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司马迁是我国西汉伟大的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创作了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人们为纪念司马迁,特地在陕西省韩城建造了一座祠庙,名为"汉太史司马祠"。祠内现存古今碑石一百余通,内容涉及司马迁的人品与人格、司马迁祠墓的历史变迁、修缮祭祀活动、历代文人墨客的诗词评价,以及《史记》相关篇章中的名言警句等,是研究司马迁、《史记》、司马迁祠庙的珍贵财富,价值甚大。  相似文献   

2.
在唐代乡村社会,居民生活总是与各种祭祀活动和神灵崇拜紧密相连.这种祭祀目的的功利性,是社会生产力低下的反映.后世乡村社会举办的祭祀活动都与这种文化积淀有深厚的渊源关系,并在某种程度上传承着这种富有农耕特色的祭祀文化.从唐代开始流行的人物信仰和行业神崇拜,都体现了农耕生活的重要性,而且,现代社会生活中依然可以追寻农耕文化存在的踪迹,成为农历节日庆典.尤其是唐代商贸、娱乐和祭祀同时开展的民间活动,对中国传统乡村集市和城镇的形成与发展具有重要的社会意义.  相似文献   

3.
罗冬阳 《求是学刊》2006,33(1):131-138
按照明代的宗教管理体制,并非所有不在国家祀典的民间信仰一概被视为淫祠。但地方官在实际的行政中往往过激,将祀典以外的神明和祭祀一概视为淫祠。明代的官方制度和禁毁淫祠活动非日常化的运动特征,都为民间信仰的存在留有空间。同时,明代国家祀典是一个开放发展的体系,不时将有影响的民间信仰纳入,扩大了该信仰在民间的影响。由于明代的国家既非依据民众的合意也非依据儒学的原理而成立,因此,代表国家意志的儒臣既要禁毁民间的淫祠,也要限制皇权的淫祀,但效力有限。  相似文献   

4.
关于社区,可以这样下定义:社区是指有地理界限的社会团体,即人们在一定地城内共同生活的组织体系,一般称之为地域团体,这个团体至少有三个要素:一、它是一个有境界的人口集团;二、它有一个或多个共同活动或服务中心;三、它的居民具有地缘的感觉或某些集团意识和行为。任何社区都是有组织的,都可称为社会关系的一个体系.这种组织或体系,依其在空间的分布和安排状态可称区位结构,就其各部分的关系而言是一个区位体系。人类  相似文献   

5.
当代社区的两种空间:地域与社会网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福平  黎熙元 《社会》2008,28(5):41-57
在西方社区理论的发展过程中,存在着 “社区失落论”、“社区继存论”和“社区解放论”三种不同观点。而这三种观点的核心实际上是讨论了社区的地域与社会网络的关系问题,更进一步说,是讨论地域性的亲密关系如何发生变迁的。本文试图从当代社区的实际形态出发,通过对三种观点的补充和发展,对于社区的两种空间——地域与社会网络之间的内在关系进行阐释,从而提出一个实现其二者如何在社区空间内实现系统性互动的理论框架。  相似文献   

6.
《史记》多有言及“不绝”的文字。《史记》所谓“不绝”,可以从史学史的视角思考中华文明数千年持久发展、长期连续不中断特点的历史缘由。考察、理解司马迁有关“不绝”的表述和说明中华文明之所以连续不中断,探寻其中的相关历史文化信息,可以发现汉代杰出史学家就宗亲关系、祠祀礼俗、文化权威、道德精神及艺术传统等方面的重要提示均值得重视。  相似文献   

7.
<正>黄河河水的涨落影响着中国先民的生产和生活,人们对黄河的感情非常复杂,既依赖黄河提供的诸多便利进行农业生产,又畏惧黄河河水泛滥带来的灾难。在现实因素、万物有灵观念与阴阳五行说等思想因素的共同作用下,先秦及秦汉时期的统治者非常重视对黄河河神的祭祀。从殷商到汉代,祭祀河神的活动逐渐规范化和制度化,对河神的祭祀规格、祭祀用品、祭祀时间和地点等逐渐有了详细的规定,形成了一套相当完备的河神祭祀制度。  相似文献   

