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阿琪 《金色年华》2010,(6):19-19
20世纪八十年代初,香港女作家林燕妮、亦舒,分别给金庸主编的《明报》写专栏。每日一篇,很是辛苦。写了一年。续约的时候,林燕妮跑到金庸那里要求涨稿酬。金庸不同意,说:“你那么爱花钱,给你再多也是全花光的,不给!”过了几天,  相似文献   

2.
不要问有多少人知道金庸,要问天下华人有谁不知道金庸。昔日,有井水处就有柳永的词;如今,有华人处即有金庸的小说。看多了金庸小说中的刀光剑影,很多人想当然地认为,这位“武林至尊”肯定是一位不苟言笑的严肃人物,有一副不怒白威的颜容,令人望之不免噤若寒蝉。其实,金庸生性活泼,平易近人,是老幼咸宜的良师益友。  相似文献   

3.
金盆洗手后的“大侠”金庸文张继新忽一日,金庸“跳过两幢房屋、一片森林后就不知踪影”了──金庸一生,纵横于文学、新闻和政治三大江湖,横刀立马,一被人尊称为大侠。然而,金庸在江湖上的行踪,却是令人捉摸不定的。继宣布不再撰写武侠小说以后,他又退出了一生惨淡...  相似文献   

4.
查太觉得,丈夫金庸“就像个小孩子”。奥运会时,老夫妻看比赛,看到跳水发挥不好的,金庸马上说,他跳得比对方好。查太表示质疑:“你懂怎么跳水么?”  相似文献   

5.
金庸塑造了无数的英雄好汉,有一个男人却让天下男人最是羡慕,那就是韦小宝。  相似文献   

6.
金庸家风     
正考察金庸的家风,我们可以更深地理解一个千百年传承的家族的特别之处。金庸喜论政治。他的政治评论大胆、政治观察细微、政治预言精准。但跟中国发生了切身关系,家族中谨慎的一面就会发挥作用。1951年,金庸的父亲被当地政府镇压。金庸在武侠小说里,写了很多身负杀父之仇的少年成长的故事,从隐忍到为家门争光,都有家族往事的影子。1981年,内地希望他做两岸的"传话人"。他因此能够到内地访问,拜见邓小平。  相似文献   

7.
金庸原名查良镛,他与古龙,梁羽生并称为中国武侠小说三大宗师,金庸阅历丰富,知识渊博,文思敏捷,眼光独到。他继承古典武侠小说之精华,开创了形式独特、情节曲折、描写细腻且深具人性和豪情侠义的新派武侠小说先河。80年代以后,金庸小说开始风靡全国,读者无不为其曲折的情节,英雄的故事所吸引。然而在这背后却隐藏着一种救济天下,忠君爱国的大爱精神,这是金庸小说的原动力也是所谓狭义的最终目标,本文试图从人道主义的高度剖析金庸武侠的内涵,回归武侠本来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南风 《老年世界》2013,(11):36-36
现已年过古稀的金庸先生依旧是那样潇洒自如,风度翩翩,是因为他保持了一份顺应自然的心态。他说:“可以说《天龙八部》表达了我对人生的部分看法。我们中国人认为,虽然死不可避免,但生时应该过得好好的,应该去帮助别人,心平气和的,讲究中庸之道。”  相似文献   

9.
爷爷九十九     
晓岚 《老年世界》2006,(24):19-19
我老公的爷爷,今年99岁了。 现在社会上都在研究长寿的秘诀。我回忆,从嫁到老王家起,这些年里,爷爷是否遵循了一二三点、ABCD什么的。结果我发现。爷爷有点像金庸小说里的武林高人,行的是:无招胜有招。  相似文献   

10.
<正>金庸父亲查枢卿有两任妻子,第一任妻子生下五子两女,金庸是老二。7个同胞手足中,目前,在世的还有3人,金庸长居香港,妹妹查良琇住在杭州临安,三弟查良浩则在上海。从小就崇拜祖父查良琇比金庸小1岁,从她记事起,家里不管是谁,  相似文献   

11.
不论你是多么伟大,不论你的知识是多么丰富,你都会有许多未知的领域。活到老,学到老,改变到老—这便是一代文学大师金庸对待“知”与“不知”的态度。  相似文献   

