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藏戏与汉族戏曲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志群 《中国藏学》2006,1(1):70-79
藏戏与汉族戏曲的历史都十分悠久。本文从历史发展和社会文化精神、形式体态和文体结构、时空自由和虚拟写实、总体审美和戏剧类型与体系四个方面探讨了汉族戏曲与藏戏的异同,并就此论述了藏戏在中国戏曲中的特殊地位及贡献。  相似文献   

2.
浅谈《格萨尔》藏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格萨尔>藏戏是藏族戏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以藏戏的形式演示藏族人民喜闻乐见的<格萨尔>故事.<格萨尔>藏戏一般分为寺院藏戏(俗称"羌姆")和舞台藏戏两大流派.据我们实地调研,<格萨尔>寺院藏戏发源于四川竹庆寺,历史悠久,风格独特;而<格萨尔>舞台藏戏则兴起于上个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将<格萨尔>故事首次以戏剧形式搬上舞台的是四川省甘孜州色达县业余藏戏团.<格萨尔>藏戏艺术的发展,有力地推动了<格萨尔>史诗的广泛传播,极大地丰富了群众的文化生活.  相似文献   

3.
张雪 《民族学刊》2021,12(9):101-105, 125
传统藏戏通过悲剧性情境、悲剧意味浓烈的情节,甚至不乏通过制造矛盾冲突与推动剧情发展的各种斗争手段,营造藏戏的悲剧情境。然而由于宗教观念的影响以及独特的创作方式,传统藏戏的悲剧性却遭到不同程度的消解。传统藏戏的故事编织方式、人物佛性化的性格特征、戏剧结局方式、因过于强调故事性而忽略了场面描写和细节描写,这些都对悲剧性情境的有所消解。不同于西方戏剧中严格意义上的悲剧,传统藏戏是一种具有东方佛教底蕴的超越性悲剧。佛教开阔的生命观念及克己修忍等伦理规范,使藏戏人物以一种超脱的心境面对一切苦难和悲剧性困境。如果说西方式悲剧的抗争精神强调的是人与人、人与命运之间的抗争是建立在基督教文化语境中,那么传统藏戏则突出的是人与苦难本身的精神上抗争的藏传佛教底蕴。人物直面无尽苦难和悲剧性困境的抗争精神,使传统藏戏形成为一种独具佛教特色的超越性悲剧,同样能唤起观众强烈的情感共鸣。  相似文献   

4.
杨于卓 《民族学刊》2020,11(4):43-51, 127-128
对传统藏戏现代转型的已有研究多将其置于非遗保护、文旅融合等视域之下,探讨其传承与发展的意义与措施。本文在田野调查基础上,尝试从新的视角,即从藏戏人的知识结构梳理总结传统藏戏现代转型的成功经验,提出新时代藏戏人应同时具备地方性知识和新知识,传统藏戏的现代转型在很大程度上就是获得了新知识同时又利用了民族文化资源的藏戏人促使传统藏戏产生了新的结构,具备了新的功能。这种分析方法有助于我们以更积极的眼光看待藏戏的文化变迁,关注藏戏人怎么自发地通过组成“蜂窝”的方式,能动地去发展,而不是把它看作弱者,一直需要受到保护。只有这样,才能有效推动传统藏戏在新的历史时期的传承与发展。  相似文献   

5.
藏戏作为我国少数民族中独具风格的民族戏剧之一,它产生于藏族人民生活之中,是藏族人民喜闻乐见的一种艺术形式。从藏戏的剧本、舞蹈、唱腔、服装和面具等各方面来看,是在藏族民间歌舞,说唱艺术(“喇嘛玛尼”)和宗教仪式的酬鬼娱神等各类  相似文献   

6.
藏戏是藏族人民以歌舞形式表现文学内容的一种综合表演艺术,它是在藏族民间歌舞、说唱表演和宗教仪式、酬神醮鬼等不同艺术土壤上形成的。目前,藏戏可分为两大分支,即西藏藏戏和“安多”藏戏。  相似文献   

