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党中央决定,从今年起把全党工作的着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全党工作重点的转移,对我们高等学校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我们的工作和思想,必须更好地适应这一要求,来一个大的转变、大的提高。  相似文献   

2.
《学术研究》一九七九年第二期,曾以《理论工作要把重点转移到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上来》为题,发表本刊编辑部文章,坚决响应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关于把全党工作的着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的号召,阐述了三中全会精神对理论学术工作的重大指导意义,特别是要把理论学术工作的着重点转移到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上来的问题。从三中全会到十二大的召开,经过了几年的艰巨努力,我们党已经在指导思想上完成了拨乱反正的艰巨任务,在各条战线的实际工作中取得了拨乱反正的重大胜利,实现了历史性的伟大转变,提出了全面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的伟大任务,并把发展科学(包括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确定为战略重点之一。  相似文献   

3.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决定从今年起把全党工作的着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这是一个历史性的伟大转变。党中央制定这一战略决策的理论依据,就是用唯物史观科学地分析了我国社会发展的历史和现状,从而做出了引导我国革命和建设继续前进的结论。这是以华主席为首的党中央运用唯物史观指导新长征取得的重大胜利。(一) 唯物史观的社会基本矛盾学说是我党提出工作重点转移的理论根据。革命就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因此,现在必须把全党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  相似文献   

4.
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决定:全党工作的着重点从一九七九年起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这是一个带有全局性的伟大的战略转移。我们应该怎样认识这一历史性的转变?它在无产阶级革命的历史进程中处于什么地位?需要我们认真思索,作出科学说明。把全党的工作着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这是无产阶级革命胜利后的社会主义国家,怎样看待经济建设的一个原则问题。在这个问题上,马克思主义和修正主义存在着根本分歧。林彪、“四人帮’,推行一条极左的反革命修正主义路线,一贯反对现代化,反  相似文献   

5.
在全党把工作重点转移到现代化经济建设上来以后,党中央曾多次郑重提出:我们在建设高度物质文明的同时,一定要努力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最近十二大报告里也明确指出:全党要“下定决心,保证尽一切努力,同时进行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建设,使我们的社会主义事业永葆革命的青春和活力。”“同时进行”就是“两个文明一起抓”的思想,这既是对我国整个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内容和目标的科学概括,又是建设社会主义强国的根本大计。其意义是非常深远的。  相似文献   

6.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向全党发出了新的进军令,从今年起,全党的工作重点要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这是一个伟大的转折。为了很好完成这个伟大的转折,全党都要学经济、学科学、学管理。本文想围绕什么叫管理现代化,管理工作为什么要现代化,开展管理现代化中的问题,谈四点意见。  相似文献   

7.
解放思想,活跃理论研究,这是毛泽东同志的一贯教导,也是贯彻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精神,实现新时期理论宣传工作根本任务的重要关键。三中全会决定,从今年起将全党工作的着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这是一个历史性的根本转变。党的工作重点的转移,就是要集中全党和全国人民的力量,同心同德,鼓足干劲,全力以赴,为加快四个现代化而努力奋斗。从今以后,只要不发  相似文献   

8.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决定,从今年起,把全党工作的着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这是全党工作指导上的战略性转移。要了解这个战略决策的客观依据,就必须研究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运动规律,分析它在当前的突出表现。这对于我们提高执行三中全会重大战略决策的自觉性,有着十分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决定,从一九七九年起,把全党工作的着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五届人大二次会议上又明确地宣布,从一九七九年起集中三年的时间,认真搞好国民经济的调整、改革、整顿、提高,把国民经济逐步纳入持久的按比例的高速度发展的轨道。并指出,这是我们把工作着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实现四个现代化的第一个战役,必须努力打好。  相似文献   

10.
从今年起,全党工作的着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这是我们党和国家二十多年来想实现而没有能够顺利实现的历史性的转变。为实现全党工作重点的转移,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公报中强调.要坚决实行按经济规律办事,重视价值规律的作用。早在二十年前,毛泽东同志就作出价值规律“是一个伟大的学校”的科学论断。经过我国二十多年来经济建设几起几落的正反两个方面经验的比较,特别是经过党内两条路线斗争实践的检验,这  相似文献   