12.
20世纪80年代金庸武侠小说进入大陆以来,“江湖”成为热门话题,甚至成为使用极为频繁一个词汇。本来不登大雅之堂的江湖,凭借着金庸对它理想化、文人士大夫化,又借助荧屏的张扬,而畅行于老式和新式的学子仕女之间。一时间,仿佛是处处江湖、事事江湖。但什么是“江湖”,它的确切的内涵是什么,却是不十分清晰的。  相似文献   

13.
武侠小说作为中国近代文学史非常重要的一部分,曾在中国文坛风靡一时。而以金庸武侠为代表的新武侠小说异军突起,更是上世纪后半叶中国文学的辉煌一笔。金庸作品有着深厚的文化内涵、包罗万象的人文情景以及新颖独特的故事人物设计。从"新"字切入,以"新"的角度来解读金庸的新武侠小说,从而以金庸作品的人物之新来看新武侠小说。  相似文献   

14.
《现代妇女》2005,(9):56-56
金庸——“爱情永恒”的谎言金庸的爱情故事都是抚慰成年人疲惫灵魂的童话。不论讲武侠,还是讲爱情,金庸都是个童话作家。所以当万念俱灰的杨过在十六年后跳下碧水寒潭,走进别梦依稀的茅屋,对镜感叹时光易逝,华发易生的时候,一只纤纤玉手搭上他的肩头:“不是你老了,是我的过儿长大了。”读到这里,小龙女的那只手搭在了多少读者的心头,在一瞬间,我们都会相信“爱情永恒”的谎言。罗大佑——爱情最高档的品牌他的歌是爱情最高档的品牌。在他的情歌里,我们听到的不是深爱的倾诉,而是至爱的箴言,真爱的经典。从《闪亮的日子》到《滚滚红尘》,从…  相似文献   

15.
《中外书摘》2014,(5):20-22
查济民与金庸同属一个祖宗,出生在浙江海宁的龙山脚下。虽然查济民比金庸年长10岁,论辈分,查济民是金庸的祖父辈。不过,两人见面时常以“查老”“小查”互称,亲情之中更多的是异地相逢的乡情和友谊。  相似文献   

16.
金庸作为武侠小说这一"项目"的"奥运冠军",其超凡的功力在于他通过浪漫叙事构造的侠谱。金庸小说作为一种经典感。  相似文献   

17.
全庸英雄童话美“凡是有华人的地方,凡是有唐人街的地方,就有金庸小说。”用这句话来形容他的影响力并不为过。金庸把鲜明的现代意识寓于古雅、准确、简洁的语言之中,一洗传统通俗小说的晦涩、荒诞神怪、陈词滥调的颓势。金庸小说引人入胜的故事情节、  相似文献   

18.
刘姿含 《老年世界》2013,(11):23-23
很多人都很喜欢金庸笔下的周伯通,他不但有一身高超的武艺,更有着一颗孩子般的心,是一个不折不扣的老顽童。好多老年人认为,为老不尊会让年轻人笑话。但是,老顽童并不单指爱玩,更多的是包括心理上的快乐。  相似文献   

19.
正金庸迷进了新华社1984年出生的六神磊磊,真名王晓磊,江西人。之所以取这个奇怪网名,他觉得挺无辜:"我这人特招蚊子,一到夏天就喜欢在身上涂满花露水,惹得家人和同事都抗议,以至于他们干脆用花露水牌子,给我起了这么个提神的外号。"王晓磊捧读金庸,始于初中时期。有一次王晓磊在英语老师家里补课,同学拿着一本《神雕侠侣》看得如痴如醉,好奇之余他也跟着看了,从此一发不可收拾地迷上了金庸的书。  相似文献   

20.
四、香港传奇闻一个偶然的机会,侯希贵发迹了,成了富翁、社会名人。1991年,他定居香港。定居香港后,侯希贵表演过几手特异功能,立刻引起香港同胞的注意。香港著名记者阿乐(王世瑜)跟踪采访,在港九报刊连续报道。他在《东方新地》的专栏中写道:在金庸家里,我们首次看到了他的异能表演,大家为之目瞪口呆,拍掌叫绝。在场的朋友有金庸夫妇、陈帼仪、林燕妮、周润发夫妇、吴孟达、杜琪峰导演等十来个人。侯希贵看过发仔主演的《赌神》,指定要见发仔,说是他的影迷,我临急好不容易才把发仔找出来了。侯希贵首先表演“真正赌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