8.
鄂东南地区聚族而居的村落形态既受当地山区丘陵自然环境的影响,更是自宋以后,特别是明清以来外来移民不断迁入定居、繁衍的结果。而且移入先后的不同导致村落形成和扩散方式的差异,进而在一定区域内形成一姓数村、团状聚居和一娃一村,分散聚居等多种聚居模式。这种家族式聚居的村落形态为宗族的组织化管理提供了有利的生存土壤。来自江西等宗法文化较浓厚地区移民的迁入,以及不同族群为着生存空间的竞争,导致鄂东南地区在清代前期进入普遍的移民家族的组织化和制度化进程。以宗祠——支祠——家祠为层级的祠堂建筑格局与家族聚居区——自然村落——单个家庭的聚落形态相对应,体现出建筑格局与家族结构在某种程度上的契合。其中与自然村落相关联的支祠(鄂东南称之为祖堂、宗屋、公屋)更是构成所在村落的公共空间,并成为族人祭祀、娱乐、教育、生产等公共生活的核心,地理空间与血缘家族空间的重叠、建筑的象征功能与宗法组织的实际运作共同维系着清代以来鄂东南地区以家族为特征的乡村生产、生活秩序。  相似文献   

9.
社会资本特征无一不与特定地区的历史、传统和文化相关联,如果仅从价值观和信念的角度来定义.则可以用"文化特征"一词来替代社会资本的历史与传统内涵.社区社会资本的内涵外化为社区的文化特征,并直接影响着社区自组织对其治理模式的选择;社区文化特征,可以用"内部组合一外部反应"、"稳定控制一灵活适应"这两个成对的价值,划分出四个象限,分别对应社区文化资本的四种特质,即相容性、适应性、一致性和协作性,并分别对应四种社区类型,即自治型社区、合作型社区、控制型社区和引领型社区.社区文化特征是制约社区治理模式选择的首要因素.  相似文献   

10.
邹子楠 《学术交流》2012,(Z1):115-116
春节是中国传统年俗中最盛大的节日,它的历史可以追溯殷商时期年头岁尾的祭神祭祖活动。在春节期间,人们通常要举行各种活动以除旧布新、迎禧接福、祈求丰年。然而随着科技发展带来的社会生活的变迁,如今节日的意义逐渐被淡化。从1983年中央电视台春节联  相似文献   

11.
贺霞旭 《社会》2019,39(2):85-106
本文基于2014年中国劳动力动态调查数据,探讨社区内部空间结构差异对街邻关系的影响,构建了三类社区空间结构:社区社会空间结构、社区物理空间结构和社区生态空间结构。研究发现,社区社会空间指标中社区职业异质性水平越高,街邻关系越差;社区中本地人口比例越高,社区居民的平均社会组织活动参与率越高,街邻关系就越好;居民参与成为人口异质性负效应的补偿效应。社区物理空间指标中隔离性设施(如楼宇门禁)和社区生态空间指标中失调型生态环境污染均会降低街邻关系水平;绿地覆盖率越高,街邻关系就越好。因此,在社区整合重塑中,降低居住区环境污染程度,建设友好型的社区生态环境,积极鼓励和促进居民参加不同类型的社会组织活动,是提升居民街邻关系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2.
社区建设,从宏观上看,是促进经济与社会的持续协调发展;从微观上看,是人的发展问题。因此以人为本的思想成为社区建设坚持的原则。人要在社区的管理层面上,在人与人的关系层面上,在整个社区的空间上,实现需求,展现个性,体现价值,完善发展自我。为此,社区成员的参与度成为评价社区质量最重要的参数。欲使这个参数达到最大值,须做到六个加强:一是加强党的领导。在党的领导下,依法发挥政府对社区建设的主导、指导作用,最大限度地发挥社区成员在社区建设中的主体作用,形成主导与主体间的双边活动,以及主体内部成员间的多边活动…  相似文献   

13.
尽管新制度主义的不同流派对制度、观念、主体以及它们之间关系的看法存在差异,但他们都认为制度变迁的动力产生于制度变迁主体的预期.理性制度主义的最新成果认为,这是主体学习的结果,个体在竞争压力下、在实践的学习活动中可以产生对新制度的构想,而历史制度主义则认为这是历史的制度和观念作用于主体的结果.就制度变迁的特性而言,差异性与同构性是制度变迁的基本形式,也是一对矛盾统一体,在差异性的基础上观察同构性和在同构性的基础上观察差异性是判定制度变迁的有效方法.制度变迁与政治发展是交织在一起的,从政治发展的角度来解读制度变迁可以丰富我们对这一理论的认识.  相似文献   

