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欧盟正处在新旧体制交替的关键时期。作为欧盟大国 ,法国的对欧态度至关重要。法国的外交政策由总统负责 ,而政策的制定和贯彻却离不开政党的支持。戴高乐主义者是政坛一支举足轻重的力量 ,现任总统即是戴高乐派领袖。戴高乐主义政党“保卫共和联盟”素以捍卫法国的民族利益著称于世。如今超国家的欧盟已露端倪 ,欧洲各民族主义政党都面临抉择 ,因此该党对欧盟的态度很具代表性。几年来围绕欧盟的前途问题 ,该党内部出现严重分歧 ,欧洲派和主权派斗争激烈。本文力图通过分析该党的分化组合 ,究其根源 ,揭示戴高乐派主流对欧盟的态度 ,由此展望法国未来的对欧政策及戴高乐主义的前景  相似文献   

2.
法国的政党政治,长期以来是由保卫共和联盟与法国民主联盟组成的右翼阵营和由社会党与共产党组成的左翼阵营之间的政治较量。近年来这种格局似乎出现了一种转向新型的极左、中左、中右和极右四极竞争的态势。政治格局的变化影响到法国的欧盟及欧洲一体化政策。法国对欧盟和欧洲一体化的政策已经演变为首先是主流政党与新极右翼政党之间的政治较量,并导致法国公众于2005年全民公决否定了《欧洲联盟宪法条约》。2007年5~6月举行的法国总统选举,法国公众对萨科齐的选择,同时也是对锐意"改革求变"的法国未来和继续推进一体化的欧洲未来的选择。  相似文献   

3.
1993年3月29日,时值法国自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来蒙受最严重的经济萧条之际,巴拉迪尔(E.Balladur 1979,5,2——)成为法兰西共和国的总理。作为代表中右势力的政党——保卫共和联盟的领袖人物,他是由法国社会党人总统密特朗任命担任该职务的。根据一项被称为“共同存在”的不同寻常的协议安排,他们两人将在一  相似文献   

4.
战后美国的全球扩张策略,英国在其中的重要地位,它对美国的全面依赖及本身的优势条件,构成美国与英国结盟政策的动力和基础,美国对英国结盟政策追求一系列目标,特别是期望它在西欧联合运动中扮演领导角色,英国拒绝参加西欧经济一体化的表现与美国推动西欧联合的方针相去甚远,其中在美推动下,终于终向欧共体,英国迫于安全需要,积极配合和支持了美国促进西欧军事联合的方针。美英“特殊关系”实质上是一种以美国为主导的互相利用的联盟关系。  相似文献   

5.
战后美国的全球扩张战略,英国在其中的重要地位,它对美国的全面依赖及本身的优势条件,构成美国与英国结盟政策的动力和基础。美国对英国结盟政策追求一系列目标,特别是期望它在西欧联合运动中扮演领导角色。英国拒绝参加西欧经济一体化的表现与美国推动西欧联合的方针相去甚远,其后在美推动下,终于转向欧共体。英国迫于安全需要,积极配合和支持了美国促进西欧军事联合的方针。美英“特殊关系”实质上是一种以美国为主导的互相利用的联盟关系。  相似文献   

6.
战后美国在推行“全球战略”和“欧洲中心战略”的进程中,奉行积极支持欧洲一体化的政策,十分关注一体化发展进程中的每一重要时期。就欧洲自身的发展历程看,从舒曼计划的启动到《罗马条约》的签订建立欧共体(EC),这都标志着一体化进入了重要发展期,美国都给予密切关注。本文着重述评美国50年代后期始,在推行欧洲一体化发展过程中所发挥的积极作用及其基本的政策态度。  相似文献   

7.
成立于 1 949年的欧洲委员会是在战后初期欧洲统一运动的推动下形成的 ,但它又是英国欧洲政策的产物。英国工党政府初则对欧洲统一运动态度冷淡 ,继则反对建立具有超国家倾向的欧洲议会的建议。在欧洲联合的大势所趋下 ,在美国的压力下 ,英国提出并实施建立欧洲政治磋商组织———欧洲委员会的计划 ,将欧洲联合纳入自己的政策轨道 ,即支持欧洲的政府间合作 ,以巩固自己在欧洲的领导地位 ;反对让渡主权的一体化联合 ,以维持自己与英联邦和美国的特殊关系。英国 1 950年以后对待西欧一体化的态度正是基于同一政策。  相似文献   