7.
20世纪国内藏戏研究可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1930~1970年代末,可视为国内藏戏研究的初发期;第二阶段是1980~1990年代,可视为国内藏戏研究的兴盛期.与前一阶段相比,后一阶段有关藏戏研究的文章和论著不仅在数量上有了大幅度的提高,而且在历史渊源、剧种流派划分、藏戏剧目、面具艺术、表演音乐和现状发展等研究内容方面也有了进一步的拓展和深入.总的来说,20世纪国内藏戏的研究,不仅建立了藏戏发展体系及藏戏剧种和流派体系,而且在藏戏文献资料的搜集和整理方面,也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同时也存在着藏戏剧目、美学特征、表演艺术等方面还不够深入,对藏戏传统剧目研究较多而对现代剧目涉及较少等问题.  相似文献   

8.
藏戏有1300多年历史,是中华民族历史最久远的戏剧之一,尤其深受藏族人的喜爱。藏戏唱腔高亢悠扬、优美刚健,鼓乐雄浑,演员亦歌亦舞.其独特的装饰颤音“仲古”、快板说诵及帮腔等表演形式,风格古朴粗犷.极具特点。面具,藏语称“巴”,则是藏戏艺术独有的面部化装手段。  相似文献   

9.
浅谈藏戏的群体整合功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藏戏是有深厚宗教文化底蕴的艺术 ,它通过演员和观众的互动营造一种具有宗教氛围的娱乐 ,并“净化”观众的情感 ,加深藏族同胞对本民族宗教价值观———真、善、美的认识 ,所以藏戏可界定为演员与观众间传递和接收本民族信仰、价值观、情感等称为集体意识的公共活动。本文以“八大藏戏”作为分析样本 ,用整合理论和集体意识等概念作为分析手段 ,探讨藏戏群体整合功能的可能性及表现 ,并在文末对目前影响藏戏发挥整合功能的因素进行简要的归纳。  相似文献   

10.
杨于卓 《民族学刊》2015,6(4):81-84,124-125
康巴藏戏作为藏戏的有机组成部分,随着藏戏研究和康巴文化研究的深入,以及康巴旅游、产业转型、社会发展的现实需要而日益得到重视。笔者拟对国内二十世纪三十年代至今的康巴藏戏研究作一综述,以期理清思路,更好地开展康巴藏戏相关研究及其实践。  相似文献   

11.
丹曲 《中国藏学》2017,(2):189-191
正藏戏是凝聚着藏族文化各种社会信息的艺术形式。它既蕴含了藏族历史的年轮,又折射出藏族的时尚风俗,历史悠久,自成体系,在我国民族文化宝库中有着突出的地位。《西藏藏戏形态研究》~((1))一书是西藏民族大学李宜教授和辛雷乾教授主持完成的2011年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的研究成果。该书凝聚  相似文献   

12.
觉木隆巴是觉木隆藏戏团的简称,它是阿吉拉姆藏戏历史上产生较晚的表演团体。然而,其独特的剧团经营模式和在表演艺术上精益求精的追求,使它成为阿吉拉姆藏戏史上最负盛名和最有影响力的戏团。1950年代,随着西藏历史的沧桑巨变,觉木隆藏戏团转变为西藏自治区藏剧团的雏形,从此开启了新的历史篇章。本文通过几位觉木隆巴老艺人的口述资料以及相关的文本资料,来论述觉木隆藏戏团的前世今生。  相似文献   

13.
民主改革后,我们农奴和奴隶在政治上、经济上翻了身,迫切要求做文化的主人.但当时我们乡文化生活很缺乏,逢年过节,只好到加热乡去看旧藏戏.那时,加热乡的业余藏戏队还掌握在农奴主代理人手里,只演宣扬农奴主阶级和宗教迷信的坏藏戏.针对这种情况,  相似文献   

