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孙轶玮 《金色年华》2007,(11):13-14
“全世界每40秒就有一个人自杀身亡。在中国,每两分钟就有1人自杀身亡,有8人自杀未遂。自杀虽然只居我国人口死亡原因的第五位,但在15岁至34岁人群中,自杀则处于死亡原因的首位。我国每年有28.7万人自杀身亡,有200万人自杀未遂。有150万人因家人或朋友自杀出现长期而严重的心理创伤,有16万小于18岁的孩子因父亲或者母亲自杀而变成单亲家庭……”  相似文献   

2.
自杀是一种有意终止自身生命的自我毁灭行为。自杀行为的结果分为自杀死亡和自杀未遂(或称类自杀)两种情况。全世界每年因自杀死亡者约50万人。我国大陆每天有400人死于自杀,每年死于自杀的约14—16万人。据估计,自杀未遂者则是这个数字的10倍以上。根据1989年世界卫生组织公布的数字,欧洲平均自杀死亡率为17.1/10万,年自杀人数达12万。亚洲自杀死亡率菲律宾为0.6/10万,新加坡为9.9/10万,泰国为5.8/10万,日本为19.0/10万,韩国为20.6/10万。我国1987年自杀死亡率达13.8/10万。自杀死亡率因地理环境、政治制度、宗教信仰、文化传统和风俗习惯…  相似文献   

3.
国际上将自杀率大于20/10万的国家称为"高自杀率国家"。2002年北京心理危机研究与干预中心公布了其历时7年的一项调查的结果:中国年平均自杀率为23/10万(国际平均自杀率仅为10/10万);自杀已成为中国全国人口第五位、15~34岁青少年人口中第一位的死因,占相应人群死亡人数的19%。卫生部原副部长殷大奎指出:"全国每年约25万人死于自杀,估计自杀未遂者  相似文献   

4.
抑郁、焦虑、失眠、健忘、自闭、神经衰弱、网络成瘾、手机依赖、自杀……种种迹象表明,现代人正被各种各样的心理疾病和心理亚健康状态所困扰。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估计,全球约有4.5亿人患有神经精神疾病,每年有100万人死于自杀,自杀未遂的达1000万人以上,造成功能残缺最大的前10位疾病中有5个属于精神障碍。在中国,专家估计有精神疾病和心理问题的人数至少是1亿。2004年,北京地区高校共有19名学生自杀身亡,单北京大学一年就有8人自杀。2006年,北京地区大学生的抑郁症患率已达到了23.66%,也就是说,患有抑郁症的大学生不少于10万人。当生理卫…  相似文献   

5.
自杀是有意识地对生命的自我毁灭,是人类所患的一种严重的社会病。据有关专家提供的数据,全世界五十年代至六十年代四十亿人口中,每年约有四十万人死于自杀,平均每天一千一百人。若将自杀未遂者合计在内,是这个数目的十倍。毋庸讳言,我国当前也存在着自杀问题,特别是青年自杀占  相似文献   

6.
杨眉 《金色年华》2007,(10):10-11
2007年9月10日,第五个“世界预防自杀日”的主题是“贯穿终生的自杀预防”。 从今年5月8日到16日,短短9天时间,仅在北京市范围内,就有5名在校大学生相缝以自杀的方式结束了自己的生命。北京心理危机与干预中心年初公布的一项调查显示:我国每年大约有25万人死于自杀,这已成为我国15-34岁人口第一位的死因。 对于身处大学校园的年轻人来说,成长中遇到的彷徨、困惑如何排解?家长、学校和全社会又该怎样帮助他们认识自我、寻找人生意义?  相似文献   

7.
青少年自杀的社会原因反思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有数据表明,在我国自杀者中15~24岁的青少年占50%~70%左右,自杀的平均年龄仅22.5岁①.国外将青少年自杀的现象称为"黑发人"的自杀.目前中国"黑发人"的自杀率有所增高,且有低龄化趋势.特别需要关注的是,中国青少年自杀意念阳性率也很高.而且各地的心理咨询报告和心理测验结果表明,有潜在自杀可能性的青少年还大有人在.积极关注青少年自杀\研究自杀的成因,其终极目标不仅在于减少和避免青少年自杀事件的发生,更重要的在于促进青少年的心身健康成长,形成青少年良好的生命意识,提升青少年的生命质量.  相似文献   

8.
目前,自杀已成为全球日益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在过去的50年里,自杀率上升了60%,全球每天平均有3000人自杀。几乎在所有国家,自杀风险随年龄增长而上升,很多国家55岁以上的中老年人自杀率最高。伴随人口老龄化的加快和老年人口的增多,我国老年自杀问题也日趋突出,老年人群体已成为我国自杀率最高的群体。几年前就已公布并被广泛引用的数据显示,我国55岁以上老年人每年自杀人数超过10万,占所有自杀者比例的36%。据2004年卫生部抽样调查,  相似文献   

9.
有这么一个中国人:他做什么事都很成功,只要他愿意做。岁月为他作证。有这么一个中国人:历次政治运动被运动,曾自杀过。用中国作家刘富道的描述是:他做什么都成功,就是自杀不成功。有这么一个中国人:一只脚将迈进八十岁的门坎里,一只正被淋巴癌拖住,他在病床上,写他的46万字的纪实小说:《不言放弃——  相似文献   

