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一、科学哲学在现代哲学中的地位把科学哲学看作一个学科还是看作哲学思潮或哲学运动,那是不同的。从历史上看“科学哲学”包括这两种情况。说它是学科时,如象法哲学、政治哲学、自然哲学,指的是一个特定的哲学研究领域,并没有限定什么观点。科学哲学作为一个学科,各派哲学家,各派观点都可以来研究。科学哲学有各种各样的观点。如同哲学史上的认识论、自然哲学等学科,各派哲学家皆可研究。作为一个学科的科学哲学,有马克思主义的,也有其他学派的观点。  相似文献   

2.
哲学家的创造是由哲学家所处的时代规定的,哲学家通过研究问题来把握时代精神.就个体而言,哲学家的创造取决于他超然独立的人格、独特的气质和天赋以及包含生活阅历、科学知识和哲学训练在内的哲学积累.未来的哲学是关于全人类的世界哲学、关于人性本身的科学和关于宇宙的科学.  相似文献   

3.
哲学的解放和解放的哲学李铁映(全国人大常委会)哲学的解放,从根本上说,首先在于哲学观的解放,在于对哲学是什么问题的再思考和认识。哲学是什么?这既是一个古老的问题,又是当代哲学的前沿问题。哲学是一种思维?它所思考的问题,是一切具体科学回答之后的下一个“为什么”。它把思维本身作为自己的研究对象,是一种反思性的思维。哲学是一种知识?它并不要求人们信仰它的结论,而是帮助人们探解疑团。哲学是一种真理?它是对真理的追求和探索,但不宣示绝对真理。哲学是一种方法?它不是具体的方法,是揭示规律、探索真理、改造主客观世界的根本方法…  相似文献   

4.
<正> “一”与“多”思想是古希腊哲学家在探究世界本原的过程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它阐明了世界的多样性和统一性问题,集中体现了古代哲学家对世界的根本看法,因而它是理解古希腊哲学的钥匙。我们从各个哲学家对这一问题的不同回答中可以看到,在古希腊哲学史上存在着两条既对立又联系的螺旋式上升的思想发展曲线。其中每个哲学家都是某一曲线上的一个环节,几个著名的哲学家或学派就连成了哲学史上的一个个大小圆圈,整个古希腊哲学史就是由这些思想圆圈所组成的。本文试图以“一”与“多”的思想为核心,用哲学家思想发展的圆圈去勾画古希腊哲学史的螺旋曲线。  相似文献   

5.
如果把人类知识比作一条长河的话,那么,哲学可以说是这条长河的源头之一,它孕育了无数的知识学科。近代以来,随着社会生产力的飞速发展,各种知识学科纷纷从哲学的怀抱之中独立出去,“成家立业”。如今,作为包罗万象知识体系的哲学,作为科学之科学、凌驾于一切科学之上的哲学已不复存在了。传统的旧的哲学已走到了尽头,需要为哲学的发展寻求新的出路。那么,哲学发展之路何在?在西方,一部分哲学家主张哲学应走科学的道路,哲学应当成为科学。另一部分哲学家则认为,科学虽然为人类创造了一个繁华的世界,却并未揭示出世界的真实面貌;世界的真相还须通过人的意识去探求,于是“人学”成了哲学的热  相似文献   

6.
尼采与庄子虽然处于不同的时代,但在哲学上他们却有很大的相似之处。他们都是浪漫主义哲学家,用格言表达对于世界和人生的认识,来激发读者去认真思考和反思自身的生活;他们都是历史上彻底的怀疑主义哲学家,对各自的文化传统作出了彻底的批判,以使个人在摆脱传统束缚后去追求精神自由。  相似文献   

7.
“价值”表示人与外部世界的特殊关系以及某个对象在它对人的关系中所具有的意义。在古代和近代西方哲学界对于价值的认识大致经历了从价值与事实浑然一体到二者截然分开的过程,西方哲学家的价值观也通常具体化为对真假、善恶、美丑的探讨。把价值范畴提到哲学的高度,对价值本质进行哲学规定,这项工作是由19世纪末的西方哲学家开始的。  相似文献   

8.
<正> 一般和个别的问题,是辩证法、认识论中的一个重要问题。本文想就一般与个别这对范畴的含义和它在主客观世界中的作用谈点粗浅的看法,以求教于同志们。 (一) 在哲学史上,许多哲学家都很重视探讨一般与个别的关系问题。可是,在马克思以前的哲学家中,没有一个能对这个问题作出完全正确的回答。唯心主义哲学家从意识第一性、物质第二性的前提出发。在一般与个别的问题上,有着种种不同的看法。有的把一般规定为思想,而把任何存在着的个别实体看作是思想的体现,其典型代表是柏拉图  相似文献   

9.
维特根斯坦是 2 0世纪最伟大的哲学家之一 ,他前半生完成的著作《逻辑哲学论》成为现代哲学中逻辑实在论的最高代表 ,他后半生完成的著作《哲学研究》又将哲学的发展推进到一个更高的境界。近代艺术哲学家叔本华、尼采以及近现代生命科学家、哲学家弗洛伊德等人的思想在其人生和哲学思想中都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和发展 ,这使其哲学思想对人类有史以来所建立起的价值体系的大厦产生了巨大的冲击 ,把自叔本华、尼采以来人类价值观念的革命推向了一个新的极致。  相似文献   

10.
世界哲学图景中的马克思主义哲学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把马克思主义哲学置于世界哲学演进的总进程和总图景中予以观照,我们发现它在关注的对象上,超越了传统哲学中僵持于本原问题上的“思辨形而上学”,而转向“现实的”“感性世界”,在把握世界的方式上,它超越了古典理性主义,“新理性主义”,非理性主义,相对主义,而坚持实践基础上唯物而辨证的思考;在哲学与社会的关系,哲学的社会定位和社会功能等方面较之其他形形色色的哲学形态,它更是一种现实的哲学,时代的哲学,社会的哲学,人民群众的哲学和:“改革世界”的哲学;“马克思之后的马克思主义”一个半多世纪以来对它多元走向的理解,“发现”,阐释和推进,以及在新的世纪之交面临的境遇,既可凸现它持久不衰的科学价值和生命活力,又有助于分辨出在“坚持与发展”之路上留下的种种足迹,总体上看,说它是世界思想史,哲学史上“壮丽的日出”不是过誉,称其为“我们时代不可超越的哲学”更是事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