从全国来说,粮食生产是最主要的骨干的项目。因而,多种经营是与粮食生产这一主业相对而讲的。是“一业为主,多种经营。”就全国来说,除粮食生产以外的各种农业生产项目都是多种经营的生产项目,而就某个地区来说,又有这个地区的主要的骨干的项目。如山东则以粮食、棉  相似文献   

8.
自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农村多种经营有了很大发展,也出现了一些新情况。当前,需要认真总结经验,坚持唯物辩证法,正确处理农村多种经营中的内外部关系,进一步在理论上和实践上,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本文就此谈点粗浅看法,求教于同志们。 正确处理农林牧副渔,特别是粮食生产和经济作物的关系,这是发展农业经济的一个首要问题,也是合理组织农业内部结构的必然要求。目前,我国粮食生产尚未过关,粮食生产的发展与否,直接关系到多种经营和整个国民经济的全局。“民以食为天”,  相似文献   

9.
<正>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七个五年计划的建议》中谈到必须遵循的基本指导原则时指出:“坚持社会总需求和总供给的基本平衡,使积累和消费保持适当的比例”。“社会总需求和总供给的基本平衡”,这是保证经济比例关系协调、社会再生产顺利发展的基本条件。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所阐明的社会再生产的现实条件,就其基本内容来说就是要阐明社会总需求和总供给的基本平衡。因此,马克思的社会再生产实现条件理论及其在我国社会主义社会再生产中的具体运用,很值得我们继续深入研究。一研究社会再生产的实现条件,首先必须弄清楚的是社会再生产的基本实现条件。社会再生产的实现,是以顺利通过社会流通过程为前提的。如果在社会流通过程中,一方面社会生产的总成果即社会总产品能够顺利卖出,  相似文献   

10.
关于《资本论》第三卷的研究对象马克思自己在本卷第一章开头有一段概括第一、二、三卷的总说明,指出:“在第一卷中,我们研究的是资本主义生产过程本身作为直接生产过程考察时呈现的各种现象,而撇开了这个过程以外的各种情况引起的一切次要影响。但是,这个直接的生产过程并没有结束资本的生活过程。在现实世界里,它还要由流通过程来补充,而流通过程则是第二卷研究的对象。……至于这个第三卷的内容,它不能是对于这个统一(指生产过程和流通过程的统一——引者)的一般的考察,相反地,这一卷要揭示和说明资本运动过程作为整体考察时所产生的各种具体形式。资本在自己的现实运动中就是以这些具体形式互相对立的,对这些具体形式来说,资本在直接  相似文献   

11.
研究社会主义货币需求理论,国内学者大都遵循马克思著名的货币流通公式.本文试图从历史的角度对货币需求函数公式的发展过程以及对我们的启示进行探讨.一、马克思的货币流通公式马克思提出的金属货币流通公式是:商品价格总额/同名货币的流通次数=执行流通手段职能的货币量.①进而,马克思又论述了纸币的流通规律,“纸币的发行限于它象征地代表金(或银)的实际流通的数量”.②如果用符号表示,按马克思的本意.可将金属货币流通公  相似文献   

12.
近几年来,张家界农村流通产业的发展对于促进该区域农民增收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也发现,农村流通产业的发展对于张家界农民增收的促进效应不明显,并且缺乏可持续性。通过深入探究其中的原因,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增强农村流通产业对张家界农民增收促进效应的同时,实现张家界农村流通产业发展过程中农民的持续增收。  相似文献   

13.
值此马克思逝世一百周年之际,我结合自己的工作实践,谈谈基本建设投资与再生产现论的关系,作为学习马克思再生产理论的体会,以纪念伟大导师马克思。 一、基本建设是社会再生产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什么是再生产?马克思下了一个完整的确切的定义,他说:“生产过程不问它的社会形式如何,总必须是连续的,要周期不断地重新通过相同各个阶段。一个社会不能停止浪费,它也同样不能停止生产。所以,每一个社会生产过程,只要是不断联系中,作为一个不断更新的流通来看,便同时是生产过程。”(《资本论》第一卷、第619页)。一个国家在一个时期中生产的物质资料总和,叫做社会总产品,它必须经过生产、分配、交换、消费四个阶段,每经过这样四个阶段,叫做社会再生产的一个周期。这个周期过去后,又必须重新继续不断地通过下一个周期。这种周而复始、永不间断的过程叫做社会再生产。 马克思的社会再生产理论的中心问题,是社会总产品的实观问题。其要害,是分析和阐  相似文献   

