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试论中国当代出版理念与出版思想体系的建设和发展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以策划为基石和高起点建构的当代出版七大创新文化理念 (出版策划、出版产业、出版市场、出版效益、出版精品、出版品牌、出版国际化 ) ,不仅是一种高级的编辑思维活动形式和优化的出版行为 ,而且还是中国当代出版思想体系建设和发展中最基本、最重要的内容。作为集体智慧结晶的这一出版理论品牌和出版思想品牌的形成 ,体现了出版工作者不断开拓创新的勇气和认真探索的精神。当代出版思想体系充满着哲学的辩证关系 ,在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和相互转化的过程中 ,形成新的合力、辐射力和渗透力 ,从而为增强出版创新提供了一种深层的发展动力和智力保证 ,推动着出版整体的优化升级和优质高效。建设当代高品位的出版思想体系 ,要坚持道德和法治两手抓的原则  相似文献   

2.
《中国当代社会史》是张静如先生主编、湖南人民出版社出版的5卷本的社会史丛书。本丛书是2011年国家出版基金项目的成果,是第一部系统论述中国当代社会史的大型丛书。丛书第一卷的时段是1949-1956年,由渤海大学师吉金撰写;第二卷的时段是1956-1966年,由南京审计学院吴汉全撰写;  相似文献   

3.
《当代中国滚动轴承发展简史》一书为我院物理系教师孙首群主编,于1997年8月由兵器工业出版社出版,该书较翔实地记述了本世纪50年代以来,中国滚动轴承工业和科技发展的曲折历程.该书系中国机械工程学会机械技术史著作编纂出版委员会推荐出版的系列图书之一,课题曾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并由广东省高教厅科学研究著作出版基金资助出版.《当代中国滚动轴承发展简史》  相似文献   

4.
聊城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李华锋博士新近出版的《当代中国外交新论》于2011年由吉林大学出版社出版。全书共有四部分组成,在体例上没有采用常见的全景扫描的模式,而是对中国外交进行专题性研究。  相似文献   

5.
简评《中国当代诗学论》黄石明(西北大学文学艺术传播学院文艺学硕士研究生)张孝评先生的诗学专著《中国当代诗学论》(以下简称《诗学论》,在经过十余年的蕴蓄和沉思之后,新近获陕西省优秀科学、艺术著作出版基金资助,已由西北大学出版社出版。这部书从诗美关系入手...  相似文献   

6.
由蔺羨壁、吴开晋主编的《中国当代文坛群星》第一册已由北岳文艺出版社出版。第二册也即将付印。这套书预计出三到四册。在国内外学人日益把目光投注到中国当代文学的今天,这套书的山版是很及时的。加丁玲所说,活跃在中国当代文坛上的作家已经“五代同堂”。这套书拟介绍包括老、中、青在内的一百三十余名作家。已出版的第一册介绍了公木、赵树理、贺敬之、周立波、郭小川、谌容、蒋子龙等二十六位当代著名诗人和作家。这  相似文献   

7.
中国当代少数民族文学史研究一直以来处于相对薄弱的局面,截至目前只有《中国当代民族文学史稿》(李鸿然,1986年)、《中国当代民族文学概观》(吴重阳,1986年)、《中国少数民族当代文学史》(特·赛音巴雅尔,1993年)等3部著作出版,因此,2004年11月由云南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中国当代少数民族文学史论》(荣获全国第八届少数民族文学创作“骏马奖”)一书对研究中国当代少数民族文学史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杨义先生认为该书的出版“使这个学科在知识含量和学理深度上都有所创获,甚至开拓了一个新境界”(《光明日报》2005年5月20日)。李鸿然先生所著…  相似文献   

8.
当代中国婚姻状况结构变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将婚姻分为未婚、有偶、丧偶、离婚四种状况 ,着重对这四种状况作性别、年龄、文化、以及年龄差、结婚率、离婚率的静态、动态结构分析 ,从而认识我国不同性别、不同年龄、不同文化程度人口的婚姻状况 ,以及它们的婚姻变动情况 ,以期全面认识社会转型时期中国婚姻状况的结构变迁。本文使用的资料全部来自中国统计出版社出版的《中国妇女统计资料》( 1 949— 1 989)和《中国性别统计资料》 ( 1 990— 1 995) ,这是国内最具权威性的资料。  相似文献   

9.
我校中文系刘建勋与刘剑锋、鲁原主编的《中国当代影视文学》一书,已由广西人民出版社出版。作为一本分体裁的文学史论著作,《中国当代影视文学》比较全面地阐述了中国当代影视文学的历史发展,从思想艺术的具体比较和综合分析中,论述了中国影视文学作品的成就和特点。对影视文学作家和有成就的影视文学评论家及其研究专著也进行了分析评论.它是我国影视文学史研究史方面出版的第一部著作。它研究的角度不仅着眼于思想艺术评价,而且注重影视文学的体裁、风格剖析。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  相似文献   

