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明木清初以天花藏主人为代表的小说创作,推动了才子佳人故事的发展,也引领了才子佳人小说流派的出现。天花藏主人的才子佳人小说虽然贡献很大,但在思想观念、小说体制、故事情节等方面却是在前代“才子佳人故事”的基础上发展而来。从“言情”小说这一角度来看,天花藏主人接受和发展了以往“才子佳人故事”中的“才”、“情”观念;从章回小说体制来看,他的小说接受和发展了明“中篇传奇”的特点;从情节的变化来看,他的小说对才子佳人戏曲故事中的“阻碍”情节进行了模仿和新编。同时天花藏主人才子佳人小说的变化,也是通俗文学发展与大众文化、作家独创、文艺思潮变化等因素相互交融的结果。这种小说文体的演变和题材的完善拓宽了通俗小说的发展领域和空间,直接开辟了从文言传奇到白话章回小说的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2.
才子与佳人是才子佳人小说中的主要人物形象,他们在小说中地位的重要,从这类小说由当时的“佳话”被今人冠以“才子佳人”之名这一现象即可看出端倪。鲁迅先生说,才子佳人小说所述“大率才子佳人之事,而以文雅风流缀其间,功名遇合为之主”。在这类小说中,才子与佳人是作者心目中的理想人物,他们对于婚姻,功名的追求和美好结局,是作者寄托幻想,发泄其黄粱事业的极好题材。因此,准确把握才子  相似文献   

3.
无论你是否承认,才子佳人小说其作品数量之多、参与创作人数之众、拥有读者之广泛,都清楚地向世人宣告了自身的"客观存在".然而,长期以来由于历史的原因,对才子佳人小说的研究总被学界忽视,本文试图从为才子佳人小说正名的角度切入,还才子佳人小说以本来面目,兼论学界有关才子佳人小说的成说.  相似文献   

4.
在明末清初的才子佳人小说中,才子佳人们的爱情故事实际上是封建社会下层文人的风流梦幻,但这类作品在高度理想化的同时,也明显地存在着不满现实、注重贞节、向往隐逸的思想倾向,本文拟从文化传统、社会思潮和作者的创作心态等方面入手,对这类作品中的贞节、讽世和隐逸问题进行探讨,以便比较全面深入地把握才子佳人小说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5.
《玉娇梨》和《平山冷燕》在“聚焦”叙事艺术上取得了较为突出的成果。这两部小说对“聚焦”方式的应用形式多样,而且能够交叉使用,从而达到了叙述场景生动化、人物透视多方位变化以及叙述者与读者的互动。在“聚焦者”与“聚焦对象”关系的处理上,更为注重小说人物的感知,凸显了与其他小说不同的叙事特色,也是这两部小说在明末清初被其他作者模仿并深受读者欢迎的重要原因之一,其“聚焦”叙事成果也代表了才子佳人小说在这方面取得的成就。  相似文献   

6.
作为颇具争议的鸳鸯蝴蝶派代表作家,周瘦鹃以其独特的创作笔法撑起了"才子佳人"文学的半片天.周瘦鹃的"才子佳人"小说在言情方面与鸳鸯蝴蝶派有相似之处,但又不完全相同,他的言情小说是通过"中庸"的手法,将言情与社会相融,刻画出凡俗人生的庸常爱情,并且形成了第三者"舍己成人"的模式,具有反"才子佳人"小说的倾向,其中包含着作者对都市化进程中的文化取舍,并产生意料不到的逆反效应,展现了言情外衣之下的现代性.  相似文献   

7.
颠覆传统——《儒林外史》的解构主义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儒林外史》是一部具有解构主义特征的小说,颠覆传统是吴敬梓的创作宗旨之一。他经由对丁言志、聘娘等形象的塑造,颠覆了才子佳人小说的传统;经由对张铁臂、沈琼枝等形象的塑造,颠覆了豪侠小说的传统。对传统情节模式的解构,赋予小说鲜明的写实品格,表现了作者直面人生的悲剧精神。  相似文献   

8.
颠覆传统——《儒林外史》的解构主义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儒林外史》是一部具有解构主义特征的小说,颠覆传统是吴敬梓的创作宗旨之一。他经由对丁言志、聘娘等形象的塑造,颠覆了才子佳人小说的传统;经由对张铁臂、沈琼枝等形象的塑造,颠覆了豪侠小说的传统。对传统情节模式的解构,赋予小说鲜明的写实品格,表现了作者直面人生的悲剧精神  相似文献   

9.
才子佳人小说"千部一套"、"千人一面"模式的形成,除了与作家怀才不遇借机表达理想和"心学"的影响有关,还有三方面的原因:明清之际受商业利益的驱动,一部分文人的写作开始面向市场,从而使得小说的创作呈现了批量化生产;传统通俗文化的崛起使得小说内容也真正走向了通俗化和模式化;才子佳人小说也是对当时社会现实境况的真实描写。才子佳人小说的模式是人类文化模式的一个缩影,不应过分指责。  相似文献   

10.
才子佳人小说之界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才子佳人小说是产生于明末清初的一个重要的小说流派,学界对其概念的界定尚未统一。从人物形象、情节模式、小说主旨等方面对才子佳人小说进行界定,有利于一些有争议学术问题的解决。  相似文献   

