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李友梅  汪丹 《学术月刊》2012,(7):156-160
○李老师,您求学与治学的经历是随着改革开放的历程而展开的,起初您学习的是语言,但后来为什么转向社会学这个学科?您时常对学生说是"误打误撞"进来的,那当时是一个什么情况呢?●我的求学经历确实与时代变迁交织在一起。现在想来,我经历了几次人生选择,最终有幸以社会学为毕生事业,也是一种缘分。1973年,我作为外语  相似文献   

2.
土地是分析中国社会变革难以绕开的变量.对中国农民而言,土地既是一个复杂的话题,也是一个永恒的话题.从中国农民深厚的乡土情结入手,深刻剖析农民对土地的特殊情感和复杂关系,力求将这种关系放在改革开放的大背景中进行考察,可从中梳理农民对土地价值认识的基本过程,并对未来农民土地观变迁的历史趋势进行分析与展望.  相似文献   

3.
最近几年,谈论自由主义的文章和书籍不少,不过很多都是从政治理论的视角来阐述的。钱满素的《美国自由主义的历史变迁》一书则从历史的视角切入,通过美国的具体历史实践来考察自由主义的确立和成长过程,为人们更深入地理解自由主义提供了一份鲜活的标本。  相似文献   

4.
在长篇小说《龙伞》中,作家王立纯执行了一个同构题材下文学创作意义的拆解和个性化处理模式,一方面娴熟地掌控着来自民间和主流意识的题材因素,继续突出小说本身的现实创作意义,另一方面,又大胆地把这样一个严肃、深刻、宏大的创业主题放诸民间,以“小传统”和“村社生活”的自然生态为呈现语境,展现出人类原始的生命力紧紧拥抱生命本身的过程,并寄放了一份浓重的乡音乡情。  相似文献   

5.
孙丽萍 《晋阳学刊》2011,(5):136-137
时代呼唤有新思想、有真知灼见的作品。山西何以失去曾经的重要地位?我相信这是每一个山西人和在山西工作学习的诸多英杰贤达经常思考的一个重要问题,而要回答这个问题,难度的确很大很大。  相似文献   

6.
汉唐历史发展的原动力虽来自社会,国家往往直接间接地顺应甚至屈从社会的要求,但国家并非简单、直接地跟随社会亦步亦趋,而是以各种形式,将发端于社会领域的经济、文化现象,盛行于民间的依附关系,崛起于草野的社会势力,整合到统一的政治秩序之中。汉唐历史变迁中社会与国家关系及其变动的基本特征,可以社会的国家化概之。  相似文献   

7.
灵均 《西域研究》2014,(3):128-131
正新疆历史一直是中国历史、中国民族历史以及中国边疆史地研究的重要内容,而新疆的现实问题,近些年来持续受到国内外学界的关注,成为当下学界研究的热点之一。为了认真总结、研究历史上各族人民开发建设大西北的经验和教训,认识、解决在西部大开发的新形势下出现的新问题,王欣教授将其二十多年来以新疆为中心的民族历史文化研究的阶段性成果进行总结,编辑  相似文献   

8.
刘老师,您好!很多学者都知道您原来是搞哲学的,后来转向了社会学。您为什么要从哲学转向社会学呢?一定会遇到很多困难吧? .确如您所言,1981一1995年,我一直从事哲学专业的学习、教学和科研。在前后十五年的时间里,我对哲学产生了十分浓厚的兴趣,阅读了很多中外哲学家的代表作,尽管有些书读得并不一定很深人,但对柏拉  相似文献   

9.
张志永 《河北学刊》2012,32(1):254-255
张伟良教授的新著《在历史深处解读历史——中国共产党建党90周年学术随笔》(以下简称《随笔》),读后令人耳目一新。全书分为建党篇、人物篇、毛泽东研究篇、考证及专题研究综述篇,涵盖了他治党史以来  相似文献   

10.
重视史学是李达学术思想的一大特色。李达认为史学是各门学科的基础,他说:“历史很重要,是一切科学的基础,是社会科学的中心一环”①。虽然李达主要不是历史学家,但作为在中国传播马克思主义的先驱者之一,他为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的创立和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其史学思想对中国史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一、李达的历史理论及其对中国史学的影响在中国早期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中,有三李(李大钊、李达、李汉俊)并称之说。三李的学说各有特色。李大钊主要宣传了唯物史观。李汉俊以宣传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说见长,李达则以科学社会主义为…  相似文献   

11.
美国学者德里克的《革命与历史》一书,突破以往的著述格局,从学术史高度对发生于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社会史论战进行了深入、细致的探究,就旧问题提出了若干新见解,是海外研究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的权威之作。此书提供的有益启示主要表现在以下两点:一是要跳脱意识形态话语,注重挖掘马克思主义史学的学术内涵,并将评论克制在学术层面上;二是要在问题意识的引导下把握马克思主义史学,从描述转向分析。如果这部作品能够引起足够重视,它的问世可能成为国内马克思主义史学研究出现转机的前奏。  相似文献   

