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党的十二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指导方针的决议》进一步明确指出,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是党在新的历史时期伟大战略任务之一,是社会主义的重要特征,是关系社会主义兴衰成败的大事。中国共产党能否顺利地把《决议》付诸实施,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党风端正的程度如何。只有端正党风,才能更好地实现党对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领导,才能更充分地发挥广大党员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的模范作用,才能有效地抵制资本主义、封建主义腐朽思想的侵蚀,从而实现党风根本好转,进而带动社会风气的根本好转,保证社会主义  相似文献   

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思想是中国共产党三代领导集体创造性地运用马克思主义经济原理与中国实践和时代特征相结合而形成的科学思想,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是我们党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思想具有极其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只有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思想来指导我国经济建设的伟大实践,才能更好地实现我国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相似文献   

3.
多党合作制度与政治文明建设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发展和完善多党合作的政治制度是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而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度的规范化将更加有力地推动我国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发展.坚持党的领导,全面提高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能力和执政水平,充分发扬社会主义民主,是推进多党合作的前提和保障;进一步优化党际关系模式,完善政治协商、参政议政和民主监督的机制是实现多党合作的关键;加强民主党派的自身建设则是发挥多党合作制度优势的不可或缺的要素.  相似文献   

4.
处于世纪之交的当代中国,正面临着这样一个重大而又紧迫的课题:怎样在建设高度物质文明的同时,更好地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实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社会全面进步。显然,这是一个十分严峻的时代挑战。当代中国共产党人和我国各族人民有信心、有能力回应这一时代挑战。为此,我们必须站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大局的战略高度,进一步重视和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尤其是思想道德和文化建设,努力开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  相似文献   

5.
台州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实践与思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徐力钧 《浙江学刊》2007,(3):131-135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一个重要目标。而扩大基层民主是社会主义民主的基础性工作。台州基层在民主政治建设中探索创立以“民主恳谈”为主要标志的新制度、新机制,不仅在实践中极大地推动了基层民主政治的发展,而且在制度上较好地解决了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规范化、程序化、法治化问题。  相似文献   

6.
马克思主义政党执政以后,其政治要求主要地是通过领导发展经济来实现的。党的最终奋斗目标——共产主义社会制度的实现、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建设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政治任务的完成,党的自身执政地位的巩固,都依赖于党对经济建设的有效组织和正确领导。因而,党领导发展经济的能力也就成为党的执政能力的中心内容。是否解决好把马列主义同本国实际相结合,学会领导经济建设,较快地发展生产力、不断提高执政能力,使自己真正成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领导核心,决定着党和社会主义事业的盛衰兴亡。这是党的建设要解决的一个根本问题。  相似文献   

7.
创新思想政治工作 促进构建和谐社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和谐社会是我们既定的社会发展目标,思想政治工作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基础性、关键性、全程性的重要工作。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要求思想政治工作在理念、内容、方法、机制等方面进行创新性发展,以更好地实现思想政治工作对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导向、保障和动力支持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陈云同志曾经指出,进行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建设,必须同时进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而精神文明建设的关键是搞好执政党的党风。我们只有深刻了解执政党的党风问题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抓住精神文明建设的关键环节,加强党的建设,实现党风的根本好转,才能不断开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新局面。  相似文献   

9.
何强 《学术交流》2002,2(4):13-16
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走社会主义道路是历史的必然。现在和将来,不管世界风云如何变幻,我们都要在邓小平理论指导下,高举社会主义大旗,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坚定不移地走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  相似文献   

10.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它始于20世纪70年代末,主要探索和回答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理论和实际问题而逐步发展起来的。它们之间一脉相承,一以贯之。笔者认为,统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主题是"什么是社会主义的优越性、怎样体现社会主义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11.
论1949-1956年党对私人资本主义政策的意义和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49-1956年党对私人资本主义政策的制定和实施,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它丰富和发展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上的伟大创举,是新时期党关于资本主义和私营经济思想的理论先导.通过对1949-1956年党对私人资本主义政策的全面研究,可以得到很多深刻的启示(1)利用资本主义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必须长期坚持的基本国策;(2)在为私营经济提供广阔发展空间的同时,应加强管理;(3)国有企业和私营企业的竞争应该是一种有利于各自发展的良性竞争.  相似文献   

