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民族论坛》2003,(8):4
党的十六大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一道,确立为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实现了我们党指导思想的又一次与时俱进,这是一个历史性决策,也是一个历史性贡献。在全党兴起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新高潮,是十六大提出的一个战略举措,也是近年来全党全国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活动的继续和深化,是党的事业继往开来、与时俱进的战略任务。为了深入学习好、领会好、掌握好“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三个代表”思想指导我们的实践,使我省民族工作再上新台阶,本刊特刊发这组文章。兴起学习“…  相似文献   

2.
从深入贯彻十六大精神的高度,提高对兴起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新高潮重要性的认识党的十六大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一道确立为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实现了我们党指导思想上的又一次与时俱进。这是一个历史性决策,也是一个历史性贡献。十六大的灵魂是“三个代表”。贯彻十六大精神,就是要深入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这是一个方向问题,是一个旗帜问题,是一个关系全局的大问题。只有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好、实践好,才能把十六大精神贯彻好、落实好。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相似文献   

3.
党的十六大向全国各族人民明确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在农村,重点在西部民族地区。民族工作如何贯彻十六大精神,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落实到民族工作的实践中去,全面开创民族工作的新局面,为此记者走访了十六大代表、中国民族语文翻译中心党委书记丹珠昂奔。  相似文献   

4.
民族工作是党的重要工作,在我们党和国家政治生活、经济生活和社会发展中始终处于十分重要的地位。在全面推进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自党的十六大以来,始终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伟大旗帜,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高瞻远瞩、总揽全局,审时度势、求真务实,对新世纪新阶段民族工作作出了一系列重大决策和部署,  相似文献   

5.
党的十六大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这为新时期党的宣传思想工作提出了更高、更明确的目标。在民族地区,宣传思想工作所起的精神动力作用对于区域经济的发展和局势的稳定是无以替代的;相应的,要实现民族振兴,必须坚持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统领民族地区的宣传思想工作,使之不断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事业中,发挥更大的作用。一、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努力将宣传思想工作融入正确的导向之中。宣传思想工作对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这就要求宣传思想工作必须紧紧围绕民族振兴的大局展开。在民…  相似文献   

6.
我们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国家民委关怀和支持下,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努力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深入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突出“两个共同”的民族工作主题,围绕全省“努力快发展,全面建小康”的战略目标,坚持“围绕中心抓大事,突出主题促发展,服务大局保稳定,求实创新做贡献”的总体工作思路,在全省各级党委、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通过全省民族干部的共同努力奋斗,2003年全省民族工作实现了重点工作有突破,常规工作上水平,阶段工作创新绩。  相似文献   

7.
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精神,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进入了新的历史时期。面对新的形势和任务,重庆民族宗教工作必须与时俱进,紧紧围绕团结、进步、稳定这个主题,坚持民族工作“核心是发展,重点是稳定,关键是创新”的总体工作思路,深入学习贯彻十六大精神,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执行党的民族宗教政策,团结谋事、创新干事、廉洁从事,努力开创全市民族宗教工作新局面。一是进一步深入学习贯彻十六大精神,不断提高民族宗教工作干部政治素质。要把认真学习十六大精神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首…  相似文献   

8.
对于民族院校来说,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实现党中央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最根本的就是要以实际行动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强有力的人才和智力支持,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专门人才。民族院校要适应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需要,把贯彻十六大精神同落实第五次全国民族教育工作会议和《国务院关于深化改革,加快发展民族教育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精神结合起来,把实现民族高等教育的跨越式发展作为第一要务,切实开创民族高等教育事业和学校各项工作的新局面。  相似文献   

9.
在十六大上的一个亮点,就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它是十六大的灵魂。十六大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同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一道确立为我们党的指导思想,这是十六大的历史性贡献。"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对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继承和发展,是我们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而贯彻"三个代表"的关键,在于坚持与时俱进。"三个代表"是十六大的灵魂;贯彻"三个代表"的关键在与时俱进;与时俱进是十六大报告的精髓,它又是党的思想路线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样,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在十六大上就突出了出来。党的十…  相似文献   

10.
我们要从深入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十六大”精神的高度,充分认识我们民族高等教育的战略地位和重要作用。提高拥有1亿6百万少数民族的综合素质,是巩固发展平等、团结、互助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维护祖国统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加快民族地区的发展,人才科技是关键,教育是基础。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十六大”精神,要牢固树立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人力资源是第一资源的观念,充分认识民族高等教育的战略地位和重要作用,切实加强和加快发展。要正视挑战,抓住机遇,从服务西部大…  相似文献   

11.
鞑靼斯坦与车臣共和国是俄罗斯联邦境内的两个自治共和国 ,它们曾分别于 1 990年 8月和 1 990年 1 1月提出了主权要求 ,但是其结果却有天壤之别。前者经过与俄联邦中央谈判 ,达成妥协 ,拥有很大的自主权 ,形成了联邦中央与地方的关系的新模式 ;而后者却发展成为严重的政治危机 ,并升级为旷日持久的武装冲突 ,造成了灾难性后果。本文试图分析 :为何“主权之路”起点相近 ,其政治结果却截然不同 ?一、历史发展道路鞑靼与车臣都是在沙皇俄国的长期武力征服过程中被并入俄罗斯的。鞑靼人早于车臣人与沙皇俄国发生了联系。“鞑靼”这一族称最初泛…  相似文献   

