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启蒙文学的困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林虹 《河南社会科学》2005,13(2):126-128
新文学从一开始就是带有明确启蒙功利性及自觉工具意识的,它是作为启蒙思潮的附着物而存在的。由于启蒙运动自身的局限与危机,随着启蒙运动的逐渐落潮、历史中心行为由文化启蒙向政治革命的转移,附着于启蒙思潮之上的文学也无可避免地陷入困境。  相似文献   

2.
进入新世纪以来,当代文学遭遇的困境,主要有三个方面:文学边缘化趋势的加剧;作家价值立场的混乱;文学文体的泛化.与此同时,新世纪文学也在发生艰难的蜕变,主要表现在:先锋作家的转向;向民间文化、文史典籍、传统诗文和方言土语寻求艺术创新的文体资源和语言资源.  相似文献   

3.
不能因为经济发展而失去文学,文学须和时代共同前进。文学只有从宣传的偏向中扭转过来,回归本位,为读者提供其他艺术样式所没有的东西,并解决评论家的失语症,才有可能争取读者走出困境  相似文献   

4.
古代文学研究的困境与学术突围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20世纪80年代以来,古代文学研究与意识形态疏离,回归文学本位。随着社会及文学研究的发展,古代文学研究应有第二次回归,由纯文学的研究进入杂文学的研究,由狭义文学研究进入广义的文学或大文学的研究,提倡广谱研究,以期突破古文学的研究困境,实现学术突围。文学地理学研究方法的尝试应用,说明这种学术突围的必要性与可能性。  相似文献   

5.
河南文学困境的根源在于深厚的传统文化的积淀形成的文化意识在丧失其政治中心的保护伞后演化出的负面效应:农业文明的保守闭塞,使得河南文学乡土情结过重,文本题材和视野比较单一、封闭;创新精神弱化、缺失。因此,先进的文化是河南文学兴盛的重要依托。要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的优势,使文学回归到正常的审美判断中来;引进外来文化,丰富河南作家的创作资源和价值选择,使创作方法多元化;加强当代文化创新,使河南文学注重题材领域的开拓和艺术形式的创新,适应当下社会生活的新型审美理想。  相似文献   

6.
7.
生育、保育对抗战时期的延安有着特殊的意义。在"持久战"状态下,保持并补充人口、鼓励生育、保护儿童成为延安的一项具有长期性战略意义的政治任务。对于1940年代初延安面临的保育困境,当时的文学写作者给予了很大的关注,出现了雷加的《孩子》、尤淇的《泪》等重要作品。虽然大多数作品没能真正触及延安保育问题的根本症结,但其为延安时期的保育困境敲响了警钟,这在当时已属难能可贵。这类作品所展露出的社会批判意识及其对女性生育权利的维护意识是十分罕见的。  相似文献   

8.
左翼文学是五四新文学在20年代末及30年代新的社会历史条件下的发展.批判性的文化品格和对抗性的政治立场、底层道德立场和大众政治想象、党派功利性与新兴意识形态的建构自觉等构成了左翼文学的精神要素,其间又存在着相互排斥、矛盾的因素和逻辑.左翼文学在后来的变异就是其内在矛盾所导致的历史必然.  相似文献   

9.
提起现在的中国文坛,一个普遍的看法是“走人困境”,作品的阅读越来越局限于小圈子,失去了对公众的影响力。文坛之事即使暂时引起了公众的关注.那也是针对某些作家的行为,比如王朔为《我的千岁寒》的出版而进行的自我炒作,而并不是针对他们的作品。像这本书的实际销量就与预期差了很多。在这种情况下,只要是对文学尚存一丝热爱的人都会考虑一个问题:中国文学为何走人困境?  相似文献   

10.
《江西社会科学》2017,(10):126-133
新世纪"乡下人进城"文学敏锐地感应时代的脉动,对进入城市的"异乡人""边际人"的生命处境和身份建构表达充分关怀,同时也对现代化浪潮中乡村的命运予以深切关注。新世纪"乡下人进城"文学聚焦于"进城"的前因后果,着重围绕城市文明的弊端及乡土文明的现代转型展开叙事,拓展了传统乡土小说的外延,传达了作家的现实关注及人文关怀,但同时也存在叙事伦理偏执、创新缺失、类型化、符号化等局限。  相似文献   