14.
社区走向阶层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21世纪是城市化世纪、据专家预测,到2010年,我国城镇人口将达63亿,城市化水平将达45%;2030年,城币化水平将达到55%;2050年将达到ed叽,也就是说,下一世纪将以城市生活为主要的生活形式。因此,研究城市社区的变迁具有重要的意义。那么我国城市社区的类型将向什么趋势发展呢?我们知道,目前,中国城市社区还是一种自然型社区占主导地位的状况。这里的自然型社区是相对阶层型社区而言的,即在社区内部居民的阶层组成异质性相当高,在社区间阶层的同质性高,而阶层型社区则在社区内部阶层的同质性高,社区间阶层异质怀高。笔者认为,…  相似文献   

15.
罗金寿 《社科纵横》2009,24(5):81-83
《死刑的文化史》是一部独特而有份量的讨论死刑的作品,作者探寻了人类死刑的历史。认为死刑产生的温床是人类社会的禁忌体系。死刑的需求根植于人类深层的社会心理,是集体罪恶感和整个社会的焦虑的暴发。死刑从以血还血的复仇、活人祭祀演化而来,经过数千年的变迁,衍生出千种形式,其本质仍然是活人祭祀,死刑并不是为了正义。本文循着死刑的历史而展开。对《死刑的文化史》一书进行评论。  相似文献   

16.
恒山钟灵,物产殷充,密合仙家服饵之需,故早在汉代,这一地区即有修道者活动。逮及东晋,恒山屡屡出现在上清仙真传记中,但此时北岳更多的只是作为南渡前已有仙道传统的遗存而进入上清文献中,上清派并没有在创立之初即播布恒山地区。相较而言,北方天师道与恒山的关系更为密切,北岳祠的建立和祭祀皆有天师道道士参与,由此更具道教色彩。直至唐代,自玄宗朝至懿宗朝,不少高道驻泊恒山,与朝廷联系紧密,推动了道教在恒山地区的发展。这一时期,北岳真君庙随时代变迁亦经历由盛而衰的过程,而北岳真君到唐末更转为太极真人徐来勒并出现世俗化倾向。  相似文献   

17.
赵克生 《求是学刊》2006,33(2):126-131
明代生祠主要为地方官员、抚按及平定地方动乱的军事将领而建,正德、嘉靖以后逐渐普遍化。加速生祠普遍化的社会因素主要包括各地的赋役改革、地方动乱、宦官专权等。明代生祠符合儒家祭祀礼仪,虽是地方的自为,仍然属于国家倡导的儒教信仰体系,具有“精英主义和无神论的特征”,能够在伦理的层面上影响人们。同时,生祠亦有其社会弊端,尤其是当生祠成为官员“德泽在民”的象征时,生祠也就可能成为官员邀誉于民的方式。在这种情势之下,生祠糜财累民,自然沦为一种古代的“腐败工程”。  相似文献   

18.
社会转型引发对社区建设的迫切要求。从社会层面看 ,社会转型和体制转轨将使政府、单位和家庭的相关或部分生活职能剥离或外移给社区 ;从个人层面看 ,城市的无业人口、流动人口及老年人口暂时或日趋增多将给社区建设提出越来越多、越来越高的要求 ;社会性、地域性和生活性是社区建设的基本特征 ,也是社区建设与政权建设等其他组织建设相区别的重要标志。(刘祖云 ,《社会转型期城市社区建设的理论探讨》 ,《武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第3期。)社会分层不单是一种社会事实 ,而且还是一种心理事实。社会分层不但可以通过社会指…  相似文献   

19.
社区是国家结构最基础层面的社会单元,也是国家体制的重要载体。加强社区管理,搞好社区工作,可以提高居民生活质量、文化素质,维护国家发展、社会稳定。“社会管理既是对整个社会(国家或行政区域)的管理,也可以是对经济领域、政治领域、社会生活领域和思想领域人的活动的管理。狭义的社会管理是对经济领域之外的社会领域而言的,其着眼点是社会秩序。  相似文献   

20.
《学问》2010,(3)
"闯关东"与"走西口"是对清代从中国内地向西北部与东北边疆长久移民活动的整体概括。从中国历代王朝的历史进程来考察,可以说,这一移民活动,生动地展现出内地与边疆互动与一体的历史变迁。研究这一社会问题的发生、发展及其社会意义,对于现实与未来的社会发展都具有重大的认识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