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泉州是东南沿海的历史文化名城,"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宋元时期的"东方第一大港".泉州地区宗教文化现象既与泉州的地理环境、经济状况与历史背景有关,也同闽南文化的复合性与开放性密不可分,由此形成泉州宗教文化的多元性、移民性、民间性与外向传播性等特征,由此对泉州地区社会民众的文化生活与精神生活均产生了深刻和久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在泉州这样一个多种宗教相并存的城市,回族祠堂建筑有其特殊的审美文化特性。回族祠堂建筑是泉州传统血缘、宗教、地域文化的一种表现形式。文化的传承性要求我们在展望泉州回族祠堂建筑保护的同时,也应该对祠堂建筑的当今价值进行探讨。现以侨乡泉州的回族祠堂建筑为研究对象,通过实地考察从历史考证的角度对泉州回族祠堂建筑的典型——丁氏回族祠堂——的审美文化进行美学特征探讨,并对其当代意义和保护与开发提出见解。  相似文献   

3.
泉州丰富多彩的地方文化是泉州主要的旅游文化资源,被称为音乐活化石的"南音"、独具特色的舟船文化、多元的宗教文化是其最典型的代表。在文化翻译观的指导下,利用英语作为媒介把泉州独特的文化推向世界是泉州文化翻译的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4.
泉州获得中国首个"东亚文化之都"称号,迎来了建设"东亚文化之都"发展文化旅游业的新机遇。泉州发展文化旅游业的优势是文化旅游资源数量多门类丰富;弱势是文化资源静态展示多于开发利用,缺乏参与性和体验感;机遇来自实施文化强国战略和泉州在"东亚文化之都"终审会上的承诺;挑战在于泉州旅游区位优势将慢慢失去。泉州建设文化旅游强市打造"东亚文化之都"的路径,是选择"社区文化旅游一体化发展"模式,实施"古城-古港-新区-全域联动"发展规划,全方位调动社区居民广泛参与,打造"东亚文化之都"旅游目的地,提高泉州知名度,壮大文化旅游业。  相似文献   

5.
泉州木偶造型是闽南文化的一个重要载体,有着多元的宗教文化背景及伦理教化功能。泉州木偶造型文化有着兼收并蓄的特点,是闽南地域文化的缩影。就风格而言,泉州木偶造型不受形式局限,可随意塑造,强调艺术的意象化特征。江加走创作的木偶为泉州木偶造型的经典。泉州木偶不仅满足了人们的审美娱乐需求,也为闽南文化的传播与发展做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6.
主持人语:中国宗教文学的研究已经走过了近百年的历程并取得了不俗的成绩,但是这个不俗的成绩主要体现在"宗教与文学"这个层面上,中国宗教文学自身的演变轨迹和本质特征并没有得到很好地呈现,中国宗教文学文献的整理甚至还处在起步阶段。这其中固然有社会、政治、文化、文学等层面的原因,但其根本原因在于中国宗教文学研究没有建立起自身的理论话语,甚至连"宗教文学"、"佛教文  相似文献   

7.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的宗教工作不断取得新成就,经过多年不断的探索和总结,已经形成了一整套关于宗教问题的理论观点和方针政策。比较以往的宗教政策,本届宗教工作会议的主要精神应该集中在"一个引导""两个化"以及"五大宗教关系"上,即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必须坚持宗教法治化的中国化、宗教工作的法治化与积极协调五大宗教关系。特别是在"积极引导"层面则集中体现为对中国宗教法治化方向的"中国文化引导"等新思想、新方针与新实践。  相似文献   

8.
人类社会的文化活动实质是人生命状态的外显形式,是人类与自然环境以及人类之间互动关系的总和;交流、融合、相互吸纳是文化得以延续的基本方式。泉州宗教和俗信石刻是泉州作为“世界宗教大花园”极为重要的实物证据,它在精神层面上深刻体现出“和谐互融,多元并存”的文化价值取向,这对当今我们构建“和谐社会”以及“和谐世界”的理论与实践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9.
泉州是举世闻名的文化古城,著名侨乡,宗教圣地,人文荟萃,古人盛赞它“山川之美,为东南之最”,是“市井十洲人”的都会。不久前,中国国民经济管理研究会华东管理学会在泉州举行年会,探讨了利用“侨、优、特”发展乡镇企业的“泉州模式”。作者出于对侨乡的热爱,三年来曾八次到该地区进行访问、考察。本文着重就“泉州模式”的经济特点及其意义谈谈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0.
在我们时下进行的文化重建中,必须特别注意宗教的问题。首先要正确认识宗教在传统文化中的位置,看到以佛教、道教等为内容的宗教因素构成了传统文化的重要内涵。其次,要正确认识马克思、恩格斯的一系列关于宗教批判的论述,因为只有当理论上认识清楚以后,才能科学地分析宗教问题,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使社会主义中国的新文化体系中也有宗教的正常位置。第三,宗教作为一种文化形态,在中国呈现出种种复杂的局面,所以在文化重建过程中必须遵循"积极引导"的思想,充分发挥其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1.
西方宗教理论下中国宗教研究的困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代以来,中国知识分子一直努力使用西方观念、理论来诠释中国传统文化与信仰,于是在理解中国宗教方面就无法避免地出现了各种问题和困扰。首先是宗教研究的基本词汇和概念问题。中国学者不仅接受了"宗教"等西学词汇和概念,而且在以西方的"宗教"视角来分析中国社会时,竭力靠近西方人对宗教的界定。其次是近代以来中国学者基本上都是以西方宗教价值观来看待和评价宗教在中国之存在,很多自远古以来形成的中国人世界观和共享性精神遗产都无法进入学术讨论的范畴之中,由此带来的问题是中国宗教的主体性解释难以确立、中国宗教研究理论难有突破。因此,摆脱对西方理论的过于依赖已成为中国宗教研究必须突破的瓶颈。  相似文献   