14.
李野  吴永强 《民族学刊》2021,12(4):101-109, 122
藏戏被誉为藏文化“活化石”,分别于2006年和2009年被列入国家和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目录。近年来,随着国家大力提倡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优秀中华文化“走出去”,藏戏研究也日益成为学界关注热点。为了厘清藏戏研究现状,研究热点与趋势,本研究通过CiteSpace与VOSviewer两个主流计量可视化分析软件对国内近三十年藏戏研究成果进行较为详尽的分析,以期为进一步推动藏戏创新研究提供基础数据支撑。直观的可视化分析结果表明:目前藏戏研究处于缓慢发展阶段,但研究内容逐渐向多元化、跨学科方向发展。藏戏研究的核心作者和机构较少,且合作关系不明显。如何服务公共文化体系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是目前藏戏研究最新主题。藏戏内涵的丰富性,未来势必会吸引更多学科专家从不同视角对藏戏的传承和保护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15.
纵观人类戏剧,其轨迹大体分为两个不同的阶段:一个是宗教戏剧阶段;一个是世俗戏剧阶段。传统藏戏始终没有彻底摆脱宗教祭祀的内容,实现其完全的世俗化,而是长期停留在从宗教戏向世俗戏转化的阶段上,在形态上就表现出融宗教祭祀性与世俗娱乐性为一体的独特品格。  相似文献   

16.
作为中国第一部研究戏曲发展的系统性专著,王国维先生的《宋元戏曲史》具有极高的艺术成就。前人评其"转移一时之风气,而示来者以轨则。"全书以宋代、元代为主要分析对象,既对中国古典戏曲的脉络进行了梳理,划定了中国戏曲史的分期,又提出了一些戏曲批评的独特理论。王国维先生将中国特有的美学传统与西方的审美思想相结合,把《人间词话》中的"意境"说与西方的"悲剧"理论融入到戏曲研究中,从美学角度提出了中国古典戏剧的批评原则,提高了人们对元杂剧审美艺术价值的认识,对后世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7.
进行了一次上万里,观众达十万人次的“西行演出”。青海有人在评价这次演出时说“色达藏戏有三个特点,剧本有创意,道具有特色,演员有精神。这种自带口粮的万里演出,在藏区是罕见的”。由于色达藏戏团自身的实力,眼下已在省内外带出了十六个藏戏团。在这次“’98色...  相似文献   

18.
节目赏析“对观众而言,艺术的最高境界是感动,而感动的基础是真实。原生态之所以博得大众的认同和热爱,正是以其真实的表达感动了我们。”——中国艺术研究院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保护国家中心主任田青“对于原生态艺术,我们首先要尊重它,按照其自身的发展规律去保护与传承,而不要刻意地定义它,不要纳入固有的模式来束缚它。否则,它会失去特有的艺术魅力而变得苍白。”——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中国少数民族戏剧学会会长谭志湘蒙古草原的悠扬长调,苗族山寨的欢快踩鼓,八桂大地的嘹亮山歌……青歌赛上原生态民歌的袅袅余音犹在耳畔;它们,好似…  相似文献   

19.
藏戏     
藏戏,至今大约已有二三百年的历史。它是在五世达赖时,即清代初期,从宗教仪式中分离出来,形成独立艺术剧种的。解放前,已有十二个不同风格流派的剧团,其中六个早期旧派和四个后期新派剧团的影响很大。每年藏历七月的雪顿节(原是宗教节日,后逐渐成为藏戏节),藏剧团都从各地云集拉萨,这实际上就是大会演。藏戏本没有什么舞台布景,一般在场院、林卡中放一张桌子,上面供一个藏戏创始人汤东吉博的像,围着它就演开了。演员也没有化妆,主要是戴面具,渔夫、仙人、平民、百姓、国王、王后都  相似文献   

20.
浅谈藏传佛教与青藏高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青藏高原以独特的地理构造、绝对的海拔高度,便屹立在世界的东方,故人们用十分形象的词语来称其为“世界屋脊”,并由此而著称于全球。尤其是青藏高原以地域辽阔、资源丰富等优势,蔚然成为我们伟大祖国的一块独具魁力的宝地。长期以来,它以魔幻般的力量一直吸引着世界各国的不少世人前来探险、旅游和考察访问。但是,青藏高原由于它那特异的自然地理环境、深厚的宗教文化根基、滞后的区域社会经济和古老的人们生活方式,给国内外欲想了解青藏高原的有识之士带来几份神秘色彩,并成为一大既吸引革革学子而又十分复杂的科研对象。因此,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