11.
明末清初才子佳人小说风行一时。这类小说在创作上呈现出明显的概念化、模式化倾向,成为历代批评家指斥的焦点。本文无意对“模式”问题继续作无意义的褒贬,转而在对才子佳人小说人物、情节模式具体剖析的基础上,从历史时代背景、民族文化传统、作家创作心态、读者审美趣味等方面探讨才子佳人小说概念化、模式化之特殊文学现象在明末清初出现的历史、文化渊源。  相似文献   

12.
出现于我国明末清初的小说《好逑传》一向被视为才子佳人小说.所谓才子佳人小说,当是描写才子佳人如何恋爱、婚姻的故事,是写才子如何为佳人的美颜所动心,然后如何热烈地追求,想方设法接近她,最后终成佳偶;写佳人又如何爱慕才子的才华、人品,如何向往着托身于他,如何地朝思暮想而无可一诉衷肠,以此终日郁郁不乐、以泪洗面,最后有情人终成眷属,云云.它是以恋爱过程为主线,中间点缀些离奇的穿插.要求自己的配偶必须才色兼备、于己钟情、不考虑对方的财产地位,是男女主人公的共  相似文献   

13.
明清之际江南一带大量涌现的才子佳人小说,其主人公之一的才子形象历来备受争议。作为我国古代小说塑造的人物形象范型,才子形象的形成基于以下诸种原因:一是与小说作者的创作心态有关;二是小说家在创作过程中汲取了历史文化传统中众多才子所展示的特定审美文化意蕴;三是小说作者对所处时代环境中才子、狂士的人格气质的充分认同。对于这种才子形象,不能仅从艺术角度作简单的否定,而应该积极探索、认识其所蕴含的特殊的文化审美价值。  相似文献   

14.
哀情小说是民初盛行一时的小说流派.其时代色彩表现为一方面具有传统文化内涵,另一方面从对时代风貌的描摹、对青年知识分子生存困惑的展现、对近代语言和西方文化知识的运用等角度凸显出新的内蕴;其叙事模式既表现为限知叙事的成功运用,也表现为对才子佳人模式的改造与"革命加恋爱"模式的产生;而细腻真实的心理描写,也成为增加其叙事魅力的手段.  相似文献   

15.
才子佳人小说是中国小说发展链条上的重要一环,它继承了<金瓶梅>开创的文人自创和人情小说的传统,是<金瓶梅>和<红楼梦>之间的中介,其历史地位不容忽视和低估.其妇女观和心理描写的艺术手法对后世小说特别是<红楼梦>有显著而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色”、“才”、“情”三者的合一,构成了才子佳人小说理想的女性观,这种理想女性观有别于前代文学。受明清时代文化氛围与社会风尚的影响,才子佳人小说“色”、“才”、“情”三者合一的理想女性观体现的是时代的呼声和个性解放的要求,有其深层的“至情人性”的人文亮色;尤其是小说赋予了女性形象新的质素———才情,在女性观上较以往文学有所超越。同时,此类小说又是从男性视角出发进行创作的,其理想女性观仍是男性话语的产物,显示了男性文人在欲望、文化、情感和道德上对理想女性的全面诉求与文化书写,女性由此再一次被异化,沦为被“凝视”的对象和“他者”。  相似文献   

17.
20世纪80年代以来,在明清才子佳人小说的研究中,学术界或盛赞其自主的婚恋观念,或肯定其对女性才情的重视。但是,倘若用社会性别理论去解读这些小说,就会发现,这些男性作者笔下的女性有关爱情婚姻的诸多观念,仍是出于“菲勒斯中心”的男性理念。于是,在男性话语统摄之下,女性成为一个没有主体的“他者”,一个“失语”的存在。小说作者们虽然在特定的时代文化氛围中极力显扬、夸饰女性“才情”,由于缺少新的思想资源作为支持体系,其理想女性观仍然未能脱出男性中心的价值关怀,充其量只不过是男性作者怀才不遇之情的一种外化,显示了男性对女性的全面凝视和文化书写。  相似文献   

18.
问世于20世纪初的“写情小说”,文本呈现出“联系古今”、“融通中外”的特点。“联系古今”表现在作品对才子佳人小说的婚姻、伦理道德观念予以继承的同时,融入了作家对当下时局、政治的关照和对新的文化背景下的婚姻问题的思考;“融通中外”则体现于小说沿用传统艺术手法的同时对西方小说艺术手法的借鉴。对传统的继承使才子佳人小说的余韵得以在写情作品中体现,新思考的融入和对西方小说艺术手法的借鉴,对传统才子佳人小说来说,则又是一种变相的解构。  相似文献   

19.
才子佳人小说作者大多是一些不得志的中下层封建文人,借乌有先生发泄其黄粱事业,抒写其牢骚抑郁之慨,是他们写作小说的主要出发点。他们用传奇手法表现想象和愿望中的理想婚姻,把有缺陷的现实完美化、理想化。他们追求小说情节的曲折离奇,从而使小说产生惊世骇俗、惊异快心的艺术效果。  相似文献   

20.
才子佳人小说的产生及其结构特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才子佳人小说的产生及其结构特点李劲松才子佳人小说是一批由明末清初文人创作的长篇章回小说,也是当时最盛行的一个小说流派。其特点,鲁迅先生的归纳甚为精辟:“至所叙述,则大率才子佳人之事,而以文雅风流缀其间,功名遇合为之主,始或乖违,终多如意,故当时或亦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