11.
前人很早就关注到了文学的地域性,但多停留在感悟式体验层面上。地域文学进入理性的研究阶段始于刘师培,不过,地域文学研究在上个世纪并未受到重视,学者的研究多处在自发阶段。进入本世纪后,地域文学研究开始由自发阶段向自觉阶段转变,地域文学研究也日趋火热。但由于地域文学本身较复杂,研究起步也较晚,因而还存在诸多问题,后继研究者须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12.
郁勤 《学术探索》2007,3(1):129-132
建国初期“人民文学”文艺思想开始贯穿整个文艺界。《人民文学》作为“人民文学”的全新载体,成为新中国在文学制度重建初期的国家权威文学期刊。《人民文学》在此阶段的办刊思想、方针及创作风貌充分的呈现出鲜明的“人民文学”特征,同时它也影响着同时代其它文学期刊的办刊方针和方向。新中国文学制度构想在《人民文学》初显端倪。《人民文学》作为当时最具影响力的文学期刊,通过勘察它于此期间的办刊特色,从而为更全面、清晰地勾勒出当代文学传播史面貌打开了一个通道。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因环境污染问题引发的群体性事件频繁发生。通过剖析一些环境群体性事件的基本特点,提示人们在应对环境群体性事件所面临的困境时,如发展经济与保护环境之间的矛盾,兼顾城乡环境公平的两难,寻求公益和私益的平衡等,多方主体务必要做好沟通协调:需要政府积极发挥仲裁者引领作用,需要唤醒相关企业的社会责任意识,需要畅通民众利益表达渠道和救济渠道。  相似文献   

14.
“边缘学”特指被中国现代学主流意识排斥在外的旧体诗等旧体学和“官方”学。从史学的角度来看,中国现代学是多元共生的学,中国现代学的叙述也应该是多元共生的。“旧体诗”等旧体学、“官方”学等都是中国现代学中的一分子。在学的历史进程中,它们都曾以自身的存在和创作深刻地影响着当时的社会。对它们的“关注”,既是我们应有的史学品质,也是中国现代学叙述更客观、更准确、更本质的保证。  相似文献   

15.
16.
张法 《学术月刊》2012,(5):101-108
西方对文学的定义是:文学是虚构,是与现实不同的艺术,体现为诗歌、小说、剧本。这一定义由西方向全球扩张而成为世界性的定义;同时,又在全球化的电子主潮中让文学被边缘化了。但在全球化时代不同文化汇通中,文学实际上最能显示一个文化的特质。如何让文学走出边缘化,而把文化的特质显示出来,就成为一个重要课题。在这一点上,中国古代文化关于文学的定义具有重要的意义。中国古代资源把文学定义为语言之美。任何文体,只要有语言之美,就可以成为文学。这一定义不但让人们重新思考文学和文学的各种类型,以扩大文学的类型,而且使人们有一种新的眼光去理解文学与文化的关系。更重要的是,让文学的品质在全球化时代的各种互动中得到提升。  相似文献   

17.
把一般的史料研究与一般的审美评价汇集到一起,并不能保证文学史的个性得到充分发挥.我们应该把文学史研究与一般的文学研究和其他相关人文学科的研究区别开来,寻找属于文学史研究的独特视角和特殊对象.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我们把文学史研究概括为是对文学演化关系的认识.  相似文献   

18.
当今时代,西方公共行政的困境主要表现为失去了追求公共价值与美德的意愿和能力,从而陷入德性困境的泥淖。从公共行政的发展历史来看,西方公共行政的德性困境源于价值和经验的二元纠缠。而西方公共行政的现实困境正是这一二元纠缠的产物,无论是民主制行政还是官僚制行政都没有摆脱西方政治思想中由来已久的二元对立传统。西方公共行政要以追寻公共价值为目的,并真正地提高公民参与,这将在很大程度上为解决西方公共行政的困境找到可能的未来进路。  相似文献   

19.
中国文学传统虽然以平民文学为主流 ,但贵族文学以《楚辞》发其端 ,推动了中国文学的独立 ,提高了中国文学的审美品格。作为异端文学传统 ,在文学发展中起到了先锋文学的作用 ,与平民文学一道 ,创造了中国文学的辉煌。贵族文学是中国文学的宝贵资源 ,有助于反思中国现代文学发展的历史经验 ,提高文学的审美品格 ,以培育我国现代高雅文学  相似文献   

20.
21世纪被称作影像时代的来临,名著改编影片成为现代人接触经典最便捷的方式。但名著影片在由文本向影像改编的过程中,存在移植、注释、近似这三重方式,对文本的阐释也存在忠实原著的图解作用、补充文本的作用及对文本的创造性叛逆三重作用。区分这些作用,通过影片引介、片段分析、课堂讨论等等方式,可以帮助我们在世界文学课堂教学中更好的借用影视这一媒介来丰富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果,更好的引导学生学习并完成教学任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