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留学生初级汉语教学与文化内容初探何重先在对外汉语教学的语言课中深化所含及的中国文化内容,同时专门系统地开设中国文化课,这已成为大家的共识。但在初级汉语教学阶段,学生的汉语水平很低,如何适宜地扩展语言学习中的文化内容?就这个问题,本文着重从学习者的心态...  相似文献   

2.
高中六册语文课本,有12个单元是文言文,课文达48篇。其中关于《史记》的选文有毛篇,即:《廉颇蔺相如列传》、《鸿门宴》、《信陵君窃符救起》和《毛遂自荐》。如果能紧紧抓住这4篇选文,进行精讲,甚至最精讲,很可能收到“以一当十”的效果.为什么要最精讲《史记》几篇选文呢?“文不过秦汉,诗不过盛唐。”这是茅盾母亲教茅盾读书的秘诀之一。秦汉文章能造就一代伟大作家吗?那也不一定。但茅盾受益于秦汉文章,那是毋庸置疑的。有专家将我国古文分为三个阶段:秦汉以前为古代汉语,唐家为中古汉语,明清为近古汉语。所谓“汉语”,…  相似文献   

3.
近几年来 ,汉语教学受功能教学法的影响 ,形成了以《基础汉语》课为基础 ,听力、口语、阅读等课为重点的课程结构模式 ,实践证明 ,这种模式有利于汉语技能的训练 ,体现了技能是语言学习的本质所在这一教学指导思想。作为汉语教学中的主干课程———《基础汉语》课 ,其教学如何适应新的教学模式 ,如何发挥主干课程的作用 ,突出其教学特点 ,值得每一个从事汉语教学工作者认真思索。《基础汉语》课不像听力、口语、初读等课型那样 ,分别着重于某一单项技能的训练 ,而是集语言知识和必要的语言文化背景知识、语言技能以及交际技能为一体的课型 ,…  相似文献   

4.
付雪婷 《国际公关》2023,(5):131-133
随着国家“一带一路”倡议的推动和社会经济的发展,全球学习汉语的人数激增,对外汉语教学的需求紧迫,我国学者对此进行了相关研究,证实了微课与汉语国际教育之间存在的高适配性,但是目前汉语国际教育的整个教学体系并不是完美的,存在诸多漏洞和空白,教与学的结构化矛盾突出。基于此,本文通过对初级汉语水平外国学生学习国际汉语的现状分析,总结微课在汉语国际教育教学中的应用特点,为推动微课与汉语国际教育深度融合发展提出合理化建议。  相似文献   

5.
《老乞大》是旧时高丽人学习汉语的教材,元明清三代曾多次重刊,重刊时均按当时的汉语实际做过大量的修改。《老乞大》是元明清时期北方汉语的口语实录,也是研究近代汉语词汇的珍贵语料。  相似文献   

6.
在对外汉语教学的语言课中深化所含及的中国文化内容,同时专门系统地开设中国文化课,这已成为大家的共识。但在初级汉语教学阶段,学生的汉语水平很低,如何适宜地扩展语言学习中的文化内容?就这个问题,本文着重从学习者的心态、方式和汉语语言文字的特性两方面谈谈看法。学习语言,离不开该语言深层的文化背景和丰富的文化内容,母语的学习是如此,外语  相似文献   

7.
《现代汉语》是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的专业必修课,也是语言学课程中的基础课和先行课。在这门课程的教学中,我们本着服务社会、服务本专业的态度,加大《现代汉语》课的教学力度,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培养学生的整体思想,教学和科研相结合,注重汉语史和语言学史,把个人的学习和社会的实际需要结合起来,语言要简明等。  相似文献   

8.
《老乞大》、《扑通事》是李朝时期朝鲜人学习汉语的教材,它们在外语教育和华语学习上的地位和文献价值有几个显著特点,即注重口语训练,注重实用,注重文化背景,注重教学法。《老乞大》、《扑通事》在第二汉语教学法上实现了三个转变,那就是从儒家经典、词汇对照教学转变为课文教学,从书面语教学转变为口语会话教学,从单纯的语言要素教学转变为注重交际实用的教学。  相似文献   

9.
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以新疆大学国际文化交流学院中亚留学生为调查样本,对其汉语学习需求进行了探索性实证研究,得出以下主要结论:中亚留学生汉语水平的目标主要分为初级和中高级两个层次,应细化学生需求,提供区别性教学对策。中亚留学生汉语学习时间较短,应采用速成强化教学模式。汉字占用了过多的学习资源,应采用“语文分开、集中识字”的教学模式。中亚留学生汉语学习符合二语习得一般规律,应加强泛读课型和习得性教学活动的研究。新疆对外汉语教学与中亚留学生的目标需求之间存在着差距,应加强教学资源的建设。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随着语文课程改革的深入发展,以往高考内容取材于课外的情况正悄然发生着改变。高考试卷越来越多地和语文教材相联系,例如2006年的浙江卷第一卷中的字音题就完全出自于高中语文课本;2005年湖北卷第16题的古代诗歌鉴赏材料——元杂剧《汉宫秋》第三折[梅花酒],则取材于高中《语文读本》第四册。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其中的第二个问题——这段曲词中运用了对仗、顶真的修辞手法。试简析它们各有怎样的艺术效果,此题考查了考生关于修辞方面的知识,如果学生在学习高中语文课本第六册第五课王力先生的《语言与文学》一文时,掌握了“整齐美”和“回环美”的概念,答案也就呼之欲出了。  相似文献   