12.
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新中国成立60年来取得的伟大成就集中到一点,就是我们党成功地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我们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的特性,总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的模式特点,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越走越宽广。  相似文献   

13.
审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大众化的基本经验,改革开放的成功实践给我们提供了最好的答案:要从群众的实践要求出发,而不是从经典文本出发;坚持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情观;在总结发展经验教训的基础上不断解放思想,用创新的理论引领党和群众一道前进;加强党风政风建设,增强理论体系的亲和力;重视宣传教育,更重视用实践说话;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引领群众前进的方向;运用大众化的语言表达形式,强化人民群众的心理认同;坚持以人为本,坚持人民利益至上的价值目标。深入研究这个问题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探索推动科学发展观深入人心的实践路径。  相似文献   

14.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以邓小平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社会主义处于低潮、马克思主义受到挑战的国际大背景下,领导中国走上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在新的国情和实践基础上,把马克思主义推向前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对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其基本理论特征是:坚持马克思主义实事求是精髓论,坚持与时俱进,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开放性,坚持以人为本,实现了革命逻辑向建设逻辑的转换,在新的实践基础上对马克思主义作出了突破性发展。  相似文献   

15.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和中国实际与当今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是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上的社会主义,是改革开放的社会主义,是资本和市场存在并发挥重要作用的社会主义,是在共产党领导下利用资本主义来进行现代化建设的社会主义。随着历史条件的变化,马克思恩格斯当年提出的科学社会主义理想面临诸多挑战,应对这些挑战,破解当代人类发展的历史之谜,是中国马克思主义者的历史责任。  相似文献   

16.
"Popular sovereignty in our country," we read in the Theses of the Central Committee of the CPSU, Fifty Years of the Great October Socialist Revolution, "is expressed above all in the soviets - representative bodies combining the features of state and civic organizations." The guidance given the soviets by the Communist Party is a vital factor in the Soviet system. This factor reflects the fundamental qualities of the political organization of socialist society. The entire course of the country's historical development has proved irrefutably that complete disclosure of the fundamental advantages of the Soviet organization of power and their utilization in the interests of socialism would be impossible in the absence of the leading role of the Party in the soviet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Party and the soviets in the system of socialist democracy provides the key to understanding the mechanism of popular sovereignty and reflects a fundamentally new interaction between the political leader, the state organization, and the masses of the people that is impossible under a system of exploitation. It is no accident that the apostles of anticommunism are particularly rabid in their attacks on the position of the Party in the republic of soviets, making it their primary target in their slanderous inventions and verbal attempts to subvert the principles of socialist society.  相似文献   

17.
何成学 《创新》2010,4(2):90-93
回顾我们党应对困难和成绩正反两方面的历史经验与教训,赋予我们深刻的历史启迪:重视总结经验教训是中国共产党人的优良传统;要用唯物辩证的观点正确把握困难与成绩;正确应对困难和成绩的关键在科学;取得成绩和解决问题必须紧紧围绕着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正确应对困难和成绩需要有一个正确的理论为指导,并相应地制定出正确的路线、方针和政策。  相似文献   

18.
康健 《社会工作》2008,(2):46-48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党中央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全局出发提出的一项重大任务。创建学习型社区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与途径。本文首先探讨了学习型社区的相关概念与创建学习型社区对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要性,其次以北京市宣武区天桥街道南纬路学习型社区的创建实践为例,深入探讨创建学习型社区的有关模式与施行经验。  相似文献   

19.
新中国六十年历史以十一届三中全会为界分成前后两个30年:前30年以阶级斗争为纲,搞的是革命逻辑;后30年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搞的是建设逻辑。两种逻辑前后相随,互相衔接,完整地反映了以毛泽东、邓小平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领导中国人民为社会主义奋斗的历程。总结吸取毛泽东晚年的教训,是连接两个时代的重要纽带。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们党坚持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主要缘于我们党对建国后30年经验教训的深刻总结,特别是对文革教训的科学总结。  相似文献   

20.
钟锐 《创新》2007,1(3):49-53
“不断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简称“三大规律”)的认识”是《江泽民文选》中反复强调的一个十分重要而不可忽视的创新论点。不断深化对三大规律的认识是完成党所肩负的庄严使命的客观需要,又是适应规律自身丰富、发展的内在诉求,更是马克思主义在实践中创新的必然结果。我们应当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新的实践,不断深化对三大规律的认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