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江西社会科学》2015,(12):244-246
继承与创新是艺术领域中最重要的研究课题之一,是艺术家们面临的重大挑战。我国现代民族声乐艺术既继承了中华民族的声乐传统,又借鉴了西洋美声演唱艺术技巧,最终形成了立足本民族并具有包容开放特性的声乐演唱种类,开创了我国民族声乐艺术发展的新局面,是我国现代音乐工作者为世界音乐发展所作出的突出贡献。  相似文献   

2.
浅谈如何继承和发扬民族艺术传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世纪来临 ,艺术理论导向的日趋规范化、特定艺术氛围的形成、艺术市场的日趋成熟为艺术的发展带来了新契机。随着社会科技的飞速发展、地域封闭的逐渐消失 ,各民族、各地区的相互交流日益频繁 ,艺术语言的国际化趋势日益明显。“创新”成为2 1世纪的主题 ,也是新世纪继承和发扬民族艺术传统的主题。这一主题也是连接中华民族艺术传统的链条。新世纪的艺术家如何肩负起历史的责任和使命 ,创造性地继承与发扬民族艺术传统 ,使中华民族的民族艺术傲然屹立于世界艺术之林 ,是值得关注的焦点问题。新世纪的艺术家如果没有民族自信心 ,是很难有…  相似文献   

3.
文化是人类存在的一种共同标志.艺术是文化的精神花朵,它依托民族文化的深厚背景形成了自己极其独特的美学理论、表现形式和艺术风格.各个国家和民族的艺术总是以自己鲜明的民族特征使世界的文化多姿多彩,气象万千.但在人类文明的变迁发展过程中,各民族的艺术文化又是在不断接触交流中,相互影响变化而益形丰富.  相似文献   

4.
李群 《学术探索》2012,(3):183-185
民族声乐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形态而存在,其发展和社会变革、社会文化等密切相关。在近代发展历程中,我国社会产生了颠覆性变化,推动了民族声乐艺术的进步与发展。同时,我国民族声乐艺术具有自身独特规律,在继承中进步发展、在借鉴中开拓创新,实现民族与世界的完美结合,是声乐艺术发展的根本目标。本文沿着民族声乐艺术的发展轨迹,对民族声乐的走向进行分析与阐述。  相似文献   

5.
李群 《学术探索》2012,(4):73-75
民族声乐作为·种子t会意识形态而存在.其发展和社会变革、社会文化等密切相关。在近代发展历程中.我国社会产生了颠覆性变化,推动了民族声乐艺术的进步与发展同时,我国民族声乐艺术具有自身独特规律.在继承中进步发展、在借鉴中开拓创新,实现民族与世界的完美结合,是声乐艺术发展的根本[]标本文沿着民族声乐艺术的发展轨迹.对民族声乐的走向进行分析与阐述、  相似文献   

6.
时代呼唤环境文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克明 《人文杂志》2002,(3):110-113
生态环境问题是人类共同关注的时代主题 ,环境文学已成为世界文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国 ,生态环境问题异常突出 ,时代呼唤环境文学 ,但是由于受民族文化心理的规约与斗争哲学的影响 ,环境文学发展迟缓。发展环境文学 ,作家要有高度的艺术自觉 ,提高作品的艺术品位 ,批评家要为环境文学营造良好的艺术环境  相似文献   

7.
马克思和黑格尔关于“世界历史”范畴的规定有多方面的近似点,如都用“世界历史”来表示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统一性及其共同基础,都用“世界历史”来表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给人类带来的巨大变化等,这说明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理论与黑格尔的世界历史理论之间存在着继承关系。但是马克思对黑格尔世界历史理论中的“西方中心论”倾向进行了批判,这又说明前者对后者是一种批判继承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主持人语     
<正>气候传播作为一种社会传播活动,既是解决气候变化问题的不可缺少的一种舆论方式,也是人们在应对气候变化过程中可以借助的一种无以替代的传播手段。气候传播所涉及的也不仅仅是环境传播问题,而是范围更大的发展传播问题,与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紧密联系,"发展"包括了社会发展、民族发展、国家发展、世界发展、人类发展。正是站在这一高度才形成了气候变化需要全球共治的国际社会的共识与诉求,才有了让全世界愿意共同遵行、落实和推动的"巴黎协定"。2016年马拉喀什  相似文献   

9.
十九世纪四十年代,人类思想史上发生了一个划时代的伟大变革,那就是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一百多年来,由马克思和恩格斯共同创立的无产阶级的科学理论,照亮了人类解放的道路。世界风云变幻,人间饱经沧桑,世界无产阶级、被压迫民族和人民,为争取人类进步的斗争在不断前进。研究马克思主义创始人的思想形成、发展的全过程,对于当今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如何继承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实践他们的伟大理论,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最近,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的《马克思恩格斯思  相似文献   