10.
陈少英、方世南、陆建洪三位教授所著的《邓小平与当代中国政治》 ,近期由苏州大学出版社出版。这是该社出版的“现代政治学研究丛书”中的又一力作。该书围绕邓小平政治思想的科学体系、当代中国政治的生态环境、邓小平的治国方略、当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新型国家模本、政治稳定、政治监督、政治文化、政治利益、经济全球化与当代中国政治发展等问题展开了富有创意的研究。邓小平作为伟大的政治家 ,其政治思想意境高远 ,博大精深 ,构成了邓小平理论的主体内容。当代中国政治发展所取得的举世瞩目的成就是在邓小平政治思想的指导下取得的。邓…  相似文献   

11.
民国时期“闯关东”运动的特点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民国以来,华北民众的"闯关东"运动持续发展,至20世纪20年代中后期达到顶峰.然而,"九·一八"事变的爆发使整个人口迁移的形势为之一变.事变后闯关移民的年龄、性别、职业构成、地域分布等方面与事变前迥然不同,呈现出新的特点.通过对民国时期"闯关东"运动特点的考察,可以看出,"九·一八"事变前,华北向东北的人口迁移是我国农村劳动力的自由流动,其性质属于中国人口自发的国内转移,是中华民族自身的客观调节运动.事变后,进入东北地区的华北人口,不再是自由流入谋生,而是被作为"苦力"招骗而来,其实质是为日本的经济侵略和殖民统治服务.  相似文献   

12.
华北事变后,日本侵略的不断加深对中国政局产生了深远影响,各股政治势力纷纷调整政策,两大政治集团中国共产党、中国国民党开始捐弃前嫌,一改敌视的态度,寻求对话与合作,使抗日救亡成为中国政治生活的主旋律.  相似文献   

13.
民国的西北开发及其教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上个世纪三十年代 ,民国和西北地方政府发动了一场西部开发运动。这场运动起于外寇入侵 ,终于内战爆发 ,虽取得了一些成绩 ,但是成效不大。主要的教训是开发建设必须有一个稳定的国内外环境 ,良好的经济秩序 ,合理的税收制度 ,优质的人才资源。  相似文献   

14.
民主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在充分调研基础上制定的农业政策使其社会动员能力发挥到极致,成功地调动了占中国人口绝大多数的农民的政治斗争热情,巩固了中国共产党政权的政治基础;其农业政策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发展了农业生产力,保证了战争条件下的军粮民食供给,奠定了革命胜利的经济基础;其农业政策改变了农村阶级力量对比,颠覆了传统农村社会秩序,完成了农村社会秩序的重建,奠定了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社会基础,最终夺取了全国政权。  相似文献   

15.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中国梦的价值内涵之间具有内在的思想联结。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确认个体本位的合法性与个体利益的正当性,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人本理念的价值目标在中国梦的价值内涵中得到深刻体现。中国梦的价值内涵具有强烈的人本精神,这在基本逻辑关系上确立了中国梦与个体主体性及其利益正当性的直接关系。中国梦在价值内涵上实现了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契合与传承。  相似文献   

16.
中国英语与中西文化交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英语”是英语语言在中国文化环境下成长起来的一种比较特殊的语言现象,从文化语言学的角度来看,这种英语的存在不仅必要,而且有其合理的一面。从语言和文化的关系,中英两种文化的差异与交流等方面来探讨这种英语的形成与发展。  相似文献   

17.
中国左派史学的形成过程中,国际左派的中国研究曾经发挥积极作用。中国左派学人学习国际左派的中国研究,组合、扬弃各种理论资源,建构了本土化的左派史学。中国左派史学对国际左派史学有承袭,也与它有竞争,并力图在竞争中获取本土史家的自主地位。  相似文献   

18.
中国当代史与当代中国问题研究——朱佳木教授访谈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一、关于中国当代史研究的学科范畴与特点孙庆忠(以下简称"孙"):中国当代史作为一段历史,至今时间并不长,而且还在持续发展;作为一门学科,登上学术舞台的时间更短,而且其中备受争议的问题颇多。您是党史、国史研究领域的学者,因此我想请您首先谈一些基本问题,例如,什么是中国当代史及当代史研究?当代史研究是否需要秉持一定的立场?当代史与当代现实问题是什么关系,当代史研究是否应该关注现实问  相似文献   

19.
现代化以不可阻遏之势涌向中国之后,代表中国不同阶级、阶层利益的政治力量都力图成为中国现代化的主导力量。不同政治力量对现代化主导权的竞争角逐实质上是现代化对他们的主动选择。选择标准是:哪个政治力量主张的现代化发展范式最适合中国晚发外生型现代化的要求;哪个政治力量能探索出一条有中国特色的稳健的现代化发展道路。中国的现代化最终选择了中国共产党。  相似文献   

20.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的代表,这是党的性质和任务的要求.中国共产党是人类先进文化的结晶即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的产物.中国共产党在长期的革命和建设实践中,解决了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努力继承和发展中华民族的一切优秀文化传统、努力学习和吸收一切外国的优秀文化成果等三个问题.在新的世纪中,面对国际国内新的形势,中国共产党必须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解决代表先进文化前进方向所面临的新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