11.
党中央根据我国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客观规律的要求和全国人民的意愿,确定了全党全国的工作着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提出了在本世纪内把我国建设成为农业、工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现代化的强国是我们的主要任务。实现四个现代化的关键是科学技术的现代化。因此,以马克思主义哲学为指导,加速我国科学技术的发展,是全党、全国人民当前的一项迫切任务。  相似文献   

12.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全党的工作重点发生了根本性的转移。党的组织、干部工作的指导思想也相应地从“以阶级斗争为纲”转移到了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的轨道上来,即转移到了服从于、服务于党的总任务、总目标的轨道上来,实现了历史性的大转变。但是,具体说来,怎样才能很好地实现“转轨变型”,还有许多问题需要研究和探讨。本文拟从选拔、使用,培养干部几个方面,谈一点粗浅看法。  相似文献   

13.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决定,从今年起全党工作的着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这是一个伟大的战略转移,是一个根本的历史性的大转变。实现这个转变,是我国社会主义发展规律的客观要求,是亿万人民的强烈愿望,也是使我们国家日益繁荣富强的最大政治。为顺利实现这个战略转移,加快实现四个现代化,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迫切的任务就是学习。  相似文献   

14.
从今年起,全党工作的着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这是英明的战略决策。这是伟大的革命转变。回顾历史,全党工作的着重点,有三次战略性大转移:第一次是一九二七年大革命失败以后,由城市武装起义转移到农村武装暴动,在农村建立革命根据地,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从而夺取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决定性胜  相似文献   

15.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决定,从今年起全党工作的着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现在全省人民非常关心的一个问题是,我们怎样来实现工作重点的转移?经过省委常委扩大会议和党代会的认真研究讨论,一致认为,四川要把转移搞好,首先就要把起步起好,必须下决心用三年左右的时间,一面前进,一面对国民经济进行调整。这就是说,要通过调整充实,填平补齐,充分发挥政策的威力,把经济搞活,特别是把农业搞上去,  相似文献   

16.
1978年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果断地作出了把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的战略决策,这标志着我国进入了改革开放,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从经济建设与思想政治工作的相互关系的角度,回顾承上启下,继往开来20多年的建设历程,不难得出一个历史的经验:思想政治工作在经济工作中的“生命线”地位时刻不能动摇.一、20年思想政治工作的成绩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公报指出:在社会主义建设新的历史时期。党的工作重点和全国人民的注意力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以后,就要注意把思想政治工作和经济手段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17.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一个伟大的战略决策:从一九七九年起,把全党工作着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全会公报在分析转移党的工作重点的依据时,重申了毛泽东同志在一九五七年作出的关于“大规模的急风暴雨式的群众阶级斗争已经基本结束”的重要论断,并指出:“对于社会主义社会的阶级斗争,应该按照严格区别和正确处理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的方针去解决,按照宪法和法律规定的程序去解决,决不允许混淆两类不同性质矛盾的界限,决不允许损害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所需要的安定团结的  相似文献   

18.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指出:“全党工作的着重点应该从一九七九年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这是一个伟大的转变,标志着我国进入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社会主义发展新时期。在这种情况下,科学地分析我国社会的基本矛盾,对于清楚地认识和顺利地实现这个历史转变,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19.
问题的提出 为了实现至二十世纪未把我国建设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宏伟目标,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决定,把党和国家工作的着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党中央向全国人民发出了“全面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的号召,实现了工作重点的转移。当前,新的技术革命的浪潮又滚滚而来,我国经济建设面临新的挑战。实现工业现代化、农业现代化、国防现代化、科学技术现代化,关  相似文献   

20.
我们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决定,从今年起把全党的工作着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这个决定,符合历史发展的要求,反映了人民群众多年来的迫切愿望。这次工作着重点的转移,是具有历史意义的根本性的战略转移,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党的工作着重点的转移是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的要求共产党人的最终目的,是要实现共产主义。为了实现这个崇高理想和奋斗目标,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