10.
文学艺术与信息传播是源头与支流的关系,现代传播是文学发展与进化的自然结果,传播媒介的内容、类型、形式、写作方法与文学创作关系紧密.文学艺术与信息传播活动都是人类选择的完善人格、愉悦身心的方式,现代媒介的信息传播多是通过文学叙事方法和修辞手段对人们的精神世界产生影响.文学艺术的发展与现代传播的兴起在价值观念、审美情感诉求上具有一致性,与民族国家的本土性、民族性及族群发展紧密相关,是一个国家民族特性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11.
李祖胜 《云梦学刊》2002,23(2):81-82
音乐的意境美一直是二胡艺术追求的一种民族性审美特征。二胡艺术的意境美,主要表现为演奏的舒缓和音色的空幽。  相似文献   

12.
武侠电影文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章海晨 《学术探索》2012,(10):121-124
武侠电影作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奇葩,几十年的发展形成了鲜明与浓艳的文化精髓与特色。如今全球大放异彩的中国武侠电影更是将中国文化与扣人心弦的故事结合起来,利用炫目的视觉光影吸引了全世界的关注。本文通过对黄飞鸿系列电影以及近十年经典武侠电影的分析,阐述了电影背后所表现出来的应时代而生的电影文化。  相似文献   

13.
包豪斯运动是近现代艺术史上的一次具有创造性的革命。它所追求的艺术与技术的再统一的目标,不但为其后的造型艺术发展提供了一条崭新的思路,极大地改变了现代的生活模式,也影响到包括音乐在内的、以提供精神产品为目的的抽象艺术。探索包豪斯运动为现代音乐所带来的巨大变革,将有利于我们重新认识并审视西方现代音乐的发展与变革。同时,寻找包豪斯精神与现代音乐精神之间的内在联系与影响,也是深具思想和艺术价值的。  相似文献   

14.
许海 《阴山学刊》2010,(5):46-49,112
虽然诗歌和音乐具有很多相通之处,但在艺术根源、幻象性质、语言运用、符号载体、内在品质这些方面分别存在梦境与醉境、空间与时间、理性与感性、能指与所指、诗歌与诗意的重要区别,并因此具有不同的艺术性质。分析这些区别对于从空间和时间两个维度理解艺术的本源,拓展艺术原理,把握艺术趋向音乐的根本原因具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5.
西晋故事体歌诗与后代说唱文学之关系考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怀荣 《文史哲》2005,(2):58-65
我国表演艺术的发展,在汉代就已产生了以音乐伴唱演述故事的相和曲、横吹曲和杂曲歌,同时还出现了以讲说和唱诵故事为主的俗赋,以及将歌、乐、舞等多种艺术形式融为一体、表演故事的歌舞艺术雏形。西晋时期出现的一批故事体歌诗,正是汉代表演艺术进一步发展的结果,这些歌诗或歌咏正史中史实,或敷衍民间故事,或为前代表现历史题材的歌诗的改写,均为历史题材,具有一定的情节,并与音乐或歌舞密切相关。其所歌咏的历史故事和人物,成为后来说唱文学的常见题材;其集故事性与表演性为一体的特点,也被后者所继承。因此,西晋故事体歌诗不仅对说唱文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也是说唱文学的重要源头。对它在文学史上的意义,有必要进行重新的认识。  相似文献   

16.
董芳 《阴山学刊》2007,20(1):55-57
任何事物都有一个发生和发展的过程,民歌演唱艺术也不例外。新时期,在学习和借鉴西方声乐艺术中有用的东西,创造发展我国歌唱艺术时,要继承和发扬本民族的优秀民歌演唱艺术传统,不断完善发展我国的民歌演唱艺术。  相似文献   

17.
文化多元化是当前世界发展的时代特征,多元文化对传统美术教育产生了巨大冲击。文章通过对多元文化时代特点的分析,阐述了当前世界多元文化背景下的美术教育现状及最新理念。在此基础上对中国多元文化的自身特点进行分析总结,对美术教育如何适应多元文化的时代发展提出了新的理念及建设性的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18.
王俊 《云梦学刊》2006,27(6):121-124
"原生态唱法"正日渐成为中国当代乐坛上的一支强劲之旅,其主体多为少数民族,不但展现了中华民族声乐艺术的根源纯美和多姿多彩,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民族民间音乐的发生、发展规律.高校专业音乐教育工作者只有立足于艺术的本真,转变观念,主动适应并融会于这一艺术潮流,在学术的流变过程中永葆活力,才能更好地体现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相似文献   

19.
音乐通过什么途径反映现实,学术界至今众说纷纭。探索音乐反映现实的途径较其他艺术更为困难。这是由音乐反映现实的领域的特殊性和它采用的物质材料的非直观性决定的。音乐反映现实的物质材料是声音.音乐反映现实的领域是活生生的生活状态.途径则是它对源于客观事物的内心世界所产生的感受动态自身、进行灵活自由的刻画,经音响再现的第二次创造,塑造出赋予演奏家个性的音乐形象。音乐反映现实的方法由于不受概念和具体可见形体的局限,因此音乐反映现实的方式较其他艺术更为自由和灵活。  相似文献   

20.
欧美艺术史家对中国美术史的跨语境研究已经构成中国美术史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当我们借鉴这些成果时,又必须洞悉艺术史跨语境研究时所具有的不适应性。本文从语言和文化背景功能的角度分析了欧美艺术史家研究中国美术史遭遇的困境以及他们为了克服这些困难而在阅读原著、关注画作本身等方面所作的努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