12.
中国对台湾的行政管理至少始于明朝初期.清朝康熙年间,中国已在台湾"原住民"居住地区设置行政管理机构,开始涉及对台湾"原住民"事务的管理.从"夷"到"番"再到"山胞"的称谓变化,反映了中国中央政府或台湾当局使台湾"原住民"从"化外异族"变为"化内之民"的过程.而日本帝国主义在对台湾实行殖民统治期间,则把台湾"原住民"称作"蕃",后又改称为"高砂族"."原住民"族称变化中隐含的政策变化,对20世纪80年代以后台湾的"原住民"运动、政治生态和"台独"势力,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以"山地平地化"为主轴的台湾"原住民"政策和试图使台湾"原住民"迅速走向汉化的政策意图,为80年代以后兴起的"原住民运动"埋下了伏笔.  相似文献   

13.
“逍遥游”是庄子思想的核心概念,大多庄学研究者过多关注“逍遥游”具有自在逍遥方面的涵义,而忽视“逍遥游”境界具有层面上的差别和达到“逍遥游”的前提。本文在梳理前人对庄子“小大之辨”理解的基础上,指出“小大之辨”是达到逍遥游境界的前提。并且考察中国先秦典籍中“大”这一范畴的不同内涵,指出庄子诗学思想中的“大”与先秦其他各家不同,超越了伦理层面的道德意义而更具有审美层面的内涵,与处于西方文明源头的朗加纳斯的崇高范畴具有汇通意义。位于人类文明早期的朗加纳斯和庄子在各自文化的源头确立了崇高在社会及艺术创作中的地位,是对人的自由精神的一次提升,是对人超越现实要求的肯定。  相似文献   

14.
历史视野中的"全球化"与"民族-国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勇 《世界民族》2007,4(2):13-18
“全球化”与“民族-国家”是一个矛盾统一体。一方面,它们是矛盾着的对立面,全球化的发展似乎注定要带来对民族-国家及其主权的否定;另一方面,它们又是统一的,它们统一于人类社会现代化的历史进程之中。二者都是由资本主义的发展和扩张所引发的必然的社会结果,并在历史发展的进程中相互影响、相互促进。只要资本主义还存在,只要阶级还存在,无论全球化如何发展,民族-国家都不会消亡。  相似文献   

15.
"亚溪"家庭是达赖喇嘛的血亲家庭,是西藏社会中新的元素."亚溪"始于七世达赖喇嘛.西藏历史上共出现6个"亚溪"家庭,他们享有清朝中央政府封赐的"辅国公"爵位和西藏地方政府赠送的庄园和大量财富,有优裕的生活和极高的社会地位,但不能干预西藏的政事."亚溪"贵族名分的起源不仅仅限于血统体系,也采取收养养子,或入赘的方式来承袭.这个特殊家庭的产生和延续,如同一面镜子,反映了贵族社会的隐秘和西藏僧俗世界的矛盾斗争.  相似文献   

16.
“民族”是一种多元、多维和多层的综合性的社会存在 ,因此 ,随着观察者的立场、视角和背景的不同可得出不同的结论和定义。本文仅根据欧洲委员会的相关文件中使用“民族”和“族群”的情况 ,从考察欧洲法律文书对相关概念的界定和使用入手 ,探讨“民族”的政治属性 ,并以此展示近几年在国内广为流行的“族群”与“民族”的关系问题。充分认识“民族”的政治属性 ,将有助于我们消除在对待“民族”概念上的一些误解 ,有助于提高对民族平等和民族团结的理性认识 ,在实践上有利于各民族在国家层次上的整合  相似文献   

17.
斯大林关于民族的定义一直影响着中国的民族工作,特别是在20世纪50年代全国上下展开的民族识别中,它成为了识别族群身份、划分族群族属的重要标准。但是,现在在回顾历史的过程中,我们不得不重新思考这个问题。  相似文献   

18.
龚自珍是个"剑气"与"箫心"兼具的人.堂堂的"剑气"化作批判社会、变革天下的理想抱负和刚直不阿、奋勇前行的人生动力.但理想的破灭和人生道路的坎坷,又使他用哀怨的"箫心"抚慰自己的心灵创伤.  相似文献   

19.
关于术语"民族国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阮西湖 《世界民族》1999,(2):80-80,封三
“民族国家”(nation-state)一词最早出现于17世纪中叶的西方。此词除去政治学的含义,从字面上理解是一个民族建立的国家,因为民族(nation)用的是单数。实际上,在“民族国家”里除了建立国家的主体民族外,还居住着其他人数较少的民族。民族中...  相似文献   

20.
鉴于史学界对“华夏族”这一概念使用的随意性 ,本文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华夏族从一开始便是一个复合概念 ,不是指古代某一部族 ;华夏族有其发生、发展的过程 ,至春秋战国时才开始用“华夏”作中国的代称 ,对远古的原始部族不能使用这个称谓 ;并分析了将仰韶文化创造者误认为“华夏族”的原因以及“华夏”的文化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