14.
马克思的再生产理论是阐述资本的流通过程的理论,在《资本论》第二卷中,马克思通过资本的循环与周转剖析了社会总资本实现的条件,即价值增殖过程是怎样实现的,生产是怎样扩大的,在扩大再生产过程中,物质资料又是怎样实现的。马克思的科学剖析,尽管是从资本主义生产入手的,但对人类社会生产的发展提出了必须遵循的一些基本原则,可以说是与世长存的。斯大林说:“马克思的再生产公式决不只限于反映资本主义生产的特点;它同时还包含有对于  相似文献   

15.
利润范畴在《资本论》中据有重要的地位。它是马克思整个政治经济学理论体系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它在马克思的剩余价值理论,劳动价值理论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是重要的中间环节。本文试图从以下几个方面分析利润范畴在《资本论》中的地位。 利润范畴是马克思分析社会资本总体的始点 在《资本论》第一、二卷中,马克思是以产业资本为典型展开分析的,一些经济范畴都是围绕着产业资本的运动规律而一个个展现在读者眼前的,这时,马克思抽象掉现实存在的各种具体资本形式是理论分析上所必须的。但是,作为完整的经济理论体系,仅仅停留在抽象阶段是不够的,还必须由抽象走向现实的具体,所以,在《资本论》第三卷中,马克思说:“要揭示和说明,资本运动过程作为整体考察时所产生的各种具体形式。” (第29页)马克思在进行社会资本运动的整体考察时,为什么首先从利润范畴的分析着手? 我认为,资本主义生产的总过程即社会资本总运动过程,既是生产过程,流通过程和分配过程的统一,又是各种不同形式的资本(除产业资本以外,还有商业资本,借贷资本,农业资本等)在社会再生产总过程中各种具体运动过程的统一。马克思在分析这样一个错综复杂的总体资本运动系统时,始终抓住资本是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这一实质。马克思指出,  相似文献   

16.
当前,在经济理论界的讨论中,一般认为,生产和流通是互为条件、互相作用的辩证关系,分歧是,有些同志强调生产对流通的决定作用,另一些同志强调流通对生产的决定作用,这样,就出现了所谓生产派和流通派之说。在我国社会主义商品经济条件下,流通在社会生产过程中起着怎样的作用?研究这个问题,对于提高对商品流通作用的认识,做好商品流通工作,推动商品经济发展,加快四化建设都有重要意义。 流通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流通是指生产过程和流通过程相统一的流通,狭义流通是指商品流通,也就是马克思称之为的真正的流通。我们这里着重研究的是商品流通。马克思  相似文献   

17.
就业是社会和经济生活中的重大问题。近几年来,我国从实际出发制定了有关就业的各项政策,其中包括:维持劳动力城乡结构的相对稳定,通过发展农村多种经营就地“消化”农业过剩劳动力;大力扶植和发展城镇集体所有制经济和个体经济,广开就业门路;创建各种类型的劳动服务公司,发展多种形式的职业教育,造成“不就业便就学”或“边就业边就学”的局面。实践证明,这些政策是及时的、  相似文献   

18.
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中指出:“一定的生产决定一定的消费、分配、交换和这些不同要素相互间的一定关系。当然,生产就其片面形式来说也决定于其他要素。例如,当市场扩大,即交换范围扩大时,生产的规模也就增大,生产也就分得更细。”(《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第102页)这就是说,从一定意义上来看,流通对生产也有决定作用。流通范围和渠道的扩大,可以促进商品生产的发展。流通对生产的反作用,在社会再生产的过程中表现得十分明显。首先,流通的速度直接影响着社会再生产的速度。社会再生产的总时间,包括着流通时间在内。流通时间越快,社会再生产的周期就越短。经营管理不善,流通环节多,流通时间长,就必然使社会再生产的周期延长。其次,流通反映商品供求关系,起到调节生产和需要的作用。由于消费者的需要千差万别,当某些商品生产脱离客观需要时,流通就起着检验生产的作用,调节生产和需要之间的平衡。第三,在流通中,通过购销活动,商品互相竞争,可以促进生产部门提高产品质量,改进规格型号,增加花色品种,不断地提高生产技术水平。  相似文献   

19.
所谓流通,正如马克思指出的,“是交换的一定要素或者也是从总体上看的交换。”(《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第102页)又说:“流通是以全面的交换行为和这种行为的经常更新为前提的。”(同上书,第101页)这就是说,流通既是商品和货币不断转化所形成的一种交换序列,又是一切商品交换行为的总和。  相似文献   

20.
马克思在《资本论》第2卷第三篇中分析社会总资本的再生产和流通时,运用抽象法和动态分析法,集中地考察了简单再生产和扩大再生产条件下社会总产品各个组成部分的价值补偿和实物替换的过程,科学地揭示了社会生产两大部类在运动中平衡发展的客观必然性,阐明了社会再生产运动的一般规律。马克思在这里揭示的社会生产两大部类在运动中必须平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