12.
《红楼梦》翻译与民族文化传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学名著的译介是民族文化传播的重要方式之一。译介名著《红楼梦》时,中国译者杨宪益和英国译者霍克斯受各自文化的立场、地位和态度的影响,分别采用了韦努蒂所提出的"异化"和"归化"策略,使得其中的宗教、民俗、地域等中国民族文化有着不同的命运。中国翻译工作者应以传播中国传统文化为己任,侧重于便于传播中国文化的"异化"策略。  相似文献   

13.
中国传统宗法性宗教、本土道教以及产生于明清二代的民间宗教构成中国传统宗教的内容。中国传统宗教形式多样,历史久远。"敬天法祖"的天神崇拜和祖先崇拜是中国传统宗法性宗教的核心。道教和民间宗教是中国自己创立的作为社会形态的教派宗教。中国传统宗教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形成了多神崇拜及其互融、宗教信仰的政治化、入世情怀和天(神)合德等诸多特点,而这些特点对中国传统文化重社会人生的价值取向和重天人合一的思维方式以及深层的民族心理结构都产生了重大而又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2008年11月出版的张茂泽著<中国思想文化十八讲>通过考察中国古代宗教中理性与信仰的互动历史过程,指出中国古代宗教中有一条"信仰理性化"的宗教进路,在对"信仰理性化"的发展历程、内涵特征、社会基础、学理依据、现实价值等问题深入探讨的基础上提出了许多原创性论断和可行性建议.  相似文献   

15.
中国传统宗法性宗教、本土道教以及产生于明清二代的民间宗教构成中国传统宗教的内容。中国传统宗教形式多样,历史久远。"敬天法祖"的天神崇拜和祖先崇拜是中国传统宗法性宗教的核心。道教和民间宗教是中国自己创立的作为社会形态的教派宗教。中国传统宗教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形成了多神崇拜及其互融、宗教信仰的政治化、入世情怀和天(神)合德等诸多特点,而这些特点对中国传统文化重社会人生的价值取向和重天人合一的思维方式以及深层的民族心理结构都产生了重大而又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进程中,遵照改革与开放的总方针,泉州市许多有识之士依据本地区的侨、台、商、文(包括各种宗教文化)、山、水诸特点,尤其是伊斯兰史迹人文优势,提出把“振兴海上丝绸之路”作为泉州以及福建发展社会经济的战略目标之一。它的任务是增进与港、澳、台地区,东南亚以及西亚、北非各国的友好往来和经济文化合作,加快泉州以及我省发展外向型经济的步伐,促进台湾回归祖国和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为了论证这一设想,有必要对泉州伊斯兰教的历史和现状作一番  相似文献   

17.
中国当代少数民族小说中存在着一种特殊的叙事现象,对此"宗教文化叙事"其实比"中国的魔幻现实主义叙事"之类的命名更为合适。"宗教文化叙事"出现的原因主要有二:一方面,它与少数民族作家普遍受到本民族宗教文化的影响有关。另一方面,它也与少数民族作家对本民族文化(比如宗教)的认同有关。"宗教文化叙事"的发现还有着叙事学上的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18.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宗教信仰问题日益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中国学术界对宗教问题也给予了特别的关注。对本土宗教发展的忧虑、对外来宗教的排拒,在很多学术文章中都能发现这种情绪。东西方宗教具有不同的社会地位,在社会心理与文化认知基础、发展历程与传播方式、思想意识和价值追求等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异,东西方宗教文化的不可替代性及其互补性与融合性,说明"和而不同"是其最终的发展结果和最高的境界。  相似文献   

19.
城市品牌和企业品牌一样,可以通过有针对性的塑造和开发,使其成为一种无形的资产,发挥其对城市发展的应有效用。通过对泉州海外交通历史脉络与海丝精神内涵的梳理,和对泉州建设城市品牌的优势、机遇以及存在的问题和原因的分析,提出在国家推动"一带一路"建设的背景下,泉州城市品牌建设应当通过加强海丝文化的阐释与表现研究,制定海丝文化发展规划,创建海丝文化产业政策环境,以及制定海丝文化品牌建设效果测评反馈机制等一系列措施,将海丝文化塑造为泉州独具特色的城市品牌,从而把泉州建设成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门户城市,积极融入国家"一带一路"的建设大局。  相似文献   

20.
2013年8月21日至22日,由广州市宗教文化交流会、广州大学联合主办的"广州新型城市化发展与宗教文化建设论坛"在广州市广东迎宾馆召开。论坛就广州加强宗教文化建设与新型城市化发展、弘扬优秀宗教文化与构建和谐社会、推动宗教文化建设与创新宗教事务管理、深入宗教文化研究与宗教文化资料整理保护等方面作了较为全面而深入的研讨,既彰显了广州宗教文化的历史地位和特色,也揭示了在新型城市化背景下广州宗教领域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并提出了解决这些新情况和新问题的新路径和新方法,对推动广州宗教文化建设,助力广州新型城市化发展具有重要的启迪意义和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