10.
论“过日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是作者在自杀研究中的理论思考。作者在对自杀的田野研究中,发现中国的自杀现象与西方理论所描述的情形有极大的不同,其根源在于,西方的自杀学范式建立在基督教文明中的一套人性观和生命观之上。为了找到能解释中国自杀问题的理论框架,笔者使用了中国的日常语言"过日子"一词。按照"过日子"的概念,人的生活状态是从出生到死亡的一个过程,其中每个重要环节都发生在家庭中。因此,家庭成为人的基本生存处境,而不仅仅是一个社会组织。人生的幸福取决于家庭生活,而家庭的基本构成是人、财产、礼仪。那么,人的基本生活过程,就是如何处理这三方面的关系。自杀往往是家庭生活中的权力平衡导致的不公的结果。  相似文献   

11.
《中国社会导刊》2008,(23):53-53
据统计,德国每47分钟就发生一起自杀事件,累计起来,一年的自杀事件高达1.1万起。统计还显示,65岁以上老人的自杀率明显上升:每3个自杀者中间就有一人年龄超过了65岁。  相似文献   

12.
我国青少年自杀现象十年总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者试图通过对近十年来(1993~2003年)发表在<青年研究>、<中国青年研究>、<当代青年研究>等主要青少年研究刊物上的有关"青少年自杀现象"的文章的综合归纳,考察我国"青少年自杀现象"研究现状,在此基础上对研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  相似文献   

13.
近日,许多大学校园中出现了学生自杀的事件。关于大学生自杀的原因,心理学家,社会学家有很多种解释。但是,从本质上说,到底是什么因素使他们放弃了生活的希望,这个内容值得我们深思。尽管自杀现象是一种正常的社会现象,但它是不符合当今社会的主流文化的。因此,我们不仅要找出大学生自杀的原因,而且还要对大学生自杀进行有效的干预,引导他们珍视生命,爱护生命,正确的看待生活。  相似文献   

14.
传统自杀学大体有两个基本模式:社会学的与精神医学的。依照涂尔干确立的基本框架,社会学家往往从社会整合的角度理解自杀率的增加,精神医学家则喜欢从抑郁症的角度谈论自杀。但对于当代中国的自杀现象,这两个基本模式都不适用。在自杀率比较高的地方,我们看不到社会整合出了什么严重的问题,而且相当多的自杀者并没有抑郁症或其他精神疾病。更重要的是,人们既不会从社会整合的角度,也不会从抑郁症的角度来理解自杀。这些都要求我们,要理解中国的自杀问题,首先要超越上述两个模式,从问题本身出发。  相似文献   

15.
该文章以近期兰州某中学生自杀事件为例,结合中外学者对自杀的研究,总结分析自杀的类型,以及对本地青少年自杀现象的分析,目的是为了探索青少年自杀现象的根本原因,面对青少年自杀事件时,如何从根源解决问题,最终缓解青少年的自杀现象.  相似文献   

16.
愈来愈复杂的社会生活给人们带来了极大的心理压力,使得自杀成为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基于社会纷繁复杂的特征,不光有自杀者个人实施自杀,其他自杀参与者自杀的情况也屡见不鲜。因此,有必要对自杀参与行为作出法律界定并且研究其是否具有可罚性。先对自杀参与行为进行法律界定,再探讨不同种类的自杀参与行为是否具有可罚性,且对具有可罚性的自杀参与行为的刑事立法进行评述。  相似文献   

17.
工作人员自杀是个人精神健康问题和工作、生活压力过重相互作用的结果。自杀以及导致自杀的精神健康问题,对员工的生命健康和生产效率造成巨大损失。研究表明,一旦有一名员工自杀,他周围的10~20名员工将产生自杀倾向,同时会造成巨大的社会影响。尽管不是每件自杀或自杀尝试都可以防止,但如果及时采取一系列有效措施,能够减少员工自杀的频率。  相似文献   

18.
数字     
8亿人过去10年间,有8亿人出生,700万人感染了艾滋病,6000万因饥饿而死,112万人死于肥胖,57万人死于自然灾害,320万人死于战争和恐怖袭击。  相似文献   

19.
《中外书摘》2014,(12):36-38
一2002年,客居中国近二十年的加拿大医生费力鹏(michael phillips)和他的中国同事在国际权威医学杂志《柳叶刀》上发表了《中国自杀率:1995—1999》一文,正式向世界公布,中国的自杀率已达十万分之二十三(大约相当于美国的两倍);中国一夜之间变成了自杀率最高的国家之一。同年年底,费力鹏大夫又在回龙观医院主持成立了“北京心理危机研究与干预中心”。  相似文献   

20.
自杀已成为中国越来越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自杀行为不仅对自杀者及其亲朋产生不良影响,还会带来不良的社会影响,因此对自杀危机的预防和积极干预不容忽视。对自杀危机的干预,可以采取普及精神医学知识、进行心理咨询、建立社区危机干预中心等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