8.
近来,法国的反对派中热衷于建立俱乐部、协会、联谊会和研究中心,其中最活跃的是由希拉克派的台柱阿·朱贝和保卫共和联盟前议员米·奥里亚克创立的“89人俱乐部”。最老的  相似文献   

9.
本文追溯了英国工党始于 80年代中期从对欧洲一体化怀有明显敌意转向亲欧政党的历史演变过程 ,进而探讨了 1997年大选后工党欧洲政策的走向 ,着重分析了其欧洲政策的这一重大转变的原因。作者认为工党的亲欧转变是欧共体、英国国内政治和工党自身三个层次互动的结果 ,以意识形态、思维方式为主要内容的政治文化因素在这一进程中起了重要作用。首先 ,英国工党内部“第三条道路”的兴起 ,使其能够摆脱旧有教条的束缚 ,接受欧共体 (欧盟 )这一以自由主义市场经济原则为主要特征的跨国机构。与此同时 ,80年代中后期欧共体在法国社会党人德洛尔的领导下也开始了带有社会民主主义取向的改革。欧盟和英国工党在政治文化和政策主张上的趋同直接促成了工党的亲欧转变。同时 ,工党的亲欧转变和新工党“第三条道路”是相互促进的 ,亲欧演变也促进了其自身的现代化。我们也应看到尽管工党在主流上已经演变为一个在基本立场上亲欧的政党 ,但由于英国国内政治传统和现实的制约 ,在至关重要的单一货币问题上布莱尔政府仍只能采取观望政策 ,远未实现其大选中提出的“要处于欧洲的中心 ,发挥领导作用”的承诺  相似文献   

10.
战后初期,美国由于经济、政治、军事力量迅速膨胀,开始推行遏制苏联、称霸世界的全球战略。随着美苏冷战的加剧,美国在1946年至1947年之际逐步形成了控制和利用西欧遏制苏联的大西洋联盟政策,而西欧联合被美国当局者认为是其大西洋联盟政策的重要部分。美国战后极力支持西欧联合,虽然是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但客观上极大地推动了西欧联合思想的发展。欧洲人谈了几个世纪的欧洲联合终于在战后迈出真正的步伐并取得进展,这固然与欧洲的历史遗产、欧洲联邦主义者的愿望有关,尤其是与战后西欧国家的现实需要与自身努力密不可分,…  相似文献   

11.
二战后期和战后初期 ,欧洲联合运动蓬勃发展。出于对外总体战略的需要 ,美国对早期欧洲一体化的进程极为关注 ,其态度和政策经历了由反对到谨慎支持再到积极介入的转变。作为一种重要的外部动力 ,美国的政策对早期欧洲一体化的顺利进行起到了不可忽视的推动作用 ,具有非常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肯尼迪政府确立了支持英国加入欧洲共同体的政策。肯尼迪政府的政策具有明显的双重性,既支持英国加入欧洲共同体,又对英国的加入提出了条件。政策的双重性源于美英两国战略的差异。这一双重性的政策具有明显的过渡性,标志着美国的欧洲一体化政策由“支持欧洲大陆一体化”转向“支持大西洋联盟框架内的一体化”,由“相对无条件支持”转向“有条件支持”,政策反映了美国对欧洲一体化政策的趋向。  相似文献   

13.
美国与欧洲煤钢共同体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舒曼计划以及由此产生的欧洲煤钢共同体,极大推动了西欧联合的进程。舒曼计划确系出自法国的主动,但它也是美国一贯敦促的结果。美国大西洋联盟的既定政策及其在西方联盟中的霸主地位,决定了它对欧洲煤钢共同体的建立产生了极大影响。  相似文献   

14.
法国前总理巴拉迪尔在同希拉克竞选总统失败之后,并未退出政坛,现在仍然活跃在议会的讲坛上,是保卫共和联盟议员团的核心人物之一。前一段,为使法国经济摆脱长期不景气的困境,他委托“改革协会”的专家们,对“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的成员国的失业率和社会保障体系进行了全面的比较研究。根据这项研究成果,他提出了有关税收、养老金、劳动法、最低工资等问题的一系列大胆的改革方案。为此,法国《快报》杂志记者对他进行了采访,以下是这次访谈的内容。  相似文献   