11.
高中语文课本第一册《赤壁之战》一课中,有“非刘豫州莫可以当曹操者”这样一句话。课本上对这句话中的“可以”注解为:“可以,即现代汉语的‘可以’。”(见课本270页注(13))笔者认为,这条注解是不正确的。“可以”在古今汉语中都是常用的字眼,但其含义则有所不同。不但古今含义有别,就是同样在古汉  相似文献   

12.
对外汉语高级阶段的词汇教学张捷鸿外国留学生在经过了初级、中级阶段的汉语学习后,已经掌握了近3000个常用词汇。尽管还不能用地道的汉语准确表达自己的思想,但已具备应付一般交际的能力。这个阶段的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有三点:一是对已经学过的词汇不能熟练使用,...  相似文献   

13.
上学期末,少数民族学生对《现代汉语》课(以下简称《汉语》)提了两条意见:一条是,《汉语》是讲现代汉语规律的一门课,最好直接用汉语讲授.另一条是,教《汉语》的老师最好能懂得一种少数民族语文,通过少语与汉语的对比进行教学。这里提出了我们在对少数民族学生进行《汉语》教学中值得认真研讨的问题.下面,就这两条意见谈谈我们的体会和看法:  相似文献   

14.
本文由三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为序言,简略地介绍《汉语方言大词典》的编纂过程。第二部分介绍《汉语方言大词典》的性质、规模和特色。第三部分是重点,以《汉语方言大词典》所收词目的语言资料为例证,从理论上分析阐释《汉语方言大词典》对汉语词汇史和语音史研究,对汉语方言与普通话比较研究,对汉族民俗文化研究等方面的文化学术功能和价值。  相似文献   

15.
我曾有机会读到现行中学语文课本中选入的一些文言诗文,以及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相关的《教学参考书》。阅读时发现了一些疑点,觉得语文课本及相关的参考书,在文言诗文的译注上,尚有可商榷之处。现在举一些例在下面,意在引起讨论,以提供有关方面参考。 (一)语文课本脚注析疑① (1)注音之疑 高中第五册《齐桓晋文之事》中,齐宣王引诗“他人有心,予忖度之”,度,课本注音为du。当为du。度,《广韵》作“”,徒落切,全浊入声字,今该读阳平。《现代汉语词典》、《辞海》正作“du”。高中第六册《涉江》:“桑扈行”。赢,课本注音为lu。当为lu。“赢”是“裸”的异体字,《广韵》作郎果切,次浊上声字。《现代汉语词典》、《辞海》正作“lu”。  相似文献   

16.
当代语言学家马庆株先生,1942年生于天津静海。他1978年考取北京大学汉语专业研究生,1981年到南开大学中文系任教,现为南开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博士后导师,《南开语言学刊》主编、人大复印资料《语言文字学》学术委员,《汉语学报》、《汉语学习》、《东方语言学》编委,《现代语文》顾问,中国语文现代化学会会长、中国修辞学会副会长、中国语言学会常务理事、  相似文献   

17.
黄裳 《社区》2008,(32):4-6
现在已经很难记起自己最早读的是些什么书了。“读书”似乎也有种种不同情形,有被动的,有的则出于自愿。无论是私塾或学校,在那里读的都是老师指定的课本,没有自己挑选的余地。我是由大伯父(他是清朝最后一科举人)开蒙的,用的课本是上海出版的澄衷学堂《字课图说》,这是“看图识字”一类的识字课本,每半页三个字,左图右文,编辑得很不错,图画得也好,  相似文献   

18.
对“坐行”一词的理解同吕叔湘商榷祁中恺吕叔湘先生的《语言的演变》(高中语文课本第6册)概述了汉语从古至今各方面的演变过程,并列举了许多例证,对青年学生更好地学好这门课程起了引导作用。但文章中有几处对汉语的讲解,值得商榷。如“《战国策》里说伍子胥‘坐行...  相似文献   

19.
国际汉语初级教材需要在汉语教学的初级阶段,将文化因素适时、适量地呈现给第一次接触汉语文化的中学学习者。教材编写要格外注意承载文化差异的五类文化词语的编排选择问题,尽量减少失误。三套较有代表性的海外汉语教材对五类文化词语的选择和编排,都达到了根据汉语语言学习规律,根据语构、语义和语用层面不同的学习阶段,阶段性、系统性讲解汉语文化因素的要求,但是在某些方面,如文化适应性、地域性和文化多元性方面还有失误。  相似文献   

20.
1980年10月,我院党委指定我组建《大学语文》教研室,从此,我不开或少开了《现代汉语》课,主要教《大学语文》。五年多来,先后在我院政教、数学、物理、化学、地理五个系开这门课,还兼过南宁市委党校、南宁地委党校,杭州商学院函授部南宁供销系统、南宁粮食系统.柳州商业系统三个函授站,自治区教育厅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辅导中心的《大学语文课》。几年的教学,我感受最深的有两点:一是《大学语文》这门课程,越来越受到广大学生和学员的重视和欢迎。他们把它称之为大学生的“良师益友”,学习兴趣非常之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