12.
2010年,《中国社会科学》(1980年1月创刊)迎来创刊30周年华诞。30年来,《中国社会科学》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努力成为深刻反映学术前沿、时代精神和中国经验的权威阵地,推动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繁荣发展的高端平台,展示中华民族具有世界历史意义的当代智慧的重要窗口。30年来,《中国社会科学》不断推出新人新作,团结了一大批学界同仁,成为当代中国培养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学术带头人的摇篮。为纪念《中国社会科学》创刊30周年,本刊编辑部以《中国社会科学》与当代中国学术成长为主题,组织了这组专题文章。其中,复旦大学哲学学院俞吾金教授结合自己的专业背景和治学经历,回顾并反思了《中国社会科学》在创造性地推进马克思哲学研究中所起的重要作用,并希望这份中国学术界最有创造性的、顶尖的理论刊物,在当代中国学术的繁荣发展中做出更大的贡献。武汉大学校长顾海良教授探讨了现代社会开展跨学科研究的必要性及其路径,希望《中国社会科学》能在中国人文社会科学的跨学科研究方面做出新的探索。香港中文大学政治与公共行政系王绍光教授梳理了中国政治学发展的30年历程,认为中国政治学在经过取经、效仿、自觉三个阶段以后,应向本土化阶段跨一大步。希望《中国社会...  相似文献   

13.
20世纪60年代中期,上海一个文痞的一篇<评新编历史剧〈海瑞罢官〉>,竟然导致在960万平方公里的神州大地引发了一场翻天覆地的"文革"运动.这场地震般的"文革"运动连同它的余震,前前后后折腾了整整十年.那么,人们不禁要问:被海瑞这位中国历史上罕见的大清官强谏的嘉靖皇帝,他到底是个何样的封建帝王呢?  相似文献   

14.
传统的文学研究的终端成果大都只是纸面文章和书籍,具体到地域文学研究,一般只是研究作家作品、社团流派,研究成果基本也还是文章和书籍。这样的研究自有其价值,但就服务于当下的城市文化建设而言,这种形态又必须进行调整或转型。本文以天津文学研究为例,通过具体的个案剖析,提出应当从历史社会学的视野来调整我们的文学研究,以便使它更好地服务于当下的城市文化建设。  相似文献   

15.
《十七条协议》与西藏社会的历史变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十七条协议>的签订,粉碎了帝国主义分裂中国的阴谋,永远结束了帝国主义统治西藏的历史,实现了祖国的统一;<十七条协议>规定了西藏社会改革的方向和途径,提出了西藏发展经济、文化、教育,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历史任务,成为西藏社会发展的划时代的丰碑,促进了西藏社会的历史发展.  相似文献   

16.
自《禹贡》的时代起,人们就已经开始关注自西汉以后称作“黄河”的重要水系与文明进程的关系了。因“河”的作用形成并由“河”滋养的“太原”、“大陆”、“大野”,是中华文明初期发育的基地。“河”的问题解决了,则禹“告厥成功”。据说“四海会同,六府孔修,庶土交正,底慎财赋,  相似文献   

17.
《无须资本家打造资本主义》一书的问世向世人展现了一条通往资本主义的另类道路.更为重要的是,其中提出了关于转型研究的新规划——新古典社会学.与古典社会学力图解释资本主义如何在封建主义的废墟上被建构不同,新古典社会学的理论关注点主要是共产主义衰落之后的社会转型.社会现实基础的异同决定了两者历史缘起的不同;而理论目标的差异则决定了两者理论进路的大相径庭.那么,新古典社会学这一理论范式能否如其所预期的那样,对20世纪90年代之后世界范围内出现的新变化做出正确的判断和解释,并取代古典社会学日益式微的理论地位,将是我们接下来必须深入探索的一个重要理论课题.  相似文献   

18.
十多年前,我在《中原文化圈与20世纪河南文学》(《中国现代、当代文学研究》2002年第4期)一文中,谈了自己对乡土文学研究的粗浅看法,认为对苦难的抗争与对中原文化的反思,构成了20世纪河南文学的两大创作母题。“苦难制造了愚昧,愚昧又恶性循环地加重了苦难”,几代中原人“决心结束苦难命运的果敢行动,构成了中原文化重获新生的精神支柱和雄厚基础。”中原作家创作中文化反思力度的不断强化,让我对创作前景充满着期待与憧憬。  相似文献   

19.
段金录 《学术探索》2002,(6):135-137
木基元先生所著《云南历史文化名城研究》一书 ,深入揭示了云南各历史文化名城的面貌 ,是云南民族文化大省建设中的创新之作 ,对于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学的形成与发展将产生积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20.
杨乾 《东南学术》2008,(2):164-168
<制度变迁中的行动者>是一个由法学家所写的历史文本,但"由法入史"的角度带来方法和表达角度的创新时,却在历史哲学的常识中犯下了法学家的错误.历史充满了偶然性,苏力用法学家的规范性思维试图将历史剧本化,用历史决定论的观点来分析梁祝悲剧的必然性.然而,这种事后叙述的故事化手法却难以被严肃的历史科学所接受,历史决定论的危险早已被自由主义思想所揭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