15.
冷战后英国对西欧联盟的态度和政策具有两个显著特点 :一是渐进性和有限性 ,即英国一方面支持西欧联盟发展自身的军事能力 ,同时又反对它成为一个可替代北约作用的西欧防御组织 ,主张西欧联盟的任务应限于承担“彼得斯贝格使命” ;二是实用性和策略性 ,即英国表面上支持建立短期内难以真正实现的欧盟共同防务 ,实则试图以此来转移和抵消欧盟内日益增高的要求将西欧联盟并入欧盟的压力。西欧联盟已成为英国维护北约地位和抵制欧洲联邦主义发展的一个战略策略工具  相似文献   

16.
拿破仑战争对当时的欧洲影响很大。但是,这场战争到底是侵略掠夺、制造浩劫的战争,还是推动欧洲大陆历史进程的战争?对此,世界史学界的看法极不一致。本文对这一问题发表一点粗陋看法。一、拿破仑战争挫败了“反法同盟”的进攻, 保卫了法国大革命的主要成果否定拿破仑战争进步作用的人,首先否认拿破仑时代与法国大革命时代的连续性和一致性。他们以雾月政变拿破仑上台为界,把这之前涂成红的,把这之后抹成黑的,从而把拿破仑及其战争的进步作用否定了。这是不科学的。拿破仑时代和大革命时期本质上是一致的。两个时期的战争双方,一直没有改变。“反法同盟”一方,目的仍在于扑灭法国革命,恢复欧洲的封建秩序;法国资产阶级政权的任务仍是保卫自己的革命成果,打退外国干涉者的进  相似文献   

17.
深刻分析法国社会党70年代后理论、政策和组织的调整,是透视当代法国政治生活的现状及其发展趋势的主要线索。新中间阶层是法国社会党的主要依靠力量,它的政治文化指导着法国社会党理论、政策和组织的调整。鉴于法国社会党的长期执政地位,任何对当代法国政治的全面和深入的分析,都离不开对社会党70年代后理论、政策和组织调整的分析,更离不开对新中间阶层政治文化、政治行为及其政治影响的科学分析  相似文献   

18.
斯丹达尔的长篇小说《红与黑》,塑造了一个向封建贵族地主阶级复辟势力屈膝投降的艺术典型——于连。 于连主要活动在法国波旁王朝复辟时期。1815年6月,以老沙皇为首的第七次反法联盟,摧垮了拿破仑的百日政变,法国从此进入了复辟时期。“反法联盟”“对拿破仑的胜利就是欧洲的君主国对法国革命的胜利,因为拿破仑帝国是法国革命的最后阶段;  相似文献   

19.
17世纪,法国通过“三十年战争”为称霸欧洲打下了基础,1678—1679年对荷兰的战争则把法国送上了欧洲霸主的宝座,但法国同“奥格斯堡联盟”的战争却标志着法国欧洲霸权的衰落。法国欧洲霸权的衰落正说明了新兴的资本主义制度一定能够战胜腐朽落后的封建专制主义制度,这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规律。  相似文献   

20.
欧洲经济危机的持续发酵使欧洲民众对欧洲一体化的怀疑情绪猛增,导致2014年欧洲议会选举中民众把大量选票投给疑欧主义政党,使疑欧主义政党在欧洲议会内部力量大增。由于此类政党具有浓重的反欧洲一体化色彩,人们担心它们的发展壮大会影响欧洲议会的正常运作,并在欧盟内部引发政治危机。但就目前情况而言,疑欧主义政党在欧洲议会内部仍处于边缘地位,并不能阻碍欧洲议会的运作。但是,疑欧主义政党力量的增强会强化欧洲议会内部中左政党和中右政党的大联合趋势,从而弱化欧洲议会政党政治的特征。另外,疑欧主义政党在欧洲议会的崛起,能够增加此类政党对成员国国内政治的影响,并经成员国的政策传输到欧盟政治舞台上来,进而影响欧盟政治议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